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分离式防盗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701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分离式防盗纱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分离式防盗纱窗,属于纱窗领域。
背景技术
纱窗是安装在窗户上,用来防止蚊虫进入室内而设置的。现有的纱窗主要有隐形纱窗和平开式纱窗,隐形纱窗一般由卷轴、窗纱、轨道构成,卷轴安装在窗户的上框上,轨道安装在窗户的两侧框上,窗纱装在卷轴上,使用时将窗纱从卷轴盒内拉出,沿轨道下拉,其下边与窗户下边固定。隐形纱窗的优点是安全性好,窗纱与窗户框贴合好,所以封闭性好。其缺点是窗纱不能取下清洗,经常开闭纱窗,容易造成纱窗损坏。平开式纱窗一般由纱窗框和窗纱构成,窗纱固定在纱窗框上,使用时纱窗框与窗户框铰链连接,其缺点是窗纱固定在纱窗框上,不能取下,所以难以清洗;使用过程中,纱窗框与窗户框贴合不够紧密,容易使蚊虫进入室内;纱窗框容易从窗户框上脱落,安全性差。针对现有纱窗存在的问题,有人又发明了易清洗免维修纱窗,即粘扣式纱窗,克服了上述两种纱窗的缺陷,但这些纱窗都不具有防盗功能。由于纱窗使用过程中,窗扇是开启的,纱窗上只有一层薄纱网与外界隔开,很容易让不法分子进入室内,同时,也容易使室内人员(特别是儿童)不慎从纱窗口跌出窗外,造成人员伤亡。目前,窗户采取防护措施的主要有在窗户外安装整体防护栏和在窗户框上安装钢条进行防护两种。在窗户外安装整体防护栏一般是将防护栏固定在窗户外的外墙上,虽然能起到防护作用,但对外墙有破坏,特别是有保温层的外墙,很多楼房禁止安装这种防护栏。此外,上述两种防护措施均是固定的,不能取下,也给人们在发生意外时,从窗口逃生造成障碍。目前在纱窗采用防护措施的防盗纱窗还未见报道或使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好、封闭性好、窗纱易清洗、不易损坏无需维修、使用寿命长、具有的防护功能的整体分离式防盗纱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有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纱窗框、窗纱、防盗架,其特征是在纱窗框内侧设有一圈支撑边, 在支撑边上设有粘扣,在窗纱的边缘设有一圈与支撑边上的粘扣相对应的粘扣,窗纱通过粘扣与纱窗框固定,在纱窗框上设有锁孔;防盗架是一个边缘小于纱窗框外圈边缘大于纱窗框内圈边缘的金属框架,在防盗架上固定有防护杆,在防盗架的框架上安装有与纱窗框上的锁孔相对应的锁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安全性好、封闭性好、窗纱易清洗、不易损坏无需维修、使用寿命长、具有防护功能,且防盗架与纱窗框可以整体分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窗框和窗纱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防盗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纱窗框1、窗纱2、防盗架7,在纱窗框1 内侧设有一圈支撑边3,在支撑边3上设有粘扣4,在窗纱2的边缘设有一圈与支撑边3上的粘扣4相对应的粘扣5,窗纱2通过粘扣4、5与纱窗框1固定,在纱窗框1的下边框上设有锁孔6。防盗架7是一个边缘小于纱窗框1外圈边缘大于纱窗框1内圈边缘的金属框架, 在防盗架7上固定有防护杆8,在防盗架1的框架上安装有与纱窗框上的锁孔6相对应的锁头9。纱窗框1用铝合金型材制做,窗纱2采用尼龙窗纱,粘扣4、5采用尼龙粘扣。防盗架7采用不锈钢或有防锈层的钢材制作。 应用时,纱窗框1的大小按将窗户框的尺寸确定,将制做好的纱窗框1用螺丝固定在窗户框上,将窗纱2通过粘扣4、5粘贴在纱窗框1上,此时,纱窗框1与窗户框间有一定的间隙,将防盗架7的上部插在纱窗框1与窗户框间的间隙中,下部用锁头9与锁孔6锁在一起即可。一般纱窗框固定好后,无需再拆下,所以不存在损坏维修问题。当窗纱脏了后,直接将窗纱拽下清洗即可,清洗非常方便。当窗纱由于使用时间长而损坏后,更换窗纱即可, 成本极低。而需要取下防盗架7时,打开锁头9就可以将防盗架7整体取下。
权利要求1. 一种整体分离式防盗纱窗,包括纱窗框、窗纱、防盗架,其特征是在纱窗框内侧设有一圈支撑边,在支撑边上设有粘扣,在窗纱的边缘设有一圈与支撑边上的粘扣相对应的粘扣,窗纱通过粘扣与纱窗框固定,在纱窗框上设有锁孔;防盗架是一个边缘小于纱窗框外圈边缘大于纱窗框内圈边缘的金属框架,在防盗架上固定有防护杆,在防盗架的框架上安装有与纱窗框上的锁孔相对应的锁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分离式防盗纱窗,包括纱窗框、窗纱、防盗架,其特征是在纱窗框内侧设有一圈支撑边,在支撑边上设有粘扣,在窗纱的边缘设有一圈与支撑边上的粘扣相对应的粘扣,窗纱通过粘扣与纱窗框固定,在纱窗框上设有锁孔;防盗架是一个边缘小于纱窗框外圈边缘大于纱窗框内圈边缘的金属框架,在防盗架上固定有防护杆,在防盗架的框架上安装有与纱窗框上的锁孔相对应的锁头。其优点是安全性好、封闭性好、窗纱易清洗、不易损坏无需维修、使用寿命长、具有防护功能,且防盗架与纱窗框可以整体分离。
文档编号E06B5/11GK202100178SQ20112007063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王树军 申请人:王树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