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05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式家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
背景技术
桌、凳等家具日常应用十分普遍,目前的桌或凳的支架一般是不可折叠的。由于在各种宴会厅、讲演厅等场所每次临时使用后,一般情况下都要将桌或凳等撤离,因此,为了保管及移动的方便,桌或凳等家具也开始呈现轻量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有采用折叠式支架用于桌或凳等家具上形成折叠式家具。已有的折叠式桌或凳等家具存在折叠结构复杂,组装作业及生产效率低等缺点,而且,如果展开的支架一旦受到外力,支架常会无端地自动折叠,使用稳定性较差。中国专利CN201147051公开一种可折叠的方便凳,具有凳面板以及支撑凳面板的X形折叠支架,X形折叠支架由两个框架铰接而成;凳面板是一块独立面板,凳面板的底面分别固定着两个平行的条形块,这两个条形块上分别制有两个直线形滑槽;两个框架中,其中一个框架顶端制有两个凸钉,这两个凸钉分别可滑动地嵌入两个直线形滑槽;凳面板的底面固定有两个凸块,另一个框架分别通过两个销轴与这两个凸块铰接。铰接轴线位于滑槽的一端。两个直线形滑槽的开口朝向水平面,且两个开口相向而对。凳面板以及X形折叠支架全部由竹片平行排列粘合而成。中国专利CN2822338公开一种用于折叠桌椅的折叠支架,该折叠支架包括上连接架⑴和下连接架(2),上连接架⑴和下连接架⑵铰接,所述上连接架⑴上在支撑状态时与下连接架(2)重叠的区域中设置一孔(12),下连接架(2)在对应位置设置一孔(23);设置一轴销(31),轴销(31)的直径小于孔径;在支撑状态时,轴销(31)插放在两孔中。中国专利CN2449559公开一种折叠桌椅支撑架,在两折叠椅支撑架(1,5)之间设有桌支撑(3),桌支撑架前、后侧面分别由支撑杆交叉铰链连接形成的可折叠支架(4)组成,支架的上下四个端头分别与两旁椅支撑架前、后侧面对应的上、下铰链头铰链连接,桌支撑架前侧面、两旁侧面上部分别设有由两根支撑杆交叉铰链连接形成的小X形支架(6,9,12),其下部两端头分别与下部支架的两支撑杆铰链连接。美国专利公告号第7,533,619 (2009年5月19日)所示,在用链环连接的2个折叠条上,打开时挟套住固定环,从而提高展开时的支持力。但是,这种老式折叠桌的弊端是,桌子受冲击力时,因桌子的震动,挟套在展开的折叠条上的固定环脱离的同时,折叠条自动折叠,桌子就会散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折叠桌或凳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抵抗外力作用、稳定性明显提升的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设有面板、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左侧折叠部、右侧折叠部和弹力支撑件;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侧支架上端与面板的底面左端铰链连接,右侧支架上端与面板的底面右端铰链连接,左侧折叠部与右侧折叠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均由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构成,左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一端与左侧支架内侧铰链连接,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一端与左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另一端铰链连接,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另一端与设于面板底面的中央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一端与右侧支架内侧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一端与右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另一端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另一端与设于面板底面的中央铰链连接,弹力支撑件安装在面板与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之间的结合部位,弹力支撑件用于使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向展开方向弹开。所述第I折叠件与第2折叠件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的内角α最好为172° 178。。所述面板可呈长方形的板状,面板的下部由从上表面的周围向下方延长形成的边 缘部和被这些边缘部包围并向上方凹陷形成的底面构成;所述边缘部的长度方向内侧两边均设置固定部,形成多个固定孔,面板底面中央设置结合部,形成多个结合孔;固定部两端形成铰链孔,并且与所述固定孔相通,结合部为设于面板底面中央的连接构件,结合部与所述左侧折叠部和右侧折叠部铰接。所述弹力支撑件是弹力构件,弹力支撑件设在面板底面与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上,弹力支撑件一侧与面板底面连接,弹力支撑件另一侧与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连接,弹力支撑件的两侧支撑端采用扭力弹簧。所述左侧折叠部和右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打开时,第2折叠件的一端插入第I折叠件下部,并触接撑抵在第I折叠件另一端的内部。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左右两侧的折叠部,折叠部由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构成,这样可将支架向面板的下部空间进行折叠,保管时减少体积,携带方便;由于设有弹力支撑件,可使第2折叠件向展开方向弹开,并可有力地支撑住支架。使支架对外力作用的抵抗力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当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展开时,第I折叠件与第2折叠件的存在部分叠合,这样可提高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折叠部的展开支持力。此外,限定第I折叠件与第2折叠件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的内角α最好为172° 178°。可更好地提升展开支持力。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作为桌或凳使用,也可作为茶几等多种折叠式家具来使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本实施例为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从图I下部显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为图I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0020]参见图I 3,本实施例包括面板10、支架30 (左右两侧均设有)、折叠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左右两侧的折叠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均由第I折叠件50和第2折叠件60构成)以及弹力支撑件70。根据家具的移动及保管或使用与否,可折叠或打开支架30。面板10呈长方形的板状,构成桌的上表面,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面板10的下部由从上表面的周围向下方延长形成的边缘部11和被这些边缘部包围,并向上方凹陷形成的底面12构成。边缘部11的长度方向内侧两边各设置固定部20,形成多个固定孔11a,底面12中央设置结合部40,形成多个结合孔12a。固定部20是长度方向的固定构件,在其两端形成铰链孔21,并且形成与其固定孔Ila相通的多个固定孔22,固定于边缘部11。结合部40是在面板10的底面12中央设置的连接构件,折叠部的一端与此结合部 铰接,可以旋转,结合部由板41和托架43构成。板41为平板形状,在边角部位形成结合孔42,用螺丝等固定手段穿过边角部结合孔和底面12相对应的结合孔12a,把结合部固定住。托架43各截取板41的一部分,朝上对折形成。托架43上形成多个铰链孔,用来铰链连接折叠部。支架30与面板10的底面12两端铰链连接,支撑面板,使面板10与地面垂直,支架由横杆31、竖杆32、支撑板33及支撑托架34构成。横杆31为圆型棒材,其两端插置入固定部20的铰链孔21里,折叠或展开支架30时,可以旋转。2个竖杆32是向垂直方向插接在横杆31上的支撑构件,与面板10垂直方向设置,用来支撑面板的负荷。而且,两边的竖杆32中间部向内弯折凹进,以此提高对面板10的垂直负荷支撑力。支撑板33的两端固定在一侧竖杆32和另一侧竖杆32的中间部位,连接两侧竖杆32,以此进一步提高竖杆32的支撑力。2个支撑托架34在支撑板33的中间部,各截取支撑板的33的一部分,向内对称弯折。支撑托架34上各形成有铰链孔,用来铰链连接折叠部。折叠部由第I折叠件50与第2折叠件60构成,第I折叠件50 —端与支架30铰链连接,第I折叠件50另一端与第2折叠件60 —端铰链连接,第2折叠件60另一端与设于面板10的底面12的中央铰链连接。第I折叠件50的一端与支架30的支撑托架34铰链连接,第I折叠件50由支撑槽钢51和铰链托架构成。支撑槽钢51为两侧面向上弯折,截面大致呈“凹”槽形的长条钢材,支撑槽钢51与支架30的结合部形成钻孔部52,可用来减轻自身负荷。支撑槽钢51在与支架30的连接部位附近分成两叉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的部位形成铰链孔54,与第2折叠件60铰链连接。铰链孔54是与第2折叠件60的铰链连接部位,打开折叠部时,第2折叠件60的部分槽钢与第I折叠件50的支撑槽钢51内部叠合,但是从支撑槽钢51的端部隔开一定距离为好,这样就能在相互接触的状态下支撑,可提高支撑槽钢之间的支持力。铰链孔54的隔开距离d保持3 5cm为宜。其理由是,如果隔开距离d小于3 Cm,第I折叠件50和第2折叠件60之间的叠合距离缩短,支撑力就会变弱;如果大于5 Cm,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60之间的叠合距离延长,支撑力就会提高,但是制作费用增加,展开时两个折叠部之间的内角扩大,支架打开支撑力就会下降。铰链托架53为从支撑槽钢51 —端的两侧向内弯折的连接构件,在支撑槽钢51的与支架30的连接部位形成,并各形成铰链孔,与支架30的支撑托架34铰链连接。第2折叠件60的一端与第I折叠件50铰链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面板10底面12的结合部40铰链连接,为此在支撑槽钢61的两端各形成铰链孔62和63。支撑槽钢61的两侧面向下方弯折,其截面大致呈〃凹〃槽形的长条钢材,且比支撑槽钢51的宽度稍窄为宜,打开第I折叠件50和第2折叠件60时,使支撑槽钢61向支撑槽钢51内插入。打开第I折叠件50和第2折叠件60时,两者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的内角α呈172° 178°为宜,以此提高展开支撑力。其理由是,如果,展开时第I折叠件50和第2折·叠件60之间的内角α小于172°,展开后不容易收折;如果内角α大于172°,即使在微弱的操作力下,也会自动收折。第I折叠件50和第2折叠件60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的内角α为175°时,显示最佳的展开支撑力。弹力支撑件70是设在面板10的底面12和第2折叠件60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上的弹力构件,一方支撑端71被面板10的底面12支撑,另一方支撑端72被第2折叠件60的支撑槽钢61支撑。弹力支撑件70的两侧突出的支撑端71和72,使用能提供旋转弹力的扭力弹簧。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可以将支架收折于面板的下方空间,保管时可以减少体积;设置弹力支撑件,展开支架时,折叠部带弹力,提高支架的展开支撑力;通过限定折叠部的展开时的内角,将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部分叠合,可提高支架展开时的支撑力。另外,面板10也可形成为圆形等其它形状,也可将2个上述实施例所述面板用铰链连接,保管时将2个面板收折起来,这样即可满足实际长尺寸桌面需求,又可显著减少体积。面板10的材料除合成树脂外,也可以采用钢材、木材等多种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为桌,只要将尺寸相应减小即为凳。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其特征在于设有面板、左侧支架、右侧支架、左侧折叠部、右侧折叠部和弹力支撑件;左侧支架与右侧支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侧支架上端与面板的底面左端铰链连接,右侧支架上端与面板的底面右端铰链连接,左侧折叠部与右侧折叠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均由第I折叠件和第2折叠件构成,左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一端与左侧支架内侧铰链连接,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一端与左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另一端铰链连接,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另一端与设于面板底面的中央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一端与右侧支架内侧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一端与右侧折叠部的第I折叠件另一端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另一端与设于面板底面的中央铰链连接,弹力支撑件安装在面板与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之间的结合部位,弹力支撑件用于使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向展开方向弹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折叠件与第2折叠件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的内角为172° 178°。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呈长方形的板状,面板的下部由从上表面的周围向下方延长形成的边缘部和被这些边缘部包围并向上方凹陷形成的底面构成;所述边缘部的长度方向内侧两边均设置固定部,形成多个固定孔,面板底面中央设置结合部,形成多个结合孔;所述固定部两端设有铰链孔,并且与所述边缘部的固定孔相通,所述结合部为设于面板底面中央的连接构件,结合部与所述左侧折叠部和右侧折叠部铰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支撑件为弹力构件,弹力支撑件设在面板底面与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之间的铰链连接部位上,弹力支撑件一侧与面板底面连接,弹力支撑件另一侧与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连接,弹力支撑件的两侧支撑端采用扭力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折叠式支架的桌或凳,涉及折叠式家具。设有面板、左右侧支架、左右侧折叠部和弹力支撑件;左右侧支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右侧支架上端分别与面板的底面左右端铰链连接,左右侧折叠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均由第1、第2折叠件构成,左侧折叠部第1折叠件与左侧支架连接,左侧折叠部第2折叠件与左侧折叠部第1折叠件连接,左侧折叠部第2折叠件与中央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第1折叠件与右侧支架内侧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第2折叠件与右侧折叠部的第1折叠件另一端铰链连接,右侧折叠部第2折叠件与中央铰链连接,弹力支撑件安装在面板与左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和右侧折叠部的第2折叠件之间的结合部位。
文档编号A47B3/091GK202698225SQ2012203191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日
发明者咸世一 申请人:咸世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