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压式快卸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提供一种拉压式快卸锁,包括锁座和锁体;锁座是由锁耳和锁销组成,锁耳和锁销之间通过铆接固定;锁体是由锁舌、连杆、手柄、弹簧、锁底座、第一轴、第二轴、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弹簧销组成;锁舌与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固定连接,第一滑动轴和滑动轴将锁舌嵌入在锁底座的2个滑动轨道内,并可沿轨道滑动;弹簧的一端与锁底座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销与锁舌连接;手柄通过第一轴与锁底座连接,可沿第一轴转动;连杆一端通过第二滑动轴与锁舌连接,可沿第二滑动轴转动,另一端通过第二轴与手柄连接,可沿第二轴转动。拉压式快卸锁可方便实现口盖的关闭和开启,并消除口盖自身应力引起的关闭不严的问题。
【专利说明】拉压式快卸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压式快卸锁。
【背景技术】
[0002]飞机的结构口盖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快速开启和封闭,快卸锁恰恰是实现口盖这一功能的最好连接体,目前的快卸锁一般都是按压式原理连接的快卸锁,由于一般的口盖的结构薄且带有些曲率外形,口盖关闭后由于自身的应力变形,很容易导致口盖与被安装结构的配合处出现间隙,出现口盖关闭不严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拉压式快卸锁,解决口盖关闭不严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拉压式快卸锁,包括锁座和锁体;
[0005]锁座是由锁耳和锁销组成,锁耳和锁销之间通过铆接固定;
[0006]锁体是由锁舌、连杆、手柄、弹簧、锁底座、第一轴、第二轴、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弹簧销组成;锁舌与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固定连接,第一滑动轴和滑动轴将锁舌嵌入在锁底座的2个滑动轨道内,并可沿轨道滑动;弹簧的一端与锁底座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销与锁舌连接;手柄通过第一轴与锁底座连接,可沿第一轴转动;连杆一端通过第二滑动轴与锁舌连接,可沿第二滑动轴转动,另一端通过第二轴与手柄连接,可沿第二轴转动。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拉压式快卸锁可取代现有的多种按压式快卸锁,用在无曲率或带有曲率外形的金属口盖或复合材料口盖上效果最好,可方便实现口盖的关闭和开启,并消除口盖自身应力引起的关闭不严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拉压式快卸锁的锁紧状态。
[0009]图2为本发明拉压式快卸锁的开启状态。
[0010]图3为本发明拉压式快卸锁的锁紧状态侧视图。
[0011]图4为本发明拉压式快卸锁的锁紧状态俯视图。
[0012]图5为本发明拉压式快卸锁的开启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发明的拉压式快卸锁包含锁体和锁座两部分,锁体和锁座分别固定在两个需要通过锁连接的结构上,利用滑动锁舌与弹簧的拉力,将锁体与锁座之间以拉压的形式锁紧。
[0014]锁座是由锁耳I和锁销2组成。锁耳和锁销之间通过铆接固定。
[0015]锁体是由锁舌3、连杆4、手柄5、弹簧6、锁底座7、轴8、轴9、滑动轴10、滑动轴11、弹簧销12组成。锁舌3与滑动轴1、滑动轴2固定连接,滑动轴10和滑动轴11将锁舌3嵌入在锁底座7的2个滑动轨道内,并可沿轨道滑动。弹簧6的一端与锁底座7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销12与锁舌3连接。手柄5通过轴8与锁底座连接,可沿轴8转动。连杆4 一端通过滑动轴11与锁舌3连接,可沿滑动轴11转动,另一端通过轴9与手柄5连接,可沿轴9转动
[0016]拉压式快卸锁的原理是通过转动手柄(极限开启角度115° ),手柄带动连杆,连杆带动锁舌在锁底座的固定滑道内滑动,同时沿不同的轨道转动。锁舌先平行滑动距离约5_,然后沿底座的滑道滑动的同时并慢慢转动约90°的角度,锁舌滑到极限位置时,此时手柄恰好完全转动到115°,锁体与锁座之间就会彻底脱离,这时就是拉压式快卸锁的开启状态。
[0017]开启转动过程中,手柄转到111°时为死点位置,当手柄转过这个角度时,弹簧的拉力可将手柄固定在115°的位置,保持开启状态。
[0018]当快卸锁关闭时,只需将手柄向回转过这个死点位置,弹簧的拉力即可将锁舌和手柄拉回,恢复到锁紧状态。
【权利要求】
1.拉压式快卸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座和锁体; 锁座是由锁耳和锁销组成,锁耳和锁销之间通过铆接固定; 锁体是由锁舌、连杆、手柄、弹簧、锁底座、第一轴、第二轴、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弹簧销组成;锁舌与第一滑动轴、第二滑动轴固定连接,第一滑动轴和滑动轴将锁舌嵌入在锁底座的2个滑动轨道内,并可沿轨道滑动;弹簧的一端与锁底座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销与锁舌连接;手柄通过第一轴与锁底座连接,可沿第一轴转动;连杆一端通过第二滑动轴与锁舌连接,可沿第二滑动轴转动,另一端通过第二轴与手柄连接,可沿第二轴转动。
【文档编号】E05B65/00GK103527008SQ20121023284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张立旻, 宫少波, 殷红, 王珺, 宋诗义 申请人: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