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9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学步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学步辅助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能使婴儿在学步过程中自行锻炼的一种学步架。
背景技术
学步期间的婴幼儿需要大人搀扶才能前行,这不仅对家长的腰背造成很大的损伤,并容易让婴幼儿产生依赖感。当前市场上的学步车品种单一,多是让婴儿坐在学步车上双脚滑行前行,这样虽然家长得到解放,但是对婴幼儿的腿部肌肉没有起到锻炼作用,反而减少了锻炼机会,阻碍了婴幼儿学习走路,成了“阻碍学步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的学步车存在的阻碍婴儿学习走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学步架,该学步架能让婴幼儿在不用任何看护者的帮助下仅靠学步架保持平衡,并能让婴幼儿真正练习用自己的双腿支撑自身身体重量并迈步前行。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学步架由中心柱,内架圈,外架圈,支撑腿和底垫组成,中心柱由木头制成,位于底垫中心,内架圈呈圆形,围绕在中心柱外侧,由木头制成,内架圈通过支撑脚连接在底垫上,外架圈呈圆形,直径大于内架圈的直径,围绕在内架圈外侧,通过支撑脚连接在底垫上,底垫由木头制成,呈圆形,直径大于外架圈的直径。使用时,婴儿可爬行通过支撑脚之间,攀住支撑脚用双手的力量将身体直立起来,然后扶着外架圈行走,如果婴儿正好位于外架圈和内架圈之间,则可利用双手扶着两侧架圈行走,如果正好位于中心柱周围,则可练习站立和扶着内架圈行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婴儿不仅能安全有效地练习站立和行走,而且紧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进行练习,真正锻炼了身体,通过练习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对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学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柱,2、内架圈,3、外架圈,4、支撑腿,5、底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中,学步架由中心柱1,内架圈2,外架圈3,支撑腿4和底垫5组成,中心柱I由木头制成,位于底垫5中心,内架圈2呈圆形,围绕在中心柱外侧,由木头制成,内架圈2通过支撑脚4连接在底垫上,外架圈3呈圆形,直径大于内架圈的直径,围绕在内架圈外侧,通过支撑脚连接在底垫上,底垫5由木头制成,呈圆形,直径大于外架圈的直径。
权利要求
1.学步架由中心柱,内架圈,外架圈,支撑腿和底垫组成,其特征是:中心柱由木头制成,位于底垫中心,内架圈呈圆形,围绕在中心柱外侧,由木头制成,内架圈通过支撑脚连接在底垫上,外架圈呈圆形,直径大于内架圈的直径,围绕在内架圈外侧,通过支撑脚连接在底垫上,底垫由木头制成,呈圆形,直径大于外架圈的直径。
全文摘要
学步架由中心柱,内架圈,外架圈,支撑腿和底垫组成,中心柱由木头制成,位于底垫中心,内架圈呈圆形,围绕在中心柱外侧,由木头制成,内架圈通过支撑脚连接在底垫上,外架圈呈圆形,直径大于内架圈的直径,围绕在内架圈外侧,通过支撑脚连接在底垫上,底垫由木头制成,呈圆形,直径大于外架圈的直径。婴儿不仅能安全有效地练习站立和行走,而且紧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进行练习,真正锻炼了身体,通过练习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对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文档编号A47D13/04GK103142069SQ20131011704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7日
发明者邹建义, 怡福兰 申请人:宁波市镇海怡福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