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96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的锁体,特别涉及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
背景技术
防盗门及其防盗锁已经普遍使用。其中比较多使用的场合便是酒店门锁和家居入门防盗门锁。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防盗方式就是在门扇上设置有外置的防盗链,当旅行者进入房间并关门后,将设置在门框上的防盗链卡入门扇上的卡槽内,这样即使门扇和门锁遭到破坏,所述防盗链能够及时阻止入侵者,至少可以延缓入侵的时间。还有的门扇上使用的是防盗扣,即在关门后,将门框上的防盗扣反扣扣接在门扇上的扣柱上从而起到防盗作用。对于家居使用的重型防盗门,一般用钢铁制造,并且在门扇的上下位置还设置有横截面呈圆形或多边形的天地插销,即当关门后,还可以进一步操作门锁使设置在门扇内的上插杆和下插杆分别插入上、下门框中,从而使门扇能够在侧边、上下端三个方向被锁紧,大大提高可门扇的防盗性能。但是人员在室内时如果依然将门扇从三个方向锁紧,则导致使用非常不便利。为此,现有技术中想到了内藏式防盗链的技术。所述内藏式防盗链包括链盒和设置在链盒内的链条和链头,所述链盒内还设置有卷绕防盗链的收卷器和能够驱动所述收卷器上下移动的驱动器,在门内旋转可以驱动所述驱动器旋转的手柄,就可以将所述链头送出门扇并插入侧门框内,从而当意外开门时,所述链头及链条能够阻止门扇被大幅度地开启进而起到防盗作用。但现有技术中,由于门扇的厚度有限,所述链盒与门扇内设置的上下插杆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述链盒一般不能设置在所述锁体内,否则导致所述锁体不仅体积大并且不具备通用性;如果将所述链盒设置在锁体外,则所述链盒就会阻挡上插杆或下插杆。为此现有技术的防盗门扇,都是采取将所述上插杆或下插杆在经过所述链盒位置的部位予以弯曲绕过所述链盒,不仅导致安装繁琐而且使用时容易出现上插杆或下插杆的弯曲部与其它部件卡滞,从而导致使用故障多。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改进所述链盒的设置位置从而便于安装设置门扇内的上插杆或下插杆,也使安装门锁和链盒到门扇内的工作简便。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壳体、容纳在所述锁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和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左右移动的天地杆挂钩片,所述天地杆挂钩片包括板状的杆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前端的挂钩头,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延伸出所述锁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壳体的右侧还并排设置有链盒,所述链盒中容纳有防盗链和与所述防盗链连接的链头,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延伸穿过所述链盒。其中所述链盒可以紧挨在所述锁壳体的右侧,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空间,但具有空间时虽然并不影响其功能的实现但不并便于它们的安装和它们之间的定位。[0007]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所述链盒与所述锁体并排设置,并且使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穿过所述链盒,这样,所述锁体仅仅只需更换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的长度就能适用于不同使用场合的门扇,不仅可以使所述锁体能够独立制造具有通用性,而且也巧妙地利用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呈板状的特点,使其能够穿过所述链盒而不会与所述链盒发生冲突。其中,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穿过所述链盒,是指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可以经过所述链盒的盒外侧,也可以穿过所述链盒的盒体并经过所述收卷器的外侧而延伸到所述链盒的外部。由于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挂钩头设置在所述杆体部前端,为此门扇内的上插杆或下插杆就可以直接与其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壳体和所述链盒的外侧还设置有锁侧板,所述锁侧板上设置有让所述链头穿过的侧孔。其中,所述锁侧板是一种装饰板,在安装到门扇前是安装定位在所述锁壳体和所述链盒的外侧,当安装到门扇上后,其是定位在门扇的侧端面并同时连接所述锁壳体和所述链盒。这样,所述锁侧板不仅能够同时遮盖在所述锁壳体和所述链盒的外侧,使其从外面看属于一个整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链盒能够通过螺丝与所述锁侧板连接。这样所述锁侧板还能将所述锁壳体和所述链盒从实质上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便于安装和包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链盒通过螺丝与所述锁壳体连接。这样不仅提高了所述链盒与所述锁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也不用在安装到门扇内时另外设置定位所述链盒的定位装置,使所述链盒的安装定位结构简单化。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链盒内还设置有卷绕防盗链的收卷器和能够驱动所述收卷器上下移动的驱动器。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及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防盗门锁的结构中。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锁体与链盒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其中防盗链处于原始状态,天地杆挂钩片也处于原始状态;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锁体与链盒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其中防盗链处于原始状态,而天地杆挂钩片处于伸出的工作状态;图3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锁体与链盒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其中防盗链处于初始工作状态,而天地杆挂钩片处于原始状态;图4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锁体与链盒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其中防盗链处于最终工作状态,而天地杆挂钩片处于原始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2、附图3和附图4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所述锁体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1,包括锁壳体11、容纳在所述锁壳体11内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画出)1和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左右移动的天地杆挂钩片3,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包括呈板状的杆体部32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32前端的挂钩头31。紧挨在所述锁壳体11的右侧还并排设置有链盒2,当然所述链盒2也可以并排设置在所述锁壳体11的左侧并于设置在所述锁壳体11的左侧的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配合即可。所述链盒2中还设置有卷绕防盗链24的收卷器21和能够驱动所述收卷器21上下移动的驱动器22,还设置有与所述防盗链24连接的链头23,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的杆体部32穿过所述链盒2的盒体延伸出来到所述链盒2的右侧连接所述挂钩头31,并通过所述挂钩头31连接设置在门扇的上插杆或下插杆6。这样所述锁壳体11内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的杆体部32在所述锁壳体11和所述链盒2中左右移动。所述驱动器22在安装后与门扇外侧的驱动手柄连接,从而在旋转所述手柄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器22旋转进而驱动所述收卷器21上下移动,从而将所述链头23送出卡入对面的侧门框5中。此后如果有人在外面开启门扇,门扇将将被拉出的链条24套住不能过多地开启。为此,由于将所述链盒2与所述锁体I并排设置,并且使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的杆体部32穿过所述链盒2,这样,所述锁体I仅仅只需设置不同长度的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而其它部件完全相同,针对不同需要的客户仅仅只需更换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就可以了。不仅可以使所述锁体I能够基本上独立制造具有通用性,而且也巧妙地利用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的杆体部32呈板状的特点,使其能够穿过所述链盒2而不会与所述链盒2发生冲突。由于所述天地杆挂钩片3的挂钩头31设置在所述杆体部32前端,为此门扇内的上插杆或下插杆6就可以直接与其连接而无需绕过所述链盒2,这样便于在工程现场安装定位所述链盒2,也便于在现场加工不同长度的所述上插杆或下插杆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壳体11和所述链盒2的外侧还设置有锁侧板4,所述锁侧板4上设置有让所述链头23穿过的侧孔40。其中,所述锁侧板4是一种装饰板,在安装到门扇前是安装定位在所述锁壳体11和所述链盒2的外侧,当安装到门扇上后,其是定位在门扇的侧端面并同时连接所述锁壳体11和所述链盒2。这样,所述锁侧板4不仅能够同时遮盖在所述锁壳体11和所述链盒2的外侧起装饰作用,使其从外面看属于一个整体,而且也能够同时固定所述锁壳体11和所述链盒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链盒2能够通过螺丝41与所述锁侧板4连接。这样所述锁侧板4还能将所述锁壳体11和所述链盒2从实质上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便于安装和包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链盒2通过螺丝12与所述锁壳体11左右连接。这样不仅提高了所述链盒2与所述锁壳体22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也不用在安装到门扇内时另外设置定位所述链盒2的定位装置,使所述链盒2的安装定位结构简单化。
权利要求1.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壳体、容纳在所述锁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和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左右移动的天地杆挂钩片,所述天地杆挂钩片包括板状的杆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前端的挂钩头,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延伸出所述锁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壳体的右侧还并排设置有链盒,所述链盒中容纳有防盗链和与所述防盗链连接的链头,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延伸穿过所述链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体和所述链盒的外侧还设置有锁侧板,所述锁侧板上设置有让所述链头穿过的侧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盒能够通过螺丝与所述锁侧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盒通过螺丝与所述锁壳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盒内还设置有卷绕防盗链的收卷器和能够驱动所述收卷器上下移动的驱动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的锁体,特别涉及配套有防盗链的门锁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壳体、容纳在所述锁壳体内的驱动机构和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够左右移动的天地杆挂钩片,所述天地杆挂钩片包括板状的杆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前端的挂钩头,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延伸出所述锁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壳体的右侧还并排设置有链盒,所述链盒中容纳有防盗链和与所述防盗链连接的链头,所述天地杆挂钩片的杆体部延伸穿过所述链盒,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特点及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防盗门锁的结构中。
文档编号E05C19/00GK202850683SQ20122053262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曹国基, 马宗献 申请人:曹国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