转动体的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29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动体的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朝向往动最终位置进行往动的转动体,在从预定的往动位置到往动最终位置之间,具有对其往动进行辅助(帮助)的功能的机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配合体安装在门框侧而构成的门关闭装置,其中的配合体在门将要关闭之前与设置于门上的销配合,并且利用加力机构转动而辅助门的关闭(参照专利文献1)。与之相反,还已知有门体关闭装置,该门体关闭装置将销设置于门框侧,而将臂安装在门侧,该臂通过与设置于门框侧的销配合并通过弹簧的加力而转动以辅助门的关闭(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种机构中,在将门关闭到一定位置时,若销未位于上述配合体或臂的配合部位,则销未被该配合体或臂适当地捕获,则不能实现往复机构的预期动作。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2所示的机构中,该销的对准位置只能在将销从门或门框拆卸后重新安装到适当的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7745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20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在这种辅助机构中,能容易且适当地进行被支撑部件捕获的撞杆的位置调整。为了实现所述课题,在本发明中,该转动体的辅助机构是具有设置在转动体及能转动地支撑该转动体的支撑体的任何一方上的撞杆以及支撑部件的辅助机构,该支撑部件设置在转动体及能转动地支撑该转动体的支撑体的另一方并在转动体的预定的往动位置捕获该撞杆后移动,从而辅助转动体向往动最终位置的往动;撞杆被支撑臂支撑,并且以能借助于调整机构调整上下及左右的位置的方式将该支撑臂组装在安装于转动体及支撑体的任何一方的底座上。当使转动体往动到预定的往动位置时,撞杆被支撑部件捕获,通过该捕获后的支撑部件的移动,借助于撞杆能辅助朝向往动最终位置的门的往动。然而,这种往动的辅助若未将撞杆和支撑部件分别适当地配置则不能实现。当该配置不适当时,即使让门往动,撞杆未被支撑部件适当捕获也不能实现辅助机构的预定的操作。若采用这种结构,就能不产生对底座的重安装而利用上述调整机构对支撑臂相对于底座的组装位置,即撞杆的位置在上下左右进行自由度高的调整,从而使撞杆被支撑部件适当捕获。作为优选的一个方式,上述调整机构包括从前后夹持底座的一对夹持体,以及通过连接操作将支撑臂与底座连接起来并通过该连接操作使上述一对夹持体与底座压力接触的连接机构。在这种情况下,进而优选,一对夹持体的一方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底座上,而且,当该一方的夹持体在上下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底座上时,则一对夹持体的另一方在左右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该一方的夹持体上,当该一方的夹持体在左右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底座上时,则该另一方的夹持体在上下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该一方的夹持体上。这样一来,通过松开利用连接机构的连接,就能对支撑臂的位置,即撞杆的位置在上下左右进行移动调整,通过紧固该调整后的连接机构,就能将支撑臂固定在底座上,并将撞杆定位成在转动体的预定的往动位置被支撑部件适当地捕获。若在上述一对夹持体上分别设有通过连接机构的连接操作而陷入底座中的销钉部,则能够稳定地维持支撑臂对底座的固定状态,并将撞杆稳地定位在预定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金属制的夹持体上从其一面侧形成贯通孔时,由在其另一面侧形成的环绕状突部构成该销钉部的情况下,由于位于环绕状突部的突出前端的边缘部即使不作特别考虑也能形成得很锐利,因而能使销钉部牢固地陷入底座中。上述连接机构最佳的是螺纹连接在位于底座的后面侧的夹持体上所形成的螺母部中的螺栓。在这种情况下,若将构成该连接机构的螺栓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使螺栓的中心线与通过支撑臂的中心的假想的水平线交叉,则如上所述,用一条螺栓就能将支撑臂稳定地固定在底座上。在这种情况下,进而若该螺栓通过形成于支撑臂的下部侧的通孔,从下方被螺纹连接在形成于位于底座的后面侧的夹持体上的螺母部中,则能很容易地进行从下方螺纹连接该螺栓的操作等,例如,在将转动体的辅助机构设置在门及门框的上部的情况下,用于撞杆的位置调整的螺栓的拧松操作及该调整后的螺纹连接操作很容易进行。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不产生撞杆侧的拆卸就能进行被支撑部件捕获的撞杆的位置调整,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进行这样的位置调整。


图1是应用本发明构成的、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辅助机构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图,是从下方观察表示门的上部侧。图2是为了便于理解图1的辅助机构的支撑部件的动作,从下方观察表示该支撑部件的结构图,表示支撑部件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图3是为了便于理解图1的辅助机构的支撑部件的动作,从下方观察表示该支撑部件的结构图,表示支撑部件捕获撞杆而移动到绕入位置的状态。图4是分离地表示了构成辅助机构的撞杆侧的部件,以及对用于组装该部件的异型嵌入槽进行了加工的门的上部侧的立体结构图。图5是构成辅助机构的撞杆侧的部件的纵剖视图。图6是构成辅助机构的撞杆侧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与图6相反的方向观察表示构成辅助机构的撞杆侧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构成构成辅助机构的撞杆侧的部件的前侧夹持体的立体图。
图9是在图8的A-A线位置的剖视图。图10是构成构成辅助机构的撞杆侧的部件的后侧夹持体的立体图。图11是在图10的B-B线位置的剖视图。图12是后侧夹持体的主视图。图13是后侧夹持体的后视图。图14是在图12的C-C线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1至图14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转动体M的辅助机构是相对于朝向往动最终位置往动的转动体M,在从预定的往动位置到往动最终位置之间,对其往动起着辅助(帮助)作用的辅助机构。这种转动体M能往动转动及复动转动地支撑在支撑体F上,典型的虽然列举了门或带合页的门等,但只要是能往动转动及复动转动地支撑在支撑体F上的部件即可而并不限定于这些。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将辅助机构设置在门Ma及门框1 上的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转动体M的门Ma在往动时使作为前头的一面Mb碰到作为支撑体F的门框1 的门挡部冊的关闭位置(往动最终位置)封闭了门框1 的内侧的开口部Fe。并且,作为转动体M的门Ma,当使其从未封闭该开口部Fc的打开位置向上述关闭位置进行往动操作时,在该往动的过程中,构成辅助机构的撞杆4与构成辅助机构的支撑部件1抵接,直到该关闭位置都受到辅助机构的作用。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撞杆4安装在作为转动体M的门Ma侧。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作为支撑体F的门框!^侧具有支撑部件1。此外,即使与图示的例子不同,将撞杆4安装在作为支撑体F的门框1 侧,而将支撑部件1设置在作为转动体M的门Ma侧,也能在往动过程中辅助该转动体M的往动。在图示的例子中,撞杆4借助于支撑臂5及底座6定位在门Ma往动时作为前头的一面的Mb的前方。更具体地说,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撞杆4在门Ma的门铰链侧Mc位于门Ma的上端侧。上述底座6具有相对于作为转动体M的门Ma的安装部(后述的头部60的两端部)。另一方面,上述支撑臂5在该臂前端部恥支撑撞杆4。支撑臂5在臂基部fe借助于后述的调整机构7能调整上下及左右位置地组装在底座6上。该撞杆4构成为从该支撑臂5的臂前端部恥向上方突出的轴状体。撞杆4的上端位于比门Ma的上端面Me稍下方的水平面,在门Ma朝向关闭位置的往动时,在门Ma将要关闭之前被位于门框1 的框上部的支撑部件1捕获。上述支撑臂5位于比能转动地容纳支撑部件1的后述的主体2的下部的水平面靠下方。另一方面,支撑部件1构成为在转动体M的预定的往动位置捕获撞杆4后移动而辅助转动体M向往动最终位置的往动。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支撑部件1能在整个待机位置和绕入位置之间转动地组合在主体2上。该主体2将顶部加作为向门框1 的框上部的安装部,支撑部件1利用从该主体2的顶部加向下方突出的垂直轴2b能转动地支撑在主体2上。该支撑部件1具备仰视的状态下大致为扇状的轮廓,并且在该扇形状的主要部分具备相对于上述垂直轴2b的轴孔la。另外,在该支撑部件1上形成有在上述扇形状的弧状缘Ib敞开,并且从该弧状缘Ib向轴孔Ia侧凹的捕获凹处lc。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上述待机位置,支撑部件1的捕获凹处Ic的入口 Id朝向往动时的门Ma的接近侧、即前方侧(图2),并且若使门Ma往动到预定的往动位置,则撞杆4进入位于该待机位置的支撑部件1的捕获凹处lc。(位于在该往动时位于待机位置的捕获凹处Ic的入口 Id侧的凹部内壁le、lf中的前侧的内壁Ie落在撞杆4的移动轨迹χ的侧方之外,而使后侧的内壁If位于该移动轨迹x(图2)上。)并且,这样,当撞杆4进入捕获凹处Ic时,支撑部件1朝向使捕获凹处Ic的入口 Id向后方侧的绕入的位置正转,并且从其中途对该正转作用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这样,由正转的支撑部件1辅助门Ma的向往动最终位置的往动。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加力机构3由设置在主体2上的拉伸螺旋弹簧3a构成,该弹簧的一端北固定在支撑部件1的弧状缘Ib侧,该弹簧的另一端3c固定在主体2上,并且该弹簧的两端:3b、3c之间的尺寸在支撑部件1的待机位置与绕入位置间的中间位置为最大。并且,能利用该弹簧3a实现对上述门Ma的往动的辅助和维持支撑部件1处于待机位置及绕入位置的状态。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弹簧3a在弹簧两端:3b、3c与垂直轴2b位于大致相同的假想直线上的上述中间位置自然被拉伸,由此,当随着将撞杆4收入到捕获凹处Ic中的支撑部件1通过门Ma的往动而从待机位置到超过中间位置的位置移动时,支撑部件1由于上述弹簧3a的作用力而强制性地先从中间位置正转到绕入位置以辅助门Ma的往动。另外,在支撑部件1处于待机位置时,支撑部件1的正转带来上述弹簧3a的拉伸,另外,在支撑部件1处于绕入位置时,由于支撑部件1的反转也带来上述弹簧3a的拉伸,因而支撑部件1处于待机位置的状态及处于绕入位置的状态都能分别利用该弹簧3a来维持。若使用未图示的阻尼装置等对支撑部件1的上述正转作用制动力,则能够使被辅助的门Ma的往动慢慢地进行。当使处于往动最终位置的门Ma复动时,捕获到撞杆4的支撑部件1随之反转到待机位置,当达到待机位置时,则撞杆4从捕获凹处Ic脱出而被释放,容许门Ma的复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辅助机构中,在图示的例子中,上述撞杆4通过借助于上述调整机构7而组装在底座6上的支撑臂5,能进行上下及左右的位置调整地设置在作为转动体M的门Ma侧。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能够在门Ma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对撞杆4的位置进行调整。当使作为转动体M的门Ma往动到预定的往动位置时,撞杆4被支撑部件1捕获,通过该捕获后的支撑部件1的移动,借助于撞杆4来辅助门Ma向往动最终位置的往动。然而,若撞杆4和支撑部件1未能分别适当地配置,则对该往动的辅助无法实现。当该配置不适当时,即使使门Ma往动,撞杆4未被支撑部件1适当地捕获,也不能实现辅助机构的预期的动作。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不产生底座6的重复安装地利用上述调整机构7对支撑臂5相对于底座6的组装位置,即撞杆4的位置在上下左右进行自由度高的调整,就能够以支撑部件1适当地捕获撞杆4。具体地说,上述支撑臂5在臂基部fe和臂前端部恥之间弯曲,使臂前端部恥位于臂基部fe的侧方。在臂基部fe上形成有呈方形盘状的座板5c。支撑臂5以从该座板5c的前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臂基部fe的下部侧形成有凹处5d,并且沿着座板5c的中央部与位于该凹处5d的座板5c侧的壁部之间,以贯通状态形成有作为后述的连接机构72的螺栓72a的通孔5e。该通孔k使上述凹处5d侧的孔口位于比座板5c侧的孔口靠下方,从凹处5d侧贯通该通孔k的螺栓7 相对于通过支撑臂5的中心的假想的水平线Li,使螺栓72a的中心线L2在上下方向与其交叉。(图5)该螺栓7 通过形成于支撑臂5的下部侧的通孔5e,从下方与形成于位于底座6的后面侧的后述的后侧夹持体71上的作为螺母部的螺纹孔71e螺纹连接,该螺栓72a的拧紧操作也就是连接操作或者拧松操作能从下方很容易地进行。另外,上述底座6具有在左右方向形成得较长的头部60,以及在该头部60的两端间将上部与该头部60连接成一体的主体部61。主体部61具有大致方形的前表面61a及后表面61b,并且在其中央部具有贯通该前表面61a及后表面61b的方形的窗口 62。具体地说,主体部61的前表面61a及后表面61b分别具有上边、下边及左右侧边。另外,主体部61的前表面61a及后表面61b分别被沿着这些各边形成的上壁63、下壁64及左右侧壁65、65围绕。另外,在头部6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上下方向贯通该头部60的螺钉的通孔60a。在图示的例子中,利用形成于作为转动体M的门Ma上的异型嵌入槽Md,使支撑臂5从该门Ma的上端侧向前方突出,从而将底座6安装在该门Ma的上端侧。(图1、图4)该异型嵌入槽Md在门Ma的上端面Me与门Ma的一面Mb侧分别敞开。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使底座6的主体部61的下部侧朝前而从上方将底座6嵌入该异型嵌入槽Md中后通过上述通孔60a将螺钉S螺纹连接在门Ma侧,从而将底座6安装在门Ma上。底座6的前表面61a在门Ma的一面Mb侧面向位于该侧的异型嵌入槽Md的敞开部位,使支撑臂5从这里向前方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调整机构7由从前后夹持底座6的一对夹持体,以及通过连接操作将支撑臂5与底座6连接起来并通过该连接操作使上述一对夹持体与底座6压力接触的连接机构72构成。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夹持体的一方在底座6的主体部61的前表面61a侧,能在左右方向移动地支撑在该底座6上。(以下,将该一方的夹持体称为前侧夹持体70。)另外,一对夹持体的另一方在底座6的主体部61的后表面61b侧,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撑在前侧夹持体70上。(以下,将该另一方的夹持体称为后侧夹持体71。)具体地说,前侧夹持体70由金属构成,做成大致方形的板状的结构。该前侧夹持体70做成,使其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底座6的主体部61的前表面61a侧的上壁63与下壁64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并使其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于该前表面61a侧的左右侧壁65、65之间的间隔。并且,前侧夹持体70的上边被上述上壁63引导而下边被上述下壁64引导,从而该前侧夹持体70能在左右方向移动地组装在底座6上。在前侧夹持体70的中央形成有与底座6的窗口 62连通的导向窗口 70a。该导向窗口 70a呈上下方向为长度边的长方形状。另外,在前侧夹持体70的左边及右边分别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70b。该突出部70b通过对构成前侧夹持体70的金属板进行弯曲而形成。另外,在隔着前侧夹持体70的导向窗口 70a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销钉部70c,该销钉部70c通过连接机构72的连接操作而陷入到构成底座6的主体部61的前表面61a中。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隔着上述导向窗口70a的左右两侧,四处销钉部70c隔着间隔上下排列在与相邻的销钉部70c之间。各销钉部70c分别在前侧夹持体70从其前面侧形成贯通孔70d时,由形成于其后面侧的环绕该贯通孔70d的孔边缘的环绕状突部70e构成。(图9)另一方面,后侧夹持体71也由金属构成。后侧夹持体71具备具有上边、下边及左右侧边的大致四边形的框部71a,范围涉及到该框部71a的上部的中央与下部的中央之
7间的架桥部71b,以及从该架桥部71b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的位置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臂部71c、71c。该后侧夹持体71的框部71a做成使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底座6的主体部61的后表面61b侧的上壁63与下壁64之间的间隔小,而且使左右方向的尺寸比该后表面61b侧的左右侧壁65、65之间的间隔小。另外,一对臂部71c、71c分别构成为,使臂前端与框部71a前面相比位于前方,而且使板面呈沿上下方向的板状。一对臂部71c、71c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前侧夹持体70的导向窗口 70a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小,而且,一对臂部71c、71c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隔与前侧夹持体70的导向窗口 70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并且,该后侧夹持体71在将框部71a加装到底座6的后表面61b的状态下,通过该底座6的窗口 62而使一对臂部71c、71c的臂前端进入到前侧夹持体70的导向窗口 70a中,由该导向窗口 70a导向而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地组装在前侧夹持体70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后侧夹持体71的架桥部71b及框部71a的与该架桥部71b的连接部位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弯而在前方形成凹处71d来构成。这些部位比框部71a的后表面61b向后方突出。在框部71a的上边侧的与架桥部71b的连接部位形成作为螺母部的螺纹孔71e,该螺纹孔71e用于从斜下方插入作为上述连接机构72的螺栓72a。另外,在后侧夹持体71的框部71a的上边侧及下边侧,在隔着架桥部71b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销钉部71f,该销钉部71f通过连接机构72的连接操作而陷入到构成底座6的主体部61的后表面61b。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隔着上述架桥部71b的左右两侧,两处销钉部71f隔着间隔左右排列在与相邻的销钉部71f之间。各销钉部71f分别在后侧夹持体71的框部71a从其前面侧形成贯通孔71g时,由形成于其后面侧的环绕该贯通孔71g的孔边缘的环绕状突部71h构成。(图11)前侧夹持体70的左右突出部70b之间的间隔与支撑臂5的座板5c左右尺寸大致相等,支撑臂5在使座板5c与该前侧夹持体70的前表面61a紧密贴合的状态下,被纳入前侧夹持体70的左右突出部70b之间。另外,支撑臂5的座板5c上下尺寸比底座6的主体部61的前表面61a的上壁63与下壁64之间的间隔小。作为连接机构72的螺栓7 能通过支撑臂5的通孔k,并通过前侧夹持体70的导向窗口 70a与底座6的窗口 62螺纹连接在后侧夹持体71的螺纹孔71e中。当拧紧螺栓72a时,即连接时,支撑臂5的座板5c对前侧夹持体70的前面进行挤压,并且底座6的主体部61被夹持在前侧夹持体70的后面与后侧夹持体71的框部71a的前面之间,由此,将支撑臂5固定在底座6上而将撞杆4定位在预定的位置。一对夹持体,即上述前侧夹持体70及后侧夹持体71由于分别具有通过连接机构72的连接操作而陷入到底座6中的销钉部70c、71f,因而能稳定地维持支撑臂5对底座6的固定状态,能够将撞杆4稳定地定位在预定的位置。典型的是,底座6以合成树脂制成,而一对夹持体由硬度比底座6高的材料构成。如上所述,在通过从金属制的夹持体的一个面侧典型地对其进行冲孔加工而形成贯通孔70d、71g时,由在其另一个面上形成的环绕状突部70e、71h构成该销钉部70c、71f的情况下,由于位于环绕状突部70e、71h的突出前端的边缘部即使不作特别考虑也能形成得很锐利,因而能使销钉部70c、71f牢固地陷入底座6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构成上述连接机构72的螺栓7 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使螺栓72a的中心线L2与通过支撑臂5的中心的假想的水平线Ll交叉,因而如上所述,用一条螺栓7 就能将支撑臂5稳定地固定在底座6上。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一对夹持体的一方,即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前侧夹持体70在左右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底座6上,而一对夹持体的另一方,即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后侧夹持体71在上下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前侧夹持体70上,因而,通过松开构成连接机构的螺栓72a就能在上下左右对支撑臂5的位置,即撞杆4的位置进行移动调整,通过紧固该调整后的螺栓7 就能将支撑臂5固定在底座6上,从而对撞杆4进行定位而使其在转动体M的预定的往动位置被支撑部件适当捕获。在这里,引用于2009年10月30日申请的日本国申请2009-250131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纳入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具有设置在转动体及能转动地支撑该转动体的支撑体的任何一方的撞杆,以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设置在转动体及能转动地支撑该转动体的支撑体的另一方并在转动体的预定的往动位置捕获该撞杆后移动,从而辅助转动体向往动最终位置的往动,该转动体的辅助机构的特征在于,撞杆被支撑臂支撑,并且以能借助于调整机构调整上下及左右的位置的方式将该支撑臂组装在安装于转动体及支撑体的任何一方的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调整机构包括从前后夹持底座的一对夹持体,以及通过连接操作将支撑臂与底座连接起来并通过该连接操作使上述一对夹持体与底座压力接触的连接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一对夹持体的一方在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能移动地支撑在底座上,而且,当该一方的夹持体在上下方向能移动地支撑在底座上时,则一对夹持体的另一方在左右方向能移动地支撑在该一方的夹持体上,当该一方的夹持体在左右方向能移动地支撑在底座上时,则该另一方的夹持体在上下方向能移动地支撑在该一方的夹持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一对夹持体分别具有通过连接机构的连接操作而陷入底座中的销钉部。
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制的夹持体从其一面侧形成贯通孔时,在其另一面侧形成环绕该贯通孔的孔边缘的环绕状突部,并将该环绕状突部作为销钉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机构为螺纹连接在位于底座的后面侧的夹持体所形成的螺母部中的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将螺栓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使螺栓的中心线与通过支撑臂的中心的假想的水平线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体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螺栓从下方通过形成于支撑臂的下部侧的通孔而螺纹连接在位于底座的后面侧的夹持体所形成的螺母部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转动体的辅助机构。该辅助机构具有设置在门上的撞杆,以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设置在门框上并在门的预定的往动位置捕获该撞杆后移动,从而辅助转动体向往动最终位置的往动。撞杆被支撑臂支撑,并且以能借助于调整机构调整上下及左右的位置的方式将该支撑臂组装在安装于门上的底座上。
文档编号E05F1/14GK102597403SQ20108004930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新妻亨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