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双动式活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39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重双动式活动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窗,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口位置、大小可随需求调整的活动窗。
背景技术
传统的门板结构,由于门板上设置大面积玻璃的设计,此种结构虽便于观察掌握室外情形,但相对地,也可由室外观察室内。因此若要保有适当的隐私,则必须辅以窗帘或反射纸等机构,同时,该玻璃部位易遭受破坏而缺乏阻隔效果,故而整体防盗性较差。另有在门板上设置具有放大效果的小型视窗孔,借此由室内观察室外情形。这种小型视窗孔的观察效果较差,尤其视界的死角,难以完全掌握室外的完整状态。而且,上述完全封闭隔绝的门板,除非其将门保持于开启的位置(无法阻隔外人、缺乏安全性的状态),否则无法使室内、外的空气流通,这也形成一个应用上的缺失。为此,本发明人有一个台湾公告第M378963号,名为“下拉式通风门结构”的在前新型专利案公开。其主要包括有一直立门框与一横向门框,该直立门框具有门框轨槽,于该轨槽上有破孔,该直立门框内设有中空直管,中空直管内具有配重块。于该中空直管上方枢设有转轮,转轮上悬挂有绳索,绳索一端延伸至中空直管内与配重块固接。另有一与配重块等重的下拉窗。下拉窗周边有窗框,窗框两侧设有滑轨。滑轨具有凹槽且向下延伸至破孔处下方而与绳索另一端固接。而于门框轨槽的两端边各固设有一自该转轮上缘起至下方该横向门框的下遮门板二形成一容置空间。借助于该下拉窗与配重块相等重量的设计,因此可更省力地操作该下拉窗的活动。且由于该下拉窗的各相关组件皆设置于该直立门框内,因此无论下拉窗被拉至任何位置,其各构件皆可被完全隐藏,达成间距美观的效果与实用的功能。然而,上述结构于实际应用时,随可在任意高度停留滑移。但是,由于需设置平衡该下拉窗的配重块,因此其整体结构上稍显复杂而不精简。同时,仅具有单一下拉窗的设计,也使其开口被限制在于单(底)侧。无法配合不同的需求场合而改变,形成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可依实际需要而任意调整开口的位置与大小,以形成不同的空气流通效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可达到操作省力的功效。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整体构造美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自重双动式活动窗,至少包括一边框,该边框至少于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设有两个并列的第一槽道、第二槽道, 于该第一槽道、第二槽道中段间以支座枢设有一滑轮;一第一活动窗,该第一活动窗以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伸入该边框上两个第一槽道内,并形成可滑移的组合状态;
一第二活动窗,该第二活动窗以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伸入该边框上两个第二槽道内,并形成可滑移的组合状态;至少一长条状挠性连接元件,该挠性连接元件以中段弯折套合于该边框的滑轮上,使该挠性连接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同向延伸的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且该第一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窗、该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窗,使该第一活动窗、第二活动窗得以在边框内形成相互反方向的滑移活动。从而依实际需要任意调整开口的位置与大小,以形成不同的空气流通效果。所述第一活动窗伸入所述边框第一槽道内的边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一凹部内;所述第二活动窗伸入所述边框第二槽道内的边侧设有第二凹部,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二凹部内。利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隐藏和固定挠性连接元件的两个固定端,以达到整体构造美观。所述第一凹部内设有与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一固定端相结合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凹部内设有与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二固定端相结合的第二固定座。使用固定座可简化挠性连接元件两个固定端的安装操作,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所述边框与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的中间段间夹设有一支座及一夹片,且于该支座上设有一枢轴,且该滑轮设置于该枢轴上。使用夹片从边框的外侧固定边框内侧的支座,可简化支座的安装操作,提高安装效率和安装质量。所述的边框嵌设于一门板上。所述的边框的一侧另结合固定一外栅。所述的边框的一侧另结合固定一纱网。所述的挠性连接元件为一钢索。本发明自重双动式活动窗,运用挠性连接元件使该第一活动窗、第二活动窗得以在边框内形成相互反方向的滑移活动。从而依实际需要任意调整开口的位置与大小,以形成不同的空气流通效果。它利用相同重量的第一活动窗、第二活动窗形成一个平衡的连接结构,达到操作省力的功能,整体的结构设计上极为精简而可靠。其挠性连接元件隐藏在第一槽道、第二槽道间,整体构造美观。


图1为本发明自重双动式活动窗一个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部分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一种使用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一种使用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另一种使用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元件符号的说明1-边框,11-第一槽道,12-第二槽道,13-支座,130-夹片,131-枢轴,14-滑轮,15-挡止块;2-第一活动窗,21-窗框,211-第一凹部,22-第一固定座,221-螺丝;3-第二活动窗,31-窗框,311-第一凹部,32-第二固定座,
4
321-螺丝;4-挠性连接元件,41-第一固定端,42-第二固定端;5-纱网,50-外栅,6-门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看图1和图2,本发明自重双动式活动窗的结构主要包括边框1,第一活动窗 2,第二活动窗3及挠性连接元件4等部分。其中,边框1于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设有两个并列的第一槽道11、第二槽道12,于该第一槽道11、第二槽道12中段内外间夹设有一支座 13及一夹片130,且于该支座13上设有一枢轴131,于该枢轴131上设有一滑轮14,并于第一槽道11、第二槽道12适当处设有多个铛止块15。第一活动窗2于周侧具有一窗框21,该窗框21与两旁相对的边侧分别设有第一凹部211,且与该第一凹部211内设有一第一固定座22。该第一活动窗2以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伸入该边框1上两个第一槽道11内,并形成可滑移的组合状态。第二活动窗3于周侧具有一窗框31,该窗框31与两旁相对的边侧分别设有第二凹部311,且与该第二凹部311内设有一第二固定座32。第二活动窗3以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伸入该边框1上两个第二槽道12内,并形成可滑移的组合状态。挠性连接元件4为一长条状挠性体(可为一钢索),该挠性连接元件4以中段弯折套合于该边框1的滑轮14上,使该挠性连接元件4的两端部分别延伸入该第一活动窗2的第一凹部211、第二活动窗3的第二凹部311内,并形成同向延伸的第一固定端41、第二固定端42 ;且该第一固定端41借助螺丝221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动窗2的第一固定座22,该第二固定端42借助螺丝 321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窗3的第二固定座32,使该第一活动窗2、第二活动窗3得以分别沿边框1的第一槽道11、第二槽道12形成相互反方向的滑移活动。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可依需要在该边框1的一侧另结合固定一具有放到功能的外栅50,或者结合固定一具有密集细孔的纱网5。请参看图3-5,可知本发明的上述接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可将边框1嵌设于一门板 1内(也可将其设置于混凝土墙A或其他类似具有隔离功能的平面上)。利用第一活动窗 2、第二活动窗3具有相同重量的特点,可经由该挠性连接元件4(钢索)保持一连接的平衡状态。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地减少操作使施加的力量。在操作时,当其中第一活动窗2(或第二活动窗)在边框1的第一槽道底端时,该第二活动窗3 (或第一活动窗2、则相对位于边框1的第二槽道12的顶端,此时该第一活动窗2、第二活动窗3呈完全隔离封闭边框1两侧的状态(见图4)。若使该第一活动窗2沿第一槽道11向上滑移,则可借助第二活动窗滋生的重量,轻力技能同时连动该挠性连接元件4(钢索)的第一固定端41,使第一活动窗2 向上滑移,并使该第二固定端42向下释放,另该第二活动窗3利用滋生的重量二沿该第二槽道12向下滑移,至第一槽道11、第二槽道12固设的挡止块15出停止,从而使该边框1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一逐渐扩大的开口(如图5所示),以利于空气流通。而当第一活动窗 2、第二活动窗3相对滑移到近乎相同的高度时,在边框1的上、下两端所形成的开口最大。 若再使该第一活动窗2、第二活动窗3持续相对滑移,则两个开口逐渐较小,最后形成第二活动窗3 (或第一活动窗2、在下方,而第一活动窗2 (或第二活动窗幻在上方,且恢复到完全隔离封闭边框1两侧的状态,且该第一活动窗2、第二活动窗3的滋生重量也可令其相对滑移在任何高度时定位,而挠性连接元件4则隐藏在第一槽道11、第二槽道12间,增加了其整体结构的美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边框、一第一活动窗、一第二活动窗和一长条状挠性连接元件,第一活动窗与第二活动窗的重量相同;该边框至少于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设有两个并列的第一槽道、第二槽道,于该第一槽道、第二槽道中段间以支座枢设有一滑轮;该第一活动窗以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伸入该边框上两个第一槽道内,并形成可滑移的组合状态;该第二活动窗以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伸入该边框上两个第二槽道内,并形成可滑移的组合状态;该挠性连接元件以中段弯折套合于该边框的滑轮上,使该挠性连接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同向延伸的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且该第一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窗、该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窗,使该第一活动窗、第二活动窗得以在边框内形成相互反方向的滑移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窗伸入所述边框第一槽道内的边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一凹部内;所述第二活动窗伸入所述边框第二槽道内的边侧设有第二凹部,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二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内设有与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一固定端相结合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凹部内设有与所述挠性连接元件的第二固定端相结合的第二固定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与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的中间段间夹设有一支座及一夹片,且于该支座上设有一枢轴,且该滑轮设置于该枢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嵌设于一门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的一侧另结合固定一外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的一侧另结合固定一纱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重双动式活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挠性连接元件为一钢索。
全文摘要
本发明自重双动式活动窗,涉及一种开口位置、大小可随需求调整的活动窗。它至少包括一边框、一第一活动窗、一第二活动窗和一长条状挠性连接元件,第一、第二活动窗的重量相同;该边框至少于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设有两个并列的第一、第二槽道,于该第一、第二槽道中段间以支座枢设有一滑轮;该第一、第二活动窗分别以两个相对的边侧分别伸入该边框上两个对应的槽道内,并形成可滑移的组合状态;该挠性连接元件以中段弯折套合于该边框的滑轮上,使该挠性连接元件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同向延伸的第一、第二固定端,且该第一、第二固定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第二活动窗,使该第一、第二活动窗得以在边框内形成相互反方向的滑移活动。
文档编号E06B3/44GK102486072SQ20111037518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吴政昌 申请人:厦门明昌兴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