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91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骨架管件、第二骨架管件、两个挂件、顶棚支架、第三骨架管件、连接件、旋转塑件和固定连接在游戏床上的上骨架角件;挂件的上端设置有挂件通孔,挂件的下端设置有挂件U型开口,挂件的侧边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塑件,旋转塑件可在连接件上沿旋转塑件的轴线转动;旋转塑件与上骨架角件连接;睡篮通过两挂件卡接在游戏床的上围,当睡篮不使用的时,只要解除右边的挂件,再将睡篮沿着左边的挂件上方通孔旋转,将睡篮旋转到竖直的状态即可;当需要再次使用睡篮时将睡篮旋转到水平的状态,卡接右边的挂件即可,由此可见此结构不仅方便使用者而且大大的节省了空间。
【专利说明】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游戏床领域,特别是一种儿童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儿童游戏床多数采用金属件外套接织布的儿童游戏床为主,此类游戏床可以配上第二层床,方便较小的婴儿使用,而对于新生儿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即使放在第二层床上,由于第二层床到床的四围栏杆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小孩需要更换尿布或需要抱出来喂奶时极其不方便,有时候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有些游戏床上会附加一些组件,如尿布架、提篮、睡篮等。
[0003]但现有的附加组件,很多都是直接固定卡接在游戏床的上骨架杆上,其附件组件不使用时,需将附加组件解除下来并移到相应的位置去摆放,这样不仅浪费空间而且还给使用者带了一些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新生儿使用的睡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骨架管件、第二骨架管件、两个挂件和顶棚支架;所述顶棚支架成半圆弧状,顶棚支架的两端与顶棚卡座固定连接,顶棚卡座卡接于第一骨架管件和第二骨架管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骨架管件、连接件、旋转塑件和固定连接在游戏床上的上骨架角件;所述第一骨架管件的一端和第二骨架管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骨架管件的另一端和第二骨架管件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骨架管件两端连接;所述挂件的上端设置有挂件通孔,挂件的下端设置有挂件U型开口,挂件的侧边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塑件,旋转塑件可在连接件上沿旋转塑件的轴线转动;旋转塑件与上骨架角件连接;所述上骨架角件上设有半圆弧滑槽,半圆弧滑槽上设有缺口,半圆弧滑槽的外围设有定位孔;所述旋转塑件上设置有半圆凸点和卡接筋板,卡接筋板上设置有塑件凸筋;所述旋转塑件上的卡接筋板插入上骨架角件上设置的半圆弧滑槽内,卡接筋板上设置有塑件凸筋可卡接在上骨架角件内侧面上,旋转塑件上的半圆凸点可卡入上骨架角件设置的定位孔内。
[0006]所述挂件包括左挂件和右挂件,所述右挂件上端通过挂件通孔与第一骨架管件、第二骨架管件连接处固定连接,右挂件可在第一骨架管件、第二骨架管件上转动,右挂件下端通过挂件U型开口与游戏床的上围固定连接;所述左挂件上端通过挂件通孔与第三骨架管件固定连接,左挂件可在第三骨架管件上转动,左挂件下端通过挂件U型开口与游戏床的上围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骨架管件的一端设置有缩管,缩管内部设置有弹片,弹片上设置有卡接凸台,另一端管壁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骨架管件的两端管壁上都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三骨架管件两端管体内部均设置有弹片,弹片上设置有卡接凸台,第三骨架管件的外壁直径小于第一骨架管件和第二骨架管件内孔直径;所述第一骨架管件一端通过弹片上设置的卡接凸台与第二骨架管件的一端设置的卡接孔卡接,二者构成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一骨架管件另一端和第二骨架管件另一端通过卡接孔分别与第三骨架管件两端弹片上设置的卡接凸台卡接,与第三骨架管件构成可拆式连接;第三骨架管件与第一骨架管件另一端和第二骨架管件的套配合间隙在0.5-1.5mm之间。
[0008]所述挂件U型开口的开口位置的宽度尺寸小于圆形底部的直径尺寸。
[000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睡篮通过两挂件卡接在游戏床的上围,当睡篮不使用的时,只要解除右边的挂件,再将睡篮沿着左边的挂件上方通孔旋转,将睡篮旋转到竖直的状态即可;当需要再次使用睡篮时将睡篮旋转到水平的状态,卡接右边的挂件即可,由此可见此结构不仅方便使用者而且大大的节省了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在床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骨架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骨架连接机构分解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骨架管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转状态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两侧设置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
[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骨架角件的半圆弧滑槽局部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01底架角柱02左侧面围布03立杆
[0022]04左上骨架角件4-1定位孔4-2半圆弧滑槽4_3缺口
[0023]05左上围
[0024]06左旋转塑件6-1半圆凸点6-2塑件凸筋6_3卡接筋板
[0025]07左挂件7-1挂件通孔7-2挂件U型开口
[0026]08左连接件09第一骨架管件10顶棚座11第二骨架管件
[0027]12顶棚支架13第三骨架管件14右挂件15右连接件
[0028]16右旋转塑件17弹片18右上围19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5、图7至图9所示,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包括构成睡篮的第一骨架管件(09)、第二骨架管件(11)、左挂件(07)、右挂件(14);其中,第一骨架管件(09)一端设置有缩管(19),缩管(19)内部设置有弹片(17),弹片(17)上设置有卡接凸台,第二骨架管件(11)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孔,通过弹片(17)上设置的卡接凸台与第二骨架管件
(11)的端部设置的卡接孔卡接,第一骨架管件(09)和第二骨架管件(11)构成可拆式连接;在第一骨架管件(09)和第二骨架管件(11)的连接部分外部通过挂件通孔(7-1)固定套接有右挂件(14);第一骨架管件(09)与第二骨架管件(11)另一端通过第三骨架管(13)构成可拆式连接,第三骨架管(13)与第一骨架管件(09)、第二骨架管件(11)的连接方式也是通过如同第一骨架管件(09)和第二骨架管件(11)另一端连接依靠的卡接凸台与卡接孔配合的连接方式实现的;第三骨架管件(13)外侧套接左挂件(07),左挂件(07)上端设置有挂件通孔(7-1),下端设置有挂件U型开口(7-2),左挂件(07)可绕第三骨架管件(13)旋转;左挂件(07)侧边连接左连接件(08),左连接件(08)另一端连接有左旋转塑件(06),左旋转塑件(06)可在左连接件(08)上转动;左旋转塑件(06)与左上骨架角件(04)连接。作为具体的实施例之一,在图1、图2、图3和图5中没有在游戏床睡篮的右侧设置右连接件和右旋转塑件。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顶棚支架(12)成半圆弧状,顶棚支架(12)的两端与顶棚卡座
(10)固定连接,顶棚卡座(10)卡接于第一骨架管件(09)和第二骨架管件(11)上;所述左挂件(07)通过挂件U型开口(7-2)与左上围(05)卡接固定,右挂件(14)通过挂件U型开口与右上围(18)卡接固定。
[0031]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左上骨架角件(04)设有两个半圆弧滑槽(4_2),半圆弧滑槽(4-2)上设有缺口(4-3),半圆弧滑槽(4-2)的外围设有四个定位孔(4-1);左旋转塑件(06)上对称的设置有半圆凸点(6-1)和卡接筋板(6-3),卡接筋板(6-3)上设置有塑件凸筋(6-2);通过半圆弧滑槽(4-2)上设有缺口(4-3)的位置,将塑件凸筋(6-2)与缺口(4-3)的位置对齐,即可将左旋转塑件(06)上的卡接筋板(6-3)插入左上骨架角件(04)上设置的半圆弧滑槽(4 -2)内,通过旋转左旋转塑件(06),卡接筋板(6-3)上设置有塑件凸筋(6-2)倒勾于左上骨架角件(04)内侧面,左旋转塑件(06)在半圆弧滑槽(4-2)内旋转滑动,左旋转塑件(06)通过半圆凸点(6-1)卡入左上骨架角件(04)设置的四个定位孔(4-1)内实现定位。
[0032]睡篮拆卸的具体实施如下:左旋转塑件(06)在左上骨架角件(04)的半圆弧滑槽(4-2)内旋转滑动,当旋转到塑件凸筋(6-2)与缺口(4-3)并齐时,左旋转塑件(06)向外移动,即可拆除左旋转塑件(06)与左上骨架角件(04)之间的固定,向上提起睡篮,左挂件和右挂件下的挂件U型开口(7-2)将离开游戏床的上围,从而睡篮可从游戏床上拆除下来。
[0033]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骨架管件(09)、第二骨架管件(11)、第三骨架管件
(13)之间的连接固定方式均通过弹片(17)上设置的卡接凸台与卡接孔卡接的方式彼此互相连接;按下弹片(17)的卡接凸台,可使得第一骨架管件(09)、第二骨架管件(11)、第三骨架管件(13)分离,整个睡篮骨架得到分解拆除,从而达到减小运输所占用的体积。
[0034]如图5所示睡篮的翻转操作具体实施如下:提起右挂件(14)解除右挂件(14)与右上围(18)的连接作用,然后逆时针翻转睡篮,睡篮绕第三骨架管件(13)在挂件通孔(7-1)旋转,使得睡篮翻转到左侧边竖直放置;当要使用睡篮时,将睡篮顺时针旋转直到右挂件(14)下端的挂件U型开口卡入右上围(18),使得睡篮处于水平状态,即固定在游戏床上。
[003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使用方式,即在游戏床睡篮的两侧均设置连接件及旋转塑件,此结构是在图2所示的单侧设置连接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具体如下:在图2的基础上,右挂件(14)固定连接右连接件(15),右连接件(15)末端连接右旋转塑件(16),右旋转塑件(16)与右上骨架角件连接,此连接结构与左旋转塑件(06)和左上骨架角件(04)连接的方式相同,它们的结构也相同,右旋转塑件(16)解除方式与左旋转塑件(06)解除方式也相同。
[0036]上述实施例仅代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种变形设计,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骨架管件、第二骨架管件、两个挂件和顶棚支架;所述顶棚支架成半圆弧状,顶棚支架的两端与顶棚卡座固定连接,顶棚卡座卡接于第一骨架管件和第二骨架管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骨架管件、连接件、旋转塑件和固定连接在游戏床上的上骨架角件;所述第一骨架管件的一端和第二骨架管件的一端连接,第一骨架管件的另一端和第二骨架管件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骨架管件两端连接;所述挂件的上端设置有挂件通孔,挂件的下端设置有挂件U型开口,挂件的侧边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塑件,旋转塑件可在连接件上沿旋转塑件的轴线转动;旋转塑件与上骨架角件连接;所述上骨架角件上设有半圆弧滑槽,半圆弧滑槽上设有缺口,半圆弧滑槽的外围设有定位孔;所述旋转塑件上设置有半圆凸点和卡接筋板,卡接筋板上设置有塑件凸筋;所述旋转塑件上的卡接筋板插入上骨架角件上设置的半圆弧滑槽内,卡接筋板上设置有塑件凸筋可卡接在上骨架角件内侧面上,旋转塑件上的半圆凸点可卡入上骨架角件设置的定位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包括左挂件和右挂件,所述右挂件上端通过挂件通孔与第一骨架管件、第二骨架管件连接处固定连接,右挂件可在第一骨架管件、第二骨架管件上转动,右挂件下端通过挂件U型开口与游戏床的上围固定连接;所述左挂件上端通过挂件通孔与第三骨架管件固定连接,左挂件可在第三骨架管件上转动,左挂件下端通过挂件U型开口与游戏床的上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管件的一端设置有缩管,缩管内部设置有弹片,弹片上设置有卡接凸台,另一端管壁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二骨架管件的两端管壁上都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第三骨架管件两端管体内部均设置有弹片,弹片上设置有卡接凸台,第三骨架管件的外壁直径小于第一骨架管件和第二骨架管件内孔直径;所述第一骨架管件一端通过弹片上设置的卡接凸台与第二骨架管件的一端设置的卡接孔卡接,二者构成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一骨架管件另一端和第二骨架管件另一端通过卡接孔分别与第三骨架管件两端弹片上设置的卡接凸台卡接,与第三骨架管件构成可拆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戏床睡篮及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U型开口的开口位置的宽度尺寸小于圆形底部的直径尺寸。
【文档编号】A47D13/02GK203538876SQ20132069376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耿茂华, 简勇智 申请人:福建强兴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