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5~8000Hz噪声范围内至少能降低15dB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57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125~8000Hz噪声范围内至少能降低15dB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设计绿色的建筑围护结构常与声学问题相关。例如,双层或多层玻璃的窗户对于节能和降噪均有利。从另一角度来说,鼓励采用自然通风是绿色建筑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敞开窗户常会引起噪声问题。现有技术中虽然提供了一些降噪窗,如
公开日为2010年8月4日、公开号为CN101793122A的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可自然通风及调节天然采光的降噪窗,但没有给出具体的降噪技术手段、影响降噪的各个参数、以及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亦没有给出具体能达到的降噪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125 8000Hz噪声范围内至少能降低15dB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以协调通风和采光通风时引起噪声问题,使通风效果和降噪效果达到最佳折衷。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125 8000Hz噪声范围内至少能降低15dB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所述降噪窗包含平行设置的两樘窗,其中位于室内侧的窗上设有室内通风口,位于室外侧的窗上设有室外通风口,所述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交错设置,在两樘窗之间形成一个曲折的通风槽道;位于室内侧的窗玻璃的厚度为4 6mm,位于室外侧的窗玻璃的厚度为4 6_ ;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的面积大小相同;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的宽度均为ff-2 X (30 40) mm,室内通风口的高度RS0、室外通风口的高度SSO均为(0.2 0.30) X H,两樘窗之间的距离Tffff为40 290mm,垂直于室内通风口的中心线位于垂直于室外通风口(3)的中心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两者平行;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之间的距离TSL为0.4H 0.6H ;式中W表示窗的宽度且W彡2000mm,单位为mm出表示窗的高度且H ^ 2000mm,单位为 mm。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在采光及通风时能有效降低噪声。通过在两层窗玻璃上设置相错的通风口,在两层窗玻璃之间形成一个曲折的通风槽道,当打开窗户中的相错设置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时,即当室外和室 内的空气进行交换时,以空气为媒介传播的噪声在曲线形通风槽道进行传播,由于通风路径的延长和路径方向的转换,这样必然要消弱从室外(或室内)传入室内(或室外)的噪声。通过对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的几何参数进行限定,使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的通风、采光与降噪达到最佳折衷。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窗户通风时常会引起噪声,而紧闭时通风不好的问题。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A向视图。图6是四种窗系统及无窗情况下室内外声压级差比较图。图中标号9表示墙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如图1 5所不,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在125 8000Hz噪声范围内至少能降低15dB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包含平行设置的两樘窗1,其中位于室内侧的窗上设有室内通风口 2,位于室外侧的窗上设有室外通风口 3,所述室内通风口 2和室外通风口 3交错设置,在两樘窗I之间形成一个曲折的通风槽道4 ;位于室内侧的窗玻璃的厚度tl为4 6mm,位于室外侧的窗玻璃的厚度t2为4 6mm ;室内通风口 2和室外通风口 3的面积大小相同;室内通风口 2和室外通风口 3的宽度均为W-2X (30 40) mm,室内通风口 2的高度RS0、室外通风口 3的高度SSO均为(0.2 0.30) XH,两樘窗I之间的距离Tffff为40 290mm,垂直于室内通风口 2的中心线位于垂直于室外通风口 3的中心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两者平行;室内通风口 2和室外通风口 3之间的距离TSL为0.4H 0.6H ;式中W表示窗I的宽度且W ^ 2000mm,单位为mm ;H表示窗I的高度且H ^ 2000mm,单位为mm。
具体实施方式
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在两樘窗I之间的通风槽道4中设置有透明微穿孔板/膜5 ;所述透明微穿孔板/膜5靠近窗玻璃并与窗玻璃平行设置。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在所述通风槽道4内设置消声百叶片
6。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在形成所述通风槽道4的两樘窗I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消声罩7,内通风口 2、室外通风口 3分别与相应侧的消声罩7对应设置;在两樘窗I以及两樘窗I两侧的消声罩7之间形成一个曲折的消声弯道8。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实施方式中,两樘窗I之间的距离Tffff为40 100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本发明可用于新建建筑,亦可用于改建建筑,即在保持原有窗户的基础上加额外的玻璃层,形成通风通道,因为附加的窗户系统可以是透明的,因此不改变原有窗户的形式,尤其适用于旧建筑改造及保护。以上窗户系统可利用多种材料制成,包括木材、钢材、铝材、及塑钢等,且可用于各类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及工业建筑等。为了测试本发明所述天然采光降噪窗的降噪效果,做了以下实验:实验对比了 4种情况下降噪窗(窗系统)的降噪效果。测试窗洞口高H为1270mm,宽W为850mm,每侧使用浮法玻璃,厚度tl、t2分别为4mm,玻璃镶嵌在木窗框上。窗框嵌入进墙身内部,外侧用密封膏密封,避免在窗框与墙体交接地方出现贯通的缝隙造成漏声。窗户外侧和内侧的开口高度(SS0、RS0)分别为380mm,宽度与窗洞口同宽(W = 850mm);两层窗户之间的宽度(Tffff)分别为40mm、145mm、290mm、IOOmm ;两层窗户使用浮法玻璃的面积(AG)共为1.3m2 (见表I)。
表1不填充吸声材料情况下窗系统内各部分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在125 8000Hz噪声范围内至少能降低15dB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所述降噪窗包含平行设置的两樘窗(1),其中位于室内侧的窗上设有室内通风口(2),位于室外侧的窗上设有室外通风口(3),所述室内通风口(2)和室外通风口(3)交错设置,在两樘窗(I)之间形成一个曲折的通风槽道(4);其特征在于:位于室内侧的窗玻璃的厚度为4 6mm,位于室外侧的窗玻璃的厚度为4 6mm ;室内通风口(2)和室外通风口(3)的面积大小相同;室内通风口(2)和室外通风口(3)的宽度均为W-2 X (30 40) mm,室内通风口⑵的高度RSO、室外通风口(3)的高度SSO均为(0.2 0.30) XH,两樘窗⑴之间的距离Tffff为40 290mm,垂直于室内通风口(2)的中心线位于垂直于室外通风口(3)的中心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两者平行;室内通风口(2)和室外通风口(3)之间的距离TSL为0.4H 0.6H ;式中W表示窗(I)的宽度且W ( 2000mm,单位为mm ;H表示窗(I)的高度且H ^ 2000mm,单位为 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其特征在于:在两樘窗(I)之间的通风槽道(4)中设置有透明微穿孔板/膜(5);所述透明微穿孔板/膜(5)靠近窗玻璃并与窗玻璃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风槽道(4)内设置消声百叶片(6)。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通风槽道(4)的两樘窗(I)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消声罩(7),内通风口(2)、室外通风口(3)分别与相应侧的消声罩(7)对应设置;在两樘窗(I)以及两樘窗(I)两侧的消声罩(7)之间形成一个曲折的消声弯道(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其特征在于:两樘窗(I)之间的距离Tffff 为 40 100mm。
全文摘要
在125~8000Hz噪声范围内至少能降低15dB的天然采光通风降噪窗,属于建筑门窗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协调通风和采光通风时引起噪声问题,使通风效果和降噪效果达到最佳折衷。所述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交错设置,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的面积大小相同;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的宽度均为W-2×(30~40)mm,室内通风口的高度RSO、室外通风口的高度SSO均为(0.2~0.30)×H,两樘窗之间的距离TWW为40~290mm,垂直于室内通风口的中心线位于垂直于室外通风口的中心线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两者平行;室内通风口和室外通风口之间的距离TSL为0.4H~0.6H;式中W表示窗的宽度且W≤2000mm,单位为mm;H表示窗(1)的高度且H≤2000mm,单位为mm。本发明在采光及通风时能有效降低噪声。
文档编号E06B5/20GK103075088SQ20131004964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7日
发明者康健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