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隔声门及隔声双开扇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384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隔声门及隔声双开扇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隔声门及隔声双开扇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全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各行业对建筑声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房屋的门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市场上可见各种采用隔声技术的门窗,但是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建筑要求的超大门洞,不但要考虑产品的降噪、 隔声性能,还要考虑到门扇重量要轻,以避免开启不便的问题。而现有的隔声门技术往往在满足降噪、隔声要求后,重量超重,或者重量适宜则隔声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大型隔声门及隔声双开扇门,大型隔声门采用多层门板,门扇间采用采用双道嵌入式密封结构,门扇和门框结构处增加辅助性密封措施,提高了隔声效果且重量较轻。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大型隔声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由平行设置的前面板、后背板及设于此二者之间的隔声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和后背板均由依次叠放的木贴皮、多层木板及钢板构成,且二者上的木贴皮构成了所述本体之外表面。所述隔声层为与所述前面板、后背板分别贴合设置的岩棉隔声层。所述前面板之钢板和所述后背板之钢板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一种具有所述大型隔声门的隔声双开扇门,包括门框及二铰接与所述门框内的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由上述之本体及固定所述本体之门扇架构成,所述门扇架一侧缘与所述门框铰接,所述门扇架内侧与所述钢板固定连接。所述两个门扇架结构相同且于所述门框内呈反向设置,所述两个门扇架相对的一侧面具有倾斜角度及倾斜方向相同的斜边。所述斜边之一侧延伸设置有一凸条,所述门扇架于此凸条的一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外端贴合所述凸条并构成凹槽I,此凹槽I内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斜边相对所述凸条之另一侧设置有凹槽II,所述凹槽II底部与所述本体平齐且其开口方向与所述凹槽I相同,所述凹槽II内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双开扇门关闭时,所述凸条端部抵触所述凹槽II 内之密封胶条,所述凹槽II相对斜边的另一侧壁之端部抵触所述凹槽I内之密封胶条。所述门扇架与所述门框铰接的一侧缘设置有开口朝向门框之凹槽III,所述凹槽 III内固定设置有隔音胶条,所述门框对应此凹槽III处设有突起之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音胶条凹凸配合以构成隔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是采用密封形式采用双道嵌入式密封结构;二是在门扇和门框结构处增加二道辅助性密封措施,使隔声效率高,隔声量(插入损失)>45dB;三是大型隔声门采用多层门板,与同样厚度的门相比,其隔声量高、重量轻。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声门俯视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至图4所示,总参考标号1-21分别表示门框1、门扇2、门扇本体3、门扇架4、前面板5、后背板6、隔声层7、木贴皮8、多层木板9、钢板10、加强筋11、斜边12、凸条 13、凹槽114、密封胶条15、凹槽1116、密封胶条17、搭边18、凹槽11119、隔音胶条20、手枪式铰链21。参见图1,本实施例以一个宽为^95mm、高为2770mm的门洞中所安装的大型隔声双开扇门为例,对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该大型隔声双开扇门由门框1及二扇铰接于门框1内的门扇2构成,配合上述门洞尺寸,其优选的门扇厚度为80mm。其中门扇2由门扇本体3及其支撑结构门扇架4构成,门扇架4 一侧缘与所述门框1 铰接。门扇本体3由平行设置的前面板5、后背板6及设于此两者之间的隔声层7构成,其中的前面板5和后背板6均由多层结构组成。前面板5最外层采用1 mm木贴皮8,再是一层厚度12mm的多层木板9,内层为2mm钢板10 ;后背板6最外层采用1 mm木贴皮8,再是一层厚度12mm的多层木板9,内层为1. 5mm钢板;由此木贴皮8构成了门扇本体3之两外表面。隔声层7为厚度50 mm的空腔,内填厚度为50mm (容重80K)的岩棉。这样总的门扇的厚度达到80mm。为加强门扇2的强度,前面板5、后背板6的钢板10之间连接有若干加强筋11。钢板10焊接于门扇架4上,这样作为门板的门扇本体3与其支撑结构门扇架4 固定连接。两个门扇2的门扇架4结构相同且于门框1内呈反向设置,这里的反向设置指的是当一个门扇架4旋转180度后即与另一个门扇架4 一致,这样的结构不但保证了两个门扇2关闭时密切配合,而且加工工艺简单,节约了模具成本。这两个门扇架4相对的一侧面具有倾斜角度及倾斜方向相同的斜边12。任意一个门扇架4上,斜边12之一侧延伸设置有一凸条13,所述门扇架4于此凸条12的一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外端贴合所述凸条13 并构成凹槽114,此凹槽I内14设置有密封胶条15 ;所述斜边12相对所述凸条13之另一侧设置有凹槽1116,所述凹槽1116内设置有密封胶条17。上述密封胶条15、17采用的是 0型密封条。所述凹槽1116由斜边12、斜边12上延伸出的底面和另一侧壁组合构成,所述凹槽1116底部与所述门扇本体3平齐且其开口方向与所述凹槽114相同。在凹槽1116的底部外侧,延伸设置有一搭边18,该搭边18内侧基本与凹槽1116 (抑或门扇本体3)的底部平齐。当所述双开扇门关闭时,所述凸条13端部抵触所述凹槽1116内之密封胶条17, 凹槽Π16的另一侧壁之端部抵触所述凹槽114内之密封胶条15。搭边18贴合另一门扇2门扇本体3。这样两扇门扇2之间具有三道封闭隔声结构搭边18贴合封闭和双道嵌入式密封结构,提高了门扇2间的密封性能。门扇2与门框1间连接采用手枪式铰链21固定,开启很轻盈。门扇架4安装有手枪式铰链21的一侧缘设置有开口朝向门框之凹槽11119,所述凹槽III19内固定设置有隔音胶条20,门框1对应此凹槽III19处设有突起之挡板,此挡板与隔音胶条20之间凹凸配合以构成隔声结构。当门扇2关闭时,挡板抵触隔音胶条20,使隔声效率进一步提高。以上所描述的隔声门结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1、采用密封形式采用双道嵌入式密封结构,提高隔声效果。2、在门扇和门框结构处增加二道辅助性密封措施,使隔声效率高。3、大型隔声门的总厚度为85mm,与同样厚度的门相比,其隔声量高。4、技术指标隔声量(插入损失)彡45dB。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采用本门扇结构的单开扇门,或者。尽管以下正文阐明众多不同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描述的法律范围由其权利要求书的言辞来限定。以上详细描述应被解释为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描述每一种可能性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对于门扇、前面板、后背板和隔声层的厚度的选择,均是为了配合实施例所举门洞尺寸,在门洞尺寸发生改变时,在满足隔声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工况,对尺寸进行任意增减,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大型隔声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由平行设置的前面板、后背板及设于此二者之间的隔声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和后背板均由依次叠放的木贴皮、多层木板及钢板构成,且二者上的木贴皮构成了所述本体之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隔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层为与所述前面板、 后背板分别贴合设置的岩棉隔声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隔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之钢板和所述后背板之钢板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
4.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大型隔声门的隔声双开扇门,包括门框及二铰接与所述门框内的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由权利要求1所述之本体及固定所述本体之门扇架构成,所述门扇架一侧缘与所述门框铰接,所述门扇架内侧与所述钢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声双开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门扇架结构相同且于所述门框内呈反向设置,所述两个门扇架相对的一侧面具有倾斜角度及倾斜方向相同的斜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隔声双开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之一侧延伸设置有一凸条,所述门扇架于此凸条的一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外端贴合所述凸条并构成凹槽I,此凹槽I内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斜边相对所述凸条之另一侧设置有凹槽II,所述凹槽II底部与所述本体平齐且其开口方向与所述凹槽I相同,所述凹槽II内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双开扇门关闭时,所述凸条端部抵触所述凹槽II内之密封胶条,所述凹槽II相对斜边的另一侧壁之端部抵触所述凹槽I内之密封胶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声双开扇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架与所述门框铰接的一侧缘设置有开口朝向门框之凹槽III,所述凹槽III内固定设置有隔音胶条,所述门框对应此凹槽III处设有突起之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隔音胶条凹凸配合以构成隔声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隔声门及隔声双开扇门。其中大型隔声门包括一本体,本体由平行设置的前面板、后背板及设于此二者之间的隔声层组成,前面板和后背板均由依次叠放的木贴皮、多层木板及钢板构成,且二者上的木贴皮构成了本体之外表面;隔声双开扇门包括门框及二铰接与门框内的门扇,所述门扇由所述大型隔声门之本体及固定本体之门扇架构成,门扇架一侧缘与所述门框铰接,门扇架内侧与所述钢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是采用密封形式即采用双道嵌入式密封结构;二是在门扇和门框结构处增加二道辅助性密封措施,使隔声效率高,隔声量≥45dB;三是大型隔声门采用多层门板,与同样厚度的门相比,其隔声量高、重量轻。
文档编号E06B7/24GK202164985SQ2011201505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张明发, 葛亚辉, 陆静, 陈航, 高建国 申请人:上海申华声学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