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609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基于较高档次MPV车型的开门便捷的考虑,一般配置后电动滑门,电动滑门驱动布置有齿轮齿条式、下滑轨同步带式、中滑轨拉绳驱动式等,中滑轨拉绳驱动对侧围空间、 中滑轨布置要求较高,一般拉绳的布置较复杂,有的驱动拉绳布置需要附轨、有的驱动电机布置在滑门上导致拉绳的走向复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其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简洁、合理利用空间的电动滑门驱动系统布置方案。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拉绳、前导轮、后导轮和中铰链,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前导轮和后导轮之间,所述前导轮和后导轮分别通过所述驱动拉绳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前导轮和后导轮也固定在车身上。进一步,所述中铰链安装在滑门上,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中铰链与滑门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所述驱动拉绳设置在车身中滑轨内。进一步,驱动电机、驱动拉绳、中铰链、前导轮和后导轮形成驱动力传递闭环,实现滑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该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可以合理利用空间、提高传动效率。(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滑门驱动机构,驱动拉绳布置简洁、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滑门驱动机构从车内看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滑门驱动机构从车外看的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前导轮放大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后导论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一驱动电机;2—驱动拉绳;3—前导轮;4一后导轮;5—中铰链;6—中滑轨;7— 拉绳与中铰链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拉绳2、前导轮3、后导轮4和中铰链5,驱动电机1设置在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之间,前导轮3和后导轮4分别通过所述驱动拉绳2与所述驱动电机1连接。驱动电机1固定在车身上,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也固定在车身上。驱动机构通过中铰链5与滑门固定在一起。驱动拉绳2设置在中滑轨6内。该电动滑门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驱动机构滑门驱动电机布置在侧围钣金与第三排侧护板之间,驱动拉绳布置在中滑轨内。驱动电机1、设置在中滑轨6内部的驱动拉绳2、中铰链5、前导轮3和后导轮4形成驱动力传递闭环,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拉绳2通过拉绳与中铰链连接点7与中铰链5 连接,中铰链5通过螺栓与滑门固定。在驱动力传递闭环中,驱动电机1提供驱动力,然后驱动力通过中滑轨6两端的驱动拉绳2、前导轮3和后导轮4进行变向达到驱动力的往复作动,实现滑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拉绳(2)、前导轮(3)、 后导轮(4)和中铰链(5),所述驱动电机(1)设置在所述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之间,所述前导轮(3)和后导轮(4)分别通过所述驱动拉绳(2)与所述驱动电机(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也固定在车身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铰链(5)安装在滑门上,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中铰链(5)与滑门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拉绳(2)设置在车身中滑轨(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驱动拉绳(2)、中铰链(5)、前导轮(3)和后导轮(4)形成驱动力传递闭环,实现滑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驱动拉绳(2)、前导轮(3)、后导轮(4)和中铰链(5),所述驱动电机(1)设置在所述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之间,所述前导轮(3)和后导轮(4)分别通过所述驱动拉绳(2)与所述驱动电机(1)连接。驱动力通过中滑轨(6)两端的驱动拉绳(2)导轮进行变向达到驱动力的往复作动,实现电动滑门的自动开闭。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滑门驱动机构可以合理利用空间、提高传动效率,同时,驱动拉绳布置简洁、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文档编号E05F15/14GK202073425SQ2011201255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晓南, 杨殿旭, 随学永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