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密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锁,具体地说,涉及ー种密码锁。
背景技术:
密码锁由于其便于管理,无需携带实物钥匙且不用担心实物钥匙被盗或丢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密码锁为了方便管理,密码锁的密码一般仅有ー个人掌握,一旦掌控密码的人没有在现场,而又需要开锁;经常会采用密码试用的方式,一个个号码调试来开锁,这样浪费很多的时间;情急的情况下直接破坏密码锁来开锁,提高管理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ー种密码锁,该密码锁采用密码锁与普通锁结合的方式,通过实物钥匙和密码均能开锁,节约密码锁管理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ー种密码锁,包括锁绳、壳体、主锁块、副锁块、密码机构和锁芯,所述壳体由面壳和底壳配合构成,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用于安装密码机构的安装孔以及用于让密码机构的密码轮外露的通孔,底壳的右侧设有用于安装锁芯的安装孔;所述锁绳的右端固定于壳体的右上端,锁绳的左端设有可伸縮的锁头,壳体的左上端设有用于让锁头插入的锁孔,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主锁块的安装孔,主锁块的右端位于壳体外,主锁块的左端插入壳体,主锁块的左端设有用于让锁头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左侧设有与锁头配合的限位槽,主锁块的中部的下端面设有滑动孔;壳体设有用于让副锁块移动的移动空间,所述副锁块的右端的上端面设有与滑动孔相配合的凸块;所述密码锁还包括用于控制副锁块左右移动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锁芯连接;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限位机构的安装孔,所述密码机构设有用于控制副锁块上下移动的轴杆,轴杆的上端与副锁块的右端的下端面相抵。进ー步地,所述副锁块呈倒置的Z形,所述底壳的中部设有凸起的挡板,挡板与副锁块的中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副锁块的中部相抵;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锁芯的上端面的限位块,限位块与副锁块的左端相対。进ー步地,所述密码机构包括密码轮组、调码轮组、轴杆弹簧以及所述的轴杆;所述调码轮组由多个调码轮组成,调码轮的侧面的中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所述轴杆的侧面设有与调码轮相同个数的且沿直线分布的限位凸块,所述调码轮的轴孔的内侧面的下端设有与轴杆相配合的开ロ圆环,开ロ圆环的开ロ与限位凸块相配合,所述密码轮组由与调码轮相同个数的密码轮组成,密码轮的侧面开有多个与调码轮的卡块相配合的卡槽,密码轮套于相应的调码轮的外侧中部,轴杆的下端插入并穿过调码轮组的调码轮的轴孔,所述轴杆的下端插入轴杆弹簧,同时轴杆的下端再插入并穿过调码轮组的调码轮的轴孔,在锁紧状态下,轴杆的侧面的限位凸块位于相应的调码轮的开ロ圆环的上方,轴杆弹簧下端与调码轮组的上端面相抵,轴杆弹簧的上端与轴杆的上端相抵或固定连接。[0008]进ー步地,限位机构还包括显示块和回位块,所述显示块的右侧设有显示弹簧,显示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块和壳体的中部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锁芯的中部设有缺ロ,且缺ロ与锁芯的上端的限位块位于锁芯的同一侧;显示块的左端与缺ロ相配合,所述显示块的前端面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显示面,所述面壳设有用于显示面外露的显示孔,当锁芯转动至缺ロ位于锁芯的右侧且显示块的左端位于缺口内,显示块的前端面的位于ー侧的显示面与显示孔相对,当锁芯转动至缺ロ位于锁芯的左側,显示块的前端面的位于另ー侧的显示面与显示孔相对;所述回位块竖直设置,所述回位块的下端部位于显示块的后方,回位块的下方设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回位块和壳体的下端相抵;所述显示块的中部设有向后凸起的限位推块,所述回位块的下端部设有 向上凸起的挡块,挡块位于限位推块的右側,且挡块的左端或/和限位推块的右端设有用于相对滑动的斜面。进ー步地,在所述锁芯的上端设有顶杆,锁芯的上端面设有与顶杆下端相配合的插孔,顶杆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锁头相配合的凹孔,顶杆的下端插入锁芯的插孔。进ー步地,所述密码锁还包括弾片,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固定弾片的安装孔,弾片包括一端的固定部和另一端的与密码轮配合的弹性片,弾性片与密码轮相抵;固定部固定于底壳。进ー步地,所述副锁块的中部向左延伸出定位柱,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套入定位柱。进ー步地,所述轴杆的上端设有与副锁块的右端相配合的U形块。进ー步地,密码机构还包括调码块,调码块包括圆盘和柱体,圆盘位于调码轮组的下方,柱体竖直固定于圆盘的中部且位于圆盘的下方,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柱体外露的通孔。进ー步地,在所述调码轮组的上方设有圆环,圆环位于轴杆弹簧与调码轮组之间,圆环套接于密码轮组的最上方的调码轮。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ー种密码锁,包括锁绳、壳体、主锁块、副锁块、密码机构和锁芯,所述壳体由面壳和底壳配合构成,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用于安装密码机构的安装孔以及用于让密码机构的密码轮外露的通孔,底壳的右侧设有用于安装锁芯的安装孔;所述锁绳的右端固定于壳体的右上端,锁绳的左端设有可伸縮的锁头,壳体的左上端设有用于让锁头插入的锁孔,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主锁块的安装孔,主锁块的右端位于壳体外,主锁块的左端插入壳体,主锁块的左端设有用于让锁头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左侧设有与锁头配合的限位槽,主锁块的中部的下端面设有滑动孔;壳体设有用于让副锁块移动的移动空间,所述副锁块的右端的上端面设有与滑动孔相配合的凸块;所述密码锁还包括用于控制副锁块左右移动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锁芯连接;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限位机构的安装孔,所述密码机构设有用于控制副锁块上下移动的轴杆,轴杆的上端与副锁块的右端的下端面相抵。本实用新型采用实物钥匙和密码钥匙结合的方式开锁,管理更为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去掉面壳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锁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码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码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 型的顶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密码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副锁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去掉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另ー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I-锁绳12-锁头2-主锁块21-滑动孔22-通孔221-限位槽3——副锁块31——凸块32——定位柱33——复位弹簧4-显示块41-显示面44-显示弹簧43——限位推块100——斜面5——锁芯51——限位块52——缺ロ6-密码机构61-密码轮611-卡槽62——调码轮621——开ロ圆环 622——开ロ63——轴杆631——限位凸块 632——U形块64-圆环65-轴杆弹黃66-调码块661——圆盘662——柱体624——轴孔7-壳体71-底壳72-面壳721-显示孔625-卡块8——顶杆81——凹孔92——回位弹簧9-回位块91-挡块10——弹片101——固定部102——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说明。实施例I :如图I至图10,以及图17所示,ー种密码锁,包括锁绳I、壳体7、主锁块2、副锁块
3、密码机构6和锁芯5,所述壳体7由面壳72和底壳71配合构成,所述壳体7的左侧设有用于安装密码机构6的安装孔以及用于让密码机构6的密码轮61外露的通孔,底壳71的右侧设有用于安装锁芯5的安装孔;所述锁绳I的右端固定于壳体7的右上端,锁绳I的左端设有可伸縮的锁头12,壳体7的左上端设有用于让锁头12插入的锁孔,所述壳体7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主锁块2的安装孔,主锁块2的右端位于壳体7外,主锁块2的左端插入壳体7,主锁块2的左端设有用于锁头12穿过的通孔22,且该通孔22的左侧设有与锁头12配合的限位槽221,主锁块2的中部的下端面设有滑动孔21,滑动孔21可以呈锥形或滑动孔21的侧面为斜面;壳体7设有用于让副锁块3移动的移动空间,所述副锁块3的右端的上端面设有与滑动孔21相配合的凸块31,凸块31的侧面也可以设置为斜面,方便凸块31与滑动孔21相对左右滑动;所述密码锁还 包括用于控制副锁块3左右移动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锁芯5连接,壳体7内设有用于安装限位机构的安装孔;所述密码机构6设有用于控制副锁块3上下移动的轴杆63,轴杆63的上端与副锁块3的右端的下端面相抵。本实用新型在开锁时,需要将主锁块2向左移动,使得主锁块2的左端的通孔22的限位槽221离开锁绳I左端的锁头12,锁头12便可以通过收缩的方式离开主锁块2的通孔22以及壳体7的锁孔,从而实现开锁。但主锁块2向左运动受到副锁块3的限制,因为副锁块3右端的凸块31插入主锁块2的滑动孔21内;因此为使得主锁块2向左移动有两种方式1、使得副锁块3可以同主锁块2—起向左移动;具体实现通过如下操作通过实物钥匙旋转锁芯5,锁芯5带动限位机构运动,限位机构运动后,使得副锁块3可以左右运动;这样便可以解锁;2、使得副锁块3能够向下移动,使得副锁块3的右端的凸块31离开主锁块2的滑动孔21 ;具体实现如下操作将密码机构6调整,使得密码机构6的轴杆63能够上下移动,进而使得副锁块3可以向下移动,从而对主锁块2不再构成限制;主锁块2在向左移动时,由于副锁块3不能向左移动,主锁块2通过滑动孔21与凸块31之间的配合将副锁块3向下压,从而实现开锁。进ー步地,所述副锁块3呈倒置的Z形,所述底壳71的中部设有凸起的挡板,挡板与副锁块3的中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3,复位弹簧33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副锁块3的中部相抵;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锁芯5的上端面的限位块51,限位块51与副锁块3的左端相対。本实用新型处于锁的状态时,限位块51位于锁芯5上端的右侧且与副锁块3的左端面相对或相抵,这时限位块51限制副锁块3向左移动;当采用所述第一种方式开锁时,锁芯5转动,便带动限位块51转动,限位块51离开锁芯5上端的右侧,这时副锁块3可以向左移动,当主锁块2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时,副锁块3伴随着向左移动;进而实现开锁。当从开锁转变为锁紧状态时,先将主锁块2向左移动,再将锁绳I的锁头12插入锁孔且锁头12进入主锁块2的左端的通孔22内,松开主锁块2 ;副锁块3在复位弹簧33的推力下向右移动,同时带动主锁块2向右移动;锁头12进入主锁块2的左端的通孔22的限位槽221内;最后通过钥匙旋转锁芯5复位即可。进ー步地,所述密码机构6包括密码轮组、调码轮组、轴杆弹簧65以及所述的轴杆63 ;所述调码轮组由多个调码轮62组成,调码轮62的侧面的中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625,所述轴杆63的侧面设有与调码轮62相同个数的且沿直线分布的限位凸块631,所述调码轮62的轴孔624的内侧面的下端设有与轴杆63相配合的开ロ圆环621,开ロ圆环621的开ロ 622与限位凸块631相配合,所述密码轮组由与调码轮62相同个数的密码轮61组成,密码轮61的侧面开有多个与调码轮62的卡块625相配合的卡槽61,密码轮61套于相应的调码轮62的外侧中部,轴杆63的下端插入并穿过调码轮组的调码轮62的轴孔624,所述轴杆63的下端插入轴杆弹簧65,同时轴杆63的下端再插入并穿过调码轮组的调码轮62的轴孔624,轴杆63的侧面的限位凸块631位于相应的调码轮62的开ロ圆环621的上方,轴杆弹簧65下端与调码轮组的上端面相抵,轴杆弹簧65的上端与轴杆63的上端相抵或固定连接。密码机构6的轴杆63在轴杆弹簧65的推力下与副锁块3的右端相抵,并实现控制副锁块3向下移动的功能。当处于锁的状态时,轴杆63侧面的限位凸块631中的至少ー个位于相应的调码轮62的开ロ圆环621 的上方,且该限位凸块631不能插入相应的开ロ圆环621的开ロ 622处;此时轴杆63不能向下移动;从而将副锁块3顶住,限制其向下移动;当采用所述第二种方式进行解锁时,需要将密码机构6调整正确,即密码轮61带动调码轮62转动至正确位置,使得调码轮62的开ロ圆环621的开ロ 622均在一条直线上,且与轴杆63的限位凸块631相对应;此时主锁块2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副锁块3在其凸块31与主锁块2的滑动孔21的配合下向下移动,副锁块3同时压着轴杆63以及轴杆弹簧65向下移动,轴杆63的限位凸块631进入开ロ圆环621的开ロ 622处,从而实现开锁。当需要重新进行锁吋,只需要将主锁块2复位,副锁块3的凸块插入滑动孔21,轴杆63在轴杆弹簧65的推力下向上移动并顶住副锁块3,此时轴杆63的侧面的限位凸块631位于相应的调码轮62的开ロ圆环621的上方,接着重新打乱密码即可实现锁的状态。进ー步地,在所述锁芯5的上端设有顶杆8,锁芯5的上端面设有与顶杆8下端相配合的插孔,顶杆8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锁头12相配合的凹孔81,顶杆8的下端插入锁芯5的插孔。通过设置顶杆8,可以限制锁头12插入壳体7内部的深度,辅助主锁块2可以有效地夹持锁头12。进ー步地,所述密码锁还包括弾片10,所述壳体7设有用于固定弾片10的安装孔,弹片10包括一端的固定部101和另一端的与密码轮61配合的弹性片102,弹性片102与密码轮61相抵;固定部101固定于底壳71。通过设置弾片10,使得密码轮61转动受到摩擦的阻力,从而减缓密码轮61转动的速度,密码轮61的转动容易控制且具有手感。进ー步地,所述副锁块3的中部向左延伸出定位柱32,所述复位弹簧33的右端套入定位柱32。由于副锁块3在开锁过程中,可以左右,也可以上下移动,设置定位柱32后,可以将复位弹簧33定位于副锁块3的中部与壳体7的挡板之间。进ー步地,所述轴杆63的上端设有与副锁块3的右端相配合的U形块632。设置U形块632,可以使得轴杆63始终与副锁块3的右端相抵,不会因为副锁块3向左移动,而导致轴杆63与副锁块3分离。进ー步地,密码机构6还包括调码块66,调码块66包括圆盘661和柱体662,圆盘661位于调码轮组的下方,柱体662竖直固定于圆盘661的中部且位于圆盘661的下方,所述壳体7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柱体662外露的通孔。通过设置调码块66,可以方便于密码设置;当需要进行重新设置密码时,先将密码调整正确,此时调码轮组可以相对轴杆63相对移动,通过外力推动柱体662,使得调码块66向上运动,调码块66推动调码轮组向上运动,使得调码轮组的调码轮62的卡块25离开密码轮61的卡槽611,密码轮61位于相应的调码轮62下端,此时重新拨动密码轮61,便可以实现重新设置密码,重新设置密码后,松开柱体662,调码轮组便在轴杆弹簧65的推力下复位,从而实现重新设置密码。进ー步地,在所述调码轮组的上方设有圆环64,圆环64位于轴杆弹簧65与调码轮组之间,圆环64套接于密码轮组的最上方的调码轮62外。通过设置圆环64,便于将轴杆弹簧65限 位于圆环64与U形块632之间。实施例2 :參见图I、图3至图9以及图11至图17,ー种密码锁,其结构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显示块4和回位块9,所述显示块4的右侧设有显示弹簧44,显示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块4和壳体7的中部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锁芯5的中部设有缺ロ 52,且缺ロ 52与锁芯5的上端的限位块51位于锁芯5的同一侧;显示块4的左端与缺ロ 52相配合,所述显示块4的前端面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显示面41,所述面壳72设有用于显示面41外露的显示孔721,当锁芯5转动至锁芯5转动至缺ロ52位于锁芯5的右侧且显示块4的左端位于缺ロ 52内,显示块4的前端面的位于右侧的显示面41与显示孔721相対,当锁芯5转动至缺ロ 52位于锁芯5的左側,显示块4的前端面的位于左侧的显示面41与显示孔721相対;为方便观测,在两个显示面41上设置不同的颜色层或不同的图案层以示区别;同时作为等同变形,可以改变显示孔721的位置,来改变显示面41外露的情况;都可以通过显示面41外露的情况来反映。所述回位块9的下端部位于显示块4的后方,回位块9的下方设有回位弹簧92,回位弹簧92的两端分别与回位块9和壳体7的下端相抵;所述显示块4的中部设有向后凸起的限位推块43,所述回位块9的下端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挡块91,挡块91位于限位推块43的右側,且挡块91的左端或/和限位推块43的右端设有用于相对滑动的斜面100。本实用新型设置显示块4可以显示是否进行钥匙开锁;设置回位块9后,当进行实物钥匙开锁时,锁芯5转动,使得锁芯5的上端面的限位块51位于锁芯5的左側,同时锁芯5的中部的缺ロ 52也位于左侧,此过程中,锁芯5将显示块4向右推动,显示块4的限位推块43通过两个相对斜面100将回位块9的挡块91向下压,直到挡块91位于限位推块43的左后下侧,接着回位块9在回位弹簧92的推力下向上运动,回位块9的上端面与副锁块3相抵且挡块91位于限位推块43的左侧;如果此时主锁块2受到外力向左移动,主锁块2推动副锁块3向左移动,副锁块3和主锁块2同时向左移动完成开锁,但由于回位块9的挡块91位于显示块4的限位推块43的左側,当锁芯5通过实物钥匙复位后,显示块4不能复位;因此可以根据显示块4的外露显示面41来判断是否进行钥匙开锁;显示块4复位需要通过密码开锁来实现,而不能通过实物钥匙动作来复位,从而便于管理密码锁。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锁绳、壳体、主锁块、副锁块、密码机构和锁芯,所述壳体由面壳和底壳配合构成,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用于安装密码机构的安装孔以及用于让密码机构的密码轮外露的通孔,底壳的右侧设有用于安装锁芯的安装孔;所述锁绳的右端固定于壳体的右上端,锁绳的左端设有可伸缩的锁头,壳体的左上端设有用于让锁头插入的锁孔,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主锁块的安装孔,主锁块的右端位于壳体外,主锁块的左端插入壳体,主锁块的左端设有用于让锁头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左侧设有与锁头配合的限位槽,主锁块的中部的下端面设有滑动孔;壳体设有用于让副锁块移动的移动空间,所述副锁块的右端的上端面设有与滑动孔相配合的凸块;所述密码锁还包括用于控制副锁块左右移动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锁芯连接;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限位机构的安装孔,所述密码机构设有用于控制副锁块上下移动的轴杆,轴杆的上端与副锁块的右端的下端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锁块呈倒置的Z形,所述底壳的中部设有凸起的挡板,挡板与副锁块的中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副锁块的中部相抵;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锁芯的上端面的限位块,限位块与副锁块的左端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码机构包括密码轮组、调码轮组、轴杆弹簧以及所述的轴杆;所述调码轮组由多个调码轮组成,调码轮的侧面的中部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所述轴杆的侧面设有与调码轮相同个数的且沿直线分布的限位凸块,所述调码轮的轴孔的内侧面的下端设有与轴杆相配合的开口圆环,开口圆环的开口与限位凸块相配合,所述密码轮组由与调码轮相同个数的密码轮组成,密码轮的侧面开有多个与调码轮的卡块相配合的卡槽,密码轮套于相应的调码轮的外侧中部,所述轴杆的下端插入轴杆弹簧,同时轴杆的下端再插入并穿过调码轮组的调码轮的轴孔,在锁紧状态下,轴杆的侧面的限位凸块位于相应的调码轮的开口圆环的上方,轴杆弹簧下端与调码轮组的上端面相抵,轴杆弹簧的上端与轴杆的上端相抵或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限位机构还包括显示块和回位块,所述显示块的右侧设有显示弹簧,显示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显示块和壳体的中部相抵或固定连接,所述锁芯的中部设有缺口,且缺口与锁芯的上端的限位块位于锁芯的同一侧;显示块的左端与缺口相配合,所述显示块的前端面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显示面,所述面壳设有用于显示面外露的显示孔,当锁芯转动至缺口位于锁芯的右侧且显示块的左端位于缺口内,显示块的前端面的位于一侧的显示面与显示孔相对,当锁芯转动至缺口位于锁芯的左侧,显示块的前端面的位于另一侧的显示面与显示孔相对;所述回位块竖直设置,所述回位块的下端部位于显示块的后方,回位块的下方设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回位块和壳体的下端相抵;所述显示块的中部设有向后凸起的限位推块,所述回位块的下端部设有向上凸起的挡块,挡块位于限位推块的右侧,且挡块的左端或/和限位推块的右端设有用于相对滑动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芯的上端设有顶杆,锁芯的上端面设有与顶杆下端相配合的插孔,顶杆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锁头相配合的凹孔,顶杆的下端插入锁芯的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片,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固定弹片的安装孔,弹片包括一端的固定部和另一端的与密码轮配合的弹性片,弹性片与密码轮相抵;固定部固定于底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锁块的中部向左延伸出定位柱,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套入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上端设有与副锁块的右端相配合的U形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码块,调码块包括圆盘和柱体,圆盘位于调码轮组的下方,柱体竖直固定于圆盘的中部且位于圆盘的下方,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柱体外露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码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码轮组的上方设有圆环,圆环位于轴杆弹簧与调码轮组之间,圆环套接于密码轮组的最上方的调码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码锁。本实用新型包括锁绳、壳体、主锁块、副锁块、密码机构和锁芯,壳体由面壳和底壳配合构成,壳体的左侧设有安装孔以及通孔,底壳的右侧设有安装孔;锁绳的右端固定于壳体,锁绳的左端设有锁头,壳体的左上端设有锁孔,壳体的上端设有安装孔;主锁块的右端位于壳体外,左端插入壳体,左端设有通孔,且该通孔的左侧设有限位槽,主锁块设有滑动孔;壳体设有移动空间,副锁块设有凸块;密码锁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锁芯连接;壳体内设有用于安装限位机构的安装孔,所述密码机构设有轴杆,轴杆的上端与副锁块的右端的下端面相抵。本实用新型采用实物钥匙和密码钥匙结合的方式开锁,管理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E05B37/22GK202578178SQ2012201892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赖秀兴 申请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