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传动平开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传动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扇通过一折叠扇撑及与折叠扇撑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与窗框相铰接,折叠扇撑包括:传动铰链和底座,传动铰链具有用于与传动装置连接固定的传动端,还具有用于与底座滑动连接的滑动端,底座包括滑块和滑槽,滑动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滑块上,滑块可滑动的固定在滑槽中。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可传动平开窗,实现自动旋转开启或闭合可传动平开窗的窗扇,能够进一步提升可传动平开窗的自动化程度,使传动更加精准,延长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安全稳固,强度高,装配方便,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一种可传动平开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传动平开窗。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平开窗因设计不合理,通常存在如下问题:1、窗扇的打开或闭合需要手动操作,因安装在窗体上执手的传动性差、使用者操作起来繁琐费力,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无法实现窗体的远程开启或关闭。3、窗扇内外两侧易受降雨或日晒天气状况的影响,防潮,耐酸碱,抑真菌,抗静电以及防虫蛀等性能较差,窗体的使用寿命也不高。4、现有窗体的隔热效果差,很容易发生室内温度骤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无法满足使用者更高的舒适需求;此外,现有窗体的玻璃结构很容易损坏,在强度、隔音性能上也都差强人意。5、现有结构的窗体在密封性、防水性上都需进一步提高。6、窗框及窗扇的连接需要多种零构件和装配工具,耗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组装效率和控制产品的成本,并且、窗扇出于结构装配的需要很难使外观统一,影响窗体整体的美观度。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平开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传动平开窗,实现自动旋转开启或闭合可传动平开窗的窗扇,能够进一步提升可传动平开窗的自动化程度,使传动更加精准,延长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安全稳固,强度高,装配方便,节能环保。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传动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其特征在于,窗扇通过一折叠扇撑及与折叠扇撑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与窗框相铰接,折叠扇撑包括:传动铰链和底座,传动铰链具有用于与传动装置连接固定的传动端,还具有用于与底座滑动连接的滑动端,底座包括滑块和滑槽,滑动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滑块上,滑块可滑动的固定在滑槽中;传动装置包括机壳、变速箱体、电机、传动齿轮以及传动轴,机壳与变速箱体设为相邻,且均为块状结构,电机装设在机壳中,变速箱体的表面设置轴孔,传动轴插置在轴孔处,传动齿轮状设在变速箱体中且分别与电机和传动轴相连接,其中:传动端插直在轴孔中与传动轴连接。
[0005]其中,传动装置装设在窗扇上,折叠扇撑的一端部与窗框相紧固。
[0006]其中,窗框包括第一型材部和第二型材部,第一型材部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其上的内框,第二型材部包括槽腔和外框,外框与第二型材部的槽腔设为相对且连为一体,第一型材部的基座可滑动的卡持在第二型材部的槽腔中将第一型材部与第二型材部固定连为一体。
[0007]其中,第一型材部和第二型材部之间设有多个卡持臂。
[0008]其中,变速箱体上多处设置散热孔。
[0009]其中,轴孔周围的变速箱体上开设用于固定传动装置在窗扇上的机丝孔。
[001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传动平开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传动装置的电机可带动传动齿轮连同传动轴同步转动,能够与折叠扇撑相配合,实现自动旋转开启或闭合可传动平开窗的窗扇,能够进一步提升可传动平开窗的自动化程度,使传动更加精准,延长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安全稳固,强度高,装配方便,节能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传动平开窗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A-A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2所示窗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2所示窗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B-B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C-C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D-D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传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传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传动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防水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可传动平开窗的第一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可传动平开窗的第二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可传动平开窗的第一组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可传动平开窗的第二组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可传动平开窗实施例二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结合参见图1-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实施例一。
[0030]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立面及其中A-A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可传动平开窗包括:窗框8和窗扇9,如图3所不,窗框8包括第一型材部81和第二型材部82,第一型材部81包括基座810和设置在基座810上的内框812,第二型材部82包括槽腔820和与槽腔820设置相对且连为一体的外框822 ;基座810可滑动的卡持在槽腔820中将第一型材部81与第二型材部82固定连为一体。
[0031]窗扇9与窗框8相铰接,其通过一折叠扇撑I和传动装置2相对窗框8旋转打开或旋转闭合,传动装置2与折叠扇撑I相连接,且设为联动。[0032]如图4所示,窗扇9包括:第三型材部91和第四型材部92,第三型材部91包括基座910和设置在基座910上的内扇框912,第四型材部92包括槽腔920和与槽腔920设置相对且连为一体的外扇框922 ;基座910可滑动的卡持在槽腔920中将第三型材部91和第四型材部92固定连为一体。
[0033]结合参见图5-图7,窗框8为呈方环状的框架结构,其是由若干截面呈方型的框架相紧固并首尾依次相连接所形成,为内外两侧双层结构。本实施例中,窗框8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具体划分为顶框8a、底框8b、侧框8c以及中框8d。不同位置窗框8a、8b、8c以及8d在局部位置虽有自身结构上的差异,但装配方式基本相同。具体地,窗框8的外周整体嵌入在墙体中用以实现固定,而其内侧通过折叠扇撑I及传动装置2连接固定一与其相匹配的窗扇9。
[0034]第一型材部81是由塑木材料制成的中空异型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型材部81由基座810和设置在基座810上的内框812组成,基座810用于与第二型材部82进行卡持连接,其外侧设有两对称设置的缺口 811。由于第一型材部81所使用的塑木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耐酸碱,抑真菌,抗静电以及防虫蛀的性能,使得通过该型材制成的门窗在保温性能、美观度上较传统的型材结构有较大的优势。实施时,由于塑木材料制成的内框812较传统的合金材料制成的内框更美观,能够适应多种安装环境。
[0035]内框812上多处设置用于安装密封条的滑轨813,滑轨813沿第一型材部81的延伸方向设置,其作用是在内框812上提供安装滑轨813的连接位。可以理解的是,该滑轨813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型材实际需要的密封位置进行设置;同时,内框812的形状也不限定在上述截面呈方状的对称结构,其可以是截面呈其它常见形状的非对称结构,如圆形、三角形等。
[0036]优选的,基座810和内框812 —体成型,利于控制成本。
[0037]第二型材部82是由合金材料制成的中空异型结构,其与第一型材部81的形状对应设置,用于与上述第一型材部81进行匹配连接。第二型材部82包括槽腔820和与所述槽腔820相对设置的外框822,槽腔820是具有开口端的槽体结构,第一型材部81的基座810可分别对应滑入槽腔820中将第一型材部81与第二型材部82相固定。
[0038]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槽腔820侧壁的顶缘延伸方向设置卡齿821,设置卡齿821的位置对应基座810具有缺口 811的位置。在装配过程中,卡齿821能够紧固在缺口 811中。
[0039]在第二型材部82所使用的合金材料中,优选的是铝合金,保证型材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型材的重量,且铝合金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抗静电性能。
[0040]优选的,槽腔820和外框822 —体成型,利于控制成本。
[0041]实施时,由于第一型材部81包括底座810,第二型材部82包括槽腔820,底座810能够卡持在槽腔820中,并将第一型材部81与第二型材部82固定连为一体。由于使用两种不同的材料部件装配连接固定为一体,可以充分发挥部材保温性能好、防潮耐水,耐酸碱,抑真菌,抗静电以及防虫蛀等性能,安全稳固,强度高,装配方便,节能环保。
[0042]进一步的,窗扇9所包括的第三型材部91和第四型材部92分别与窗框8具有第一型材部81和第二型材部82的结构相似。也就是说,第三型材部91包括的基座910和设置在基座910上的内扇框912与第一型材部81具有的基座810和设置在基座810上的内框812结构相似,第四型材部92具有的槽腔920和与槽腔920设为相对且连为一体的外扇框922与第二型材部82具有的槽腔820和与槽腔820设为相对且连为一体的外框822结构相似。实施时,基座910可滑动的卡持在槽腔920中将第三型材部91和第四型材部92固定连为一体。此外,第三型材部91和第四型材部92也分别具有与上述第一型材部81和第二型材部82相类似的卡齿821、缺口 811以及滑轨813等结构(图未示),此处不再赘述。
[0043]进一步的,第一型材部81和第二型材部82之间具有多个卡持臂83。卡持臂83是具有开口的中空卡持结构,具体实施时,卡持臂83开口端的朝向位置相对,其用以卡持固定中空玻璃4。第三型材部91和第四型材部92之间也具有多个卡持臂93。卡持臂93是具有开口的中空卡持结构,具体实施时,卡持臂93开口端的朝向位置相对,其用以卡持固定中空玻璃4 (具体结构下述详细说明)。
[0044]可以理解的是,窗框8的尺寸并不限定,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制成多种规格。在窗框8尺寸调整的过程中,窗扇9并不需要调整尺寸。也就是说,窗扇9并不需要随着不同尺寸窗边框的尺寸分别制作,只需对其遮挡功能和范围进行调整即可,也可以节省一定的组装成本。
[0045]本实施例中,窗扇9通过一折叠扇撑I及与折叠扇撑I相连接的传动装置2与窗框8相铰接,并可相对窗框8旋转打开或闭合,其具体结构如下:结合参见图8-图10所示,折叠扇撑I包括:传动铰链11和底座12,传动铰链11具有用于与传动装置2连接固定的传动端111,还具有用于与底座12滑动连接的滑动端112,底座12包括滑块121和滑槽122,滑动端112可转动的固定在滑块121上,滑块121可滑动的固定在滑槽122中,其中:传动铰链11的传动端111可受力转动带动滑动端112连同滑块121沿滑槽122滑动。传动装置2装设在窗扇9的外扇框922中,其端部与折叠扇撑I铰接固定,其中:折叠扇撑I的另一端固定在窗框8上。
[0046]进一步的,传动装置2包括机壳20、变速箱体21、电机(图未不)、传动齿轮(图未示)以及传动轴22,电机装设在机壳20中,传动齿轮设置在变速箱体21中且分别与电机和传动轴22相连接。
[0047]优选的,变速箱体21的表面设置轴孔23,轴孔23与传动轴22相连接。
[0048]优选的,所述电机可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连同传动轴22同步转动。
[0049]传动装置2是与折叠扇撑I相配合用以对可传动平开窗开启或闭合的零部件。本实施例中,机壳20与变速箱体21设置相邻,且均为块状结构,便于其与窗扇8的组装固定。机壳20和变速箱体21的内部空间可分别用于容置电机和传动齿轮,其中:电机与传动齿轮相连接,传动齿轮连接传动轴22,传动轴22的末端设置在变速箱体21表面设置的轴孔23处。也就是说,电机可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连同传动轴22转动,进一步的,插置在轴孔23中的零构件可与传动轴22紧固传动连接。
[0050]装配时,传动装置2容置在窗扇9具有的外扇框922中并紧固固定,传动装置2的上述轴孔23中插置折叠扇撑I的传动铰链11。具体装配关系如下:传动铰链11的传动端111紧固在轴孔23中,并保持与传动轴22的传动连接。当传动装置2的电机运转时,电机依次带动与其相连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传动轴22转动。由于传动端111与传动轴22铰接固定,传动铰链11可相对于窗扇9进行(如图所示的逆时针)打开或闭合的转动。[0051]优选的,轴孔23周围的变速箱体21上开设用于固定传动装置2在窗扇9上的机丝孔24,机丝孔24对称设置。
[0052]所述变速箱体21还包括设置在其上的多个散热孔25。其设置的作用是:由于传动装置2设置在窗扇9具有的外扇框922中,空间有限,容易聚集热量,而开设的散热孔25可散去由电机或传动齿轮产生而积聚的热量,防止传动装置因温度过高造成损坏。
[0053]具体实施时,当传动装置2的电机运转时,电机依次带动与其相连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传动轴22转动,由于传动端111与传动轴22铰接固定,支臂13可相对于传动装置2的传动轴22转动,这样,滑动端112传递转动力在底座12的滑块121上,紧接着,随着转动力的不断持续,滑块121便可沿底座12的滑槽122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传动端111变换相对位置使位于传动端111 一侧的窗扇9转动打开。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可传动平开窗的自动化程度,使传动更加精准。
[0054]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为实施例中可传动平开窗的防水胶条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窗框8与窗扇9之间设置防水胶条3。其中,防水胶条3包括:用以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体31和与密封体31固定连接的连接体32,连接体32包括连接座321和设置在其上的卡持座322,卡持座322用以连接窗框8。
[0055]优选的,连接体32是自连接座321渐缩收窄的勾状结构。
[0056]优选的,所述卡持座322设置为端部宽,中部窄,其截面呈工形。
[0057]优选的,所述连接座321上设置截面呈方状空腔323。
[0058]本实施例的防水胶条3在实施时,挤压卡持座322将其安装在窗框8,由于卡持座322设置在连接座321上,而连接座321上的端侧设有空腔323,卡持座322连同连接座321产生一定的形变便于防水胶条3能够整体与窗框8进行安装,由于密封体31的截面呈勾状,当其受外力挤压形变时,能够保证其与窗扇9之间的密封性,也可提升窗框8与窗扇9间的防水性能。防水胶条3不受可传动平开窗组装的限制,可以在组装过程中的任意时段进行安装,安装便捷,适应性广。
[0059]如图2、图5-图7所示,通过卡持臂83、93进行固持的中空玻璃4是夹设有隔热垫块的双层玻璃结构,其中:隔热垫块包括第一隔热垫块51,第一隔热垫块51位于中空玻璃4双层玻璃结构之间的端部,第一隔热垫块51分别与第一型材部81、第二型材部82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第一隔热垫块51分别与第三型材部91、第四型材部92保持一定的距离。
[0060]进一步的,中空玻璃4的外侧与卡持臂83、93相固定的端部分别设置第二隔热垫块52。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垫块52设为玻璃胶。第二隔热垫块52可进一步减少窗扇9旋转闭合过程中抵顶在窗框8上时的冲击力,可以对中空玻璃4起到一定的紧固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隔热功用。
[0061]本实施例中的可传动平开窗在具体装配时,可以使用多种连接件对窗框8和窗扇9进行装配,连接件包括:第一扇角码61、第二扇角码62、第一组角63以及第二组角64,其结构如下:
[0062]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扇角码61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装配连接件,大致呈L形,其相垂直的两个装配边的长度相等。第一扇角码61的两个装配边自其本身均匀开设楞状凸起611,用以与分别与窗框8和窗扇9进行装配。
[0063]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二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扇角码62是形状与第一扇角码61形状大致相同的装配连接件,第二扇角码62同样在其两个装配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楞状凸起621,与第一扇角码61不同的是:第二扇角码62在其中部位置分别开设多个适配用的多个装配口 621,该装配口 621分别呈方状或梯状。
[0064]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第一组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组角63与上述第二扇角码62的结构相似,呈L形,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组角63开设楞状凸起631和装配孔632,楞状凸起631均匀等距设置,装配孔632开设在其两条装配边相交的位置上。
[0065]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第二组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组角64为薄板结构,大致呈方状,其上同样开设楞状凸起641和装配孔642,楞状凸起641均匀等距设置,装配孔642开设在其相对的两端部。
[0066]本实施例中的上述连接件,第一扇角码61、第二扇角码62、第一组角63以及第二组角64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其上开设的楞状凸起、装配口及装配孔分别与相应装配位的安装,使窗框8和窗扇9能够适配安装,精简组装工序、提高组装的效果;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成本。
[0067]结合参见图8-图10及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传动平开窗的实施例
--O
[0068]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可传动平开窗还包括一与传动装置2相连接的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用于控制可传动平开窗窗扇9相对于窗框8的旋转开启或关闭操作,所述控制器7分别连接有用于输入控制指令的控制盘71和用于接收远程无线控制指令的遥控接收器72,其中:可分别通过所述控制盘71和/或所述遥控接收器72操控可传动平开窗窗扇9相对于窗框8的旋转开启或关闭。
[0069]优选的,遥控接收器72无线连接有一遥控发射器73。
[0070]优选的,所述遥控发射器73具有用于可将其发射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信号转换器730。
[0071]具体实施时,用户可通过在控制盘71上输入相应的按键直接控制可传动平开窗的开启或关闭,如开启键、关闭键等,用户也可以通过遥控发射器73远程无线控制可传动平开窗的开启或关闭,如,用户在遥控发射器73上输入相应的开启或关闭按键,遥控发射器73发射相应的数字控制信号。实施时,遥控发射器73在发出数字信号之前能够进行信号转换,信号转换器730可以将模拟信号自动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在进行发射,以扩大遥控接收器72的可接收信号范围。一般的,通过信号转换器730进行信号转换后,遥控接收器72可接收半径50米范围内的信号。
[0072]当遥控发射器73发出数字控制信号后,由于遥控发射器73与所述遥控接收器72作无线连接,遥控接收器72接收遥控发射器73发出的数字控制信号,并将该数字控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可传动平开窗窗扇9相对于窗框8的旋转开启或关闭。
[0073]其他实施方式中,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与遥控接收器72之间建立的无线连接来控制所述可传动平开窗的开启或关闭,例如,当用户外出时,忘记关闭门窗,即可以通过手机将其与遥控接收器72建立连接,当遥控接收器72接收到手机发出的数字控制信号,并将该数字控制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可传动平开窗的关闭。
[007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传动平开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75]第一、第一型材部/第三型材部包括底座,第二型材部/第四型材部包括滑槽,底座可滑动的卡持在滑槽中将第一型材部/第三型材部与第二型材部/第四型材部固定连为一体。由于使用两种不同的材料装配连接固定为一体,能够充分发挥材部保温性能好、防潮耐水,耐酸碱,抑真菌,抗静电以及防虫蛀等性能,第二型材部和第四型材部可对内侧采用复合塑木材料制成的窗框和窗扇进行有效遮挡,可以避免发生雨水滴淋或阳光直射等影响窗扇寿命的状况;安全稳固,强度高,装配方便,节能环保。
[0076]第二、设置与折叠扇撑相配合的传动装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可传动平开窗的自动化程度,使传动更加精准。
[0077]第三、窗框与窗扇通过多种连接件实施装配,提高组装的效果;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成本,实现可靠连接;也可保持窗体整齐的外观,提升美观度。
[0078]第四、窗框与窗扇之间设置防水胶条,可进一步提升可传动平开窗的防水性能及密封性能;当其与窗框一体成型时,更可精简组装工序、提升隔热效果。
[0079]第五,中空玻璃采用与第一型材部和第二型材部及与第三型材部和第四型材部保持一定距离的结构形式,可阻止窗框及窗扇内外热量的过快传导,防止温度骤然升高或降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此外,与中空玻璃相紧固的多种垫块,可进一步提升隐扇窗的隔热效果,垫块还能对隔热玻璃的运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80]第六、与传动装置连接的控制器分别连接用于输入控制指令的控制盘和用于接收远程无线控制指令的遥控接收器,可通过控制盘和/或遥控接收器操控可传动平开窗的开启或关闭;操控装置能够通过遥控发射器进行信号转换以实现任意方向的操作,且可进行远程操控,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传动平开窗,包括:窗框和窗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通过一折叠扇撑及与所述折叠扇撑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与所述窗框相铰接,所述折叠扇撑包括:传动铰链和底座,所述传动铰链具有用于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固定的传动端,还具有用于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的滑动端,所述底座包括滑块和滑槽,所述滑动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可滑动的固定在所述滑槽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机壳、变速箱体、电机、传动齿轮以及传动轴,所述机壳与所述变速箱体设为相邻,且均为块状结构,所述电机装设在所述机壳中,所述变速箱体的表面设置轴孔,所述传动轴插置在所述轴孔处,所述传动齿轮状设在所述变速箱体中且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轴相连接,其中:所述传动端插置在所述轴孔中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传动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装设在所述窗扇上,所述折叠扇撑的一端部与所述窗框相紧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传动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包括第一型材部和第二型材部,所述第一型材部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其上的内框,所述第二型材部包括槽腔和外框,所述外框与所述第二型材部的槽腔设为相对且连为一体,所述第一型材部的基座可滑动的卡持在所述第二型材部的槽腔中将所述第一型材部与所述第二型材部固定连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传动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部和所述第二型材部之间设有多个卡持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传动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体上多处设置散热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传动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周围的所述变速箱体上开设用于固定所述传动装置在所述窗扇上的机丝孔。
【文档编号】E06B7/16GK203640548SQ201320698524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罗超, 吕霞 申请人:深圳天派门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