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05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饰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叶窗。
背景技术
百叶窗与窗帘相比,百叶窗除了可以抵挡紫外线辐射之外,还能调节室内光线;在通风方面,百叶窗固定式的安装以及厚实的质地,可以舒心地享受习习凉风而没有其它顾虑;窗帘的飘摆会室内生活时隐时现,百叶窗层层叠覆式的设计则保证了家居的私密性;此外,百叶窗完全封闭时就如多了一扇窗,能起到隔音隔热的作用。目前,百叶窗开和闭的控制方式主要有电动控制(有时会结合遥控)、把手控制等,电动控制方式的百叶窗结构复杂、成本很高。传统把手控制的百叶窗的控制装置所控制的窗叶片数范围有限,通常需根据窗叶的片数以及长度设置多个把手,如此不但导致整个百叶窗不美观,而且增加成本,操作起来不方便,更容易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只需一处控制机构的百叶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百叶窗,包括侧框架、顶框架和若干窗叶,窗叶固定在侧框架上,其特征在于在侧框架外侧面安装有窗叶开合控制机构,窗叶连接该控制机构,侧框架为槽形结构,控制机构安装在侧框架的槽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一驱动轴片、两驱动杆、若干从动轴片、两从动杆、至少两连接杆和至少一旋转轴片,驱动轴片与驱动装置连接,两驱动杆同侧一端分列通过转轴安装在驱动轴片上,旋转轴片通过转轴与两驱动杆连接;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旋转轴片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从动杆;两从动杆各自通过转轴与从动轴片连接;窗叶的端部穿过侧框架固定在从动轴片上,每一窗叶均对应一从动轴片。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安装在顶框架或者底框架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轴片。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手摇式把手,把手安装在侧框架的下部位置,把手通过转动轴连接驱动轴片。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片为桃形结构,其包括对称排布的两限位角及两旋转面,两限位角之间的宽度大于侧框架槽的宽度,而两旋转面之间的宽度小于侧框架槽的宽度。优选地,旋转轴片的固定孔位于其中心位置,旋转轴片后面垫有一旋转垫片,旋转轴片与旋转垫片一安装在固定于侧框架上的转轴上。优选地,驱动轴片上设有两凸圆柱,驱动杆上设有圆孔,一凸圆柱对应一驱动杆,凸圆柱套在圆孔内将驱动杆连接起来。优选地,从动轴片上设有两凸圆柱,从动杆上设有圆孔,一凸圆柱对应一从动杆,凸圆柱套在圆孔内将从动杆固定起来。[0011]打开百叶窗时,开动电机或者摇动把手,驱动轴片随之转动,驱动轴片带动驱动杆做前后运动,驱动杆带动旋转轴片转动,旋转轴片带动连接杆前后运动,连接杆带动从动杆前后运动,从动杆带动从动轴片转动,从动轴片带动窗叶转动,从而将窗叶打开。关闭百叶窗时电机或者把手转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可。在打开或者关闭百叶窗的过程中,由于旋转轴片的结构及尺寸与侧框架相匹配,窗叶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时,旋转轴片的限位角顶住侧框架的槽壁,从而使窗叶不再会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电机或把手)、驱动杆、旋转轴片、连接杆、从动杆及从动轴片的配合作用,只需配备一个把手或者电机即可实现控制所有的窗叶,大大简化了百叶窗的结构,使开窗和关窗的操作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旋转轴片平面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局部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侧框架,2为顶框架,3为电机,4为窗叶,5为驱动轴片,6为驱动杆,7为从动轴片,8为旋转轴片,9为连接杆,10为从动杆,11为旋转垫片,12为限位角,13为旋转面,14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7,所述百叶窗,包括侧框架I、顶框架2和若干窗叶4,窗叶4固定在侧框架I上,在侧框架I外侧面安装有窗叶开合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可以在侧框架I的两侧都安装,也可以只安装在一侧;窗叶4连接该控制机构,侧框架I为槽形结构,控制机构安装在侧框架I的槽内;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一驱动轴片5、两驱动杆6、若干从动轴片7、两从动杆10、至少两连接杆9和至少一旋转轴片8,驱动轴片5与驱动装置连接,两驱动杆6同侧一端分列通过转轴安装在驱动轴片5上,旋转轴片8通过转轴与两驱动杆6连接;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旋转轴片8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从动杆10 ;两从动杆10各自通过转轴与从动轴片7连接;窗叶4的端部穿过侧框架I固定在从动轴片7上,每一窗叶4均对应一从动轴片7。驱动装置为电机3,电机3安装在顶框架2或者底框架上均可,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轴片5。参照图5和图6,旋转轴片8为桃形结构,其包括对称排布的两限位角12及两旋转面13,两限位角12之间的宽度大于侧框架1槽的宽度,而两旋转面13之间的宽度小于侧框架I槽的宽度。参照图4和图6,旋转轴片8的固定孔位于其中心位置,旋转轴片8后面垫有一旋转垫片U,旋转轴片8与旋转垫片11 一安装在固定于侧框架I的转轴上。参照图4,驱动轴片5上设有两凸圆柱,驱动杆6上设有圆孔,一凸圆柱对应一驱动杆6,凸圆柱套在圆孔内将驱动杆6连接起来。从动轴片7上设有两凸圆柱,从动杆10上设有圆孔,一凸圆柱对应一从动杆10,凸圆柱套在圆孔内将从动杆10固定起来。实施例2,参照图8,与实施例I所不同的地方在于,驱动装置为手摇式把手14,把手14安装在侧框架I的下部位置,这样便于操作,把手14通过转动轴连接驱动轴片。打开百叶窗时,开动电机3或者摇动把手,驱动轴片5随之转动,驱动轴片5带动驱动杆6做前后运动,驱动杆6带动旋转轴片8转动,旋转轴片8带动连接杆9前后运动,连接杆9带动从动杆10前后运动,从动杆10带动从动轴片7转动,从动轴片7带动窗叶4转动,从而将窗叶4打开。关闭百叶窗时电机3或者把手转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可。在打开或者关闭百叶窗的过程中,由于旋转轴片89的结构及尺寸与侧框架I相匹配,窗叶4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时,旋转轴片8的限位角12顶住侧框架I的槽壁,从而使窗叶4不再会转动。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窗,包括侧框架、顶框架和若干窗叶,窗叶固定在侧框架上,其特征在于在侧框架外侧面安装有窗叶开合控制机构,窗叶连接该控制机构,侧框架为槽形结构,控制机构安装在侧框架的槽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一驱动轴片、两驱动杆、若干从动轴片、两从动杆、至少两连接杆和至少一旋转轴片,驱动轴片与驱动装置连接,两驱动杆同侧一端分列通过转轴安装在驱动轴片上,旋转轴片通过转轴与两驱动杆连接;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旋转轴片上,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从动杆;两从动杆各自通过转轴与从动轴片连接;窗叶的端部穿过侧框架固定在从动轴片上,每一窗叶均对应一从动轴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安装在顶框架或者底框架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轴 片。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手摇式把手,把手安装在侧框架的下部位置,把手通过转动轴连接驱动轴片。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片为桃形结构,其包括对称排布的两限位角及两旋转面,两限位角之间的宽度大于侧框架槽的宽度,而两旋转面之间的宽度小于侧框架槽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旋转轴片的固定孔位于其中心位置,旋转轴片后面垫有一旋转垫片,旋转轴片与旋转垫片一安装在固定于侧框架上的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驱动轴片上设有两凸圆柱,驱动杆上设有圆孔,一凸圆柱对应一驱动杆,凸圆柱套在圆孔内将驱动杆连接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从动轴片上设有两凸圆柱,从动杆上设有圆孔,一凸圆柱对应一从动杆,凸圆柱套在圆孔内将从动杆固定起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百叶窗,包括侧框架,在侧框架外侧面安装有窗叶开合控制机构,窗叶连接该控制机构,侧框架为槽形结构,控制机构安装在侧框架槽内;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轴片、两驱动杆、从动轴片、两从动杆、连接杆和旋转轴片,驱动轴片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杆同侧一端分列安装在驱动轴片上,旋转轴片与驱动杆连接;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旋转轴片上,另一端连接从动杆;从动杆与从动轴片连接;窗叶的端部固定在从动轴片上,每一窗叶对应一从动轴片。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杆、旋转轴片、连接杆、从动杆及从动轴片的配合作用,只需配备一个把手或电机即可实现控制所有窗叶,大大简化了百叶窗的结构,使开窗和关窗的操作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E06B9/68GK202645406SQ20122017966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陈国文 申请人:陈国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