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16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安全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智能锁。
背景技术
在货物进出口、运输和存储、物流和配送等行业,为了保证被监管货物在运输途中安全,一般采用机械封条或者电子封条封闭集装箱门、车厢门或阀门。但是,机械封条安全性差,易仿制仿冒;电子封条只有检测功能,不能完全满足监管方尤其是海关对控制力度的要求。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取代机械封条和电子封条的安全智能锁,该安全智能锁兼具电子锁与机械的锁功能,安全性较高,满足监管要求。现有的安全智能锁一般包括锁壳,锁壳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侧边处一体连接。第一壳体内设置有锁舌和锁舌驱动机构,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钥匙孔,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锁孔,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受力可向锁孔方向移动的锁杆,在初始状态时,锁舌伸到锁孔的上方将锁孔的部分或者全部遮住,将钥匙插入钥匙孔中,转动钥匙,钥匙带动锁舌驱动机构移动,锁舌驱动机构驱动锁舌离开锁孔上方,拉动锁杆使锁杆伸入锁孔内,再向相反方向转动钥匙,此时,锁舌驱动机构在钥匙的带动下驱动锁舌向锁孔方向移动将锁杆顶紧,锁杆被锁定在锁孔内,拔出钥匙,完成上锁;开锁时,转动钥匙,钥匙带动锁舌驱动机构移动,锁舌驱动机构驱动锁舌与锁杆分离,拉动锁杆使锁杆退出锁孔,再向相反方向转动钥匙将钥匙拔出,此时,锁舌回到初始状态,完成开锁。由于钥匙插入钥匙孔后直接作用于锁舌驱动机构,在不法分子想要破坏安全智能锁时,可以采用工具在钥匙孔内不断地转动或者敲打,就会对锁舌驱动机构造成破坏,从而导致锁舌驱动机构失效,锁舌无法与锁杆连接或者分离,安全智能锁的结构被破坏,无法上锁或者开锁,对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无法通过钥匙孔对锁具结构进行破坏,安全性较高的安全智能锁。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智能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钥匙孔和锁孔,所述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有锁舌和锁舌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二壳体内弹性设置有向所述的锁孔延伸的锁杆,所述的锁杆靠近所述的锁孔的一端具有第一楔形结构,所述的锁杆靠近所述的锁孔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钥匙孔正对的所述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活动件,所述的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的活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可控制所述的离合机构移动将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或者分离,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的锁舌的前端伸到所述的锁孔的上方,所述的锁舌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的第一楔形结构配合的第二楔形结构,所述的离合机构、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上锁时,将所述的锁杆推入所述的锁孔中,所述的锁杆与所述的锁舌接触并将所述的锁舌的前端推离所述的锁孔上方,所述的锁杆继续移动至所述的锁杆的凹槽与所述的锁舌接触,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锁舌进入凹槽内将所述的锁杆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此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离合机构远离所述的活动件直至所述的离合机构、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分离,完成上锁,此时,通过所述的锁孔对所述的活动件施力,所述的活动件无法与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无法被驱动;开锁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离合机构靠近所述的活动件直至所述的离合机构、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通过所述的锁孔对所述的活动件施力,所述的活动件向前移动并带动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运动,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锁舌离开所述的锁杆的凹槽,所述的锁舌与所述的锁杆分离,所述的锁杆在弹性作用下复位,离开所述的锁孔,完成开锁。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的电机和沿直线依次设置的滑动座和推块,所述的推块靠近所述的活动件,所述的电机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滑动座移动方向垂直,电机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的滑动座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啮合,所述的滑动座与所述的推块弹性连接,所述的滑动座与所述的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上,所述的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滑动座的后侧,所述的活动件包括第一滑动板、滑块、连接销和滑动板复位机构,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滑动板复位机构位于所述的第一滑动板的一侧,所述的滑块位于所述的第一滑动板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一滑动板和所述的滑块上设置有同轴的销孔,所述的连接销依次穿过所述的滑块和所述的第一滑 动板的销孔并延伸到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第一滑动板之间,所述的连接销位于所述的滑块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的滑动板复位机构包括立杆和套设在所述的立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具有第一弹簧脚和第二弹簧脚,所述的第一弹簧脚与所述的第一滑动板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脚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内,所述的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的电机转动,电机轴带动所述的齿轮转动,所述的齿轮带动滑动座和所述的推块移动,所述的推块向前推动所述的连接销,所述的第三弹簧被压缩,连接销移动至与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销、所述的第一滑动板、所述的滑块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四者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的电机复位,所述的推块后退与所述的连接销分离,所述的第三弹簧伸长,所述的连接销复位并与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分离。所述的滑动座上设置有向所述的推块方向延伸的圆杆,所述的圆杆的前端同轴设置有圆台,所述的圆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的圆杆的外径,所述的推块上部设置有凹腔,所述的圆杆和所述的圆台位于所述的凹腔内,所述的凹腔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隔板,所述的凹腔后端的隔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的圆台的尺寸而大于所述的圆杆的尺寸,所述的圆杆上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的凹腔外。所述的第一壳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的第一竖板位于所述的锁舌的一侧,所述的滑动座、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连接销位于所述的第一竖板和所述的第二竖板之间,所述的立杆位于所述的第二竖板的外侧,所述的第二弹簧的第二弹簧脚固定在所述的第二竖板上。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动板、转盘和第五弹簧和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上的挡板,所述的转盘包括轴接所述的第一壳体内的转盘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的转盘主体外侧的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所述的第一拨块与所述的锁舌的尾部连接,所述的第二拨块与所述的第二滑动板弹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拨块和所述的第二拨块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的第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锁舌的尾端上,所述的第五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的挡板上。所述的第五弹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挡板连接的防护板。所述的第一壳体内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锁舌位于所述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的第五弹簧的下部位于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钥匙孔内设置有按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钥匙孔正对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活动件,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机构,锁舌驱动机构位于活动件的另一侧,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可控制离合机构移动将活动件和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或者分离,锁杆靠近锁孔的一端具有第一楔形结构,锁杆靠近锁孔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凹槽,在初始状态时,锁舌的前端伸到锁孔的上方,锁舌的前端具有与第一楔形结构配合的第二楔形结构,离合机构、活动件和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上锁时,将锁杆推入锁孔中,锁杆与锁舌接触并将锁舌推离锁孔上方,锁杆继续移动至锁杆的凹槽与锁舌接触,锁舌驱动机构驱动锁舌进入凹槽内将锁杆固定在第一壳体,此时,控制机构控制离合机构远离活动件直至离合机构、活动件和锁舌驱动机构分离,完成上锁,此时,通过锁孔对活动件施力,活动件无法与锁舌驱动机构连接,锁舌驱动机构无法被驱动,由此无法通过钥匙孔对锁具结构进行破坏,安全性较高;开锁时,控制机构控制离合机构靠近活动件直至离合机构、活动件和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通过锁孔对活动件施力,活动件向前移动并带动锁舌驱动机构运动,锁舌驱动机构驱动锁舌离开锁杆的凹槽,锁舌与锁杆分离,锁杆在弹性作用下复位,离开锁孔,完成开锁;当离合机构包括与控制机构连接的电机和沿直线依次设置的滑动座和推块,电机轴上设置有齿轮,滑动座上设置有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滑动座与推块弹性连接,活动件包括第一滑动板、滑块、 连接销和滑动板复位机构,第一滑动板和滑块上设置有同轴的销孔,连接销依次穿过滑块和第一滑动板的销孔并延伸到推块和第一滑动板之间,连接销位于滑块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三弹簧,控制机构驱动电机转动,电机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滑动座和推块移动,推块向前推动连接销,第三弹簧被压缩,连接销移动至与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连接销、第一滑动板、滑块和锁舌驱动机构四者连接在一起,控制机构驱动电机复位,推块后退与连接销分离,第三弹簧伸长,连接销复位与锁舌驱动机构分离,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当第一壳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竖板位于锁舌的一侧,滑动座、推块和连接销位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之间时,保证离合机构的移动轨道不偏移,提高可靠性;当第一壳体内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凹槽,锁舌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五弹簧的下部位于凹槽内时,可以保证锁舌的下端面与第一滑槽平行,避免锁舌尾端翘起;当第五弹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挡板连接的防护板时,可以防止第五弹簧与挡板相互作用时发生偏移,提高锁舌驱动机构的可靠性;
当锁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动板、转盘和第五弹簧和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的挡板,转盘包括轴接第一壳体内的转盘主体和设置于转盘主体外侧的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第一拨块与锁舌的尾部连接,第二拨块与第二滑动板弹性连接,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图2为离合机构的爆炸图;图3为按钮、第一滑动板、锁舌和锁舌驱动机构的爆炸图;图4为本发明的爆炸图;图5为本发明的锁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腔室内零件结构图(一);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腔室内零件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安全智能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I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I上设置有钥匙孔11和锁孔12,钥匙孔内设置有按钮13,第一壳体I内设置有锁舌3和锁舌驱动机构4,第二壳体2内弹性设置有向锁孔12延伸的锁杆5,锁杆5靠近锁孔12的一端51具有第一楔形结构,锁杆5靠近锁孔12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凹槽52,钥匙孔11正对的第一壳体I内设置有活动件6,活动件6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机构7,锁舌驱动机构4位于活动件6的另一侧,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控制机构(图中未显示),控制机构可控制离合机构7移动将活动件6和锁舌驱动机构4连接在一起或者分离,在初始状态时,锁舌3的前端伸到锁孔的上方,锁舌3的前端具有与第一楔形结构配合的第二楔形结构,离合机构7、活动件6和锁舌驱动机构4连接在一起,上锁时,将锁杆5推入锁孔12中,锁杆5的端部51与锁舌3的前端接触并将锁舌3推离锁孔12上方,锁杆5继续移动至锁杆5的凹槽与锁舌3接触,锁舌驱动机构4驱动锁舌3进入凹槽内将锁杆固定在第一壳体1,此时,控制机构控制离合机构7远离活动件6直至离合机构7、活动件6和锁舌驱动机构4分离,完成上锁,此时,按住按钮13,活动件6无法与锁舌驱动机构4连接,锁舌驱动机构4无法被驱动;开锁时,控制机构控制离合机构7靠近活动件6直至离合机构7、活动件6和锁舌驱动机构4连接在一起,此时,按住按钮13,按钮13推动活动件6向前移动并带动锁舌驱动机构4运动,锁舌驱动机构4驱动锁舌3离开锁杆5的凹槽52,锁杆5在弹性作用下复位离开锁孔12,锁杆5与锁舌3分尚,完成开锁。本实施例中,离合机构7包括与控制机构连接的电机71和沿直线依次设置的滑动座72和推块73,推块73靠近活动件6,电机71延伸方向与滑动座72移动方向垂直,电机轴75上设置有齿轮76,滑动座72上设置有齿条77,齿轮76与齿条77啮合,滑动座72与推块73弹性连接,滑动座72与第一壳体I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78,第一弹簧78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壳体I上,第一弹簧78的另一端位于滑动座72后侧,滑动座72向后移动时,压缩第一弹簧78,活动件6包括第一 滑动板61、滑块16、连接销74和滑动板复位机构,推块73和滑动板复位机构位于第一滑动板61的一侧,滑块16位于第一滑动板61的另一侧,第一滑动板61和滑块16上设置有同轴的销孔,连接销74依次穿过滑块16和第一滑动板61的销孔并延伸到推块73和第一滑动板61之间,连接销74位于滑块16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三弹簧17,滑动板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滑动板61 —侧的立杆62和套设在立杆62上的第二弹簧63,第二弹簧63具有第一弹簧脚64和第二弹簧脚65,第一弹簧脚64与第一滑动板61连接,第二弹簧脚65固定在第一壳体I内,控制机构驱动电机71转动,电机轴75带动齿轮76转动,齿轮76带动滑动座72和推块73移动,推块73向前推动连接销74,第三弹簧17被压缩,连接销74移动至与锁舌驱动机构4连接在一起,连接销74、第一滑动板61、滑块16和锁舌驱动机构4四者连接在一起,控制机构驱动电机71复位,推块73后退与连接销74分离,第三弹簧17伸长,连接销74复位与锁舌驱动机构4分离。本实施例中,滑动座72上设置有向推块73方向延伸的圆杆721,圆杆721的前端同轴设置有圆台722,圆台722的外径大于圆杆721的外径,推块73上部设置有凹腔731,圆杆721和圆台722位于凹腔731内,凹腔7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隔板,凹腔731后端的隔板上设置有缺口 732,缺口 732的尺寸小于圆台722的尺寸而大于圆杆721的尺寸,圆杆721上套设有第四弹簧723,第四弹簧723位于凹腔731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I内间隔设置有第一竖板8和第二竖板9,第一竖板8位于锁舌3的一侧,滑动座72、推块73和连接销74位于第一竖板8和第二竖板9之间,立杆62位于第二竖板9的外侧,第二弹簧63的第二弹簧脚65固定在第二竖板9上。本实施例中,锁舌驱动机构4包括第二滑动板41、转盘42和第五弹簧43和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的挡板44,转盘42包括轴接第一壳体I内的转盘主体421和设置于转盘主体421外侧的第一拨块422和 第二拨块423,第一拨块421与锁舌3的尾部连接,第二拨块423与第二滑动板41弹性连接,第一拨块422和第二拨块423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五弹簧43的一端固定在锁舌3的尾端上,第五弹簧43的另一端顶在挡板44上。本实施例中,第五弹簧4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挡板44连接的防护板45。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I内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内设置有凹槽15,锁舌3位于第一滑槽14内,第五弹簧43的下部位于凹槽15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I内设置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第一滑动板61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滑动板41位于第三滑槽内,滑块16位于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之间,第二滑动板41上设置有与第一滑动板61和滑块16同轴的销孔,连接销74移动时伸入第二滑动板41的销孔中将离合机构7、活动件6和锁舌驱动机构4连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智能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钥匙孔和锁孔,所述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有锁舌和锁舌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二壳体内弹性设置有向所述的锁孔延伸的锁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杆靠近所述的锁孔的一端具有第一楔形结构,所述的锁杆靠近所述的锁孔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钥匙孔正对的所述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活动件,所述的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机构,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位于所述的活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的控制机构可控制所述的离合机构移动将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或者分离,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的锁舌的前端伸到所述的锁孔的上方,所述的锁舌的前端具有与所述的第一楔形结构配合的第二楔形结构,所述的离合机构、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上锁时,将所述的锁杆推入所述的锁孔中,所述的锁杆与所述的锁舌接触并将所述的锁舌的前端推离所述的锁孔上方,所述的锁杆继续移动至所述的锁杆的凹槽与所述的锁舌接触,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锁舌进入凹槽内将所述的锁杆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此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离合机构远离所述的活动件直至所述的离合机构、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分离,完成上锁,此时,通过所述的锁孔对所述的活动件施力,所述的活动件无法与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无法被驱动;开锁时,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的离合机构靠近所述的活动件直至所述的离合机构、所述的活动件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通过所述的锁孔对所述的活动件施力,所述的活动件向前移动并带动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运动,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锁舌离开所述的锁杆的凹槽,所述的锁舌与所述的锁杆分离,所述的锁杆在弹性作用下复位,离开所述的锁孔,完成开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的控制机构连接的电机和沿直线依次设置的滑动座和推块,所述的推块靠近所述的活动件,所述的电机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滑动座移动方向垂直,电机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的滑动座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啮合,所述的滑动座与所述的推块弹性连接,所述的滑动座与所述的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上,所述的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滑动座的后侧,所述的活动件包括第一滑动板、滑块、连接销和滑动板复位机构,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滑动板复位机构位于所述的第一滑动板的一侧,所述的滑块位于所述的第一滑动板的另一侧,所述的第一滑动板和所述的滑块上设置有同轴的销孔,所述的 连接销依次穿过所述的滑块和所述的第一滑动板的销孔并延伸到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第一滑动板之间,所述的连接销位于所述的滑块内的部分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的滑动板复位机构包括立杆和套设在所述的立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具有第一弹簧脚和第二弹簧脚,所述的第一弹簧脚与所述的第一滑动板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脚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内,所述的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的电机转动,电机轴带动所述的齿轮转动,所述的齿轮带动滑动座和所述的推块移动,所述的推块向前推动所述的连接销,所述的第三弹簧被压缩,连接销移动至与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销、所述的第一滑动板、所述的滑块和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四者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的电机复位,所述的推块后退与所述的连接销分离,所述的第三弹簧伸长,所述的连接销复位并与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座上设置有向所述的推块方向延伸的圆杆,所述的圆杆的前端同轴设置有圆台,所述的圆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的圆杆的外径,所述的推块上部设置有凹腔,所述的圆杆和所述的圆台位于所述的凹腔内,所述的凹腔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隔板,所述的凹腔后端的隔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的圆台的尺寸而大于所述的圆杆的尺寸,所述的圆杆上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的凹腔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的第一竖板位于所述的锁舌的一侧,所述的滑动座、所述的推块和所述的连接销位于所述的第一竖板和所述的第二竖板之间,所述的立杆位于所述的第二竖板的外侧,所述的第二弹簧的第二弹簧脚固定在所述的第二竖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动板、转盘和第五弹簧和固定在所述的第一壳体上的挡板,所述的转盘包括轴接所述的第一壳体内的转盘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的转盘主体外侧的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所述的第一拨块与所述的锁舌的尾部连接,所述的第二拨块与所述的第二滑动板弹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拨块和所述的第二拨块之间的夹角为90度,所述的第五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锁舌的尾端上,所述的第五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的挡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弹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的挡板连接的防护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内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一滑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锁舌位于所述的第一滑槽内,所述的第五弹簧的下部位于所述的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安全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钥匙孔内设置有按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智能锁,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钥匙孔和锁孔,第一壳体内设置有锁舌和锁舌驱动机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受力可穿过锁孔伸入第一壳体内的锁杆,钥匙孔正对的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活动件,活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离合机构,锁舌驱动机构位于活动件的另一侧,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可控制离合机构移动将活动件和锁舌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或者分离;优点是上锁后,离合机构、活动件和锁舌驱动机构三者分离,从钥匙孔处对活动件施加推力,锁舌驱动机构无法被驱动,由此无法通过钥匙孔对锁具结构进行破坏,安全性较高。
文档编号E05B17/22GK103225450SQ20131015975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日
发明者王威, 黄仁春 申请人:宁波德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