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344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门扇结构主要是指由金属材质的门扇板和同样为金属材质的门扇框 彼此组合而构成的适用于作为防火门、防盗门或类似的具有特定安全要求的门扇。通常情 况下,将门扇板(习惯称面板)与门扇框(习惯称骨架)采用焊接的方式结合为一体,焊接例 如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和二氧化碳保护焊,等等,在焊接完成后对门扇板表面(使用状态下 朝向外的表面)进行喷涂,并且在前、后侧的门扇板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所需的填充物如耐火 隔热材料,耐火隔热材料如石绵、珍珠岩等等。由焊接而将面扇板与门扇框构成为一体所得 到的门扇至少存在以下欠缺一是由于焊点之间通常相隔8-20 cm,因此强度难以保证,并 且由于焊接时会导致门扇板产生焊接应力而变形;二是焊点的存在会损及门扇的观瞻,而 如果采用暗藏式焊接即对门扇板朝向门扇框的一侧实施焊接,那么由于焊接产生的结痂、 毛刺会对填充物的填充造成困难,并且焊接难度大,工效低;三是不利于工业化放大生产要 求,并且焊接的质量难以充分保障,因为纵使同一焊接工人,往往会因其情绪、身体状况、注 意力和责任感等的因素变化而导致焊接质量发生变化;四是由于需要消耗焊料,因而有失 经济并且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不相适应;五是由于焊接会对作业现 场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与目前祟尚的清洁施工相悖。
将门扇板与门扇框设计成互嵌结构可以消除并不限于上面所述的诸多欠缺,并且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授权公告号CN2481825Y (铝型材门 扇)、公布号CN2884269A (门扇框制造方法、门扇板制造方法及门扇框)、CN2355076Y (组合 多门扇)和CN2268102Y (金属门扇)等等。这些专利的门扇板与门扇框并未体现真正意义 上的互嵌。
授权公告号CN2240592Y推荐的“防盗安全门的咬合门扇”是将彼此面对面的两门 扇板构成互嵌,具体是在各门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折合构成有一类似于U形的凹槽,而 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合构成有一类似于L形的折弯部,将L形的折弯部插入U形的凹槽内 实现两门扇板的互嵌。该专利方案虽然可以消除前述焊接的欠缺,并且客观上能体现其说 明书第I页倒数第2段所称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嵌合部位强度脆弱并且在外力作用下L 形的折弯部会从U形的凹槽中脱出的风险,从而导致两门扇板分离,此外,由于该专利摒弃 了门扇框,因此虽有轻盈之长处,但整体的坚固性以及强度薄弱无疑是其缺憾。
CN230941IY提供的“ 一种非铆钉连接的防盗门门扇结构”是在前、后门扇板(专利 称前、后门壁)之间并且沿着前、后门壁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焊接固定有一组槽形插件连 接肋,各槽形插件连接肋由焊接固定于后门扇板朝向前门扇板一侧的U形件和焊接固定在 前门扇板朝向后门扇板一侧的L形件构成,装配时将L形件与U形件嵌合。该专利方案同 样存在CN2240592Y的欠缺,并且由于需要大量的焊接,因此存在前述焊接所产生的不利因 素。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 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依赖焊接而可将门扇板与门扇框实现彼此互嵌 咬合定位并且强度优异耐久使用效果理想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包括彼此面对面设置 的一第一门扇板和一第二门扇板;位于第一、第二门扇板之间的并且彼此对应的一对门扇 框,该一对门扇框中的其中一个门扇框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 与第一、第二门扇板同时嵌合连接,而一对门扇框中的另一个门扇框位于第一、第二门扇 板、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同样与第一、第二门扇板同时嵌合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一 对门扇框各包括一门扇框基板、一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和一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第一门 扇板互嵌机构构成于门扇框基板朝向所述第一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而第二门扇板互 嵌机构构成于门扇框基板朝向所述第二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第一、第二门扇板 互嵌机构彼此对应;在所述的第一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门扇板 互嵌机构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该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与第一门扇板互 嵌机构嵌合连接;在所述的第二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门扇板互 嵌机构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该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与第二门扇板互嵌 机构嵌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第 三折边和第四折边,第一折边由所述门扇框基板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一 门扇框基板垂直,第二折边由第一折边折弯构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并行,第三折边由第二 折边折弯构成,并且该第三折边与第二折边背对门扇框基板的一侧并行,第四折边由第三 折边朝着与第二折边相并行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三折边重合,其中,第四折边的宽度 为第三折边宽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且在该第四折边与第二折边之间构成有一第一 嵌合槽,所述的第一门扇板的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与第一嵌合槽嵌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包括第五、第六、 第七折边和第八折边,第五折边由所述门扇框基板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弯构成,并且与 门扇框基板垂直,第六折边由第五折边折弯构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并行,第七折边由第六 折边折弯构成,并且该第七折边与第六折边背对门扇框基板的一侧并行,第八折边的第七 折边着与第六折边相并行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七折边重合,其中,第八折边的宽度为 第七折边的宽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且在该第八折边与第六折边之间构成有一第二 嵌合槽,所述的第二门扇板的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与第二嵌合槽嵌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包括第九折边、 第十折边和第十一折边,第九折边在所述第一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折弯构成,并且与 第一门扇板朝向所述第一折边的一侧重合,第十折边由第九折边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九折 边垂直,第十一折边由第十折边朝向所述第四折边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十折边重合, 其中,第十折边连同第十一折边插嵌至所述的第一嵌合槽内,并且第四折边的端面与第 十一折边的端面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九折边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一折边的宽 度相等的;所述第十折边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一嵌合槽的深度相一致的。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包括第十二、 十三折边和第十四折边,第十二折边在所述第二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折弯构成,并且 与第二门扇板朝向所述第五折边的一侧重合,第十三折边由第二十折边折弯构成,并且与 第十二折边垂直,第十四折边由第十三折边朝向所述第八折边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 十三折边重合,其中,第十三折边连同第十四折边插嵌至所述的第二嵌合槽内,并且第八折 边的端面与第十四折边的端面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十二折边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五折 边的宽度相等的;所述第十三折边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二嵌合槽的深度相一致的。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第二门扇板之间构成有填 充腔,在该填充腔内设有填充物。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填充物为隔热耐火材料。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热耐火材料为石绵或珍珠岩。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一对门扇框的门扇框基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各构 成有第一、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在第一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各构成有与第一门扇板 互嵌机构嵌合连接的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并且在第二门扇板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各构成有 与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嵌合连接的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从而能将第一、第二门扇板与一 对门扇框彼此互嵌咬合,不仅具有良好的强度,而且具有优异的耐久使用效果,此外可以全 面地避免已有技术中因焊接装配所产生的不利因素。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与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相配合的详 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与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相配合的详 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给出了由金属板充任的即由金属板担当的并且彼此呈面对面设置的一第 一门扇板I和一第二门扇板2,并且在给出了位于第一、第二门扇板1、2之间的一对门扇框3,该一对门扇框3同样由金属板担当,即一对门扇框3的材料为金属。由图1所不,一门扇 框3中的其中一个门扇框3位于第一、第二门扇板1、2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第 二门扇板1、2同时嵌合连接或称镶嵌连接,而一对门扇框3中的另一个门扇框3位于第一、 第二门扇板1、2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同样与第一、第二门扇板1、2同时嵌合连接。
由图1所不,一对门扇框3各包括门扇框基板31、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和第二 门扇板互嵌机构3,其中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构成于门扇框基板31朝向前述第一门扇 板I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而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则构成于门扇框基板31朝向前述第二门扇板2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第一、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2、33彼此对应。在前述的第一门扇板I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与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嵌合连接。在前述的第二门扇板2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与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嵌合连接。
第一、第二门扇板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填充腔4,该填充腔4的宽度是与前述的门扇框基板31的宽度相适应的,即门扇框基板31的宽度大小决定了填充腔4的宽窄。在填充腔4内填充有由隔热耐火材料充任的填充物41,而隔热耐火材料如石绵或珍珠岩。优选的方案是将填充物41通过粘结材料与前述的第一、第二门扇板1、2的相向一侧表面粘固。 在第一、第二门扇板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用横框5封堵。
请参见图2,前述的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折边321、322、323和第四折边324,第一折边321由前述的门扇基板31 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折弯构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31构成垂直关系,第二折边322由第一折边321上折弯构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31并行,第三折边323由第二折边322上折弯构成, 该第三折边323与第二折边322背对门扇框板31的一侧并行,第四折边324由第三折边 323朝着与第二折边322相并行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贴靠在第三折边323上,即与第三折边323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折边324的宽度为第三折边323的宽度的二分之一。由图 2所示,在第四折边324与第二折边322之间保持有空间,藉由该空间而构成为第一嵌合槽 325。由于第四折边324的宽度仅为第三折边323的二分之一,因此前述的第一嵌合槽325 的宽度在对应于第四折边324的部位窄于第三折边323与第二折边322之间的宽 度,这种结构能确保与下面还要详述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之间的可靠的互相锁定作用,因为第一嵌合槽325实质上构成了迷宫式的嵌合槽。
上面提及的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包括第九、第十折边111、112和第十一折边 113,第九折边111在第一门扇板I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图2仅示意了一侧)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一门扇板I朝向前述第一折边321的一侧重合,第十折边112由第九折边111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九折边111构成垂直关系,第i^一折边113由第十折边112朝向前述的第四折边324 (也就是朝向前述第三折边323)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十折边重合。由图2所示并且结合图1,第十折边112连同第十一折边113插嵌至第一嵌合槽325内。由于弹性模量的作用,因此当第十折边112连同第十一折边113插入第一嵌合槽325内后,前述的第四折边324的端面与第十一折边113的端面相配合,这种配合具有咬合的效果,第一门扇板I 不会与门扇框3分脱。并且由于第四折边324与第三折边323重合,以及由于第九折边111 与第一门扇板I重合,因此可以显著地保障强度。
前述的第九折边111的宽度与第一折边321的宽度是趋于一致的,同样,前述的第十折边112的宽度是与第一嵌合槽325的深度相一致的。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折边321、322、323、324、第九、第十折边111、112以及第i^一折边113均由折板机折制而成。
请参见图3,前述的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是包括第五、第六、第七折边331、332、333和第八折边334,第五折边由前述门扇基板31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弯而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31垂直,第六折边332由第五折边331折弯构成, 并且与门扇框基板31并行,第七折边333由第六折边332折弯构成,并且该第七折边333与第六折边332背对门扇框基板31的一侧并行,第八折边334由第七折边333朝向与第六 折边332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七折边333重合。其中第八折边334的宽度在本实施 例中为第七折边333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在第八折边334与第六折边332之间保持有空间, 藉由该空间而构成为第二嵌合槽335,该第二嵌合槽335供前述的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 嵌配。由于该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的结构实质上是与前述的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相 同的,因此在描述时未提及的内容均同对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的描述。
上面提及的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包括第十二、十三折边211、212和第十四折边 213,第十二折边211在前述的第一门扇板2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图3示出了一侧)折弯构 成,并且与第二门扇板2朝向前述第五折边331的一侧重合,第十三折边212由第十二折边 211折弯构成,并且与第十二折边211构成垂直关系,第十四折边213由第十三折边212朝 向前述第八折边334(也可讲朝向第七折边333)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还与第十三折边212 重合。由图3所示,第十三折边212连同第十四折边213插嵌至前述的第二嵌合槽335内, 并且第八折边334的端面与第十四折边213的端面相配合,具体如同对第四折边324的端 面与第十一折边113的端面相配合的描述。
由图3所示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第十二折边211的宽度是与第五折边331的宽度 相适应的,即相等的,前述的第十三折边212的宽度是与第二嵌合槽335的深度相适应的。
优选的方案,在门框基板31与前述的第二、第六折边322、332之间的空间内同样 填充填充物41。总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 并且客观地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实施例2 仅将第四折边324的宽度改为第三折边323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并且将第八折边334 的宽度改为第七折边333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权利要求
1.一种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包括彼此面对面设置的一第一门扇板(I)和一第二门扇板(2);位于第一、第二门扇板(1、2)之间的并且彼此对应的一对门扇框(3),该一对门扇框(3)中的其中一个门扇框(3)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门扇板(1、2)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与第一、第二门扇板(1、2)同时嵌合连接,而一对门扇框(3)中的另一个门扇框(3)位于第一、第二门扇板(1、2)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同样与第一、第二门扇板(1、2)同时嵌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门扇框(3)各包括一门扇框基板(31)、一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 (32)和一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构成于门扇框基板(31)朝向所述第一门扇板(I)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而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构成于门扇框基板 (31)朝向所述第二门扇板⑵的高度方向的一侧,并且第一、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2、33) 彼此对应;在所述的第一门扇板(I)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该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与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嵌合连接;在所述的第二门扇板(2)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的位置各构成有一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该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与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嵌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32)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折边(321、322、323)和第四折边(324),第一折边(321)由所述门扇框基板(3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一门扇框基板(31)垂直,第二折边(322)由第一折边(321)折弯构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31)并行,第三折边(323)由第二折边(322)折弯构成,并且该第三折边(323)与第二折边(322)背对门扇框基板(31)的一侧并行,第四折边(324)由第三折边(323)朝着与第二折边(322)相并行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三折边(323)重合,其中,第四折边(324)的宽度为第三折边(323)宽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且在该第四折边(324)与第二折边(322)之间构成有一第一嵌合槽 (325),所述的第一门扇板(I)的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与第一嵌合槽(325)嵌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33)包括第五、第六、第七折边(331、332、333)和第八折边(334),第五折边(331)由所述门扇框基板(31)的高度方向的另一侧折弯构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31)垂直,第六折边(332)由第五折边(331)折弯构成,并且与门扇框基板(31)并行,第七折边(333)由第六折边(332)折弯构成,并且该第七折边(333)与第六折边(332)背对门扇框基板(31)的一侧并行,第八折边(334)的第七折边(333)朝着与第六折边(332)相并行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七折边(333)重合,其中,第八折边(334)的宽度为第七折边(333)的宽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且在该第八折边(334)与第六折边(332)之间构成有一第二嵌合槽(335),所述的第二门扇板(2)的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与第二嵌合槽(335)嵌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11)包括第九折边(111)、第十折边(112)和第十一折边(113),第九折边(111)在所述第一门扇板(I)的高度方向的两侧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一门扇板(I)朝向所述第一折边 (321)的一侧重合,第十折边(112)由第九折边(111)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九折边(111)垂直,第十一折边(113)由第十折边(112)朝向所述第四折边(324)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十折边(112)重合,其中,第十折边(112)连同第十一折边(113)插嵌至所述的第一嵌合槽(325)内,并且第四折边(324)的端面与第十一折边(113)的端面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折边(111)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一折边(321)的宽度相等的;所述第十折边(112)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一嵌合槽(325)的深度相一致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21)包括第十二、十三折边(211、212)和第十四折边(213),第十二折边(211)在所述第二门扇板(2)的高度方向的两侧折弯构成,并且与第二门扇板(2)朝向所述第五折边(331) 的一侧重合,第十三折边(212)由第二十折边(211)折弯构成,并且与第十二折边(211)垂直,第十四折边(213)由第十三折边(212)朝向所述第八折边(324)的方向折弯构成,并且与第十三折边(212)重合,其中,第十三折边(212)连同第十四折边(213)插嵌至所述的第二嵌合槽(335)内,并且第八折边(334)的端面与第十四折边(213)的端面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十二折边(211) 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五折边(331)的宽度相等的;所述第十三折边(212)的宽度是与所述第二嵌合槽(335)的深度相一致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第二门扇板(1、2)之间构成有填充腔(4),在该填充腔(4)内设有填充物(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物为隔热耐火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耐火材料为石绵或珍珠岩。
全文摘要
一种互嵌扣合式门扇结构,属于建筑物构件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第二门扇板;位于第一、第二门扇板间的一对门扇框,特点一对门扇框各包括门扇框基板、第一和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第一门扇板互嵌机构构成于门扇框基板朝向第一门扇板的一侧,第二门扇板互嵌机构构成于门扇框基板朝向第二门扇板的一侧;在第一门扇板的两侧各构成有第一门扇框互嵌机构;在第二门扇板的两侧各构成有第二门扇框互嵌机构。优点能将第一、第二门扇板与一对门扇框彼此互嵌咬合,不仅具有良好的强度,而且具有优异的耐久使用效果,此外可以全面地避免已有技术中因焊接装配所产生的不利因素。
文档编号E06B3/82GK103061649SQ20131002655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
发明者王卫东, 顾重加, 计强, 陈敏 申请人:常熟市诚信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