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移门两用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锁具,特别是一种防盗移门两用锁。包括锁体、锁芯25,其特征在于锁体是两侧往上折弯的锁芯安装板20,锁芯25固装在锁芯安装板20上,在锁芯25的后端部是圆柱形锁芯后端头21,锁芯后端头21与锁芯25有连接片22固定连接,锁芯后端头21上有半圆弧形凸块26;与锁芯安装板20相配合紧固连接的有机械式弹簧复位连杆活动卡块组件,该组件起到房主人在屋内操作旋把2就能开锁作用;与该组件相配套的有锁扣座27,锁扣座27上设置有锁扣板28,锁扣板28中间部位设置有长方形孔29与锁舌组件4上两活动卡块5伸进张开卡住和缩出相配合。优点是用在防盗门和移动门上;在屋内不用钥匙开,直接用旋把2开锁,操作大大方便;安全可靠防盗功能得到很大提高。
【专利说明】防盗移门两用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锁具,特别是一种能用在防盗门和移动门上的防盗移门两用锁。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防盗门是有专用锁,移动门上也是有专用锁,两种锁不能通用。如防盗门上的锁,房主人进出门都要用钥匙上锁和开锁,移动门也是一样,很不方便。经检索,在已申请的专利中没有与本发明相同的,在市场上也没有相同的产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盗移门两用锁。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防盗移门两用锁,包括锁体、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体是两侧往上折弯的锁芯安装板20,锁芯25固装在锁芯安装板20上,在锁芯25的后端部是圆柱形锁芯后端头21,锁芯后端头21与锁芯25有连接片22固定连接,锁芯后端头21上有半圆弧形凸块26 ;与锁芯安装板20相配合紧固连接的有机械式弹簧复位连杆活动卡块组件,该组件起到房主人在屋内操作旋把2就能开锁作用;与该组件相配套的有锁扣座27,锁扣座27上设置有锁扣板28,锁扣板28中间部位设置有长方形孔29与锁舌组件4上两活动卡块5伸进张开卡住和缩出相配合。
[0005]所述的机械式弹簧复位连杆活动卡块组件,该组件包括外壳1、与连杆8活动连接的圆柱体3,圆柱体3上套装有弹簧6,弹簧6处在支撑板7与圆柱体3大头端之间,圆柱体3安装在支撑板7与外壳I上且活动配合,圆柱体3小头端部与连杆8 一端活动连接,连杆8有连杆支点螺钉9安装在外壳I且活动配合,连杆8的另一端与锁舌组件底板13有连杆端点螺钉10紧固连接,连杆8与连杆端点螺钉10活动配合;所述的锁舌组件4包括旋把
2、活动卡块5、锁舌组件底板13、凸轮机构14、大挡块15、弹簧固定柱16和中挡块19,凸轮机构14与旋把2有弹簧固定柱16紧固连接,凸轮机构14安装在外壳I内壁上;所述的凸轮机构14由凸轮、弹簧、小挡块17组成,弹簧绕过凸轮上的小螺钉、弹簧固定柱16和小挡块17,凸轮与小挡块17卡扣配合,小挡块17及底座安装在外壳I的内壁上,凸轮与弹簧固定柱16活动配合安装在小挡块17底座上,大挡块15和中挡块19设置在一块活动板上,该活动板在开口式方框18内可上下移动,活动板中部设置有槽,该槽套装在小挡块17及底座外;所述的锁舌组件底板13上侧板处与中挡块19有相嵌合的槽;所述的外壳I内壁圆柱体3旁安装有簧片固定柱12,弹簧片11由簧片固定柱12固定在外壳I的内壁上,弹簧片11一端抵在支撑板7上,一端抵在中挡块19上;所述的锁芯后端头21上的半圆弧凸块26,当外壳I和其上的部件安装在锁芯安装板20时,设置在大挡块15旁边,用于使旋转半圆弧凸块26顶开大挡块15上的活动板,使中挡块19脱开锁舌组件底板13上侧板处的槽,则会使锁舌组件底板13由于连杆8和圆柱体3上弹簧6复位的作用,从而使锁舌组件4缩进外壳I壳体内,起到开锁作用。
[0006]所述的锁扣板28上的锁扣孔29两端部设置有弹性卡板30,该弹性卡板30设置在锁扣座27上,弹性卡板30中间设置有槽,槽内嵌入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在锁扣座27上,一端固定在弹性卡板30上,当锁舌组件4上的两活动卡块5伸进锁扣孔29推开两弹性卡板30时,弹性卡板30可部分伸出锁扣座27外。
[0007]本发明的优点是既能用在防盗门上也能用在移动门上,应用范围扩大;在屋内不用钥匙开,直接用旋把2开锁,操作大大方便;安全可靠防盗功能得到很大提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锁舌组件4装在壳体I上时的前视图。
[0009]图2是锁舌组件4装在壳体I上时的后视图。
[0010]图3是锁芯25装在安装板20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3的左视图。
[0012]图5是锁扣座27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图5的右视图。
[0014]图1 -图6中:1-外壳、2-旋把、3-圆柱体、4-锁舌组件、5-活动卡块、6-弹簧、7-支撑板、8-连杆、9-连杆支点螺钉、10-连杆端点螺钉、11-弹簧片、12-簧片固定柱、13-锁舌组件底板、14-凸轮机构、15-大挡块、16-弹簧固定柱、17-小挡块、18-开口式方框、19-中挡块、20-锁芯安装板、21-锁芯后端头、22-连接片、23-螺钉、24-安装孔、25-锁芯、26-半圆弧凸块、27-锁扣座、28-锁扣板、29-锁扣孔、30-弹性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以优选方式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0016]参照图1-图6,本发明的创新点是锁体是两侧往上折弯的锁芯安装板20,锁芯25固装在锁芯安装板20上,在锁芯25的后端部是圆柱形锁芯后端头21,锁芯后端头21与锁芯25有连接片22固定连接,锁芯后端头21上有半圆弧形凸块26 ;与锁芯安装板20相配合紧固连接的有机械式弹簧复位连杆活动卡块组件,该组件起到房主人在屋内操作旋把2就能开锁作用;与该组件相配套的有锁扣座27,锁扣座27上设置有锁扣板28,锁扣板28中间部位设置有长方形孔29与锁舌组件4上两活动卡块5伸进张开卡住和缩出相配合;机械式弹簧复位连杆活动卡块组件,该组件包括外壳1、与连杆8活动连接的圆柱体3,圆柱体3上套装有弹簧6,弹簧6处在支撑板7与圆柱体3大头端之间,圆柱体3安装在支撑板7与外壳I上且活动配合,圆柱体3小头端部与连杆8 一端活动连接,连杆8有连杆支点螺钉9安装在外壳I且活动配合,连杆8的另一端与锁舌组件底板13有连杆端点螺钉10紧固连接,连杆8与连杆端点螺钉10活动配合;锁舌组件4包括旋把2、活动卡块5、锁舌组件底板13、凸轮机构14、大挡块15、弹簧固定柱16和中挡块19,凸轮机构14与旋把2有弹簧固定柱16紧固连接,凸轮机构14安装在外壳I内壁上;凸轮机构14由凸轮、弹簧、小挡块17组成,弹簧绕过凸轮上的小螺钉、弹簧固定柱16和小挡块17,凸轮与小挡块17卡扣配合,小挡块17及底座安装在外壳I的内壁上,凸轮与弹簧固定柱16活动配合安装在小挡块17底座上,大挡块15和中挡块19设置在一块活动板上,该活动板在开口式方框18内可上下移动,活动板中部设置有槽,该槽套装在小挡块17及底座外;锁舌组件底板13上侧板处与中挡块19有相嵌合的槽;外壳I内壁圆柱体3旁安装有簧片固定柱12,弹簧片11由簧片固定柱12固定在外壳I的内壁上,弹簧片11 一端抵在支撑板7上,一端抵在中挡块19上;锁芯后端头21上的半圆弧凸块26,当外壳I和其上的部件安装在锁芯安装板20时,设置在大挡块15旁边,用于使旋转半圆弧凸块26顶开大挡块15上的活动板,使中挡块19脱开锁舌组件底板13上侧板处的槽,则会使锁舌组件底板13由于连杆8和圆柱体3上弹簧6复位的作用,从而使锁舌组件4缩进外壳I壳体内,起到开锁作用;锁扣板28上的锁扣孔29两端部设置有弹性卡板30,该弹性卡板30设置在锁扣座27上,弹性卡板30中间设置有槽,槽内嵌入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在锁扣座27上,一端固定在弹性卡板30上,当锁舌组件4上的两活动卡块5伸进锁扣孔29推开两弹性卡板30时,弹性卡板30可部分伸出锁扣座27外。
[0017]综合上述:1、锁舌组件4和连杆机构各部件所在的壳体I安装在锁芯25所在的锁芯安装板20上再螺钉紧固连接,此时,相对应的锁扣座27安装在门框上,如果是移动门,则是另一半移动的门框或固定门框上。锁芯后端头21上的半圆弧凸块26对应活动板上的大挡块15,如果是上锁的状态,圆柱体3由于碰在门框上被压进外壳1,则推动连杆8使其另一端往右推进,使锁舌组件底板13上面一侧的凹槽由于弹簧片11的作用嵌进中挡块19而卡柱,则锁舌组件4的活动卡块5伸出外壳I,如图2所示的上锁情形,这时人如在屋外,则只要用钥匙插进锁芯25旋动半圆弧凸块26推动大挡块15带动活动板往上移动一点,使中挡块19向上移动而脱开锁舌组件底板13上头一侧的凹槽,从而使锁舌组件底板13在弹簧6复位的作用下连杆8往左拉,则锁舌组件4缩进外壳1,这时就处于开锁状态,这是用钥匙开锁的情况;如果房主人在屋子内,这时也处在锁住的状态,则只要操作旋把2,旋动旋把2使凸轮机构14动作,顶开中挡块19使其下的活动板同时往上移动一点而脱离底板13上的凹槽,也使锁舌组件底板13在弹簧6复位的作用下连杆8往左拉,把锁舌组件4缩进外壳I内,这时处于开锁状态,这是用旋把2开锁的情况。
[0018]具体实施如下:如图1所示,外壳I是金属材料薄铁板冲压制成,四周往上折起成一个盘子状,圆柱体3 —头大一头小,大头端伸出壳体I外,大头端可做成四方体或半圆球状,圆柱体3安装在支撑板7和外壳I上且活动配合,在支撑板7与圆柱体3大头端之间套装有弹簧6,圆柱体3小头端与连杆8 一端部活动连接,连杆8有支点螺钉9固定在外壳I上,但连杆8与支点螺钉9是活动连接,连杆8的另一端有连杆端点螺钉10与锁舌组件底板13紧固连接,但连杆8与螺钉10是活动连接。锁舌组件底板13与活动卡块5有固定柱固定,但活动卡块5两个都与固定柱活动连接,活动卡块5与固定柱上有盖板盖住。活动卡块5做成如图中所示的形状。旋把2中心轴与外壳I内壁上凸轮机构14中的凸轮用螺钉紧固连接,该螺钉就是弹簧固定柱16。在小挡块17与凸轮上装有两小螺钉,是用来安装弹簧的。如图2所示,凸轮上的卡槽被小挡块17挡住。凸轮机构14又被与大中挡块15、19连体的活动板套装在其下部。凸轮机构14和活动板安装在开口式方框18之内。
[0019]如图3、图4,锁芯25安装在锁芯安装板20上,安装板20做成两侧向上折弯,上部折弯部分稍长些,上面设置安装孔24,用来安装外壳I及其上的各部件。锁芯25的端部如图显示是锁芯后端头21,该后端头21上部是半圆弧形凸块26,锁芯后端头21上有连接片22与锁芯25固定连接。锁芯安装板20上有螺钉23,用来安装在门框上。
[0020]如图5、图6,显示的是锁扣座27的结构,在锁扣座27上一侧安装有锁扣板28,锁扣板28做成中间有锁扣孔29,锁扣孔29是长方形的孔,孔的两端小些,锁扣孔29两侧显示出弹性卡板30,该弹性卡板30安装在锁扣座27内。弹性卡板30中间有槽,槽内放入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锁扣座27上,一端固定在弹性卡板30上,在上锁时,锁舌组件4上的两活动卡块5伸进锁扣孔29,推开两弹性卡板30而被卡住,这时的弹性卡块5也部分伸出锁扣座27外。使这种锁具更具有安全可靠性。
[0021]以上图1-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以优选方式的实施例,显示出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在本发明的技术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但均在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防盗移门两用锁,包括锁体、锁芯(2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体是两侧往上折弯的锁芯安装板(20),锁芯(25)固装在锁芯安装板(20)上,在锁芯(25)的后端部是圆柱形锁芯后端头(21),锁芯后端头(21)与锁芯(25)有连接片(22)固定连接,锁芯后端头(21)上有半圆弧形凸块(26);与锁芯安装板(20)相配合紧固连接的有机械式弹簧复位连杆活动卡块组件,该组件起到房主人在屋内操作旋把(2)就能开锁作用;与该组件相配套的有锁扣座(27),锁扣座(27)上设置有锁扣板(28),锁扣板(28)中间部位设置有长方形锁扣孔(29)与锁舌组件(4)上两活动卡块(5)伸进张开卡住和缩出相配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防盗移门两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式弹簧复位连杆活动卡块组件,该组件包括外壳(I)、与连杆(8)活动连接的圆柱体(3),圆柱体(3)上套装有弹簧(6),弹簧(6)处在支撑板(7)与圆柱体(3)大头端之间,圆柱体(3)安装在支撑板(7)与外壳(I)上且活动配合,圆柱体(3)小头端部与连杆(8) —端活动连接,连杆(8)有连杆支点螺钉(9)安装在外壳(I)且活动配合,连杆(8)的另一端与锁舌组件底板(13)有连杆端点螺钉(10)紧固连接,连杆⑶与连杆端点螺钉(10)活动配合;所述的锁舌组件⑷包括旋把(2)、活动卡块(5)、锁舌组件底板(13)、凸轮机构(14)、大挡块(15)、弹簧固定柱(16)和中挡块(19),凸轮机构(14)与旋把⑵有弹簧固定柱(16)紧固连接,凸轮机构(14)安装在外壳⑴内壁上;所述的凸轮机构(14)由凸轮、弹簧、小挡块(17)组成,弹簧绕过弹簧固定柱(16)和两小挡块(17),凸轮与小挡块(17)卡扣配合,小挡块(17)及底座安装在外壳(I)的内壁上,凸轮与弹簧固定柱(16)活动配合安装在小挡块(17)底座上,大挡块(15)和中挡块(19)设置在一块活动板上,该活动板在开口式方框(18)内可上下移动,活动板中部设置有槽,该槽套装在小挡块(17)及底座外;所述的锁舌组件底板(13)上侧板处与中挡块(19)有相嵌合的槽;所述的外壳(I)内壁圆柱体(3)旁安装有簧片固定柱(12),弹簧片(11)由簧片固定柱(12)固定在外壳⑴的内壁上,弹簧片(11) 一端抵在支撑板(7)上,一端抵在中挡块(19)上;所述的锁芯后端头(21)上的半圆弧凸块(26),当外壳(I)和其上的部件安装在锁芯安装板(20)时,设置在大挡块(15)旁边,用于使旋转半圆弧凸块(26)顶开大挡块(15)上的活动板,使中挡板(19)脱开锁舌组件底板(13)上侧板处的槽,则会使锁舌组件底板(13)由于连杆(8)和圆柱体(3)上弹簧(6)复位的作用,从而使锁舌组件(4)缩进外壳(I)壳体内,起到开锁作用。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移门两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扣板(28)上的锁扣孔(29)两端部设置有弹性卡板(30),该弹性卡板(30)设置在锁扣座(27)上,弹性卡板(30)中间设置有槽,槽内嵌入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在锁扣座(27)上,一端固定在弹性卡板(30)上,当锁舌组件(4)上的两活动卡块(5)伸进锁扣孔(29)推开两弹性卡板(30)时,弹性卡板(30)可部分伸出锁扣座(27)夕卜。
【文档编号】E05B15/10GK103711383SQ20121040062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李正桂 申请人:李正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