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59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动伸缩门的结构一般为:以机头为牵引动力,在机头的下方设有行轮,机头后面连接有由门体主料构成的门体主框,门体主框下方设有行轮,在门体主框中设有供门体展开的伸缩网络。在伸缩网络中,分别设有与门体主料连接的固定横管及滑动横管,在滑动横管上设有滑动件。现有技术的结构,导致门体运行不安全,给产品的正常使用带来影响,而且给今后的维修和保养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上述结构存在下列缺陷:1、不安全。由于门体运行的动力由设于门体前方的机头提供,在门体使用时,机头部分经常会受到行人及车辆的碰撞及损坏,使门体丧失动力无法运行,从而影响门体的正
常使用。2、使用及维护成本高。由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机头的损坏率高,而增加了用户的维修频率,使客户的使用及维护成本增加。3、噪音大。由于动力牵引部分置于门体的前端,动力系统运行时会产生噪音,且伸缩网络采用摩擦方式伸缩,同时也会发出噪音。4、使用寿命短。在现有技术的伸缩门中,滑动横管上设有滑动件,门体运行时滑动件在主料内壁滑动,使用一段时间后,滑动件与主料的摩擦阻力增大,磨损严重,使门体运行的阻力增强,由于受阻力的不均衡,滑动横管容易断裂,从而影响门体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推动型、稳固性好、强度高、节能、降耗、噪音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包括设于后置动力系统前方的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及前门柱,所述门体运行伸缩系统与后置动力系统滑动连接。所述后置动力系统中包括控制主板及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后置动力系统的上动力驱动臂及下动力驱动臂传动连接。所述后置动力系统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所述前门柱上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所述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包括门体主框及伸缩网络。所述门体运行伸缩系统的门体主框高度与前门柱的内框高度相匹配。[0019]所述伸缩网络分为上、下两部,所述上部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上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连接的顶部上伸缩内杆和顶部上伸缩外杆,所述下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下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连接的底部下伸缩内杆和底部下伸缩外杆。所述门体主框通过固定横管与伸缩网络连接。所述后置动力系统的上动力驱动臂通过上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与门体伸缩网络的顶部上伸缩内杆和底部下伸缩内杆及顶部上伸缩外杆传动连接。所述后置动力系统的下动力驱动臂通过下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与门体伸缩网络的顶部上伸缩内杆和底部下伸缩内杆及底部下伸缩外杆传动连接。所述上动力驱动臂与下动力驱动臂传动连接。所述门体主框包括平行竖向设置的门体主料及平行横向设置的连接门体主料的门体主框,门体主框包括门体顶部主框及门体底部主框。所述门体主料底部设有门体行轮。所述伸缩网络与门体主框固接。所述上部伸缩网络的中心设有与门体主料固接的固定横管。所述下部伸缩网络的中心设有与门体主料固接的固定横管。所述门体主框及伸缩门网络的材料为高强度合金铝材料。所述门体主框及伸缩门网络的材料厚度至少为1.2丽。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首创性。本实用新型将动力系统设在门体的后端,并将其与地面固定,使电动伸缩门的运行由拉动改为推动,且增设前门柱,动力系统的隐蔽性更好,动力系统及前门柱均设有红外线感应装置,使门体不易受到外围因素的破坏,降低了损坏率,门体使用的安全性更高,现有技术中暂无发现有类似产品。2、稳固性好。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网络中,伸缩网络的中央固定在主料上,使伸缩网络与主料之间不产生摩擦,大大降低了门体运行助力,避免了因门体运行受助力过大而产生的伸缩网络断裂,使门体运行的稳固性更好。3、噪音低。由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没有产生直接的摩擦,从而大大降低了门体运行噪音。4、抗风压系数高。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系统对面设有前门柱,当门体关闭后,门体的最前端主框置于前门柱中,且可锁定,故增强了门体的抗风系数,使抗风压系数更高。5、美观。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新颖,门体主框及伸缩门网络采用合金铝材料,增强了门体的金属感和可视性。6、实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美观,符合现代社会简洁、实用的审美要求。7、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门体全部采用高强度材料,在使用时,其各部结合紧密,使用顺畅,机械故障小,延长了门的使用寿命。8、具有广阔的市场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节能、降耗、噪音低、且一反传统的拉动式行进,改为推动式行进,并可以前门柱锁定门体,市场上暂无发现有类似产品,故经济效益广阔。

[0040]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伸缩门的主视图;图2现有技术中电动伸缩门的伸缩网络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在图1中15、机头 16、门体主框 17、机头行轮 18、门体行轮 19、伸缩网络 20、机头连接件;在图2中13、固定横管 21、门体主料 22、上滑动件 23、伸缩网络固定件 24、下滑动件 25、上滑动横管 26、下滑动横管;在图3中1、后置动力系统 2、前门柱 3、门体顶部主框4、门体行轮 5、顶部上伸缩外杆 6、底部下伸缩外杆7、上动力连接杆 8、下动力连接杆 9、上动力驱动臂10、下动力驱动臂 11、红外线防撞装置 12 、门体底部主框27、顶部上伸缩内杆 28、底部下伸缩内杆 29、连接管;在图4中1、后置动力系统 2、前门柱 4、门体行轮 5、顶部上伸缩外杆上动力连接杆
6、底部下伸缩外杆 9、上动力驱动臂10、下动力驱动臂 11、红外线防撞装置 12、门体顶部主框;在图5中1、后置动力系统 2、前门柱 4、门体行轮 11、红外线防撞装置 12、门体顶部主框 13、固定横管 30、门体主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伸缩门的主视图。在图1中,现有技术电动伸缩门,包括机头15及伸缩网络19,所述机头15通过连接件20与伸缩网络19连接,机头15底部设有机头行轮17 ;门体主框16和伸缩网络19滑动连接构成伸缩门体,门体主框16底部设有门体行轮18。门体运行的动力由设于伸缩门体前方的机头15提供,门体使用时,机头15通过机头连接件20带动门体进行伸缩运行,由于机头15设于门体的前端,经常会受到车辆及其他物体的碰撞,导致其损坏机率高,使门体丧失动力无法运行,影响门体的正常使用,而且严重影响门体外观,同时提高了用户的维修频率,使客户的使用及维护成本增加。参见图2图2现有技术中电动伸缩门的伸缩网络的局部立体图。在图2中,伸缩网络19中设有固定横管13,固定横管13的两端设有与门体主料21固接的伸缩网络固定件23,固定横管13的顶部设有上滑动横管25,固定横管13的底部设有下滑动横管26,上滑动横管25和下滑动横管26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在门体主料21上滑行的上滑动件22和下滑动件24。门体运行时,上滑动件22和下滑动件24在主料21的内壁滑动,使用一段时间后,上滑动件22和下滑动件24与主料21的摩擦阻力增加,使门体运行的阻力增强,增大门体运行的噪音,同时由于受阻力的不均衡,滑动横管13容易断裂,从而影响门体使用寿命。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在图3中,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包括设于后置动力系统I前方的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及前门柱2,门体运行伸缩系统与后置动力系统I滑动连接。后置动力系统I中包括控制主板及动力源。动力源与后置动力系统I的上动力驱动臂9及下动力驱动臂10传动连接。后置动力系统I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11。前门柱上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11。门体运行伸缩系统的门体主框高度与前门柱2的内框高度相匹配。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包括门体顶部主框3及伸缩网络。伸缩网络分为上、下两部,所述上部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上动力连接杆7及连接管29连接的顶部上伸缩内杆27和顶部上伸缩外杆5,所述下部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下动力连接杆8及连接管29连接的底部下伸缩内杆28和底 部下伸缩外杆6。门体主框通过固定横管13与伸缩网络连接。后置动力系统I的上动力驱动臂9通过上动力连接杆7及连接管29与门体伸缩网络的顶部上伸缩内杆27和底部下伸缩内杆28及顶部上伸缩外杆5传动连接。后置动力系统的下动力驱动臂10通过下动力连接杆8及连接管29与门体伸缩网络的底部下伸缩内杆28和顶部上伸缩外杆5及底部下伸缩外杆6传动连接。上动力驱动臂9及下动力驱动臂10传动连接。门体主框包括平行竖向设置的门体主料30及平行横向设置的连接门体主料的门体主框,门体主框包括门体顶部主框3及门体底部主框12。门体主料底部设有门体行轮4。上部伸缩网络的中心设有与门体主料30固接的固定横管13。下部伸缩网络的中心设有与门体主料30固接的固定横管13。伸缩网络与门体顶部主框固接。上动力连接杆7和下动力连接杆8设于门体主框中部。门体主框及伸缩门网络的材料为高强度合金铝材料。门体主框及伸缩门网络的材料厚度至少为1.2丽。后置动力系统I中的电路控制部分及动力源可以采用油压机或者电机提供。本实用新型依靠动力驱动臂9、10与伸缩网络的传动连接推动延展门体。本实用新型展开工作原理:当完成门体展开指令输出时,动力源分别提供给动力系统I的上动力驱动臂9和下动力驱动臂10 —个向下和上的力,从而分别带动顶部上伸缩内杆27的一端与底部下伸缩内杆28的一端向下运动及顶部上伸缩外杆5的一端与底部下伸缩外杆6的一端向上运动,同时顶部上伸缩内杆27的另一端与底部下伸缩内杆28的另一端向上运动,顶部上伸缩外杆5的另一端与底部下伸缩外杆6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带动伸缩网络延展、伸开,同理,将驱动力传到门体的最前端,由于门体主料30下方设有门体行轮4,从而使门体全部展开,门体全部展开后,门体前端主框12置于前门柱2中,且可以锁定。当门体完成展开运行状态时,有人或车辆穿过正在运行的门体时前门柱2和后置动力系统I上的红外线防撞装置11感应到有障碍物,红外线被遮住,门体会自动停止运行,从而保证了门体的运行安全。参见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的主视图。在图4中,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收拢时,上动力驱动臂9拉动顶部上伸缩外杆5和顶部上伸缩内杆27收拢,下动力驱动臂10拉动下伸缩外杆6及底部下伸缩内杆28收拢,门体前端主框12从前门柱2中回退,从而完成收找运打。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拢状态的立体图。在图5中,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收拢时,门体伸缩网络19通过固定横管13与门体主料30连接,当后置动力系统I拉动伸缩门体收拢时,门体伸缩网络19通过后置动力系统I的动力源拉动设有门体行轮4的门体伸缩网络收缩,从而达到开启门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后置动力系统I可内置遥控感应装置,从而可以以遥控器开启、关闭电动伸缩门,操控更便捷。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可采用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被阐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门包括设于后置动力系统前方的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及前门柱,所述门体运行伸缩系统与后置动力系统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动力系统中包括控制主板及动力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与后置动力系统的上动力驱动臂及下动力驱动臂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动力系统的上动力驱动臂通过上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与门体伸缩网络的顶部上伸缩内杆和底部下伸缩内杆及顶部上伸缩外杆传动连接;所述后置动力系统的下动力驱动臂通过下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与门体伸缩网络的顶部上伸缩内杆和底部下伸缩内杆及底部下伸缩外杆传动连接;所述上动力驱动臂与下动力驱动臂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动力系统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所述前门柱上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包括门体主框及伸缩网络;所述门体运行伸缩系统的门体主框高度与前门柱的内框高度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网络分为上、下两部,所述上部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上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连接的顶部上伸缩内杆和顶部上伸缩外杆,所述下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下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连接的底部下伸缩内杆和底部下伸缩外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主框通过固定横管与伸缩网络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主框包括平行竖向设置的门体主料及平行横向设置的连接门体主料的门体主框,门体主框包括门体顶部主框及门体底部主框;所述门体主料底部设有门体行轮;所述伸缩网络与门体主框固接;所述上部伸缩网络的中心设有与门体主料固接的固定横管;所述下部伸缩网络的中心设有与门体主料固接的固定横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主框及伸缩门网络的材料为高强度合金铝材料;所述门体主框及伸缩门网络的材料厚度至少为1.2MM。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动力后置电动伸缩门,包括设于后置动力系统前方的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及前门柱,门体运行伸缩系统与后置动力系统滑动连接;后置动力系统中包括控制主板及动力源;动力源与后置动力系统的上动力驱动臂及下动力驱动臂传动连接;后置动力系统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前门柱上设有红外线防撞装置;门体运行伸缩系统包括门体主框及伸缩网络;门体运行伸缩系统的门体主框高度与前门柱的内框高度相匹配;伸缩网络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上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连接的顶部上伸缩内杆和顶部上伸缩外杆,下伸缩网络包括通过下动力连接杆及连接管连接的底部下伸缩内杆和底部下伸缩外杆;门体主框通过固定横管与伸缩网络连接。
文档编号E06B11/02GK202990817SQ20122073978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王海波 申请人:佛山市荣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