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推拉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372阅读:1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固定推拉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门窗,特别涉及一种固定推拉窗。
背景技术
推拉窗与平开窗相比,具有不占室内空间,窗扇不会下垂变形或坠落,通风方便,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青睐。但密封性能差这一缺点也限制了推拉窗的普及应用。现有的固定推拉窗由于一扇固定,一扇推拉,不用纱扇框,出窗率高,密封性优于双扇推拉窗。但此窗也是采用的毛条密封,毛条中毛与毛存在间隙,密封效果不如胶条密封好。有些厂家试图将毛条直接改为胶条,但这样会由于胶条与窗框间产生摩擦力,不但开、 关窗扇时费力,而且还加剧了胶条的磨损,失去密封功能,缩短了密封胶条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胶条密封的固定推拉窗,通过其上的特殊五金件作用,使推拉扇在推拉过程中密封胶条不与窗框接触, 避免胶条摩擦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提供一种固定推拉窗,在推拉扇室外一侧平面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胶条;推拉扇的滑轮为摆动滑轮;推拉扇的右侧竖边框上,固定着两个卧式承压件,与其对应的导轨框内侧,固定着竖楔块;推拉扇左侧边框两端,分别固定着一个立式承压件,与其对应的导轨框的内侧,固定着横楔块;推拉扇左侧边框的中部,装有窗锁。所述摆动滑轮由定座、销轴、摆座、走轮轴、走轮构成,定座固定在推拉扇底部,摆座与定座通过销轴构成铰链连接,走轮与固定在摆座上的走轮轴转动配合。所述卧式承压件由卧座、小轴、滚轮构成,卧座与窗扇固定连接,滚轮与固定在卧座上的小轴转动配合。所述立式承压件由立座、悬臂轴、滚轮构成,卧座与窗扇固定连接,滚轮与固定在立座上的悬臂轴转动配合。所述窗锁为曲柄式,由锁座、曲柄、手柄构成,锁座固定在推拉扇上,曲柄与锁座上的孔成转动配合,曲柄上偏心轴端部成蘑菇头状,手柄一端与曲柄固定连接。当推拉扇上的承压件刚刚接触楔块时,窗锁的曲柄上偏心轴端部蘑菇头所对窗框的位置,开有一个孔。采用上述结构后的固定推拉窗,除了推拉扇处于关闭位置,在推拉扇的往复推拉过程中,密封胶条均不与窗框发生接触,避免了之间的摩擦而使密封胶条损坏,使推拉窗实现了胶条密封,此窗不仅密封性好,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推拉窗经过门窗检测设备的检验,表明其密封性能优良,尤其是水密性,远远超过了普通门窗,特别适合雨水大的地区应用。

[0012]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了清楚起见,略去了立式承压件和卧式楔块)为图I中沿AA的(推拉扇被锁闭前)剖视图;图3(为了清楚起见,略去了立式承压件和卧式楔块)为图I中沿AA的(推拉扇被锁闭后)剂视图;图4为在室内从右前方看到的推拉扇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在室内从左前方看到的推拉扇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I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中II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推拉扇的仰视图;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在室外看到的导轨框的立体图(为了清楚显示出导轨框上的五金件,只保留了导轨框与其上的竖楔块和横楔块);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I ;图13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II。图中窗框I,导轨框2,推拉扇3,窗锁4 (窗锁4包括锁座41、曲柄42、手柄43), 立式承压件5 (立式承压件5包括立座51、悬臂轴52、滚轮53),横楔块6,卧式承压件7 (卧式承压件7包括卧座71、小轴72、滚轮73),竖楔块8,摆动滑轮9 (摆动滑轮9包括定座 91、销轴92、摆座93、走轮轴94、走轮95),密封胶条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做详细说明。见图I、图2、图3、图9、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推拉窗实施例,带有上亮,下部的导轨框2与窗框I组合并固定(导轨框2与窗框I也可以为一体型材),左边为固定扇,右边为推拉扇3,推拉扇3底部固定有两个摆动滑轮9,摆动滑轮9由定座91、销轴92、 摆座93、走轮轴94、走轮95构成,定座91通过螺钉固定在推拉扇3底部,摆座93与定座91 通过销轴92构成铰链连接,销轴92的中心线与导轨框2的滑轨面的纵方向平行,走轮95 孔(走轮95中心也可装有滚针轴承)与固定在摆座93上的走轮轴94转动配合,走轮轴94 的中心线与销轴92中心线垂直。见图2、图3、图4、图9,在推拉扇3室外一侧平面的四周边缘制有沟槽,沟槽上镶嵌着密封胶条10。见图4、图5、图9,推拉扇3的右侧竖边框上,固定着两个卧式承压件7,卧式承压件7由卧座71、小轴72、滚轮73构成,卧座71通过螺钉与窗扇3固接,小轴72的两端与卧座71上的两个凸起连接,滚轮73的中心孔与固定在卧座71上的小轴72转动配合。见图 4、图11、图12,在导轨框2的内侧与两个卧式承压件7大约相同高度的位置(两个卧式承压件7的间距与两个竖楔块8的间距相等),分别固定着一个竖楔块8。见图4、图6、图7、图9,推拉扇3左侧边框两端,分别固定着一个立式承压件5,立式承压件5由立座51、悬臂轴52、滚轮53构成,立座51通过螺钉与推拉扇3固定连接,滚轮53与固定在立座51上的悬臂轴52转动配合。见图11、图13,在导轨框2的上、下边框的内侧相应位置(在推拉扇3上的卧式承压件7的滚轮73刚接触竖楔块8时,横楔块6也必须处于与立式承压件5的滚轮53刚接触)分别固定上、下横楔块6。 见图I、图6、图8、图9,推拉扇3左侧边框的中部,固定着窗锁4,窗锁4由锁座41、 曲柄42、手柄43构成,锁座4通过螺钉固定在推拉扇3上,曲柄42与锁座41上的孔成转动配合,曲柄42上偏心轴端部成蘑菇头状,手柄43 —端与曲柄42固定连接。在推拉扇3上的卧式承压件7和立式承压件5均同时接近与其对应的竖楔块8和横楔块6时,窗锁4的曲柄42上偏心轴位于右端极限位置,偏心轴上蘑菇头状部分正对的窗框I位置开有一使蘑菇头状部分能够插入的孔。考虑到强度,也可在窗框I表面的这一位置敷上一金属薄板,在薄板上开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推拉窗,即一扇固定、一扇推拉,工作原理是在推拉扇3接近关闭位置,即推拉扇3上的卧式承压件7和立式承压件5均同时接近与其对应的竖楔块8 和横楔块6时,用手沿曲柄42的轴向推动窗锁上的手柄43,使曲柄42上偏心轴端部的蘑菇头状部分插进窗框上的孔里(此时偏心轴应位于相对曲柄轴最右端),再转动手柄43,利用窗锁4与窗框I之间 的作用力,使推拉扇3上的卧式承压件7和立式承压件5上的滚轮73 和滚轮53分别爬上竖楔块8和横楔块6,迫使推拉扇3 —面沿导轨框2的滑轨纵向移动, 一面横向移动,使密封胶条10逐渐接触窗框I并被压缩变形,密封住推拉扇3与窗框I间的缝隙。在推拉扇3横向移动过程中,由于导轨框2的轨道面边缘有沿纵向凸起的棱边,阻挡住了走轮95的横向移动,在竖楔块8和横楔块6分别对卧式承压件7和立式承压件5的共同作用下,推拉扇3仍继续横向移动,定座91与摆座93之间为铰接,摆动滑轮9的摆座 93、走轮95只能发生倾斜,处于受约束状态;当推拉扇3逐渐打开时,竖楔块8和横楔块6 分别脱离卧式承压件7和立式承压件5,不再受约束,推拉扇3在重力作用下,摆座93和走轮95自动回到稳定状态,推拉扇3上的密封胶条10离开窗框1,恢复原状。
权利要求1.一种固定推拉窗,其特征在于在推拉扇(3)室外一侧平面的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胶条(10);推拉扇(3)底部的滑轮为摆动滑轮(9);推拉扇(3)的右侧竖边框上,固定着卧式承压件(7),与其对应的导轨框⑵内侧,固定着竖楔块⑶;推拉扇(3)左侧边框两端,分别固定着一个立式承压件(5),与其对应的导轨框(2)的内侧,固定着横楔块(6);推拉扇(3)的左侧边框的中部,装有窗锁(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固定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滑轮(9)由定座(91)、销轴(92)、摆座(93)、走轮轴(94)、走轮(95)构成,定座(91)固定在推拉扇(3)的底部,摆座(93)与定座(91)通过销轴(92)构成铰链连接,走轮(95)的孔与固定在摆座(93)上的走轮轴(94)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固定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承压件(7)由卧座(71)、小轴(72)、滚轮(73)构成,卧座(71)与推拉扇(3)固定连接,滚轮(73)与固定在卧座(71) 上的小轴(72)转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固定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承压件(5)由立座(51)、悬臂轴(52)、滚轮(53)构成,立座(51)与推拉扇(3)固定连接,滚轮(53)与固定在立座(51)上的悬臂轴(52)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固定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锁(4)为曲柄式,由锁座(41)、曲柄(42)、手柄(43)构成,锁座(41)与推拉扇(3)固定连接,曲柄(42)与锁座(41)上的孔转动配合,曲柄(42)的偏心轴端部为蘑菇头状,手柄(43) —端与曲柄(42)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推拉窗,在推拉扇室外一侧平面四周边缘设置有密封胶条,推拉扇的滑轮为摆动滑轮,推拉扇的右侧边框上,固定着卧式承压件,与其对应的导轨框的内侧,固定着竖楔块,推拉扇左侧边框两端,分别固定着一个立式承压件,与其对应的导轨框的内侧,固定着横楔块,推拉扇左侧边框中部装有曲柄式窗锁。采用上述结构后的固定推拉窗,除了推拉扇处于关闭位置,在推拉扇的往复推拉过程中,密封胶条均不与窗框发生接触,避免了框扇之间的摩擦而使密封胶条损坏,实现了胶条密封。经门窗检测设备的检测,证明该推拉窗密封性能优良,尤其是水密性,远远超过了普通窗户,特别适合雨水大的地区使用。
文档编号E06B7/22GK202467581SQ2012200841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姚红彬, 王志斌, 苑克立 申请人:保定宝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