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98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椅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椅座以及靠背的为了提高整体的刚性而具有合适结构的椅子。椅子(C)具备架设于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部之间的横架件(15)、被支撑于该横架件(15)的靠背(3)和被支撑于横架件(15)的椅座(2),通过将横架件(15)架设于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部之间而提高整体的刚性。
【专利说明】椅子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适于学校使用或者办公使用等的椅子。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这种椅子中,已知在金属管构成主体的支撑体上支撑有靠背和椅座而成的椅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但是,这种椅子中椅座与靠背相关联地安装于支撑体的不同部位。因此,为了一边确保支撑体的强度一边将椅座以及靠背支撑于该支撑体,因此支撑体的结构容易复杂化。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49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上那样的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椅座以及靠背、且能够抑制支撑椅座以及靠背的结构复杂化的椅子。
[0006]S卩,本发明的椅子为下面的结构。
[0007]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椅子,具备:架设于左右的后腿的上端部之间的横架件、被支撑于该横架件的靠背和被支撑于所述横架件的椅座。
[0008]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椅子,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结构中:具备从所述横架件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上支撑部和从所述横架件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下支撑部,所述靠背安装于所述上支撑部并且所述椅座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支撑部。
[0009]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椅子,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结构中:具备覆盖所述横架件的上侧的上盖和覆盖所述横架件的下侧的下盖。
[0010]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椅子,在技术方案1、2或3所述的结构中:呈棱棒状的所述横架件的两端部分,在定位于在所述左右后腿的上端设置的凹陷部中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而连接于该后腿。
[0011]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椅子,在技术方案1、2、3或4所述的结构中:通过所述左右的后腿和所述横架件构成后视呈门形的框架结构。
[0012]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椅子,在技术方案1、2、3、4或5所述的结构中:所述横架件呈四棱棒状,该呈四棱棒状的横架件的两端部分在定位于在呈管状的所述左右的后腿的上端设置的凹陷部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而连接于该后腿,所述椅座具备覆盖所述横架件的上侧的上盖,所述上盖具有平板状的盖本体与从该盖本体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盖安装部,构成为所述盖安装部被插入所述左右后腿与所述横架件之间的间隙而弹性卡合于所述横架件。
[0013]根据上面说明了的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椅座以及靠背且能够抑制支撑椅座以及靠背的结构复杂化的椅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不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0015]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侧视图。
[0016]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主视图。
[0017]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后视图。
[0018]图5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6是表示靠背垫与靠背的立体图。
[0020]图7是用于说明制动机构的分解立体。
[0021]图8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9是用于说明靠背以及扶手相对于安装部件的安装形态的概略剖视图。
[0023]图10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0024]图11是靠背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支撑体;2:椅座;3:靠背;
[0027]4:扶手;5:靠背垫(任选体)
[0028]12:后腿;15:横架件;C:椅子;
[0029]t:安装部件;`y:中间部;yl: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参照图1~1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嵌套(nesting)的椅子C、即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叠装(stacking)的椅子C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椅子C构成为,椅座2能够在使用位置(U)与弹起位置(J)之间转动,在椅座2保持在弹起位置(J)的状态下,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与形成为同一结构的其他椅子嵌套。
[0032]椅子C是相对于支撑体I分别支撑有椅座2、靠背3以及扶手4而成的,在靠背3上能够装卸地安装有作为任选体的靠背垫5。进而,该椅子C具备架设于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部之间的横架件15、被支撑于横架件15的靠背3和被支撑于横架件15的椅座2,如图4所示,通过左右的后腿12与横架件15,而具备后视呈门形即向下方开口的-字形的框架结构。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0033]<支撑体1>
[0034]支撑体I以金属部件为主体而构成。支撑体I具备:在下端具有脚轮111的左右的前腿11 ;在下端具有脚轮121的左右的后腿12 ;分别连接左右的前腿11的上端与左右的后腿12的中间部分的左右的侧框13 ;架设于左右的前腿11的上端附近部之间的前框14 ;和架设于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部之间的横架件15。另外,支撑体I具备:安装部件t,其作为配置于横架件15的左右两端部更具体地说是接近与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部连接的横架件15的左右两端的位置的支撑框;上盖e,其覆盖横架件15的上侧;下盖f,其覆盖横架件15的下侧;和外盖g,其覆盖左右的后腿12的上外侧。
[0035]前腿11、后腿12、侧框13以及前框14,分别以金属管件为主体而构成。前腿11与侧框13通过弯折公共的金属管件而构成为一体,侧框13的后端通过焊接等刚性连结于后腿12的比中间部分靠上侧的位置。在后腿12的内侧面上安装有在嵌套时形成为同一结构的其他椅子顶接的缓冲用的顶接部123。前框14通过焊接等刚性连结于左右的前腿11,形成于椅座2下表面的框架顶接部hi在使用位置(U)顶接于该前框14的上表面。
[0036]横架件15是连起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之间的金属制的实心的四棱棒状的部件,形成为中间部分向后方凸出的稍微弯曲的形状。横架件15的两端部分在嵌入而定位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而连接于在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设置的、以沿着横架件15的形状凹陷的凹陷部122。凹陷部122是将由管件形成的后腿12的上端部分切掉而形成的。横架件15,在长度方向中央部以及左右2个部位具备靠背安装用的螺栓v3被插通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151,并且具备用于相对于横架件15安装下盖f的螺纹孔152。
[0037]安装部件t是金属板状件,具有通过使靠背3与扶手4分别直接顶接而将靠背3以及扶手4定位于预定部位的功能和分别支撑靠背3与扶手4的功能。安装部件t具备:从横架件15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作为靠背安装部以及扶手安装部的上支撑部tl ;和从横架件15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作为椅座安装部的下支撑部t3,在上支撑部tl上安装有靠背3以及扶手4并且在下支撑部t3上能够转动地安装有椅座2。S卩,安装部件t 一体地具备上支撑部tl以及下支撑部t3,换而言之,安装部件t通过单一金属部件而一体具备被支撑于横架件15的中间部t2、从该中间部t2向上方延伸的上支撑部tl和从该中间部t2向下方延伸的下支撑部t3。
[0038]上支撑部tl配置于横架件15的左右两端部即横架件15上的接近左右的后腿12的部位的上侧而支撑靠背3并且支撑扶手4。上支撑部tl形成为板状,上端为锐、平面部分朝向左右并且端缘朝向前后。上支撑部tl具备:第一螺纹孔tll,其与用于安装靠背3的第一固定用具Vl螺纹接合;和第二螺纹孔tl2,其与用于安装扶手4的第二固定用具v2螺纹接合。中间部t2具备呈四棱棒状的横架件15贯通的四边形状的方孔t21。本实施方式中的2个安装部件t,在使横架件15通过方孔t21的状态下分别通过焊接而固定于横架件15的左右2个部位。另外,相对于方孔t21插入与该方孔t21相对应的形状的横架件15,然后焊接安装部件t与横架件15,所以使安装部件t相对于架件15的定位变得容易。下支撑部t3配置于横架件15的左右两端部即横架件15上的接近左右的后腿12的部位的下侧而将椅座2能够转动地支撑,具备在左右方向上连通的贯通孔t31。贯通孔t31为圆孔,轴支撑椅座3。
[0039]另外,在下支撑部t3与被支撑于下支撑部t3的椅座2之间,设有用于在维持一定摩擦力的状态下使椅座2转动的制动机构b,详细情况后述。
[0040]上盖e覆盖横架件15的上侧,具备平板状的盖本体el和从该盖本体el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盖安装部e2。
[0041]盖本体el配设于靠背3之下,在左右两侧具备安装部件t的上支撑部tl能够通过的矩形状的窗ell,并且具备突出设置于靠背3的下边缘的圆柱状的突出部Xl能够通过的多个通过孔el2、从周缘部分向下盖f侧突出的突出边缘部el3和形成于靠背3下端的前后壁x5的顶端嵌合的槽部el4。
[0042]盖安装部e2前后成对,在顶端具备向内突出的爪e21。盖安装部e2从盖本体el的两端部分分别向横架件15侧突出设置,构成为被插入左右的后腿12与横架件15之间的间隙a而将横架件15的前后夹在内并且与横架件15弹性卡合。
[0043]下盖f具备:覆盖横架件15的前后面以及下表面的横架件盖部Π ;和从横架件盖部fl的两端连续形成的、覆盖后腿12中的上端部分的内侧的后腿盖部f2。[0044]横架件盖部fl具备:覆盖横架件15的前后面的前壁fll以及后壁Π2 ;和覆盖横架件15的下表面的底壁f 13。在前后壁fll、f 12上,具备:上盖e的突出边缘部el3进入的凹部flll、fl21 ;和用于辅助向这些凹部flll、fl21的安装的与凹部flll、fl21相邻配置的引导片fll2、fl22。引导片fll2、fl22相对于前后壁fll、fl2隔着一定间隔地间隔配置,容易进行将上盖e的突出边缘部el3嵌入下盖f的凹部fill、fl21的作业。底壁Π3具备:安装部件t的下支撑部t3能够通过的矩形状的窗Π31 ;和用于将下盖f安装于横架件15的下表面的螺钉v4被插通的螺钉插通用的孔Π32。
[0045]后腿盖部f2沿着呈管状的左右的后腿12的形状而形成,通过将具有从内表面向后腿12侧突出设置的螺钉插通孔f211的突出部f21嵌入形成于后腿12的安装孔124中而进行定位。
[0046]左右的外盖g覆盖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附近的外侧,形成为沿着左右的后腿12的形状。外盖g向后腿12侧突出设置有具有螺钉孔gll的突出部gl,通过突出部gl嵌入形成于后腿12的安装孔124而进行定位。
[0047]< 椅座 2>
[0048]椅座2能够转动被支撑于安装部件t的下支撑部t3。椅座2具备椅座本体21和配置于该座本体21之上的缓冲部22。椅椅座本体21具备:由树脂形成的内壳211 ;由树脂形成的、添加设置于内壳211外侧的外壳212 ;安装于该外壳212的金属制的支撑臂213;和配置于该支撑臂213之下的、覆盖遮蔽该支撑臂213而安装于外壳212的左右的下部盖214。
[0049]内壳211配置于外壳212之上,形成为中央部分稍向下方凹陷的盘形状。内壳211,其顶端部形成为向下方下垂的形状,其后端部形成为圆弧状的形状。
[0050]外壳212具备:设置于下表面、支撑体I的前框14能够顶接的框架顶接部hi ;从后部两端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左右突出部h2 ;和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安装支撑臂213的基端部分的未图示的支撑臂安装部。左右突出部h2在顶端部分具备安装部件t的下支撑部t3能够插通的狭槽h21。
[0051]支撑臂213是弯折金属板而形成的,顶端部分枢接于安装部件t的下支撑部t3,基端部分通过螺栓安装于外壳212的未图示的支撑臂安装部。支撑臂213的顶端侧配置于外壳212的突出部h2内。支撑臂213具备具有螺纹孔jl的向内侧突出的矩形柱状的方轴j°
[0052]缓冲部22是在具有缓冲性的海绵原料的外表面张紧设置有张紧材料的通常的部件。缓冲部22位于内壳211之上,与内壳211同样地顶端部形成为向下方下垂的形状并且后端部形成为圆弧状的形状。另外,缓冲部22的张紧材料包含在缓冲部22的下表面添加设置的内壳211的周缘部分,用绳绑为一体。在具备缓冲部22的椅座2与支撑体I之间,具备用于在维持一定摩擦力的状态下使椅座2相对于支撑体I转动的制动机构b。
[0053]制动机构b如图7所示,具备:支撑臂213 ;树脂制的第一制动部件bl,其具有被该支撑臂213的方轴j插通的圆孔bll,添加设置于支撑臂213 ;下支撑部t3,其具有被方轴j插通的圆孔状的贯通孔t31,添加设置于第一制动部件bl ;树脂制的第二制动部件b2,其具有被方轴j插通的圆孔b21,添加设置于下支撑部t3 ;金属制的旋转板b3,其具有形成为与所插通的方轴j的尺寸大致一致的尺寸的方孔b31,添加设置于第二制动部件b2 ;和螺钉b4,其具有添加设置于该旋转板b3的螺钉头b41,与方轴j的螺纹孔jl螺纹接合。
[0054]当椅座2的支撑臂213相对于支撑体I的下支撑部t3转动时,第一制动部件bl以能够相对于方轴j转动的状态与支撑臂213和下支撑部t3滑动接触,并且第二制动部件b2以能够相对于方轴j转动的状态与下支撑部t3和旋转板b3滑动接触,发挥一定的制动力。另一方面,螺纹接合于方轴j的螺钉b4的螺钉头b41顶接于与方轴j 一体旋转的旋转板b3,所以禁止了螺钉b4与旋转板b3相对旋转,抑制了螺钉b4伴随着椅座2的旋转操作而松弛的情况。制动力能够通过螺钉b4的螺纹接合程度即紧固程度而调节。
[0055]另外,如图2所示,椅座2设定为后侧的厚度尺寸比前侧厚。因此,在构成为椅座2能够在使用位置(U)与弹起位置(J)之间转动的椅子C中,能够使与就坐者的就坐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即椅座2的后部强度优异。因此,能够对就坐者提供有助于就坐时的安心的控制感。进而,通过这样设定椅座2的厚度尺寸,提高了使缓冲部22的后部侧的厚度比前部侧厚等用于使就坐者的就坐感觉良好的设计自由度。
[0056]椅座2的后端边缘附近部分的厚度尺寸设定得比椅座2的前侧厚,位于接近靠背3一侧。这样一来,设计为,在将本实施方式所不的椅子C从后方相对于形成为同一形状的其他椅子嵌套的情况下,椅座2的后端边缘附近部分不会接触其他椅子C的覆盖横架件15的上盖e和/或靠背3的周缘部X的下端边缘。通过这样,避免了部件彼此伴随着嵌套而接触、产生损伤等的情况,有助于顺畅且高效地进行嵌套。
[0057]安装部件t位于横架件15的左右两端部即从左右的后腿12的位置稍靠内侧的位置。而且,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安装部件t上的比横架件15向下突出的部分的椅座2被悬挂支撑于横架件15的下侧。更具体地说,椅座2被枢接于向横架件15的下侧突出设置的下支持部t3。
[0058]< 靠背 3>
[0059]靠背3是具有多个长孔yl的树脂制的部件,俯视形成为中央部向后方鼓出的弯曲的形状,侧视形成为下部附近的中央部分向前方凸出的弯曲的 < 字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背3配置成被载置于支撑体I的横架件15上。靠背3具备周缘部X和被该周缘部X包围而形成有长孔yl的中间部y。
[0060]周缘部X围绕形成为网眼形状的中间部y,形成为厚度尺寸随着朝向下方而增加。周缘部X具备:多个突出部xl,其形成于下端边缘,隔着间隔向下方突出;孔12,其设置于下端边缘的两端部,被安装部件t的支撑部tl插入;背顶接部x3,其由构成该孔x2的壁x22构成,与上支撑部tl直接顶接而定位;凹陷部x4,其形成于侧端边缘的下部,向外侧开放;和前后壁x5,其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于靠背3的下端的前侧以及后侧。该前后壁x5的顶端嵌合于上盖e的槽部el4。
[0061]突出部xl形成为圆柱状,配置成顶端能够在上盖e的通过孔e2通过而添加设置于横架件15的上表面。在这些多个突出部xl之内的配置于中间和左右两侧的突出部xl上,形成有螺栓孔xll,通过从横架件15的下表面侧被插通的靠背安装用的螺栓v3相对于横架件15安装。
[0062]安装部件t位于横架件15的左右两端部、即从左右的后腿12的位置稍靠内侧的位置。而且,安装于安装部件t中的比横架件15向上突出的部分的靠背3从安装部件t之上被插入到与横架件15顶接的位置以使其被载置于横架件15之上。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靠背3向下方移动而将安装部件t的上支撑部tl插入孔x2的内部并且使下边缘与上盖e顶接,以使靠背3被载置于覆盖横架件15的上盖e之上。
[0063]孔χ2在下端具有开口部k,通过内壁x21、外壁x22与前后壁x23、x24形成上支撑部tl被插入的空间。
[0064]背顶接部x3以构成孔x2的外壁x22为主体构成,在上下2个部位设有扶手顶接部42的突起422能够通过的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x31,并且在这些贯通孔x31之上设有第一固定用具Vl通过的通过孔x32。
[0065]凹陷部x4向外侧凹陷地形成于周缘部X的左右侧边缘的下部,具备前后壁x41、x42和连起该前后壁x41、x42之间的底壁x43,底壁x43由构成孔x2的外壁x22形成。在该凹陷部x4,以具有预定间隙s的状态配置后述的扶手4的扶手顶接部42。S卩,扶手4以不与靠背3接触的状态配置于凹陷部x4。另外,凹陷部x4在不将扶手4安装于支撑体I的状态下,由靠背侧边缘盖(未图示)封闭。
[0066]靠背3的背顶接部x3由在通过孔x32中通过的第一固定用具vl相对于插入孔x2中的上支撑部tl安装。另外,后述的扶手4的扶手顶接部42通过与第一固定用具Vl不同的第二固定用具v2相对于插入孔x2中的上支撑部tl安装。
[0067]中间部y为合成树脂制,具备多个长孔列yf,所述长孔列yf是左右位置一致地上下排列多个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yl而成的,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多个长孔列yf而成的树脂网格结构。形成树脂网格结构的中间部I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厚度尺寸。左右相邻的各长孔列yf彼此,以与上下方向的长孔排列间距的一半相当的尺寸上下相对错位地排列,除了左右两侧边缘,在各长孔列yf的两侧,分别配置有有规则地弯曲蜿蜒的合成树脂制的线条体sj。周缘部X的上边缘部分与下边缘部分通过这些多根线条体Sj连接为一体。
[0068]靠背3中,周缘部X形成为厚度尺寸随着朝向下方而增加,中间部I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厚度尺寸,所以在靠背3的背面侧的下部通过周缘部X和中间部y而形成有凹陷部分。即,周缘部X被设定为越向下越逐渐变厚,中间部I设置为与周缘部X的前面形成为同一平面。
[0069]以下,参照图11对靠背的中间部y进行更详细叙述。
[0070]长孔yl向上下延伸,具备: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等宽部分ylll的宽幅部yll ;和连续且大致等宽地形成于该宽幅部yll的上下、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窄幅部yl2。宽幅部yll具备:向上下延伸的等宽部分ylll,和形成为宽度尺寸从该等宽部分ylll的上下端部起逐渐变窄、与窄幅部yl2连续的逐渐窄幅部分yll2。
[0071]中间部y在一个长孔yl与将上下位置错位地设置于该一个长孔的旁边的其他的长孔yl’(参照图11)之间具备第一带部件y2,所述第一带部件y2具有向左右弯曲的弯曲带部y21和从该弯曲带部y21的端部分别向上下延伸的直线带部y22。另外,在中间部y,上下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长孔yl,在这些长孔yl之间具备形成为带状的第二带部件y3。第一带部件y2与第二带部件y3被设定为同一厚度尺寸。这样一来,中间部y在多个长孔yl的两侧具备将多个第一带部件y2上下连结而成的线条体sj。中间部y通过线条体sj和连结与该线条体sj相邻的其他的线条体sj彼此的第二带部件y3而形成为网眼结构。
[0072]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带部件y3和连接于该第二带部件y3的4根直线带部122,构成俯视呈大致H字状、承受就坐者载荷的顶接部at。该顶接部at起到积极承受就坐者载荷的功能,对就坐者提供就坐时的安心感。
[0073]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第一、第二带部件y2、y3构成的顶接部at和/或网眼结构缓缓连续,形成靠背3曲面和/或靠背3平面。因此,靠背3追随就坐者的后背而合适地引起弹性变形,能够向就坐者提供良好的舒适感,并且对就坐者提供就坐时的安心感。
[0074]各线条体Sj是将多个第一带部件12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为一体而成的。左右相邻的线条体sj通过所述的多个第二带部件y3连接而形成网眼结构。
[0075]在各第二带部件y3附近,通过第二带部件y3和由该第二带部件y3连接而成的左右的线条体sj在上下左右以预定的间距分散有俯视形成为H形的多个顶接部at。
[0076]具有以上的结构的靠背3具备:具有等宽部分ylll的宽幅部yll ;和与该宽幅部yll相邻而以比该等宽部分ylll窄的宽度尺寸形成为等宽度的窄幅部yl2,所以在从正面观察靠背3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长孔yl辨认椅子C的后部(例如,参照图3以及图4),另一方面在以一定角度从斜向观察靠背3的情况下,仅窄幅部yl2遮挡来自椅子C后部的光,不会通过窄幅部yl2辨认椅子C后部(例如,参照图5以及图6)。即,本实施方式的靠背3根据观察角度、所见变化。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靠背3通过变更观察角度,能够通过宽幅部yll与窄幅部yi2相邻的结构而有选择地采取:能够通过长孔I的宽幅部yll和窄幅部yl2双方而辨认椅子C后部的辨认状态;和能够通过长孔yl的宽幅部yll而辨认椅子C后部并且不能从窄幅部yl2辨认椅子C后部的局部辨认状态。
[0077]< 扶手 4>
[0078]扶手4具备具有肘接触部411的扶手本体41和配置于该扶手本体41的基端的扶手顶接部42,通过树脂而形成为一体。扶手本体41向前后延伸,顶端侧的边缘部设为带圆角的形状,基端侧与上下延伸的扶手顶接部42连接。扶手顶接部42如图9中概略所示,以主视左右重叠的状态配置于靠背3的背顶接部x3,与上支撑部tl直接顶接。具体地说,扶手顶接部42具备:上端尖锐的板状的扶手顶接部本体421 ;和从该扶手顶接部本体421向靠背3侧突出设置、通过贯通孔x31与上支撑部tl顶接的突起422,该突起422直接与上支撑部tl顶接而定位。即,本实施方式的扶手4相对于支撑体I的上支撑部tl直接顶接地被支撑。在扶手顶接部42上,与突起422相对应地在2个部位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穿设的螺栓插通用的贯通孔423,在使突起422的顶端与上支撑部tl顶接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固定用具v2相对于上支撑部tl被安装。扶手4安装成相对于上支撑部tl直接顶接,所以能够将扶手4安装于预期的位置。
[0079]<靠背垫5>
[0080]靠背垫5安装得能够相对于在中间部I具有多个孔即长孔yl的树脂制的靠背3装卸。靠背垫5用于向就坐者赋予缓冲性。
[0081]靠背垫5具备:覆盖靠背3的前面侧的靠背垫本体51 ;通过相对于靠背3滑动而卡合于长孔yI的钓接部52 ;和在该钓接部52卡合于长孔yI的阶段、卡合于与钓接部52卡合的长孔yl的不同的其他长孔yl而防止返回的返回防止单元53。
[0082]形成于靠背3的长孔yl具备能够插通钓接部52的宽幅部yll和形成于该宽幅部yll的上下、具有宽度比宽幅部yll窄的空间的窄幅部yl2,构成为钓接部52卡合于窄幅部yl2。[0083]靠背垫本体51具有从前侧覆盖遮蔽靠背3的中间部X的面积,具备:形成为板状、添加设置于靠背3的板材511 ;和一体安装于该板材511的缓冲件512。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板材511的后面分别突出设置有钓接部52以及返回防止单元53,这些板材511、钓接部52以及返回防止单元53通过树脂成形为一体。靠背垫本体51的缓冲件512在外表面上张紧设置有张紧材料。
[0084]钓接部52从靠背垫本体51向后方突出,具备:基端连接于靠背垫本体51而成的四棱柱状的突出部件521 ;和设置于该突出部件521顶端的防脱落用的圆盘状头部件522。突出部件521形成为左右宽度比上下宽度窄的板状,左右宽度与窄幅部yl2的宽度尺寸大致一致。突出部件521的两侧面以及下表面分别卡合于形成宽幅部yll的下侧的窄幅部yl2的直线带部y22和第二带部件y3。头部件522具有比窄幅部yl2的宽度尺寸大的左右宽度尺寸。头部件522与靠背垫本体51的分离尺寸被设定为,与靠背3的中间部y的厚度尺寸即直线带部y22与第二带部件y3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换而言之,突出部件521是限制在被安装于靠背3的状态下、与靠背3相对的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向下方向的移动的左右移动限制单元,头部件522是限制与靠背3相对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前后移动限制单元。
[0085]返回防止单元53用于在将钓接部52插通于长孔yl的宽幅部yll中后使钓接部52向下方滑动、使钓接部52卡合于长孔yl的窄幅部yl2的周围的阶段,卡合于长孔yl而防止向上方返回。返回防止单元53形成为突出体,从靠背垫本体51突出设置,在钓接部52卡合于窄幅部yl2的周围的阶段,插通于长孔yl的宽幅部yll中,嵌入宽幅部yll。
[0086]S卩,返回防止单元53具备:基端连接于靠背垫本体51的纵长板状的第一突出部531 ;从该突出部531的顶端向左右延伸的板状的返回防止部532 ;和配置于突出部531的上下两端而分别连接于突出部531的端部的圆柱状的第二突出部533。由构成返回防止单元53的第一突出部531与返回防止部532,形成顶端尖锐的箭头形状。即,返回防止部532具有导向用的倾斜面532a,形成为在向长孔yl的宽幅部yll按入时使其容易通过的形状。另一方面,返回防止部532在端部具备钓接部532b,通过宽幅部yll后,钓接部532b卡合于宽幅部yll的周围而发挥防止脱落的功能。第二突出部533在被安装于靠背3的状态下,配置于宽幅部yll的逐渐窄幅部分yll2,为直径比窄幅部yl2的宽度尺寸大的圆柱形状。返回防止单元53与脱落防止单元一并兼作限制相对于靠背3的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限制单元。
[0087]如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C具备:架设于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部之间的横架件15 ;被支撑于该横架件15的靠背3 ;和被支撑于横架件15的椅座2,所以与横架件15相关联地支撑椅座2以及靠背3,合适地抑制用于支撑椅座2以及靠背3的结构即支撑体I的结构复杂化。而且,横架件15架设于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部之间,所以与例如后腿12的左右的上端部分连结于靠背等的以往的椅子相比,后腿12在预期的部位稳定,所以用于使支撑体I的整体坚固的设计的自由度优异。
[0088]横架件15呈棱棒状,该呈棱棒状的横架件15的两端部分在定位于在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设置的凹陷部122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而连接于该后腿12,所以能够将横架件15以预期的姿势安装于后腿12。即,例如,在将由管材形成的管横架件安装于左右的后腿的上端的情况下、为了将该管横架件以预定的方向安装于后腿的上端,要求相当的注意力,但如果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将横架件15安装于后腿12的上端。进而,横架件15呈实心的棱棒状,所以能够通过比以往的管材窄的宽度尺寸实现一定的强度,设计的自由度提高。另外,通过使用呈棱棒状的横架件15,能够抑制相对于后腿12向旋转方向的错位。进而,在呈棱棒状的横架件15上安装有安装部件t,所以也能够抑制安装部件t相对于横架件15错位。
[0089]具备覆盖横架件15的上侧的上盖e和覆盖横架件15的下侧的下盖f,所以金属制的横架件15被上盖e和下盖f覆盖从而不会在外部露出,设计性优异。
[0090]具备从横架件15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上支撑部tl和从横架件15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下支撑部t3,将这些上支撑部tl和下支撑部t3配置于横架件15的左右两端的附近部分,在通过从上往下将靠背3插入而将其相对于上支撑部tl定位后进行安装并且将椅座2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下支撑部t3,所以提供与横架件15相关联地支撑椅座2以及靠背3的结构。
[0091]通过左右的后腿12和横架件15构成后视呈门形的框架结构,所以能够提供起到个性化的外观并且支撑左右的后腿12的刚性优异的结构。
[0092]横架件15呈四棱棒状,该呈四棱棒状的横架件15的两端部分在定位于在呈管状的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设置的凹陷部122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而连接于该后腿12,具备覆盖横架件15的上侧的上盖e,所述上盖e具有平板状的盖本体el和从该盖本体el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盖安装部e2,构成为盖安装部e2被插入左右的后腿12与横架件15之间的间隙a中而弹性卡合于横架件15,所以能够利用在左右的后腿12的上端焊接有横架件15、形成有间隙a这样的结构,将上盖e相对于横架件15进行安装。
[0093]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面详述了的实施方式。
[0094]椅子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能够将椅座在使用位置与弹起位置之间嵌套的椅子。
[0095]椅子也可以不是具备扶手的椅子,也可以是不具备靠背垫的椅子。
[0096]横架件可以考虑各种形态,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形态。横架件只要是架设于左右的上端部之间的即可,例如,横架件也可以是圆棒状的横架件,或者也可以是具有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的端面的棱棒状的横架件。
[0097]在横架件具备棱棒状的部分的椅子中,横架件的整体不必都为棱棒状,只要至少与腿部的上端连接的横架件的两端部分至少形成为棱棒状即可。
[0098]另外,横架件不是必需为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
[0099]也可以与横架件分体设置用于进一步提高强度的将左右的后腿彼此结合的框架。
[0100]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那样作为安装部件而一体形成的。例如,也可以将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分别设为单独的部件而分别独立形成,将各自相对于横架件固定。
[0101]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所示那样通过焊接相对于横架件固定的,也可以通过螺钉等其他的方法固定,也可以相对于横架件将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形成为一体。
[0102]此外,对于各部分的具体的结构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架设于左右的后腿的上端部之间的横架件; 被支撑于该横架件的靠背;和 被支撑于所述横架件的椅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 具备从所述横架件向上方突出设置的上支撑部和从所述横架件向下方突出设置的下支撑部,所述靠背安装于所述上支撑部并且所述椅座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 具备覆盖所述横架件的上侧的上盖和覆盖所述横架件的下侧的下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 呈棱棒状的所述横架件的两端部分在定位于在所述左右的后腿的上端设置的凹陷部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接于该后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 通过所述左右的后腿和所述横架件构成后视呈门形的框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中: 所述横架件呈四棱棒状,该呈四棱棒状的横架件的两端部分在定位于在呈管状的所述左右的后腿的上端设置的凹陷部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连接于该后腿, 所述椅子具备覆盖所述横架件的上侧的上盖,所述上盖具有平板状的盖本体和从该盖本体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盖安装部,构成为所述盖安装部被插入所述左右的后腿与所述横架件之间的间隙而弹性卡合于所述横架件。
【文档编号】A47C3/00GK103799731SQ201210544463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大木一毅, 金子正 申请人:国誉家具株式会社, 鹰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