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快递中转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递包裹的储存柜,尤其涉及一种快递中转柜。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在网上进行购物,对运送货物的快递公司、物流公司或者邮局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网上购物所产生的包裹数量非常庞大,运送货物的快递公司、物流公司或者邮局对这些货物进行清点,或者对这些货物进行分类时,往往会非常困难,占用非常多的时间。尤其是在数目庞大的包裹中寻找所需要的包裹时,更是困难,甚至于无法找到。进而延长了人们收取货物的时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快递中转柜。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快递中转柜为长方体,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左侧为小货物柜,中间为控制部分,右侧为大货物柜,小货物柜上下分为四层,每层的底板上都设置有传送带,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右侧的大货物柜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的底板上设置有传送带,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由于隔物板的存在,使得每个包裹都独自处在一个隔物间内。当从网上购买或邮寄的物品时,即可获得一个账户及密码,货物运送人员将货物运送到收货人所在的社区后,按收货人领取包裹的时间顺序将包裹放入快递中转柜内,收货人前来取货时,找到对应的账号,输入相应的密码,即可取出货物。当货物柜前面的货物被取走时,排在 后的货物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自动调整到最前面的位置,方便取货。所述小货物柜的顶板上铰接有4个隔物板;大货物柜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3个隔物板。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的快递中转柜每层都设置有传送带,并且隔物板都是铰接在每层货物柜的顶板上,当排序在前的货物被取走后,排序在后的货物可以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自动的调整位置,该快递中转柜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小货物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小货物柜;2为控制部分;3为大货物柜;4为传送带;5为层板;6为隔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快递中转柜为长方体,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左侧为小货物柜1,中间为控制部分2,右侧为大货物柜3,小货物柜上下分为四层,每层的底板上都设置有传送带4,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6 ;右侧的大货物柜3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的底板上设置有传送带4,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6。由于隔物板6的存在,使得每个包裹都独自处在一个隔物间内。当从网上购买或邮寄的物品时,即可获得一个账户及密码,货物运送人员将货物运送到收货人所在的社区后,按收货人领取包裹的时间顺序将包裹放入快递中转柜内,收货人前来取货时,找到对应的账号,输入相应的密码,即可取出货物。当货物柜前面的货物被取走时,排在后的货物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自动调整到最前面的位置,方便取货。所述小货物柜的顶板上铰接有4个隔物板6 ;大货物柜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3个隔物板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的快递中转柜每层都设置有传送带,并且隔物板都是铰接在每层货物柜的顶板上,当排序在前的货物被取走后,排序在后的货物可以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自动的调整位置,该快递中转柜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权利要求1.一种快递中转柜,其特征在于:该快递中转柜为长方体,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左侧为小货物柜,中间为控制部分,右侧为大货物柜,小货物柜上下分为四层,每层的底板上都设置有传送带,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右侧的大货物柜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的底板上设置有传送带,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递中转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货物柜的顶板上铰接有4个隔物板;大货物 柜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3个隔物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递中转柜,该快递中转柜为长方体,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左侧为小货物柜,中间为控制部分,右侧为大货物柜,小货物柜上下分为四层,每层的底板上都设置有传送带,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右侧的大货物柜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的底板上设置有传送带,每层的顶板上铰接有隔物板。由于在该方案中的快递中转柜每层都设置有传送带,并且隔物板都是铰接在每层货物柜的顶板上,当排序在前的货物被取走后,排序在后的货物可以在传送带的带动下自动的调整位置,该快递中转柜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文档编号A47F3/02GK203088368SQ20122068571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徐昊 申请人: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