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66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保温窗的边框,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保温窗普遍存在热胀冷缩时层间变形的问题,尤其是在窗体密闭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热胀冷缩时保温窗的层间变形,需要开发一种防窗变形的边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包括固接在透光片组外围的边框本体,所述透光片组包括至少三层间隔设置的透光片,相邻所述透光片的边部通过框体粘接并形成层间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本体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连通管与所述透光片组的层间中空结构连通。所述框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且为中空结构,所述框体的中空结构内填充有吸湿材料,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保温窗层间空间与装于边框本体内的气囊连通的结构,吞吐复合保温窗层间内的气体,消减保温窗层间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和湿度,提高了复合保温窗在密闭情况下抗变形的能力,降低了复合保温窗内空气的湿度,杜绝了内部空气结露,确保复合保温窗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的整体外形美观,进一步提高了复合保温窗的保温性能;本发明能够直接应用在复合保温窗、幕墙、制品等有保温需求的领域。


图1为本发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通管,2、框体,3、气囊,4、边框本体,5、透光片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 图2,一种复合保温窗,包括边框本体4和固装在其中的透光片组5 ; 透光片组5包括至少三层间隔设置的透光片,相邻透光片的边部通过框体2粘接并形成层间中空结构,框体2采用硬质材料制做,且采用中空结构,框体2的中空结构内填充有吸湿材料,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使框体2成为吸湿透气的硬质框体。边框本体4内放置有气囊3和连通管1,连通管1将气囊3与透光片组5的层间中空结构连通,具体连通方式可以为将与气囊3连通的连通管1插入框体2中,也可以使与气囊3连通的连通管1穿过框体 2,伸入透光片组5的层间中空结构中。
3
本发明试验的两个实例实例1 在实验室,对上述“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的测试,当外部温度由零下20度升高到40度的过程中,气囊逐渐鼓起。气囊鼓起后未超出边框本体容积范围,复合保温窗层间及外观基本无可视变形。实例2:在实验室,对上述“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的测试,当外部温度由40度下降到零下15度的过程中,气囊逐渐收起,复合保温窗层间及外观基本无可视变形,内部无结露现象。本发明将柔软且密闭不透气的气囊装入复合保温窗的边框本体中,气囊通过连通管与透光片组的层间中空结构连通,透光片组的各层间气体均可通过连通管进出气囊,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温度升高和降低时,复合保温窗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因气体体积膨胀或收缩产生变形的问题,同时杜绝了内部空气结露,确保了复合保温窗的外形美观。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包括固接在透光片组外围的边框本体,所述透光片组包括至少三层间隔设置的透光片,相邻所述透光片的边部通过框体粘接并形成层间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本体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连通管与所述透光片组的层间中空结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且为中空结构,所述框体的中空结构内填充有吸湿材料,所述框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复合保温窗变形的边框,包括固接在透光片组外围的边框本体,透光片组包括至少三层间隔设置的透光片,相邻透光片的边部通过框体粘接并形成层间中空结构,边框本体内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连通管与透光片组的层间中空结构连通。本发明采用保温窗层间空间与装于边框本体内的气囊连通的结构,吞吐复合保温窗层间内的气体,消减保温窗层间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和湿度,提高了复合保温窗在密闭情况下抗变形的能力,降低了复合保温窗内空气的湿度,杜绝了内部空气结露,确保复合保温窗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的整体外形美观,进一步提高了复合保温窗的保温性能;本发明能够直接应用在复合保温窗、幕墙、制品等有保温需求的领域。
文档编号E06B3/67GK102425354SQ201110249278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于敬海, 吕仁江, 吕晓明, 蔡节 申请人: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