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08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置物架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架。
技术背景[0002]日常办公及生活中,书籍、文件资料、箱包等物品,可能由于随意摆放容易造成零乱,以致使用时难于及时找到,用户需要一种置物架来归类放置物品。然而,现有放置物品的多为组合柜,材质为木或塑料,重量较重,且为整体设计,不能拆分及任意组装,不便于搬运。实用新型内容[000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重量轻、可拆卸、可放置多种不同物件的置物架。[0004]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包括底架、至少二块隔板、侧架、以及顶架,所述底架包括第一主壁及多个第一侧壁,侧架包括第二主壁及多个第二侧壁,所述顶架包括第三主壁及多个第三侧壁,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架交替堆叠地设于底架与顶架之间,该隔板间隔该侧架形成多个间隔室,所述底架、每个隔板、所述侧架、以及所述顶架分别为纸质片材弯折制成,所述隔板与底架间、侧架与隔板间、以及顶架与隔板间通过卡扣连接。[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每个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卡持条,隔板的卡持条与底架的第一卡槽啮合,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每个隔板的卡持条与每个侧架的第二卡槽啮合。[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凸设有第一卡榫,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卡孔, 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形成有第二配合孔,第一卡榫穿过卡孔卡入底部的第二配合口内。[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配合口,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凸设有第二卡榫,该第二卡榫穿过卡孔卡入第一配合口内。[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凸设有第二卡榫,底部开设有第二配合孔, 其中一个第二侧壁顶部的第二卡榫穿过隔板的卡孔卡入另一第二侧壁底部的第二配合孔内。[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配合口,第二侧壁顶部的第二卡榫穿过隔板的卡孔卡入第三配合口内。[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的底部凸设有第三卡榫,第三卡榫穿过隔板的卡孔卡入第二侧壁顶部的第二配合口内。[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侧壁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一主壁上,多个所述第二侧壁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二主壁上,多个所述第三侧壁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三主壁上。[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纸质片材为瓦楞纸板。[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壁、第二主壁、以及第三主壁位置对应堆叠,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位置对应堆叠。[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结构简单,所述底架、隔板、侧架、以及顶架分别为纸质片材弯折制成,其重量较轻,该置物架通过底架、多个隔板、多个侧架、以及顶架可拆卸地装配而成,呈层架结构、其拆装方便;置物架形成有多个间隔室,可放置不同的物件, 适于作为日常家具。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置物架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16]图2是图1所示的置物架的分解示意图;[0017]图3是图2所示的置物架的底架及构成底架的片材结构示意图;[0018]图4是图2所示的置物架的隔板及构成隔板的片材结构示意图;[0019]图5是图2所示的置物架的侧架及构成侧架的片材结构示意图;[0020]图6是图2所示的置物架的顶架及构成顶架的片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0022]请参阅图1,本实新型置物架较佳实施例中,置物架100包括底架10、至少二块隔板20、侧架30、以及顶架40。隔板20与侧架30交替地叠设于底架10与顶架40之间,通过隔板20间隔侧架30与底架10、或侧架30与侧架30、或侧架30与顶架40,而形成多个间隔室101。并且隔板20与底架10间,侧架30与隔板20间,以及顶架40与隔板20间通过可拆卸的卡扣连接。[0023]请参阅图2及图3,底架10包括第一主壁11及多个第一侧壁12,第一侧壁12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一主壁11上。第一主壁11的顶部凸设有多个第一突起111。每个第一侧壁1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槽121、第一配合口 122、及至第一卡榫123。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主壁11上形成有三个第一侧壁12,每个第一侧壁12的顶部开设有二个第一卡槽121、二个第一配合口 122,以及于第一侧壁12顶部向上突起的一个第一卡榫123。[0024]底架10可通过纸质片材13弯折制成,片材可为瓦楞纸板。本较佳实施例中,片材 13包括三第一折叠段131、一个第一连接段132、二个第二个折叠段133、一个第二连接段 134、及三个第三折叠段135。三个第一折叠段131折合形成一侧的第一侧壁12,二个第二折叠段133折合形成中间的第一侧壁12,三个第三折叠段135折合形成另一侧的第一侧壁 12,第一连接段132与第二连接段134连接形成第一主壁11。[0025]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4,隔板20包括主体板21及形成在主体板21底部的卡持条 22。主体板21上开设有若干贯通的卡孔211及若干凹槽212,用以配合底架10、或侧架30、 或顶架40。卡持条22用于与底架10或侧架30相卡持,卡持条22可卡持于第一卡槽121 内。[0026]隔板20可通过纸质片材23弯折制成,片材可为瓦楞纸板。本实施例中,片材23 包括主体部231及位于主体部231两侧的折叠部232,每个折叠部232包括连接段2321及卡持段2322,二个折叠部232分别向下弯折,其中连接2321贴合于主体部231的底面,而卡持段2322垂直主体部231的底面。如此,主体部231形成为主体板21,卡持段2322形成为卡持条22。[0027]请参阅图2及图5,侧架30结构大致与底架10的结构相同,侧架30包括第二主壁 31及多个第二侧壁32,多个第二侧壁32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二主壁31上。第二主壁31的顶部及底部凸设有多个第二突起311,用以与隔板20上的凹槽212对应配合。每个第二侧壁3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321、第二配合口 322、及第二卡榫323。每个第二侧壁32的底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配合口 322且凸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榫323,用以与隔板 20、以及底架10、或另一侧架30相卡持。本实施例中,第二主壁31上形成有三个第二侧壁 32。每个第二侧壁32的顶部开设有二个第二卡槽321、二个第二配合口 322,及凸设有一个第二卡榫323。每个第二侧壁32的底部开设有一个第二配合口 322,及设置有二个第二卡榫 323。[0028]侧架30可通过纸质片材33弯折制成,片材可为瓦楞纸板,其弯折方式可与底架10 相似。[0029]请参阅图2及图6,顶架40结构大致与底架10的结构相同,顶架40包括第三主壁 41及多个第三侧壁42,多个第三侧壁42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三主壁41上。第三主壁41的底部凸设有多个第三突起411,用以与隔板20上的凹槽212对应配合。每个第三侧壁4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配合口 422、及第三卡榫423。本实施例中,第三主壁41上形成有三个第三侧壁42。每个第三侧壁42的底部开设有一个第三配合口 422,及凸设有二个第三卡榫423。[0030]顶架40可通过纸质片材43弯折制成,片材可为瓦楞纸板,其弯折方式可与底架10 相同。[0031]装配置物架100时,先将隔板20装配于底架10上,隔板20的二个卡持条22卡入第一侧壁12的第一卡槽121内,第一侧壁12上的第一卡榫123从隔板20的对应的卡孔 211穿出,第一主壁11上的第一突起111卡入隔板20上对应的凹槽212内。[0032]然后将一侧架30装配于隔板20上,第二侧壁32底部的第二配合口 322与从隔板 20的卡孔211穿出第一卡榫123配合,第二侧壁32底部的第二卡榫323穿过隔板20的对应的卡孔211至底架10的第一配合口 122内;第二主壁31底部的第二突起311卡入隔板 20上对应的凹槽212内。[0033]然后将另一隔板20装配于侧架30上,隔板20的二卡持条22卡入第二侧壁32的第二卡槽321内,第二侧壁32顶部的第二卡榫323从隔板20对应的卡孔211穿出,第二主壁31上的第二突起311卡入隔板20上对应的凹槽212内。[0034]然后将另一侧架30装配于上一装配的隔板20上,第二侧壁32底部的第二配合口 322与从隔板20的卡孔211穿出第二卡榫323配合,第二侧壁32底部的第二卡榫323穿过隔板20的对应的卡孔211至上一装配的侧架30的第二配合口 322内;第二主壁31底部的第二突起311卡入隔板20上对应的凹槽212内。[0035]接着装配隔板20至上一装配的侧架30,隔板20与侧架30的配合如上述,然后再装配侧架30至上一装配后的隔板20上。如此,隔板20与侧架30交替装配,直至满足置物架100的层数需求,此时,最顶部为隔板20。[0036]最后,将顶架40装配至隔板20上,顶架40的第三侧壁42底部的第三卡榫422穿过隔板20的卡孔211卡入侧架30第二侧壁32顶部的第二卡槽321内,并且侧架30第二侧壁32顶部的第二卡榫323穿过隔板20的卡孔211卡入第三侧壁42底部的第三配合口 422内。顶架40的第三主壁41上的第三突起411卡入隔板20上对应的凹槽212内。[0037]如此,置物架100装配完成,底架10的第一主壁11、侧架30的第二主壁31、以及顶架40的第三主壁41位置对应堆叠,底架10的第一侧壁12、侧架30的第二侧壁32、以及顶架40的第三侧壁42位置对应堆叠,并且通过隔板20的间隔,形成多个间隔室101。多个间隔室101可用于放置多种物件。[0038]综上,本实用新型置物架结构简单,底架、每个隔板、每个侧架、以及顶架分别为纸质片材弯折制成,其重量较轻,置物架通过底架、多个隔板、多个侧架、以及顶架可拆卸地装配而成,呈层架结构、其拆装方便;置物架形成有多个间隔室,可放置不同的物件,适于作为日常家具。[0039]可以理解,间隔室101的层数与个数可根据需要而对应地设计,如,改变主壁上侧壁的数量或者增减隔壁与侧架的数量。[0040]可以理解,间隔室101的开口朝向可跟据需要设计,不同层的间隔室101开口可相反,只需改变侧架30的朝向即可。[0041]可以理解,卡槽、卡持条、卡榫、配合口,以及突起、凹槽的数量可不限定,根据结构需求设计。[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包括底架、至少二块隔板、侧架、以及顶架,所述底架包括第一主壁及多个第一侧壁,侧架包括第二主壁及多个第二侧壁,所述顶架包括第三主壁及多个第三侧壁,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架交替堆叠地设于底架与顶架之间,该隔板间隔该侧架形成多个间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每个隔板、所述侧架、以及所述顶架分别为纸质片材弯折制成,所述隔板与底架间、侧架与隔板间、以及顶架与隔板间通过卡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每个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卡持条,隔板的卡持条与底架的第一卡槽啮合,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每个隔板的卡持条与每个侧架的第二卡槽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凸设有第一卡榫,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形成有第二配合孔,第一卡榫穿过卡孔卡入底部的第二配合口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配合口, 所述第二侧壁的底部凸设有第二卡榫,该第二卡榫穿过卡孔卡入第一配合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凸设有第二卡榫,底部开设有第二配合孔,其中一个第二侧壁顶部的第二卡榫穿过隔板的卡孔卡入另一第二侧壁底部的第二配合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三配合口, 第二侧壁顶部的第二卡榫穿过隔板的卡孔卡入第三配合口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底部凸设有第三卡榫,第三卡榫穿过隔板的卡孔卡入第二侧壁顶部的第二配合口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侧壁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一主壁上,多个所述第二侧壁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二主壁上,多个所述第三侧壁等间距地且垂直地排布在第三主壁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纸质片材为瓦楞纸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壁、第二主壁、以及第三主壁位置对应堆叠,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位置对应堆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置物架,该置物架包括底架、至少二块隔板、侧架、以及顶架,所述底架包括第一主壁及多个第一侧壁,侧架包括第二主壁及多个第二侧壁,所述顶架包括第三主壁及多个第三侧壁,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架交替堆叠地设于底架与顶架之间,该隔板间隔该侧架形成多个间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每个隔板、所述侧架、以及所述顶架分别为纸质片材弯折制成,所述隔板与底架间、侧架与隔板间、以及顶架与隔板间通过卡扣连接。本置物架结构简单,通过底架、隔板、侧架、以及顶架可拆卸地装配而成,呈层架结构、组装方便,置物架形成有间隔室,便于放置不同的物件,且适于作为艺术家具。
文档编号A47B47/06GK202233912SQ20112031224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严尧, 刘映平 申请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