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安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87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安全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安全箱,包括:箱体(200)与箱盖通过安全开门装置和自动开门装置连接,安全开门装置连接到锁控装置,锁控装置分别控制连接门锁装置和安全开门装置,门锁装置传动连接滑动底板(100)上的锁舌(301),门锁装置、锁控装置、安全开门装置均装设在滑动装置旁边,滑动底板(100)的左边、右边分别设置有可让滑动装置滑动的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且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卡住滑动装置;门锁装置、滑动装置、滑动底板、安全开门装置、锁控装置、自动开门装置均都设置在箱盖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更好地用以产品在振动、跌落、碾压、抗冲击、抗破坏、抗疲劳及防砸、防撬、防摔等性能方面的大幅提升,安全感更强。
【专利说明】一种车载安全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安全箱。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在结构上安全性也不高,以至于行车安全性不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车载安全箱。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装置、滑动装置、滑动底板100、安全开门装置、锁控装置、自动开门装置、箱体200和箱盖20 ;
[0006]所述箱体200与所述箱盖通过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和自动开门装置连接,所述安全开门装置连接到所述锁控装置,所述锁控装置分别控制连接所述门锁装置和安全开门装置,所述门锁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底板100上的锁舌301,所述门锁装置、锁控装置、安全开门装置均装设在所述滑动装置旁边,所述滑动底板100的左边、右边分别设置有可让滑动装置滑动的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且所述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对所述滑动装置进行限位;
[0007]所述门锁装置、滑动装置、滑动底板、安全开门装置、锁控装置、自动开门装置均都设置在箱盖内。
[0008]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一端与箱盖的一端通过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和安全开门装置连接,所述箱体的一端与箱盖的一端通过锁舌连接,所述箱体周边与所述箱盖的周边相互咬
口 ο
[0009]优选地,所述箱盖包括:上盖701、包皮盖702、包皮盖702下部的滑动盖703、主盒盖704、呼救按板705、电池盖706,所述滑动盖703卡紧包皮盖702后在上盖701上滑动,主盒盖704、呼救按板705装在上盖701上,电池盖706装在主盒盖704上。
[0010]优选地,所述门锁装置包括:锁壳201、锁芯202、锁定位部件203和锁拨片204,所述锁拨片204装设在所述锁定位部件203上,所述锁定位部件203装设在所述锁芯202上,所述锁芯202装设在所述锁壳201中。
[0011]优选地,所述锁控装置包括:马达501固定在滑动底板100的固定板502上,所述马达501上装设有马达螺杆503,所述马达螺杆503上装设有马达齿轮,所述马达齿轮包括上齿轮504、中齿轮505和下齿轮506,其中:上齿轮504与中齿轮505齿合,中齿轮505与下齿轮506齿合,下齿轮506中间在转动轴507的一端,转动轴507的另一端穿过滑动底板上的固定板502且所述转动轴507的另一端装有转动齿轮508,转动齿轮508的旁边装有压力弹簧509,转动齿轮508和压力弹簧509的下边为卡位挡板510,所述卡位挡板510固定在固定板502上,所述卡位挡板510的一端被压力弹簧509压住,所述卡位挡板510的另一端被转动齿轮508压住。
[0012]优选地,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包括:密码按键板401和密码电路板403,所述密码电路板403旁装设有电池405,所述密码按键板401连接所述密码电路板403,所述电池405和所述密码电路板403均连接马达501。
[0013]优选地,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包括:指纹采集器402、指纹电路板404,所述指纹电路板404旁装设有电池405,所述指纹采集器402连接所述指纹电路板404,所述电池405和所述指纹电路板404均连接马达501。
[0014]优选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动板304、固定在第一滑动板上的滑动齿轮305、固定在滑动底板的卡板306、卡位弹簧307、长拉动弹簧308、第二滑动板309和短拉动弹簧310,所述长拉动弹簧308的一端和第二滑动板30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滑动装置的第一滑动板上、所述长拉动弹簧308的另一端和第二滑动板309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底板上的,第二滑动板通过第一滑动板上的可让第二滑动板滑动的卡柱311卡住第一滑动板上,短拉动弹簧3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动板上,所述短拉动弹簧310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动板上,所述卡板可被第一滑动板压住且可被卡位弹簧顶起。
[0015]优选地,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包括:上板金601、下板金602、转动轴603、左齿轮604、右齿轮605、左开门弹簧607、右开门弹簧608、左阻尼轮609、右阻尼轮610,其中,上板金
601、下板金602分别固定在上盖和箱体的槽中,上板金601与下板金602通过转动轴连接,左开门弹簧和右开门弹簧被转动轴穿过,左开门弹簧的一端和右开门弹簧的一端顶住箱体,左开门弹簧的另一端和右开门弹簧的另一端顶住箱子上盖,左齿轮和右齿轮固定在上板金上,左阻尼轮和右阻尼轮固定在下板金上,左齿轮与左阻尼轮咬合、右齿轮与右阻尼轮咬合。
[0016]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在振动、跌落、碾压、抗冲击、抗破坏、抗疲劳及防砸、防撬、防摔等性能方面的大幅提升,安全感更强。该车载安全箱可以安装在车上(含原车扶手箱、储物箱、座椅下、后排座椅中间及后面等驾驶室内的任何地方和后尾箱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门锁装置结构装配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门锁装置结构分解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滑动装置结构装配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滑动装置结构分解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安全开门装置结构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锁控装置结构装配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锁控装置结构分解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自动开门装置结构分解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自动开门装置结构装配图;
[00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安全箱的箱体、箱盖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安全箱,如图1-图11所示,包括:门锁装置、滑动装置、滑动底板100、安全开门装置、锁控装置、自动开门装置、箱体200和箱盖20 ;
[0030]所述箱体与所述箱盖通过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和自动开门装置连接,所述安全开门装置连接到所述锁控装置,所述锁控装置分别控制连接所述门锁装置和安全开门装置,所述门锁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底板100上的锁舌301,从而带动滑动底板上的锁舌301进、退,即:关、开门,所述门锁装置、锁控装置、安全开门装置均装设在所述滑动装置旁边,所述滑动底板100的左边、右边分别设置有可让滑动装置滑动的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且所述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对所述滑动装置进行限位;从而让滑动装置在滑动底板100上前、后滑动,也不会脱离滑动底板。安全开门装置和锁控装置用以密码开门或指纹开门,门锁装置用以钥匙开门。
[0031]所述门锁装置、滑动装置、滑动底板、安全开门装置、锁控装置、自动开门装置均都设置在箱盖内。
[0032]在上述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箱体的一端与箱盖的一端通过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和安全开门装置连接,所述箱体的一端与箱盖的一端通过锁舌连接,所述箱体周边与所述箱盖的周边相互咬合。
[0033]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箱盖包括:上盖701、包皮盖702、包皮盖702下部的滑动盖703、主盒盖704、呼救按板705、电池盖706,所述滑动盖703卡紧包皮盖702后在上盖701上滑动,主盒盖704、呼救按板705装在上盖701上,电池盖706装在主盒盖704 上。
[0034]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门锁装置包括:锁壳201、锁芯202、锁定位部件203和锁拨片204,所述锁拨片204装设在所述锁定位部件203上,所述锁定位部件203装设在所述锁芯202上,所述锁芯202装设在所述锁壳201中。
[0035]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锁控装置包括:马达501固定在滑动底板100的固定板502上,所述马达501上装设有马达螺杆503,所述马达螺杆503上装设有马达齿轮,所述马达齿轮包括上齿轮504、中齿轮505和下齿轮506,其中:上齿轮504与中齿轮505齿合,中齿轮505与下齿轮506齿合,下齿轮506中间装设在转动轴507的一端,转动轴507的另一端穿过滑动底板上的固定板502,且所述转动轴507的另一端上装有转动齿轮508,转动齿轮508的旁边装有压力弹簧509,转动齿轮508和压力弹簧509的下边为卡位挡板510,所述卡位挡板510固定在固定板502上,所述卡位挡板510的一端被压力弹簧509压住,所述卡位挡板510的另一端被转动齿轮508压住。
[0036]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包括:密码按键板401和密码电路板403,所述密码电路板403旁装设有电池405,所述密码按键板401连接所述密码电路板403,所述电池405和所述密码电路板403均连接马达501。在又一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安全开门装置还可以包括:指纹采集器402、指纹电路板404,所述指纹电路板404旁装设有电池405,所述指纹采集器402连接所述指纹电路板404,所述电池405和所述指纹电路板404均连接马达501。[0037]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动板304、固定在第一滑动板上的滑动齿轮305、固定在滑动底板的卡板306、卡位弹簧307、长拉动弹簧308、第二滑动板309和短拉动弹簧310,所述长拉动弹簧308的一端和第二滑动板30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滑动装置的第一滑动板上、所述长拉动弹簧308的另一端和第二滑动板309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底板上的,第二滑动板通过第一滑动板上的可让第二滑动板滑动的卡柱311卡在第一滑动板上,从而让第二滑动板在第一滑动板上前、后滑动,也不会脱离第一滑动板,短拉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动板短拉动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动板上,卡板被第一滑动板压住且被卡位弹簧顶起。
[0038]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包括:上板金601、下板金
602、转动轴603、左齿轮604、右齿轮605、左开门弹簧607、右开门弹簧608、左阻尼轮609、右阻尼轮610。其中,上板金601、下板金602分别固定在上盖和箱体的槽中,该槽进一步让下板金动不了,上板金601与下板金602通过转动轴连接,左开门弹簧和右开门弹簧被转动轴穿过,左开门弹簧的一端和右开门弹簧的一端顶住箱体,左开门弹簧的另一端和右开门弹簧的另一端顶住箱子上盖,左齿轮和右齿轮固定在上板金上,左阻尼轮和右阻尼轮固定在下板金上,左齿轮与左阻尼轮咬合、右齿轮与右阻尼轮咬合。
[0039]开锁工作原理:
[0040]用钥匙开锁时,钥匙插入门锁装置中的锁心中扭转后会带动锁芯转动,锁芯带动锁定位部件、锁定位部件带动锁拨片拨90°,锁拨片拨动时会把第二滑动板拨得后退,第二滑动板后退则其另一头尖角就慢慢伸到卡位挡板下,把卡位挡板顶起,好让第一滑动板可后退(若非正常开门,卡位挡板是卡住滑动板不能后退的,使锁开不了),与此同时,锁拨片的拨动时会把第一滑动板拨得后退,第一滑动板的后退等于滑动板上的锁舌也后退,后退到一定程度就开锁了,同时,第一滑动板松开卡板,卡板则被卡位弹簧顶起后反卡住滑动板,让第一滑动板(包括其上的锁舌)都动不了,需正常开、关门才能自动触动卡板,从而松开第一滑动板(包括其上的锁舌)。
[0041]密码(或指纹)开锁时,在密码按键板(或指纹采集器)上输入密码(或指纹)后,就会起动密码电路板(或指纹电路板),其就起动马达转,马达转就带动马达螺杆转,其又带动上齿轮转,其又带动中齿轮转,其又带动下齿轮转,其又带动转动轴转,其旋转就会带动转动齿轮转,转动齿轮转就把其下的卡位挡板这头压下,从而翘起挡滑动板的另一头,即:松开了第一滑动板,好让第一滑动板可后退,同时转动齿轮转也带动滑动齿轮后退,即:第一滑动板(包括其上的锁舌)都后退,锁就开了,长拉动弹簧便于让第一滑动板回位,短拉动弹簧便于让第二滑动板回位。
[0042]开门工作原理:一开锁后,密码箱和车载智能安全箱的一端就松开了,则另一端装有自动开门装置的、原先处于极大扭曲的左开门弹簧、右开门弹簧就自动开始舒展,从而顶起箱子的上盖(因箱体是固定的),但可能力量会较大,顶得突然,但此时左阻尼轮、右阻尼轮因内有阻力,其就减缓运转速度,从而带动与其咬合在一起的左、右齿轮也减缓运转速度,而阻尼轮与齿轮又分别在箱体和上盖上,所以就让门自动、缓缓弹起。
[0043]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工作原理:先滑开包皮盖,露出锁、按键板或指纹板,然后开锁,箱盖就自动弹起,同时箱内灯也会自动亮,用后按下上盖就关好了产品。
[0044]上盖与下盖紧紧咬合:无缝隙、无撬点。锁舌形状为圆柱形:不易滑出。锁舌位置分两边:分散受力。与锁舌连体的滑动板被卡位挡板卡住:非正常开门的任何方式都不能让锁舌后退,即:开不了门。
[0045]与锁舌连体的滑动板被卡板挡住:非正常开、关门的任何方式都不能让锁舌前进。
[0046]转动齿轮与滑动齿轮的咬合运作,因齿轮卡住,非正常开门的任何方式都不能让与锁舌连体的滑动板(即:锁舌)后退,从而进一步开不了门。
[0047]开门装置相互咬合,让箱体的另一端与箱盖的另一端连接点更加牢固。
[004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安全箱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装置、滑动装置、滑动底板(100)、安全开门装置、锁控装置、自动开门装置、箱体(200)和箱盖(20); 所述箱体(200)与所述箱盖通过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和自动开门装置连接,所述安全开门装置连接到所述锁控装置,所述锁控装置分别控制连接所述门锁装置和安全开门装置,所述门锁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底板(100)上的锁舌(301),所述门锁装置、锁控装置、安全开门装置均装设在所述滑动装置旁边,所述滑动底板(100)的左边、右边分别设置有可让滑动装置滑动的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且所述第一管位(302)和第二管位(303)对所述滑动装置进行限位; 所述门锁装置、滑动装置、滑动底板、安全开门装置、锁控装置、自动开门装置均都设置在箱盖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端与箱盖的一端通过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和安全开门装置连接,所述箱体的一端与箱盖的一端通过锁舌连接,所述箱体周边与所述箱盖的周边相互咬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包括:上盖(701)、包皮盖(702)、包皮盖(702)下部的滑动盖(703)、主盒盖(704)、呼救按板(705)、电池盖(706), PJf述滑动盖(703)卡紧包皮盖(702)后在上盖(701)上滑动,主盒盖(704)、呼救按板(705)装在上盖(701)上,电池盖(706)装在主盒盖(704)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装置包括:锁壳(201)、锁芯(202)、锁定位部件(203)和锁拨片(204),所述锁拨片(204)装设在所述锁定位部件(203)上,所述锁定位部件(203)装设在所述锁芯(202)上,所述锁芯(202)装设在所述锁壳(201)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控装置包括:马达(501)固定在滑动底板(100)的固定板(502)上,所述马达(501)上装设有马达螺杆(503),所述马达螺杆(503)上装设有马达齿轮,所述马达齿轮包括上齿轮(504)、中齿轮(505)和下齿轮(506),其中:上齿轮(504)与中齿轮(505)齿合,中齿轮(505)与下齿轮(506)齿合,下齿轮(506)中间在转动轴(507)的一端,转动轴(507)的另一端穿过滑动底板上的固定板(502)且所述转动轴(507)的另一端装有转动齿轮(508),转动齿轮(508)的旁边装有压力弹簧(509),转动齿轮(508)和压力弹簧(509)的下边为卡位挡板(510),所述卡位挡板(510)固定在固定板(502)上,所述卡位挡板(510)的一端被压力弹簧(509)压住,所述卡位挡板(510)的另一端被转动齿轮(508)压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包括:密码按键板(401)和密码电路板(403),所述密码电路板(403)旁装设有电池(405),所述密码按键板(401)连接所述密码电路板(403),所述电池(405)和所述密码电路板(403)均连接马达(50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门装置包括:指纹采集器(402)、指纹电路板(404),所述指纹电路板(404)旁装设有电池(405),所述指纹采集器(402)连接所述指纹电路板(404),所述电池(405)和所述指纹电路板(404)均连接马达(50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动板(304)、固定在第一滑动板上的滑动齿轮(305)、固定在滑动底板的卡板(306)、卡位弹簧(307)、长拉动弹簧(308)、第二滑动板(309)和短拉动弹簧(310),所述长拉动弹簧(308)的一端和第二滑动板(309)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滑动装置的第一滑动板上、所述长拉动弹簧(308)的另一端和第二滑动板(309)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底板上的,第二滑动板通过第一滑动板上的可让第二滑动板滑动的卡柱(311)卡住第一滑动板上,短拉动弹簧(3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动板上,所述短拉动弹簧(310)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动板上,所述卡板可被第一滑动板压住且可被卡位弹簧顶起。
9.如权利要 求1所述车载安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包括:上板金(601)、下板金(602)、转动轴(603)、左齿轮(604)、右齿轮(605)、左开门弹簧(607)、右开门弹簧(608)、左阻尼轮(609)、右阻尼轮(610),其中,上板金(601)、下板金(602)分别固定在上盖和箱体的槽中,上板金(601)与下板金(602)通过转动轴连接,左开门弹簧和右开门弹簧被转动轴穿过,左开门弹簧的一端和右开门弹簧的一端顶住箱体,左开门弹簧的另一端和右开门弹簧的另一端顶住箱子上盖,左齿轮和右齿轮固定在上板金上,左阻尼轮和右阻尼轮固定在下板金上,左齿轮与左阻尼轮咬合、右齿轮与右阻尼轮咬合。
【文档编号】E05B65/52GK203441209SQ20132026560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4日
【发明者】卢志刚 申请人:卢志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