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门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6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式门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推拉式门吸。
背景技术
门吸是用来固定门打开时的状态的装置,通常是在门扇后固定一件铁片或一块磁铁,在与打开的门上该铁片或磁铁对应的墙上固定一块磁铁或铁片,使门扇打开后以磁铁和铁片的吸力来实现固定门扇的打开状态。但是这种利用磁铁吸力的门吸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如果磁铁吸力不足则遇有风的时候门容易脱离门吸的吸合,而如果磁铁吸力足以抵抗风力的作用则开门时碰撞声较大,而关门时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将门脱离门吸的作用并且容易造成门在大力气作用下变形。因此,为了提高门吸的效果,有人对门吸提出种种改进。如有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13292.9 “连接可靠的门吸”,它“包括设于地面或墙上的支柱、设于门上的可与所述支柱连接的吸合盘,……所述的吸合盘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形体,该柱形体的壁体上至少开一个通槽,其内设有弹簧,该弹簧朝向柱形体开口一端还设有吸块,所述支柱为可插入所述吸合盘柱形体腔内的空心柱形体,所述支柱的腔内设有可与所述通槽适配的卡钩,该卡钩的一端还设有伸出所述支柱体外的按键,该按键的下方设有压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207768.3“一种防风门吸”,它“包括基座和吸片,在所述的基座包括底座和吸柱,在所述吸柱侧部设有铰接部,在铰接部设有风钩,风钩与铰接部之间还设有扭簧;所述的吸片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吸片呈L形,在连接部上设有与风钩配合的连接口。”这两种结构的门吸都附加了一个钩子,在门吸吸合的同时钩子将门吸两方钩牢,可有效防止因风而脱离,但关门时需要脱离则必须人工将钩子脱钩,操作不方便。又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99212118.3 “子弹形门吸”,它“由插头和夹座构成,夹座由固定座和置于固定座上的夹爪构成,夹爪的一端位于固定座内,并设有压缩弹簧撑开,另一端位于固定座夕卜,插头的一端为子弹形插扣,呈头尖体大,另一端为固定座,中部是连杆,插扣的尾部呈弧形缩小与连轩相接。”这种门吸的操作只要一推将子弹形插扣插入夹爪便可将门定位,一拉将子弹形插扣拨出夹爪则可 将门释放,形成推拉式门吸。这种门吸排除了使用磁铁,对门的锁定是利用夹爪对子弹形插扣的夹紧作用,防风性能较好。但这种门吸在遇到较大的风时,仍不可避免地会自行脱离,使门不能获得十分可靠的定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结合可靠连接和推拉操作的特点,提出一种结构和操作都比较简单的推拉式门吸。本发明提供的推拉式门吸,有插头和夹座构成,所说插头有圆柱形插扣,插扣后端以圆台收缩后经插杆安装在插头座内,夹座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中套,中套外活动安装有外套,中套壁上有轴对称布置的径向通孔,孔上安装有钢珠,外套内壁上有内台阶,内台阶前端面以直径前大后小的圆台侧面形成坡面,内台阶内壁与中套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珠直径,外套前端内壁是与坡面前端连接的外套扩径段,外套扩径段内壁与中套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珠直径;外套内壁有端面向后的台阶而中套外壁有端面向前的台阶,该两台阶之间有外套弹簧,外套弹簧释放时外套内台阶内壁与中套壁上通孔位置相合,外套弹簧压缩时外套扩径段与中套壁上孔相合;所述中套内壁与插扣外径作间隙配合,夕卜套内台阶内壁与插杆外壁之间的间隔与钢珠直径为间隙配合;所述中套内还活动安装有内套,内套前段外径与中套内径间隙配合,中套内壁有端面向前的台阶而内套外壁有端面向后的台阶,该两台阶之间有内套弹簧,内套弹簧释放时内套前段外壁与中套壁上通孔相合,内套弹簧压缩时内套前段在中套壁上孔之后,内套弹簧压缩时内套后端相对固定座有止位结构;所说插杆后端经插头弹簧连接在插头座内,当插杆与外套同轴时,所述外套前端与插头座前端有在同一半径的区域,所说外套弹簧释放时其前端与内台阶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插头弹簧释放时插杆前端与插头座前端之间的轴向距离;前述两个轴向距离之差与外套弹簧压缩长度之和小于插头弹簧的压缩长度;插头和夹座各以指向对方的方向为前。本发明提供的推拉式门吸,夹座有内中外三层筒套,且三者都有相对的轴向位移并有弹簧作轴向位置控制,在中套上有孔并在孔中安装有钢珠,外套前段有小径段和扩径段;而插头前端有大径段且有弹簧使其可相对插头座作轴向位移。插头和夹座中各部结构及尺寸使分离时内套衬托在钢珠内使其在中套孔和外套扩径段之间。而当插扣插入时将内套后推而使钢珠内失去衬托,在外套弹簧和坡面的作用下外套前滑而将钢珠限位在外套小径段与插杆之间,此时插头与夹座之间不可分离。若要使插头和夹座分离,则再将插头推向夹座,使插头座前端压迫外套前端后退,外套弹簧压缩,插扣往后移插头弹簧压缩(此插头弹簧还起到强有劲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外套扩径段与中套壁上通孔位置相合,而此时钢珠外侧无压迫则在内套后端受内套弹簧力的作用下移到原来位置同时推出插扣而恢复了初始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插扣插入夹座时,钢珠内外都受到压迫从而通过插扣外径将两者锁定,除非结构破坏不然两者不会被分离,而经过先推后拉则两者则可轻易分离。使两者相合时不会产生很大的插入碰撞声音,分离时也不必花很大力气,而且定位固定可靠。此外,结构以圆柱、圆台等形状为主,加工和装配方便。本发明提供的推拉式门吸,所述中套后端有端面向后的台阶,台阶后有外螺纹,配有螺母,中套通过台阶和螺母与固定座中孔固定连接,为进一步减轻门吸在工作时的噪音,所述台阶与固定座之间安装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有套在中套后端上的橡胶减震垫,橡胶减震垫是由直筒及其端部平垫组成的减震垫,橡胶减震垫直筒部分在固定座中孔与中套之间,平垫在中套前侧,平垫和中套台阶之间安装有中套弹簧。这种结构使中套以中套弹簧弹力将橡胶减震垫压在固定座上,同时又以该弹力将螺母和中套台阶与固定座作固定连接。使中套与固定座之间有良好的减震作用,大幅度降低了插扣插入和退出时的噪音。所述中套前端有卡簧,卡簧外径大于外套小径段壁直径,使外套弹簧释放时外套止位于坡面小端与卡簧相抵的位置。所述中套以其后部内孔安装内套,内套后端有卡簧,卡簧外径大于中套后部内孔直径,使内套弹簧释放时内套止位于中套后部内孔端面与卡簧相抵的位置。所述中套上安装钢珠的径向通孔是圆台形孔,在外壁上的直径大于内壁上的直径,且内壁上的直径小于钢珠直径,使钢珠在没有插头或内套衬托时也不会向内落入。所述内套长度小于固定座后端面到中套径向通孔后沿之间的轴向高度,使固定座安装面成为内套弹簧压缩时对内套的止位结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头轴向剖视图,图2是与图1插头配套的夹座轴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插头与图2中夹座相吸合时的轴向剖视图,图中:1_插头安装板,2-插头座,3-插头螺母,4-插头弹簧,5-插头体,6-外套,7-卡簧,8-钢珠,9-中套,10-外套弹簧,11-内套弹簧,12-内套,13-螺母,14-固定座,15-夹座安装板,16-卡簧,17-减震垫,18-中套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推拉式门吸,如图1、2、3所示,由以插头安装板1、插头座2、插头螺母3、插头弹簧4、插头体5构成的插头,和以外套6、卡簧7、钢珠8、中套9、外套弹簧10、内套弹簧11、内套12、螺母)13、固定座14、夹座安装板15、卡簧16、减震垫17、中套弹簧18构成的夹座组成。本例描述时插头和夹座各以指向对方的方向为前方,即插头和夹座都以向前运动时与另一方插入,向后运动与另一方分离。其中:插头体是同轴异径的圆柱和圆台组合件,其前端为插扣,插扣后为插杆,插扣是前后以圆台收缩的鼓状物,后侧圆台小底连接插杆,插杆后端有一直径更大的圆盘。插头座前端有直径介于插杆和圆盘的孔,插头体从插头座后端孔向前安装在插头座内,插头座后端有插头螺母封口,插头体后端和插头螺母前端各有弹簧座,有插头弹簧安装在插头体后端与插头螺母之间,使插头体可以依插头座轴线作轴向移动并起到缓冲的作用。插头座向下延伸有支柱,支柱底部可以通过插头安装板安装在地板上。夹座的固定座是由圆形的底盘和壳套同轴组成的,底盘有内螺纹可以和夹座安装板连接而安装在门后。而壳套部分内外分别安装中套和外套。其中中套最后端有外螺纹,配有螺母,固定座底盘与壳套交界处内部有辐板连接中孔,由直筒和平垫组成的L形旋转体形状的橡胶减震垫套在中套后端外螺纹之前,其直筒部分衬在固定座内的中孔内,其平垫部分在中孔之前覆在辐板前端面上,中套中部外壁上有台阶,该台阶向后的端面与平垫部分之间安装中套弹簧。固定座壳套部分轴向高度超过中套台阶向后的端面,将中套台阶以后部分遮掩其中。中套前部壁上有6个轴对称布置的锥形径向通孔(圆台形孔),锥形为内小外大,通孔中安装有钢珠,钢珠直径大于通孔在中套内壁一端上直径,但钢珠上冠底直径与中套内壁一端上直径相当的球冠高度小于中套壁厚。外套后段套在固定座壳套外,中段与中套台阶外壁间隙配合,前段内壁有内台阶(小径段),内台阶前端面是前大后小的圆台形侧面形成的坡面,内台阶后端与中套台阶向前的端面之间安装外套弹簧,中套前端内壁与坡面前沿齐。中套在通孔之间的前端有卡簧槽,卡簧槽内安装卡簧,此卡簧外径大于外套小径段壁直径。中套后部内以辐板连接一内孔,内套后端与该内孔间隙配合安装在中套内。内套前端直径大于后端,实际上内套后部是一弹簧中心杆,其外安装内套弹簧,内套弹簧后端压在中套内辐板前端上。中套前部内壁与内套前端作间隙配合。内套总长度小于固定座后端面到中套通孔后沿之间的轴向高度,夹座安装板有直径大于内端后端直径的中孔,使所安装的门板成为内套的止位结构。内套后端有卡簧槽,卡簧槽中安装卡簧,此卡簧外径大于中套内孔直径。内套后端卡簧与中套内辐板后端相抵时内套前端外壁与中套通孔重合(在同一轴向高度上)。此时,钢珠在外套前段内壁和内套前段外壁之间,而钢珠直径大于中套有通孔部位的壁厚形成对插扣的“夹爪”。插扣外径与内套前端外壁直径相当,都与中套前端内壁作间隙配合,内套前端有轴向中孔,中孔前端有锥形倒角,插头体前端也有锥形倒角并与中孔前端内孔锥形相合。插头及夹座内各零件之间有下述关系:外套弹簧释放时外套小径段内壁与中套壁上通孔(在轴向上的)位置相合,外套弹簧释放时外套扩径段与中套壁上通孔(在轴向上的)位置相合,即外套在前位时将钢珠压向中套内而在后位时钢珠或收到中套外;所述小径段内壁与插杆的外壁之间的间隔与钢珠直径为间隙配合,使钢珠可卡在插扣后端之后;内套弹簧释放时内套前段外壁与中套壁上通孔相合,内套弹簧压缩时内套前段在中套壁上通孔之后,即内套在前位时其前端托在钢珠内,而在后位时可使钢珠露在其前端之前;插头座与外套有相同的外径,使外套前端与插头座前端有抵抗面,结合插头体的轴向移动可利用插头座将外套向后推;所说外套弹簧弹开释放时其前端与小径段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插头弹簧释放时插杆前端与插头座前端之间的轴向距离,前述两个轴向距离之差加上外套弹簧压缩长度之和小于插头弹簧的压缩长度,以使插扣可以插入到位使钢珠起到夹爪效果。分离状态时夹座内套在内套弹簧作用下将钢珠托向外,使外套弹簧则因外套内坡面与中套通孔内钢珠相抵而处于压缩状态。开门时,在插头体和内套同轴相抵而压缩内套弹簧时使内套后缩,插扣外径替代内套前端对钢珠进行衬托,外套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插头体继续前推则钢珠滑过插扣部分落入插杆部分,此时钢珠对外套失去止位作用,外套弹簧释放,使外套小径段内壁压在钢珠外将插扣锁紧。门被固定于打开状态。需要关门时,先将门朝靠墙的方向推动,即将插头先推,使插头弹簧压缩而由插头座推动外套,使夹座外套弹簧压缩而外套后移,则钢珠失去外侧压力。由于内套弹簧在吸合状态下是处于压缩状态的,当钢珠失去外侧压力时,则在插扣后端圆台侧面及内套弹簧的作用下,插头弹簧被压缩而使其后缩将钢珠托起。钢珠托起则插扣可以退出锁定状态,此时轻拉门扇可使门吸轻易分离。而随着插扣的退出内套复位,钢珠外突抵于坡面上使外套保持在后缩状态,等待下一个吸合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推拉式门吸,有插头和夹座构成,所说插头有横截面为圆的插扣,插扣后端以圆台收缩后经插杆安装在插头座内,夹座有固定座,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内安装有中套,中套外活动安装有外套,中套壁上有轴对称布置的径向通孔,孔上安装有钢珠,外套内壁上有内台阶,内台阶前端面以直径前大后小的圆台侧面形成坡面,内台阶内壁与中套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钢珠直径,外套前端内壁是与坡面前端连接的外套扩径段,外套扩径段内壁与中套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珠直径;外套内壁有端面向后的台阶而中套外壁有端面向前的台阶,该两台阶之间有外套弹簧,外套弹簧释放时外套内台阶内壁与中套壁上通孔位置相合,外套弹簧压缩时外套扩径段与中套壁上孔相合;所述中套内壁与插扣外径作间隙配合,夕卜套内台阶内壁与插杆外壁之间的间隔与钢珠直径为间隙配合;所述中套内还活动安装有内套,内套前段外径与中套内径间隙配合,中套内壁有端面向前的台阶而内套外壁有端面向后的台阶,该两台阶之间有内套弹簧,内套弹簧释放时内套前段外壁与中套壁上通孔相合,内套弹簧压缩时内套前段在中套壁上孔之后,内套弹簧压缩时内套后端相对固定座有止位结构;所说插杆后端经插头弹簧连接在插头座内,当插杆与外套同轴时,所述外套前端与插头座前端有在同一半径的区域,所说外套弹簧释放时其前端与内台阶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插头弹簧释放时插杆前端与插头座前端之间的轴向距离;前述两个轴向距离之差与外套弹簧压缩长度之和小于插头弹簧的压缩长度;插头和夹座各以指向对方的方向为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门吸,其特征是所述中套后端有端面向后的台阶,台阶后有外螺纹,配有螺母,中套通过台阶和螺母与固定座中孔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式门吸,其特征是所述台阶与固定座之间安装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有套在中套后端上的橡胶减震垫,橡胶减震垫是由直筒及其端部平垫组成的减震垫,橡胶减震垫直筒部分在固定座中孔与中套之间,平垫在中套前侧,平垫和中套台阶之间安装有中套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推拉式门吸,其特征是所述中套前端有卡簧,卡簧外径大于外套小径段壁直径,使外套弹簧释放时外套止位于坡面小端与卡簧相抵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推拉式门吸,夹座有内中外三层筒套,且三者都有相对的轴向位移并有弹簧作轴向位置控制,在中套[9]上有孔并在孔中安装有钢珠[8],外套[6]前段有小径段和扩径段;而插头体[5]前端有大径段且有弹簧使其可相对插头座[2]作轴向位移。插头和夹座中各部结构及尺寸使分离时内套[12]衬托在钢珠内使其在中套孔和外套扩径段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插扣插入夹座时,钢珠内外都受到压迫从而通过插扣外径将两者锁定,除非结构破坏不然两者不会被分离,而经过先推后拉则两者则可轻易分离。使两者相合时不会产生很大的插入碰撞声音,分离时也不必花很大力气,而且定位固定可靠。此外,本发明加工和装配方便。
文档编号E05C17/00GK103174345SQ2013101117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王永 申请人:王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