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396阅读:2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车和动车上流动热水供应的设备,属列车乘客服务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乘坐火车旅行,热水是一种必需品。目前列车的热水供给采用的是定点供应方式, 尤其是高铁、动车运行速度快,旅客取热水需要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中穿行,存有安全隐患, 特别是对老弱病残乘客而言,取水就更为困难。另外,即使由乘务员送水,也仍然存在劳动强度大的弊病。目前,乘坐高铁、动车作为一种高端出行方式,人们对其服务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自动化与智能化于一体的列车热水供给服务车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避免乘坐高速运行列车的旅客到热水供应点取水带来的危险,提供一种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构成中包括热水供应总成和车体总成;所述热水供应总成由水箱、电加热器、抽水泵组成,所述水箱可分为热水储箱、冷水储箱和废水储箱上、中、下三部分,其中热水储箱由保温材料制作,水箱左右两侧外表面为凹式接水结构;所述电加热器和抽水泵泵体置于热水储箱中,抽水泵管路深入到冷水储箱中。热水供应总成固定安装在车体总成上方。上述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构成中还包括行进控制部分。所述行进控制部分由转向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组成。所述转向控制系统由转向控制电机、转向减速机构、丝杠螺母运动副、转向拉杆、转向桥和转向梯形机构组成,其中转向控制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向减速机构连接,转向减速机构通过带传动连接丝杠螺母运动副,丝杠螺母运动副、转向拉杆、转向桥、转向梯形机构之间均通过球形铰链实现空间链接;所述动力系统由车载电源、 驱动电机、主变速器、差速器和驱动桥组成,车载电源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主变速器、 差速器、驱动桥之间均通过联轴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行进控制部分是以前桥转向,后桥驱动来保证其功能的。行进控制部分固定安装在服务车车体总成中。上述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构成中还包括水嘴、筛状金属网罩,水箱注水管、 排水阀门和废水排泄阀门。所述水嘴位于水箱壳体外两侧凹式接水结构中;所述筛状金属网罩置于水嘴下方水箱壳体侧面凹式接水结构底部;所述水箱注水管由水箱顶部深入到冷水储箱底部,上端带有密封盖;所述排水阀门安装在冷水层与废水层的连接口处;所述废水排泄阀门置于废水储箱底部与外界相通。上述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构成中还包括色敏传感循迹系统、压力传感避障和停车服务系统,所述各个系统均与位于服务车车体总成中后部的微处理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巧妙设计,实现高铁、动车热水供应
3的自动化,将固定、定点的服务方式改变为移动、循环式的服务系统,满足了乘客的出行服务需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的外形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进部分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热水储箱,2、电加热器,3、温度传感器,4、水嘴,5、冷水储箱,6、 筛状金属网罩,7、废水储箱,8、排水阀门,9、废水排泄阀门,10、抽水泵,11、水位传感器,12、 注水管,13、避障压力传感器,14、前轮,15、转向桥,16、转向拉杆,17、转向减速机构,18、转向控制电机,19、后轮,20、驱动桥,21、差速器,22、主变速器,23、驱动电机,24、微处理器, 25、丝杠螺母运动副,26、转向梯形机构,27、色敏传感器,28、注水口密封盖,29、停车服务压力传感器,30、工作指示灯,31、热水指示灯,32、蜂鸣器,33、扬声器,34、车载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
图1、图2,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热水供应总成和车体总成。所述热水供应总成由水箱、电加热器2、抽水泵10组成。所述水箱分为热水储箱1、冷水储箱5和废水储箱7上、中、下三部分,其中热水储箱1由保温隔热材料制作,水箱左右两侧外表面为凹式接水结构;所述电加热器2和抽水泵10泵体置于热水储箱中,抽水泵管路深入到冷水储箱中。 热水供应总成固定安装在车体总成上方。参看
图1、图3,本实用新型构成中还包括行进控制部分。所述行进控制部分由转向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组成。所述转向控制系统由转向控制电机18、转向减速机构17、丝杠螺母运动副25、转向拉杆16、转向桥15和转向梯形机构26组成,其中转向控制电机18通过联轴器与转向减速机构17连接,转向减速机构通过带传动连接丝杠螺母运动副25,丝杠螺母运动副25、转向拉杆16、转向桥15、转向梯形机构26之间均通过球形铰链实现空间链接;所述动力系统由车载电源34、驱动电机23、主变速器22、差速器21和驱动桥20组成, 车载电源34连接驱动电机23,驱动电机23、主变速器22、差速器21、驱动桥20之间均通过联轴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行进控制部分是以前桥转向,后桥驱动来保证其功能的。转向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固定安装在服务车车体总成中。在图2所示结构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管12往冷水储箱5中加入足量饮用水, 这时水位传感器11向微处理器24发出需要补充冷水信号,微处理器24给抽水泵10发出工作指令,抽水泵10启动,当水位达到设定位置时,抽水动作完成;此时温度传感器3向微处理器24发出需要加热信号,微处理器24给电加热器2发出工作指令,电加热器2启动, 工作指示灯30亮起,当水温加热到设定温度时,加热过程结束,工作指示灯30熄灭,热水指示灯31亮;这时本实用新型就可以向乘客提供热水服务了。乘客也可以将自己杯中的废水通过筛状金属网罩6倒入废水储箱7中,当冷水储箱5中冷水有剩余时还可以通过排水阀门8将多余冷水排入废水储箱7,列车到达终点站或指定站点后可通过废水排泄阀门9将废
4水排出车外。参看图3、图4,本实用新型行进路线需预先设定,由设置在地面上的固定色带的形状确定,处于直线行进状态的服务车,由驱动电机23对后轮19进行驱动,通过服务车车体总成推动整体装置向前行进;在遇到固定色带需要拐弯的地方时,其运动轨迹与色带发生偏移,位于前轮14附近的色敏传感器27探测到色带的变化,将地面信息反馈给微处理器对,微处理器M向转向控制电机18发出工作指令,转向控制电机18启动,通过转向减速机构17、丝杠螺母运动副25、转向拉杆16操纵前轮14沿主销轴向偏转,与此同时驱动桥20 通过差速器21实现左右两半轴的不等速运转,左右两后轮19走过不同距离,从而达到转弯目的,这时与转向梯形机构沈为一体的色敏传感器27位置也发生改变,回到色带内部,转向控制电机18停止工作,服务车继续沿色带前行。参看图2、图3,行进中的服务车,当乘客需要热水服务时,通过按压水嘴压力开关触动停车服务压力传感器四,停车服务压力传感器四接收到压力信号,将信息反馈给微处理器对,微处理器M向驱动电机23发出工作指令,驱动电机23停止运转,服务车自动停止运行数分钟,取水动作完成后,服务车接受相应指令继续运行;当前方遇到障碍物时,位于行进部分前端的避障压力传感器13接收到压力信号,将信息反馈给微处理器M,微处理器M向驱动电机23发出工作指令,驱动电机23反转后停止运转,服务车自动后退一定距离后停止运行,同时蜂鸣报警器32蜂鸣报警、扬声器33发出语音提示信息。
权利要求1.一种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其特征是,它包括热水供应总成和车体总成;所述热水供应总成由水箱、电加热器(2)、抽水泵(10)组成,所述水箱分为热水储箱(1)、冷水储箱(5 )和废水储箱(7 )上、中、下三部分,水箱左右两侧外表面为凹式接水结构,所述电加热器(2)和抽水泵(10)泵体置于热水储箱中,抽水泵管路深入到冷水储箱中;热水供应总成固定安装在车体总成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其特征是,构成中还包括行进控制部分,所述行进控制部分由转向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组成;所述转向控制系统由转向控制电机(18 )、转向减速机构(17)、丝杠螺母运动副(25 )、转向拉杆(16 )、转向桥(15 )和转向梯形机构(26)组成,所述转向控制电机(18)通过联轴器与转向减速机构(17)连接,转向减速机构通过带传动连接丝杠螺母运动副(25),丝杠螺母运动副(25)、转向拉杆(16)、转向桥(15)、转向梯形机构(26)之间均通过球形铰链实现空间链接;所述动力系统由车载电源 (34),驱动电机(23 )、主变速器(22 )、差速器(21)和驱动桥(20 )组成,所述车载电源(34 )连接驱动电机(23 ),驱动电机(23 )、主变速器(22 )、差速器(21)、驱动桥(20 )之间均通过联轴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其特征是,构成中还包括水嘴(4)、筛状金属网罩(6)、水箱注水管(12)、排水阀门(8)和废水排泄阀门(9);所述各个零部件均安装在热水供应总成结构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其特征是,构成中还包括色敏传感循迹系统、压力传感避障和停车服务系统,所述各个系统均与位于服务车车体总成中后部的微处理器(24)电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高铁、动车热水供给服务车,它包括热水供应总成和车体总成,所述热水供应总成由水箱、电加热器、抽水泵组成;所述水箱分为热水储箱、冷水储箱和废水储箱三部分,水箱左右两侧外表面为凹式接水结构,所述电加热器和抽水泵泵体置于热水储箱中,热水供应总成安装在车体总成上方。热水供给服务车构成中还包括行进控制部分,所述行进控制部分由转向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组成;转向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固定安装在服务车车体总成中;本实用新型行进控制部分是以前桥转向,后桥驱动来保证其功能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高铁、动车热水供应的自动化,将固定、定点的服务方式改变为移动、循环式的服务系统,满足了乘客的出行服务需求。
文档编号A47B31/02GK202075625SQ2011201220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3日
发明者向玲, 孙敬敬, 王子瑞, 王林, 胡爱军 申请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