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46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铰链,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通常用铰链附连到车辆车身,所述铰链允许发动机罩在前端打开,以通达发动机和车辆发动机舱内的其它部件。一些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已经开发成在发动机罩经受碰撞时从发动机本体移开发动机罩的后端。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铰链并不阻止发动机罩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这可能导致发动机罩不对齐。此外,这些可移动铰链中的一些可能是笨重的,因而难以在不干扰其它部件的情况下结合到车辆中。因而,期望提供一种改进的铰链组件,其在碰撞时允许发动机罩从车辆车身移开。 此外,本发明的其它期望特征和特性将从随后的详细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结合附图以及前述技术领域和背景技术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所述组件包括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展开联杆;以及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展开联杆彼此相对于所述基部联杆枢转,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所述发动机罩联杆相对于所述展开联杆枢转。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包括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在第一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一中间联杆;在第二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二中间联杆; 展开联杆,所述展开联杆在第三枢转点联接到所述第一中间联杆且在第四枢转点联接到所述第二中间联杆;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在第五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和系绳,所述系绳在发动机罩联杆和基部联杆之间延伸。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一枢转点枢转,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二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三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四枢转点枢转。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和所述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方案1. 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包括 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
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展开联杆;以及
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展开联杆彼此相对于所述基部联杆枢转,且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所述发动机罩联杆相对于所述展开联杆枢转。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
第一中间联杆,所述第一中间联杆将所述基部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使得第一中间联杆与基部联杆形成第一枢转点且与展开联杆形成第二枢转点;
第二中间联杆,所述第二中间联杆将所述基部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使得第二中间联杆与基部联杆形成第三枢转点且与展开联杆形成第四枢转点, 其中,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在第五枢转点联接在一起,
其中,在第一过渡中,基部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一枢转点枢转,基部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三枢转点枢转,展开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二枢转点枢转,展开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四枢转点枢转,且
其中,在第二过渡中,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配置成检测发动机罩上的碰撞,且作为响应产生第一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联接到传感器,且配置成接收第一信号并基于第一信号产生第二信号;和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控制器,且配置成接收第二信号并作为响应将力提供给发动机罩联杆。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致动器的力使得发动机罩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到第三位置。方案5.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盲铆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盲铆钉将展开联杆进一步联接到发动机罩联杆。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致动器的力配置成在展开联杆相对于发动机罩联杆枢转时分离盲铆钉。方案7.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基部联杆具有前端和后端, 第一中间联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中间联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
其中,第一枢转点位于基部联杆的前端和第一中间联杆的第一端上,第二枢转点位于基部联杆的后端和第二中间联杆的第一端上。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展开联杆具有前端和后端, 且其中,第三枢转点位于展开联杆的后端和第一中间联杆的第二端上,第四枢转点位于展开联杆的后端和第二中间联杆的第二端上,第五枢转点位于展开联杆的前端和发动机罩联杆上。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系绳,所述系绳联接到基部联杆和发动机罩联杆以限制发动机罩联杆的枢转。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发动机罩联杆具有前端和后端,且其中,所述系绳联接到发动机罩联杆的后端和基部联杆的后端。方案11.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位于展开联杆和发动机罩联杆之间的能量吸收楔块。方案12.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在第二过渡期间,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以第一方向枢转,且其中,在从第三位置进入第四位置的第三枢转中,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以第二方向枢转。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配置成在第四位置时将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方案14.根据方案13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发动机罩联杆包括第一柱和第二柱,且其中,展开联杆包括孔和弹簧,在第一位置,所述孔接收第一柱,在第一位置, 所述弹簧具有抵靠第一柱偏压的端部。方案15.根据方案14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在第二过渡期间,第一柱滑出孔以释放弹簧的所述端部,使得在第三过渡期间,弹簧的所述端部接合第二柱以由第二柱保持在第四位置。方案16.根据方案15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第二柱和弹簧端部配置成防止在第四位置时展开联杆和发动机罩联杆的相对移动。方案17. —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包括 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
在第一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一中间联杆; 在第二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二中间联杆;
展开联杆,所述展开联杆在第三枢转点联接到所述第一中间联杆且在第四枢转点联接到所述第二中间联杆;
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在第五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和
系绳,所述系绳在发动机罩联杆和基部联杆之间延伸,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一枢转点枢转,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二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三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四枢转点枢转,且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和所述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方案18.根据方案17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盲铆钉和闩锁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盲铆钉将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在第四位置,所述R锁组件将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方案19.根据方案17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位于展开联杆和发动机罩联杆之间的能量吸收楔块。方案20. —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包括 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
在第一枢转点附连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一中间联杆; 在第二枢转点附连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二中间联杆;
展开联杆,所述展开联杆在第三枢转点附连到所述第一中间联杆且在第四枢转点附连到所述第二中间联杆;
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在第五枢转点附连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盲铆钉,所述盲铆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将展开联杆联接到发动机罩联杆且配置成在第三位置分离;和
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配置成在第四位置时将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一枢转点枢转,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二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三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四枢转点枢转,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致动器碰撞发动机罩联杆,使得盲铆钉分离并且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和所述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到第三位置,且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四位置的第三过渡中,闩锁组件将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联接以防止围绕第五枢转点的相对移动。


本发明在下文结合以下附图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关闭位
置;
图2是发动机罩的侧视图,其中,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维修位置; 图3是发动机罩的侧视图,其中,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事故位置; 图4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一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二侧视图; 图6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关闭位置的从顶部和第一侧看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关闭位置的从底部和第二侧看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维修位置的侧视图; 图9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事故位置的第一侧视图; 图10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事故位置的第二侧视图; 图11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事故位置的从底部和第二侧看的立体图;和图12是图1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处于解锁位置的从底部和第二侧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性的,且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或本发明的应用及用途。另外,并不旨在受限于前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以下详细说明中提出的任何明确的或隐含的理论。广泛地说,本文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将发动机罩附连到车辆车身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所述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包括联接在一起以限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枢转点的多个联杆。在发动机罩的前部被抬高的维修期间,铰链组件围绕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枢转点枢转以打开发动机罩。在发动机罩经受碰撞时,致动器给铰链组件提供力,使得铰链组件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且将发动机罩的后端抬高。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在车辆102 (例如,机动车辆)内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100的侧视示意图。这种车辆102通常包括形成发动机舱106的车身104 (部分示出)。发动机110设置在发动机舱106内。车辆102还包括发动机罩112,在图1中图示为关闭(或第一)位置,以适当地覆盖发动机舱106和发动机110。发动机罩112的后端114通过至少一个横向隔开的铰链组件100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102。虽然多个铰链组件100可协作附连发动机罩112,但是为了清楚起见,仅一个铰链组件100在图1中示出且将在随后描述。发动机罩112还可以在前端116通过闩锁118 可释放地附连到车辆102。发动机罩112通过释放闩锁118且抬高发动机罩112的前端116来打开以便维修。因而,在闩锁118释放时,铰链组件100允许在发动机罩112和车辆102之间的可枢转附连。图2是发动机罩112和铰链组件100处于维修(或第二)位置的侧视图。图2图示了在从关闭位置至维修位置的过渡期间铰链组件100枢转的方向124。返回图1,车辆102还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120、控制器122和致动器128。传感器 120能操作检测发动机罩112何时经受碰撞。作为响应,传感器120将合适信号提供给控制器122,控制器122继而将信号传输给致动器128。致动器1 将力提供给铰链组件100以将铰链组件100和发动机罩112以下文所述的方式从图1的关闭位置移动到事故(或第三) 位置。图3是发动机罩112的侧视图,其中,铰链组件100处于事故位置,即,在传感器 120 (图1)已经检测到碰撞且发动机罩铰链组件100以方向1 枢转发动机罩之后。事故位置在发动机罩112和发动机之间形成空间。如下所述,铰链组件100还可以定位在解锁位置,其中,铰链组件100从事故位置返回至大致关闭位置。图4-7是铰链组件100处于关闭位置的各个视图且在下文一起讨论。关闭位置还可以认为是缩回位置。在下文讨论的视图中,图4是第一侧视图,图5是第二侧视图,图6 是从顶部和第一侧看的立体图,图7是从底部和第二侧看的立体图。为了提供合适的透视, 第一枢转方向124 (表示从关闭位置移动到维修位置的方向)和第二枢转方向126 (表示从关闭位置移动到事故位置的方向)在图4-7中示出。铰链组件100包括车身联杆400、短中间联杆500、长中间联杆600、展开联杆700 和发动机罩联杆800。车身联杆400是大致板状,且包括通过合适机构(例如,紧固件(未示出))将车身联杆400操作性地固定到车辆车身104 (图1)的多个孔402。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联杆400与车身104整体形成。车身联杆400通常具有第一侧416 (图4和6)和第二侧418 (图5和7)。短中间联杆500是大致细长的且在车身联杆400和展开联杆700之间延伸。短中间联杆500包括第一侧516 (图4和6)、第二侧518 (图5和7)、底端502和顶端504。紧固件406 (例如,焊接螺母或铆钉)将短中间联杆500的底端502联接到基部联杆400的后上角412。另一紧固件506 (例如,焊接螺母或铆钉)将短中间联杆500的顶端504联接到展开联杆700。长中间联杆600是大致细长的且在车身联杆400和展开联杆700之间延伸。长中间联杆600包括第一侧616 (图4和6)、第二侧618 (图5和7)、底端602和顶端604。具体地,紧固件408 (例如,焊接螺母或铆钉)将长中间联杆600的底端602联接到基部联杆 400的前上角414。另一紧固件606 (例如,焊接螺母或铆钉)将长中间联杆600的顶端604 联接到展开联杆700。
展开联杆700是大致平坦的和细长的。展开联杆700包括第一侧716(图4和6)、 第二侧718(图5和7)、前端720和后端722。展开联杆700还包括第一部分702和第二部分704。第一部分702大致平行于车身联杆400、短中间联杆500和长中间联杆600。第二部分704相对于第一部分702以正角度设置,且在图6和7最佳地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 从第一部分702垂直地延伸。如上所述,紧固件506将短中间联杆500联接到展开联杆700,紧固件606将长中间联杆600联接到展开联杆700。具体地,紧固件506和606分别将短中间联杆500和长中间联杆600联接到展开联杆700的后端722,其中,长中间联杆600的紧固件606位于短中间联杆500的紧固件506前面。发动机罩联杆800是大致平坦的和细长的,包括第一侧816(图4和6)、第二侧818 (图5和7)、前端820和后端822。发动机罩联杆800包括第一部分802和第二部分804,第一部分802大致平行于车身联杆400、短中间联杆500、长中间联杆600以及展开联杆700 的第一部分702。第二部分804相对于第一部分802以正角度设置,且在图6和7最佳地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从第一部分802垂直地延伸。紧固件708将发动机罩联杆800的第一部分802联接到展开联杆700的第一部分702。如图6和7最佳地示出,第二部分804 中的多个孔806设置成通过合适机构(例如,紧固件(未示出))将发动机罩联杆800操作性地固定到车辆102 (图1)的发动机罩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罩联杆800与发动机罩112 (图1)整体形成。铰链组件110还包括多个协作元件,其功能在下文更详细描述。具体地参考图6 和7,第一盲铆钉710和第二盲铆钉712还将展开联杆700的第二部分704紧固到发动机罩联杆800的第二部分804。具体地,第一盲铆钉710延伸通过发动机罩联杆800中的孔840 和展开联杆700中的孔728,第二盲铆钉712延伸通过发动机罩联杆800中的另一个孔842 和展开联杆700中的另一个孔730。盲铆钉710和712中的一个或两个可省去。凸缘714从展开联杆700的第二侧718延伸。凸缘714设置成邻近安装在凸缘 422上的止挡块420,凸缘422从车身联杆400的第二侧418延伸。凸缘拟4从第二侧818 延伸,系绳拟6在展开联杆700中的凸缘8M和车身联杆400中的凸缘422之间延伸。系绳拟6分别通过紧固件似4和紧固件828紧固到凸缘422和凸缘824。止动销830从第二部分804的第二侧818延伸通过展开联杆700的第二部分704 中的孔724。解锁销832从展开联杆700的第二部分804的第二侧818延伸。解锁销832 通常包括窄部分834和锥形尖端836。弹簧柱7 从展开联杆700的第二侧718延伸。能量吸收楔块838位于展开联杆700的前端720和发动机罩联杆800的前端820之间,具体地在展开联杆700的第二部分704的第一侧716和发动机罩联杆800的第二部分804的第二侧818之间。如仅仅在图5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致动器1 可附连到车辆102的车身104(图 1)或附连到车身联杆400。如下文所述,致动器1 通常设置成邻近发动机罩联杆800的第二部分804的第二侧818上的冲击板846。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关闭位置,在致动器1 和发动机罩联杆800的冲击板846之间保留间隙848。致动器1 可包括活塞130, 在图5中处于退回(或加载)位置)。致动器1 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例如可滑动地附连到缸体致动器或波形腔致动器的活塞,其在用空气加压时膨胀。在一些位置,包括关闭位置,闩锁组件750还将展开联杆700联接到发动机罩联杆 800。闩锁组件750包括弹簧752,弹簧752包绕从展开联杆700的第二部分704的第二侧 718延伸的柱726。在关闭位置,弹簧752的第一端7M抵靠第一部分702的第二侧718偏压,弹簧752的第二端756抵靠止动销830偏压。如下所述,在解锁位置,弹簧第二端756 抵靠解锁销832偏压。如下文更详细所述,紧固件406限定第一枢转点302,以允许车身联杆400和短中间联杆500之间枢转。紧固件408限定第二枢转点304,以允许车身联杆400和长中间联杆 600之间枢转。紧固件506限定第三枢转点306,以允许短中间联杆500和展开联杆700之间枢转。紧固件606限定第四枢转点308,以允许长中间联杆600和展开联杆700之间枢转。紧固件708限定第五枢转点310,以允许发动机罩联杆800和展开联杆700之间枢转。 枢转点302、304、306、308和310总体上允许相应部件之间的枢转移动,同时限制线性移动。图8是铰链组件100处于维修位置的第二侧视图。虽然在图8中未示出,但是维修位置是解锁发动机罩前端上的闩锁且以方向IM展开铰链组件100的结果。在该位置, 铰链组件100围绕第一枢转点302、第二枢转点304、第三枢转点306和第四枢转点308枢转。在维修位置,短中间联杆500的顶端504邻接长中间联杆600的顶端604,以限制在方向124枢转的范围。换句话说,短中间联杆500的顶端504邻接长中间联杆600的顶端604, 以用作维修止挡。在从关闭位置到维修位置的过渡期间,展开联杆700和发动机罩联杆800 —起枢转且保持相对位置。具体地,在关闭位置和维修位置,枢转点302、304、306和306、第一盲铆钉710和第二盲铆钉712的位置保持展开联杆700和发动机罩联杆800的相对位置。图9-11是铰链组件100处于事故位置的各个视图且在下文一起讨论。如上所述, 由于碰撞,铰链组件100通常围绕发动机罩112 (图1)的前端以方向1 枢转到事故位置。 在下文讨论的视图中,图9是第一侧视图,图10是第二侧视图,图11是从底部和第二侧看的立体图。为了提供合适透视,在图9-11中示出了第二枢转方向126,表示从关闭位置移动到事故位置的方向。图10还示出了致动器128的示意性位置,其经由活塞130提供力,以将铰链组件100移动到事故位置,如下所述。在事故位置,铰链组件100围绕第一枢转点302、第二枢转点304、第三枢转点306 和第四枢转点308枢转,使得展开联杆700从车身联杆400移开。此外,铰链组件100围绕第五枢转点310枢转,使得展开联杆700相对于发动机罩联杆800枢转。在该位置,第一盲铆钉710离开且滑出发动机罩联杆800的孔840,第二盲铆钉712离开且滑出发动机罩联杆 800的孔842。这允许发动机罩联杆800和展开联杆700之间的部分分离和相对自由度,以及围绕第五枢转点310枢转的能力。系绳拟6在拉紧时用于限制围绕第五枢转点310枢转的程度。现在描述从关闭位置到事故位置的操作和过渡。如上文在图1的讨论中所述,当传感器120检测到碰撞时,传感器120将信号提供给控制器122,控制器122将得到的信号提供给致动器128。致动器128的活塞130向上射出以封闭间隙848 (图5)且碰撞发动机罩800上的冲击板846,如图10所示。因而,发动机罩112 (图3)的后端114升高。发动机罩800上的活塞130的力足以破坏或以其它方式分离盲铆钉710和712,因而允许发动机罩联杆800和展开联杆700之间以方向126的相对移动。致动器128的力和发动机罩联杆800的移动还导致铰链组件100围绕第一枢转点302、第二枢转点304、第三枢转点306和第四枢转点308的一些枢转。在过渡至事故位置期间,当发动机罩联杆800相对于展开联杆700枢转时,随着止动销830滑出孔806,弹簧第二端756滑离止动销830。这允许铰链组件100随后过渡至解锁位置,如下所述。在过渡至事故位置期间,致动器128的设置和铰链组件100的配置使得活塞130 相对于冲击板846的任何滑动移动最小化。这导致致动器1 保持围绕第五枢转点310的力矩,这通常使得在事故期间发动机罩112 (图1)的任何向前或向后移动最小化。因而,在事故之后,发动机罩112 (图1)保持与车辆102 (图1)的其它部分对齐以允许有效地移动到下述解锁位置。如上所述,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绳826限制展开联杆700相对于基部联杆 400移动的角距离。具体地,系绳拟6减少事故期间铰链组件100的不必要振动。位于展开联杆700的后端722和发动机罩联杆800的后端822之间的能量吸收楔块838还用于阻尼在事故期间发动机罩联杆800和展开联杆700的振动。因而,系绳拟6和能量吸收楔块 838可防止由于致动器128的力引起的对铰链组件100和发动机罩112 (图1)的其它部分的损害。在事故之后,使用者可能想要将铰链组件100从事故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例如, 以防止发动机罩112 (图1)妨碍车辆102 (图1)的挡风玻璃。图12是铰链组件100处于解锁位置的从底部和第二侧看的立体图。从事故位置,使用者可提供力以将发动机罩联杆 800围绕展开联杆700在第五枢转点310枢转。铰链组件100还围绕第一枢转点302、第二枢转点304、第三枢转点306和第四枢转点308枢转,从而铰链组件100移动到解锁位置(类似于关闭位置)。如上所述,在移动到事故位置期间,当发动机罩联杆800相对于展开联杆700枢转时,随着止动销832滑出孔806,闩锁组件750的弹簧第二端756滑离止动销830。这导致弹簧第二端756偏压至超出止动销832的位置。当展开联杆700和发动机罩联杆800 —起往回枢转时,弹簧第二端756与解锁销832接合且滑动经过锥形尖端836到窄部分834上。 锥形尖端836用于保持弹簧第二端756防止往回滑离解锁销832,因而用于保持发动机罩联杆800和展开联杆700的塌陷位置。这将铰链组件100固定在解锁位置。因而,上述铰链组件100的示例性实施例允许升高发动机罩的后端,而没有不当的前后移动。示例性铰链组件100还可以在事故之后解锁。通常,示例性铰链组件100还可以是基本上稳固的,保持基本上稳定的移动,且是基本上紧凑的以避免干扰发动机舱内的其它部件。虽然已经在上述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存在大量的变型。还应当理解的是,示例性实施例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不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用或配置。相反,上述详细描述将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捷路径。应当理解的是,可对元件的功能及设置进行各种改变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价物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包括 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展开联杆;以及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展开联杆彼此相对于所述基部联杆枢转,且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所述发动机罩联杆相对于所述展开联杆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第一中间联杆,所述第一中间联杆将所述基部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使得第一中间联杆与基部联杆形成第一枢转点且与展开联杆形成第二枢转点;第二中间联杆,所述第二中间联杆将所述基部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使得第二中间联杆与基部联杆形成第三枢转点且与展开联杆形成第四枢转点, 其中,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在第五枢转点联接在一起,其中,在第一过渡中,基部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一枢转点枢转,基部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三枢转点枢转,展开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二枢转点枢转,展开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四枢转点枢转,且其中,在第二过渡中,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配置成检测发动机罩上的碰撞,且作为响应产生第一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联接到传感器,且配置成接收第一信号并基于第一信号产生第二信号;和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控制器,且配置成接收第二信号并作为响应将力提供给发动机罩联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致动器的力使得发动机罩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到第三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还包括盲铆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盲铆钉将展开联杆进一步联接到发动机罩联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致动器的力配置成在展开联杆相对于发动机罩联杆枢转时分离盲铆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基部联杆具有前端和后端,第一中间联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中间联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其中,第一枢转点位于基部联杆的前端和第一中间联杆的第一端上,第二枢转点位于基部联杆的后端和第二中间联杆的第一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其中,展开联杆具有前端和后端,且其中,第三枢转点位于展开联杆的后端和第一中间联杆的第二端上,第四枢转点位于展开联杆的后端和第二中间联杆的第二端上,第五枢转点位于展开联杆的前端和发动机罩联杆上。
9.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包括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 在第一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一中间联杆; 在第二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二中间联杆;展开联杆,所述展开联杆在第三枢转点联接到所述第一中间联杆且在第四枢转点联接到所述第二中间联杆;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在第五枢转点联接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和系绳,所述系绳在发动机罩联杆和基部联杆之间延伸,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一枢转点枢转,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二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三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四枢转点枢转,且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和所述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
10. 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包括 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 在第一枢转点附连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一中间联杆; 在第二枢转点附连到所述基部联杆的第二中间联杆;展开联杆,所述展开联杆在第三枢转点附连到所述第一中间联杆且在第四枢转点附连到所述第二中间联杆;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在第五枢转点附连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盲铆钉,所述盲铆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将展开联杆联接到发动机罩联杆且配置成在第三位置分离;和闩锁组件,所述闩锁组件配置成在第四位置时将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展开联杆, 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一枢转点枢转,所述基部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二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一中间联杆围绕第三枢转点枢转,所述展开联杆和第二中间联杆围绕第四枢转点枢转,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致动器碰撞发动机罩联杆,使得盲铆钉分离并且所述发动机罩联杆和所述展开联杆围绕第五枢转点枢转到第三位置,且其中,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四位置的第三过渡中,闩锁组件将发动机罩联杆和展开联杆联接以防止围绕第五枢转点的相对移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用于将发动机罩操作性地附连到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组件。所述组件包括配置成联接到车辆的基部联杆;联接到所述基部联杆的展开联杆;以及发动机罩联杆,所述发动机罩联杆联接到所述展开联杆且配置成联接到发动机罩。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第一过渡中,所述基部联杆和展开联杆彼此相对于所述基部联杆枢转,在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三位置的第二过渡中,所述发动机罩联杆相对于所述展开联杆枢转。
文档编号E05D3/06GK102444348SQ20111030600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N. 斯坦达 A., E. 托马斯 D., S. 欧文 G., H. 梅塔 H.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