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90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拉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拉篮,特别是拉篮内置物架改进的一种拉篮。
背景技术
参见图5所示,现有拉篮一般包括拉篮主体4和多个置物架5,各置物架5没有连接在一起,当置物架5放置在拉篮主体4内部时,为了避免各置物架5之间松动,一般利用单个置物架5之间的尺寸进行相互阻挡(置物架与置物架之间没有扣件连接),并利用各置物架摆放成与拉篮主体4内部大小近乎一致的形状。此款拉篮使用时,由于置物架之间没有连接,存在一定的空隙,各置物架放入拉篮主体之后,置物架存在无规则的滑动,拉动拉篮时产生出由置物架之间碰撞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整体性强、安装方便的拉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篮,包括至少两个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置物架之间通过扣件连接
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扣件包括有插条和插孔,插条和插孔分别设置在置物架的外侧壁。所述插条呈圆柱状,插孔为与插条匹配的圆形孔;或者,所述插条横截面呈T形,插孔为与插条匹配的T形孔;或者,所述插条横截面呈梯形,插孔为与插条匹配的梯形孔。当然,插条和插孔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两者能够相互扣合即可。所述置物架包括碗架、碟架和小餐具放置架。小餐具放置架主要用于放置筷子、勺子等细小餐具。还包括拉篮主体,各个置物架相接后放置在拉篮主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I)此款拉篮的各个置物架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不松散的组合体;(2)扣件主要是利用插条和插孔的方式配合,拼装方便;(3)各个置物架拼装后放入拉篮主体内,各置物架之间不存在无规则的滑动,避免拉动拉篮时因置物架碰撞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置物架扣接前结构示意图。图2为置物架扣接后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俯视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置物架装配在拉篮主体内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拉篮,包括一拉篮主体4和至少两个置物架,所述各个置物架之间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后放置在拉篮主体4内。所述扣件包括有插条11和插孔21,插条11和插孔21分别设置在置物架的外侧壁。所述插条11呈圆柱状,插孔21为与插条11匹配的圆形孔。所述置物架包括碗架2、碟架3和小餐具放置架1,其中,碗架2设有两个,碟架3设有一个,小餐具放置架I设有三个。
权利要求1.一种拉篮,包括至少两个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置物架之间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包括有插条和插孔,插条和插孔分别设置在置物架的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条呈圆柱状,插孔为与插条匹配的圆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条横截面呈T形,插孔为与插条匹配的T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条横截面呈梯形,插孔为与插条匹配的梯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包括碗架、碟架和小餐具放置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篮主体,各个置物架相接后放置在拉篮主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篮,包括至少两个置物架,所述各个置物架之间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所述扣件包括有插条和插孔,插条和插孔分别设置在置物架的外侧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此款拉篮的各个置物架通过扣件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不松散的组合体;(2)扣件主要是利用插条和插孔的方式配合,拼装方便;(3)各个置物架拼装后放入拉篮主体内,各置物架之间不存在无规则的滑动,避免拉动拉篮时因置物架碰撞产生不必要的噪音。
文档编号A47B77/14GK203058927SQ20132004504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温汉雄 申请人:温汉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