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94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秋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用秋千。
背景技术
公知婴幼儿秋千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支撑杆、与支撑杆连接的大头以及吊设于大头下方的座椅,小孩坐在座椅上,座椅在设置与大头内的马达驱动下而摇摆,从而达到抚慰小孩的目的,但是公知婴幼儿秋千各部件都是固定连接,不可拆,所以收合材积很大, 当秋千不使用时,或者存储运输时,所占空间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合材积小的婴幼儿秋千。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组件可拆的婴幼儿秋千。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有不同摇摆角度的婴幼儿秋千。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婴幼儿秋千,包括一底座、一上支撑管、一下支撑管以及一连接于上支撑管上端的大头、一吊杆以及一座椅,所述下支撑管下端与底座可拆连接,上端与上支撑管可拆连接,所述吊杆上端与大头可拆连接,下端与座椅可拆连接。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一套筒,所述吊杆下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于套筒。所述套筒通过一分拆装置与下支撑管拆离,所述分拆装置包括固定于套筒侧壁的支撑座、一卡掣于支撑座的第一按钮以及设置于所述按钮与套筒侧壁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按钮包括一第一主体以及自第一主体往一侧延伸的凸柱。所述大头包括一连接于上支撑管上端的支座,一连接于该支座的固定座、一连接于固定座的连接座以及一连接于连接座的肩颈部,所述肩颈部包括一颈部以及自颈部下端延伸的肩部凸缘。所述吊杆与肩颈部通过第四连接件可拆连接,所述肩颈部的颈部一侧设置有容置孔,肩部凸缘上表面也设置有与吊杆外围形状相吻合的抵靠部,该容置孔与抵靠部相连通, 且该抵靠部设置有一第四卡孔,吊杆侧壁间隔有第五卡孔与第六卡孔,所述第四连接件为一双凸点V形弹簧片。所述大头还包括一换位机构,所述换位机构包括一卡掣于连接座的第二按钮以及设置与按钮与连接座之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按钮包括第二主体、自第二主体往上延伸的卡合部。所述固定座下端往内延伸有一台阶,所述台阶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缺口。所述座椅包括一座管以及连接于座管的坐部,所述座管固接有一座套,所述吊杆下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座套可拆连接。所述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通过一第三连接件可拆连接,且上支撑管下端与下支撑上端管被包覆于一接头内。[0016]所述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均为一单点V形弹簧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支撑管下端与底座可拆连接,上下支撑管可拆连接, 吊杆上端与大头可拆连接,下端与座椅可拆连接,如此,在婴幼儿秋千不使用时或者存储运输时,可将各组件拆开,这样收合材积小,不占空间;所述大头的连接座可相对固定座改变组装角度,从而改变座椅的相对角度,可以使座椅相对大头有不同的摇摆角度,这样增加了坐在座椅上的小孩的乐趣。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秋千示意图;[0019]图2为根据图1中A处婴幼儿秋千底座与下支撑管结构放大爆炸示意图[0020]图3为根据图1中B处婴幼儿秋千座椅与吊杆结构放大I_炸示意图;[0021]图4为根据图1中C处婴幼儿秋千上下支撑管结构放大I_炸示意图;[0022]图5为根据图1中D处婴幼儿秋千大头与吊杆结构放大I_炸示意图。[0023]图6为婴幼儿秋千大头与吊杆结构另一放大爆炸示意图;[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秋千固定座示意图;[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秋千大头结构部分示意图;[0026]图9为根据图8E-E方向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结构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幼儿秋千。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秋千包括一底座1、一上支撑管21、一下支撑管22、 一连接于上支撑管21上端的大头3、一吊杆4以及一座椅5。其中,所示大头3包括一连接于上支撑管21上端的支座31,一连接于该支座31的固定座32、一连接于固定座32的连接座33以及一连接于连接座33的肩颈部3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为一首尾相接的整体的管件。所述底座1 固定连接有一套筒11,所述套筒11内还连接有一内塞12,该内塞12 —侧壁一体成型有一第一弹性手指121,对应的,所述套筒11 一侧壁设置有一卡合孔111,将内塞12套入套筒11 内,其第一弹性手指121卡入卡合孔111内,从而固定两者。底座1通过第一连接件7与底座套筒11可拆连接,该第一连接件7为一单点V形弹簧片,所述V形弹簧片为单点弹簧片, 包括一 V形第一本体71以及自该V形本体一侧往外侧延伸的凸点72,下支撑管22下端设置有一第一开孔221,所述套筒11与内塞12对应设置有第二开孔122、112,组装时,V形弹簧片置于下支撑管22内,且其凸点72突出于第一开孔221外,将两者套入内塞12内,使凸点72进一步突出于内塞12与套筒11的第二开孔112,从而将下支撑管22与套筒11固定连接。底座1与下支撑管22的连接通过一分拆装置6拆离。所述分拆装置6包括一固定连接于套筒11侧壁的一支撑座66、一第一按钮63以及一第一弹簧64。所述支撑座66两端固定于套筒11,中间形成为一中空柱部,且柱部底端间隔形成有卡掣部65 ;所述第一按钮63包括一第一主体62以及自第一主体62周围往一侧间隔延伸的多个第二弹性手指63, 还包括自第一主体62中间部分往同侧(同第二弹性手指63延伸方向)延伸的凸柱(图未示)。组装时,第一按钮63置于所述支撑座66的中空柱部内,并通过第二弹性手指63卡掣
4于支撑座66的卡掣部65而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且第一按钮63的凸柱对着第一连接件7的凸点;所述第一弹簧64套于第一按钮63的凸柱,且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按钮63与套筒11 侧壁,即第一弹簧64置于第一按钮63与套筒11之间。当要将下支撑管22拆离底座1时, 按压第一按钮63,第一按钮63的凸柱作用于V形弹簧片的凸点72而使其脱离与内塞12、 套筒11第二卡孔41,从而使下支撑管22与套筒11、内塞12脱离连接,即是说,下支撑管22 与底座1可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塞12为橡胶制成,其只要作用在意使下支撑管22与套筒11的配合更顺畅,不会使两者之间的滑动对两者造成损伤,所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内塞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外盖13,所述外盖13的形状设置刚好将底座1与下支撑管22的连接部分以及分拆装置6包裹于其中,且其一侧面也设有有孔 131,可以让第一按钮63第一主体62突出于外,便于操作。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座椅5包括一座管51以及一坐部52, 所述座管51大致呈C形,所述座部52连接于C形座管51两端。所述座椅5固定连接有一座套53,所述座套53包括一第一本体M以及自第一本体M中间部分往上延伸的套合部阳,所述第一本体讨的形状与C形座管51大致中间部相贴合,第一本体M通过铆钉或者螺丝固定连接于座管51大致C形中间部,套合部55 —侧设置有第一卡孔551 ;吊杆4下端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孔41,所述吊杆4通过第二连接件8可拆连接于套合部55内。该第二连接件8也为一单点V形弹簧片,组装时,V形弹簧片设置于吊杆4内,其上的凸点82突出于第二卡孔41外,再将吊杆4下端置入套合部55内,此时V形弹簧片的凸点82被套合部55 内壁压迫而往吊杆4内缩,当吊杆4的第二卡孔41与套合部55的第一卡孔551对准时,V 形弹簧片的凸点82不再受压制而突出第一卡孔551外,从而将吊杆4与套合部55连接;往内压凸点82,使其往套合部55内缩,不再与套合部55的第一卡孔551卡合,此时往上可拔出吊杆4,将两者拆开。即是说,座套53固定连接于座管51的,吊杆4下端可拆连接于座套 53,从而吊杆4下端与座椅5可拆连接。如图4所示,上下两支撑管通过第三连接件9可拆连接。所述上支撑管下端设置有配合孔211,所述第三连接件9也为一单点V形弹簧片,所述下支撑管22上端也设置有一卡孔221,V形弹簧片的凸点93突出于下支撑管22与盖件的卡孔221、911外,从而连接两者,拆开两者的方式同上述吊杆4与座椅5的套合部55,所以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撑管21固定连接有一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左右两盖件91、92,左右两盖件合起来之后形成一容置空间(图未示),上支撑管21下端与下支撑管22上端被包覆于该容置空间上部分,且其中一个盖件91设置有第三卡孔911以让位V形弹簧片的凸点93。如图5、6所示,所述吊杆4上端通过第四连接件10可拆连接于大头3的肩颈部 34,所述第四连接件10为双凸点V形弹簧片,即自V形本体的一侧延伸有两个凸点,且靠近形本体弯处的第二凸点102要大于靠近本体端部的第一凸点101。所述肩颈部34包括一颈部35以及自颈部35下端延伸的肩部凸缘36,颈部35 —侧设置有容置孔351,肩部凸缘 36上表面也设置有与吊杆4外围形状相吻合的抵靠部361,该容置孔351与抵靠部361相连通,且该抵靠部361设置有一第四卡孔362,吊杆4侧壁间隔设置有第五卡孔41与第六卡孔42。组装时,吊杆4上端置于颈部35的容置孔351内并贴合于肩部凸缘36表面的抵靠部361,双凸点V形弹簧片设置于吊杆4内,其第一凸点101突出于吊杆4的第五卡孔41 外再卡入肩颈部34的第四卡孔362内,从而将吊杆4连接于肩颈部34 ;其第二凸点102突出于吊杆4的第五卡孔41外。当要将吊杆4拆离肩颈部34时,往吊杆4内按压第二凸点 102,带动V形弹性片该侧整体往吊杆4内缩回,从而第一凸点101脱离肩颈部34的第四卡孔362,从而使吊杆4与肩颈部34脱离连接。即是说,吊杆4卡拆连接于大头3。综上所述,下支撑管22下端与底座1可拆连接,上下支撑管可拆连接,吊杆4上端与大头3可拆连接,下端与座椅5可拆连接,如此,在婴幼儿秋千不使用时或者存储运输时, 可将各组件拆开,这样收合材积小,不占空间。如图7、8、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头3还包括一换位机构,通过所述换位机构,所述连接座33可相对固定座32改变组装角度,因为连接座33是与连接吊杆4的肩颈部 34连接,所以改变连接座33相对固定座32的组装角度,即是改变座椅5的相对角度。所述换位机构包括一第二按钮37与第二弹簧38,所述第二按钮37包括第二主体371、自第二主体371往上延伸的卡合部372以及自第二主体371往一侧延伸的第三弹性手指373。所述连接座33内设置有一挡板332,连接座33壁部设置相对应第二按钮37形状的定位孔331, 且壁部内侧还设置有第一缺口 334供与第二按钮37的第三弹性手指373倒扣卡掣,所述固定座32下端往内延伸有一台阶31,该台阶31间隔设置有第二缺口 322。组装时,按钮适配于连接座33的定位孔331,连接座33上端的帽沿333部置于固定座32的台阶31上,第二弹簧38位于按钮与连接座33的挡板332之间,在第二弹簧38的作用力下,第二按钮上端的卡合部372与固定座32其中一个第二缺口 322配合,从而将连接座33与固定座32固定于某一角度。当需要改变连接座33与固定座32的组装角度,按压第二按钮37,按钮上端的卡合部372脱离与固定座32台阶31的该第二缺口 322配合,此时可旋转连接座33,直到按钮卡合部372配合于固定座32另外一第二缺口 322而将连接座33与固定座32固定于这一角度。因为本身吊杆4可相对大头3摇摆,这样通过改变连接座33与固定座32的相对组装角度来改变座椅5的相对角度,可以使座椅5相对大头3有不同的摇摆角度,这样增加了坐在座椅5上的小孩的乐趣。
权利要求1.一种婴幼儿秋千,包括一底座、一上支撑管、一下支撑管以及一连接于上支撑管上端的大头、一吊杆以及一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管下端与底座可拆连接,上端与上支撑管可拆连接,所述吊杆上端与大头可拆连接,下端与座椅可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一套筒,所述吊杆下端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连接于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通过一分拆装置与下支撑管拆离,所述分拆装置包括固定于套筒侧壁的支撑座、一卡掣于支撑座的第一按钮以及设置于所述按钮与套筒侧壁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按钮包括一第一主体以及自第一主体往一侧延伸的凸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包括一连接于上支撑管上端的支座,一连接于该支座的固定座、一连接于固定座的连接座以及一连接于连接座的肩颈部,所述肩颈部包括一颈部以及自颈部下端延伸的肩部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与肩颈部通过第四连接件可拆连接,所述肩颈部的颈部一侧设置有容置孔,肩部凸缘上表面也设置有与吊杆外围形状相吻合的抵靠部,该容置孔与抵靠部相连通,且该抵靠部设置有一第四卡孔,吊杆侧壁间隔有第五卡孔与第六卡孔,所述第四连接件为一双凸点V形弹簧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还包括一换位机构,所述换位机构包括一卡掣于连接座的第二按钮以及设置与按钮与连接座之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按钮包括第二主体、自第二主体往上延伸的卡合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下端往内延伸有一台阶,所述台阶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一座管以及连接于座管的坐部,所述座管固接有一座套,所述吊杆下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座套可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通过一第三连接件可拆连接,且上支撑管下端与下支撑上端管被包覆于一接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均为一单点V形弹簧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幼儿秋千,包括一底座、一上支撑管、一下支撑管以及一连接于上支撑管上端的大头、一吊杆以及一座椅,所述下支撑管下端与底座可拆连接,上端与上支撑管可拆连接,所述吊杆上端与大头可拆连接,下端与座椅可拆连接,如此,在婴幼儿秋千不使用时或者存储运输时,可将各组件拆开,这样收合材积小,不占空间;所述大头的连接座可相对固定座改变组装角度,从而改变座椅的相对角度,可以使座椅相对大头有不同的摇摆角度,这样增加了坐在座椅上的小孩的乐趣。
文档编号A47D13/10GK201968240SQ20112010696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闵远超 申请人:施儒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