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880阅读:1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编织床,包括床架和床腿,所述床架的上表面形成一框架,框架上设有一周挂钩孔,还包括若干挂钩,挂钩的一端搭接在挂钩孔内,另一端连接床线,各条床线交叉编织成网;所述框架相对的两边之间连接至少一个U形支架。现有技术中的床架中部设有连接板,而本实用新型中部是编织网,为加强床架的牢固性,采用U形支架的两端连接床架相对的两横梁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使整个床架更牢固结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实耐用、舒适度好、透气性强、实惠适用。平软舒适,长久使用也不会形成床面凹陷的不足。
【专利说明】一种编织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特别是一种编织床。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席梦丝软床由弹簧、拉簧、钢筋等所组成。通常在密布的弹簧上端设拉簧,床架四周设有支撑钢筋形成软床床垫内架,并在内架上下端设有毡垫和海绵,其外面再设装饰布。这种结构的软床成本高、制作麻烦。而且由于弹簧经常压伸、易变得松软失去支撑力,造成床面凹陷、影响使用而报废。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编织床。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一种编织床,包括床架和床腿,所述床架的上表面形成一框架,框架上设有一周挂钩孔,还包括若干挂钩,挂钩的一端搭接在挂钩孔内,另一端连接床线,各条床线交叉编织成网;所述框架相对的两边之间连接至少一个U形支架。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腿的下端设有床脚。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床靠,所述床靠设在床架的两端,与床腿为一体结构。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腿和床架采用铁制成。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床架与床腿之间通过角铁连接。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两个挂钩之间的距离为4 - 6cm。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形支架为两个,U形支架的两端连接在床架的两个较长的边之间。
[0012]现有技术中的床架中部设有连接板,而本实用新型中部是编织网,为加强床架的牢固性,采用U形支架的两端连接床架相对的两横梁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使整个床架更牢固结实。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实耐用、舒适度好、透气性强、实惠适用。平软舒适,长久使用也不会形成床面凹陷的不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编识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床架,2.床腿,3.床靠,4.角铁,5.挂钩,6.床线,7.U形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8]如图1 一 2所示,一种编织床,包括床架1、床腿2和床靠3,床腿2的下端设有床脚,床靠3设在床架I的两端,与床腿2为一体结构。所述床架I与床腿2之间通过角铁4和螺栓连接。所述床架I的上表面形成一矩形的框架,框架上设有一周挂钩孔,还包括若干挂钩5,相邻两个挂钩5之间的距离在4 - 6cm之间。挂钩5的一端搭接在挂钩孔内,另一端连接编织网,编织网由若干连接相对两个挂钩5之间的床线6交叉编织构成,每个床线由一条工业用线缠绕若干次(10次)后形成,采用拉线机把床线6拉紧。所述框架相对的两边之间连接两个U形支架7,U形支架7的两端连接在床架I的两个较长的边之间。
[0019]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编织床,包括床架和床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的上表面形成一框架,框架上设有一周挂钩孔,还包括若干挂钩,挂钩的一端搭接在挂钩孔内,另一端连接床线,各条床线交叉编织成网;所述框架相对的两边之间连接至少一个U形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腿的下端设有床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床靠,所述床靠设在床架的两端,与床腿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腿和床架采用铁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与床腿之间通过角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挂钩之间的距离为4-6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为两个,U形支架的两端连接在床架的两个较长的边之间。
【文档编号】A47C17/00GK203676603SQ20132039894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5日
【发明者】倪登华, 倪士动 申请人:倪登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