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16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沙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充气沙发,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让使用者乘坐在其上的充气沙发。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充气垫,可使用于室内或户外,例如家里、登山、野外郊游等等场地所使用,并可泄气及充气以供使用者方便携带和使用。充气垫的上、下表层内会被覆一层可相互粘结且不透气的胶膜层,并且予以周边密封溶合,而上、下表层之间也会粘结有多条拉带,且拉带大致以彼此平行的状态设置,且拉带的上、下二端粘结于上、下表层,以形成多个平行且相通的气道。详细而言,因为拉带的长度会小于充气垫的长度,所以充气垫粘结拉带后,充气垫的两端为开放式,而使气道之间可以互相连通,同时在充气垫的侧缘设置气阀,以通过气阀的进气,而使空气得以由气道流通而充满整个充气垫内,以供使用者躺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供使用者乘坐的充气沙发。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沙发,包括第一充气套、第二充气套、通气管、进气阀、泄气阀以及充气泵,其中第一充气套具有第一气压,而第二充气套设置在第一充气套内并具有第二气压,且第一气压小于第二气压。通气管连接在充气泵与第二充气套之间,而进气阀设置在第二充气套并位于第一充气套内,且泄气阀设置在第一充气套上,用以将第一充气套内的空气泄出于充气沙发的外部环境。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沙发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充气套内的多条拉带,且这些拉带将第一充气套的内部空间隔成多个彼此相连通的气体通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沙发的一实施例中,具有靠背部、承载部以及坐靠部,且靠背部与坐靠部连接并环绕承载部,其中靠背部与承载部对应第一充气套,而坐靠部对应第二充气套。此外,第一充气套还包括位于承载部下方的收纳部,而充气泵及通气管容纳于收纳部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沙发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充气泵的底部的吸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沙发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充气套的底部的泄气风嘴。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沙发,使用者可以通过充气泵方便地将气体充入第二充气套中,气体再通过设置在第二充气套的进气阀进入第一充气套中;而在充气沙发充气完毕之后,可以将通气管以及充气泵收纳在收纳部之中,因此不会妨碍使用者的乘坐。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沙发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沿着图1的A-A剖面线的充气沙发的剖面图;图3为图1的充气沙发的局部透视图;图4为位于第二充气套内的通气管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充气沙发;100a:靠背部;100b:承载部;100c:坐靠部;110:第一充气套;110a:收纳部;120:第二充气套;130:通气管;140:进气阀;150:泄气阀;150a:泄气风嘴;160:充气泵;170:拉带;180:吸附件;Pl:第一气压;P2:第二气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气沙发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沿着图1的A-A剖面线的充气沙发的剖面图,而图3为图1的充气沙发的局部透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充气沙发100包括第一充气套110、第二充气套120、通气管130、进气阀140、泄气阀150以及充气泵160。第二充气套120设置在第一充气套110内,而通气管130连接在充气泵160与第二充气套120之间。进气阀140设置在第二充气套120并位于第一充气套110内,而泄气阀150设置在第一充气套110上。本实施例的充气泵160为泡棉泵,且充气泵160、第一充气套110、第二充气套120及通气管130可以是在同一个进程步骤中共同形成。此外,充气沙发1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充气套110内的拉带170,且拉带170将第一充气套110的内部空间隔成多个彼此相连通的气体通道。另外,充气沙发100可被区分为靠背部100a、承载部IOOb以及坐靠部100c,其中靠背部IOOa与坐靠部IOOc连接并环绕承载部100b,而靠背部IOOa与承载部IOOb对应于第一充气套110,且承载部IOOb对应于第二充气套120。第一充气套110也还包括位于承载部IOOb下方的收纳部110a,而充气泵160及通气管130可容纳于收纳部IlOa中。另外,充气沙发100也还包括设置在充气泵160的底部的吸附件180。此外,充气沙发100还包括一泄气风嘴150a,设置在第二充气套120的底部,且此泄气风嘴150a用以泄出第二充气套120内的气体。当使用者欲使用本实施例的充气沙发100时,使用者先将充气泵160取出,并让位于充气泵160底部的吸附件180吸附地面,其中吸附件180可以是吸盘、粗糙的表面或是其他可以达到使充气泵160与充气泵160所置放在上的基准面互相固定的器具或元件。接着,使用者通过充气泵160将气体由通气管130充入第二充气套120中;特别的是,本实施例的通气管130位于第二充气套120中的部分是利用双边熔接的方式而形成,如图4示,而充气泵160在未输入气体时,第二充气套120中的气压会挤压通气管130的管壁,以达到闭气的效果,防止气体再反向从通气管130泄漏出去。此外,进入第二充气套120中的气体会让第二充气套120具有第二气压P2,且当第二气压P2大于预设值时,气体会通过进气阀140进入第一充气套110中,使第一充气套110具有第一气压P1。而虽然第一充气套110内有拉带170以隔出多个气道,但是这些气道彼此连通,因此第一充气套110内的气体可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充气套110内。须特别说明的是,在充气完毕之后,使用者可将充气泵160及通气管130收藏在收纳部110a,且充气完毕的充气沙发100的第一充气套110内的第一气压Pl约为0.55PSI,小于第二充气套120内约为0.75PSI的第二气压P2。在这种状态之下,第一充气套110相较于第二充气套120为软,所以在使用者乘坐在充气沙发100上时,使用者的屁股所乘坐的乘载部以及使用者背靠的靠背部IOOa较软且可提供良好的包覆性,而位于充气沙发100前端且对应第二充气套120的坐靠部IOOc可以对使用者的大腿起支撑作用,让使用者能够舒服地乘坐本实施例的充气沙发100。当使用者不需使用充气沙发100时,通过打开泄气阀150,便可以将第一充气套110内的空气泄出于充气沙发100的外部环境,而第二充气套120内的空气则是通过位于第二充气套120底部的泄气风嘴150a泄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沙发,其形状与结构与以往的充气垫的形状与结构不相同,其中第一充气套与第二充气套具有不同的气压,因此充气沙发具有不同的软、硬部分,让使用者倚靠及乘坐在充气沙发较软的靠背部及承载部,而使用者的大腿会被较硬的坐靠部(第二充气套)所支撑,因此使用者可以舒服地乘坐在此充气沙发上。再者,充气泵可以收纳在位于承载部下方的收纳部中,因此可以保持充气沙发周围的环境整洁美观,同时防止别人误踩充气泵或是被通气管绊倒。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充气套,具有第一气压; 第二充气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套内,具有第二气压,其中所述第一气压小于所述第二气压; 通气管,与所述第二充气套连通; 进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气套,并位于第一充气套内; 泄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套上,用以将第一充气套内的空气泄出于所述充气沙发的外部环境;以及 充气泵,所述通气管连接于充气泵与所述第二充气套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条拉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充气套内,并将所述第一充气套的内部空间隔成多个彼此相连通的气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靠背部、承载部以及坐靠部,且所述靠背部与所述坐靠部连接并环绕所述承载部,其中所述靠背部与所述承载部对应所述第一充气套,而所述坐靠部对应所述第二充气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套还具有收纳部,位于所述承载部下方,而所述充气泵及所述通气管容纳于所述收纳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附件,且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充气泵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沙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气风嘴,且所述泄气风嘴设置在所述第二充气套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沙发,包括第一充气套、第二充气套、通气管、进气阀、泄气阀以及充气泵,其中第一充气套具有第一气压,而第二充气套设置在第一充气套内并具有第二气压,且第一气压小于第二气压。通气管连接在充气泵与第二充气套之间,而进气阀设置在第二充气套并位于第一充气套内,且泄气阀设置在第一充气套上,用以将第一充气套内的空气泄出于充气沙发的外部环境。
文档编号A47C17/00GK202981089SQ2012206005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陈源镇 申请人:嘉翰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