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地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地防盗锁,包括锁壳,及设置在锁壳内的斜舌组件、三方舌组件,单方舌组件、拨叉组件、逃生组件和方杆,所述方杆和拨叉组件相配合;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斜舌杆、斜舌弹簧、斜舌拨片和斜舌后枕弹簧;所述三方舌组件包括三方舌、拨片、卡板和上提逃生联动片;所述单方舌组件包括单方舌和单方舌拨桃;所述逃生组件包括逃生拉片、拉板、单方舌逃生拨片和单方舌逃生拉片;所述拨叉组件包括下拨片、下拨桃、中拨桃、上拨桃和上拨片;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换向安装,安装时无需区分左、右,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为简单,维护和维修较为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天地防盗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地防盗锁。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逃生锁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不能换向安装,造成生产成本高。
[0003]同时现有技术的逃生锁结构较为复杂,维修和维护较为麻烦,所以不适合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换向安装,同时结构简单,维修和维护较为方便的天地防盗锁。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天地防盗锁,包括锁壳,及设置在锁壳内的斜舌组件、三方舌组件,单方舌组件、拨叉组件、逃生组件和方杆,所述方杆和拨叉组件相配合;
[0007]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斜舌杆、斜舌弹簧、斜舌拨片和斜舌后枕弹簧,所述斜舌设置在斜舌杆一端,所述斜舌拨片设置在靠近斜舌杆另一端处,所述斜舌弹簧和斜舌后枕弹簧均套设在斜舌杆上,所述斜舌弹簧设置在斜舌拨片一侧,斜舌后枕弹簧设置在斜舌拨片另一侧;
[0008]所述三方舌组件包括三方舌、拨片、卡板和上提逃生联动片,所述卡板设置在三方舌下板面上,所述拨片设置在三方舌上板面中部位置,上提逃生联动片下端与拨片活动连接;
[0009]所述单方舌组件包括单方舌和单方舌拨桃,所述单方舌和单方舌拨桃相配合;
[0010]所述逃生组件包括逃生拉片、拉板、单方舌逃生拨片和单方舌逃生拉片;
[0011]所述拨叉组件包括下拨片、下拨桃、中拨桃、上拨桃和上拨片;所述下拨片、下拨桃、中拨桃、上拨桃和上拨片由下至上依次连接;
[0012]所述单方舌拨桃通过单方舌逃生拉片与单方舌逃生拨片相连接,所述单方舌逃生拨片卡扣在拉板一端,拉板另一端与逃生拉片相连接,所述逃生拉片与下拨桃相扣,所述上拨片与斜舌拨片配合连接,所述上提逃生联动片上端与下拨片相配合。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壳包括底壳、面壳和衬板,所述底壳和面壳相连,所述衬板设置在底壳和面壳相连的一侧之间,所述底壳内面上设置有下天地钩,所述面壳内面上设置有上天地钩。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天地钩与三方舌相抵。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斜舌、三方舌和单方舌活动后延伸至衬板外部。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换向安装,安装时无需区分左、右,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为简单,维护和维修较为方便,适合推广使用。【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地防盗锁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天地防盗锁的开启时的使用状态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天地防盗锁的关闭时的使用状态图;
[0021]图4为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附图标记:斜舌101、斜舌杆102、斜舌弹簧103、斜舌拨片104、斜舌后枕弹簧105、三方舌201、拨片202、卡板203、上提逃生联动片204、单方舌301、单方舌拨桃302、逃生拉片401、拉板402、单方舌逃生拨片403、单方舌逃生拉片404、下拨片501、下拨桃502、中拨桃503、上拨桃504、上拨片505、底壳601、面壳602、衬板603、下天地钩611、上天地钩612、方杆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4]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天地防盗锁,包括锁壳,及设置在锁壳内的斜舌组件、三方舌组件,单方舌组件、拨叉组件、逃生组件和方杆7,所述方杆7和拨叉组件相配合;
[0025]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101、斜舌杆102、斜舌弹簧103、斜舌拨片104和斜舌后枕弹簧105,所述斜舌101设置在斜舌杆102 —端,所述斜舌拨片104设置在靠近斜舌杆102另一端处,所述斜舌弹簧103和斜舌后枕弹簧105均套设在斜舌杆102上,所述斜舌弹簧103设置在斜舌拨片104 —侧,斜舌后枕弹簧105设置在斜舌拨片104另一侧;
[0026]所述三方舌组件包括三方舌201、拨片202、卡板203和上提逃生联动片204,所述卡板203设置在三方舌201下板面上,所述拨片202设置在三方舌201上板面中部位置,上提逃生联动片204下端与拨片202活动连接;
[0027]所述单方舌组件包括单方舌301和单方舌拨桃302,所述单方舌301和单方舌拨桃302相配合;
[0028]所述逃生组件包括逃生拉片401、拉板402、单方舌逃生拨片403和单方舌逃生拉片 404 ;
[0029]所述拨叉组件包括下拨片501、下拨桃502、中拨桃503、上拨桃504和上拨片505 ;所述下拨片501、下拨桃502、中拨桃503、上拨504桃和上拨片505由下至上依次连接;
[0030]所述单方舌拨桃302通过单方舌逃生拉片404与单方舌逃生拨片403相连接,所述单方舌逃生拨片403卡扣在拉板402 —端,拉板402另一端与逃生拉片401相连接,所述逃生拉片401与下拨桃502相扣,所述上拨片505与斜舌拨片104配合连接,所述上提逃生联动片204上端与下拨片501相配合。
[0031]其中,所述锁壳包括底壳601、面壳602和衬板603,所述底壳601和面壳602相连,所述衬板603设置在底壳601和面壳602相连的一侧之间,所述底壳601内面上设置有下天地钩611,所述面壳602内面上设置有上天地钩612。
[0032]所述上天地钩612与三方舌201相抵。
[0033]所述斜舌101、三方舌201和单方舌301活动后延伸至衬板603外部。
[003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使用时可以将方杆顺时针旋转拨叉组件,分别带动上、下拨片开启斜舌,达到锁门的作用。
[0035]使用时可以方杆逆时针旋转拨叉组件带动上提逃生联动片运动,上提逃生联动片带动三方舌运动,达到开启作用。
[0036]逃生时方杆顺时针旋转带动中拨桃联动,逃生拉片带动拉板,拉板再联动卡板,同时中拨桃联动上提逃生联动片,上提逃生联动片带动三方舌关闭作用,同时拉板带动单方舌逃生拨片,单方舌逃生拨片联动单方舌逃生拉片,单方舌逃生拉片联动单方舌拨桃,启到关闭单方舌作用。
[00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换向安装,安装时无需区分左、右,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为简单,维护和维修较为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00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天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及设置在锁壳内的斜舌组件、三方舌组件,单方舌组件、拨叉组件、逃生组件和方杆,所述方杆和拨叉组件相配合; 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斜舌杆、斜舌弹簧、斜舌拨片和斜舌后枕弹簧,所述斜舌设置在斜舌杆一端,所述斜舌拨片设置在靠近斜舌杆另一端处,所述斜舌弹簧和斜舌后枕弹簧均套设在斜舌杆上,所述斜舌弹簧设置在斜舌拨片一侧,斜舌后枕弹簧设置在斜舌拨片另一侧; 所述三方舌组件包括三方舌、拨片、卡板和上提逃生联动片,所述卡板设置在三方舌下板面上,所述拨片设置在三方舌上板面中部位置,上提逃生联动片下端与拨片活动连接; 所述单方舌组件包括单方舌和单方舌拨桃,所述单方舌和单方舌拨桃相配合; 所述逃生组件包括逃生拉片、拉板、单方舌逃生拨片和单方舌逃生拉片; 所述拨叉组件包括下拨片、下拨桃、中拨桃、上拨桃和上拨片;所述下拨片、下拨桃、中拨桃、上拨桃和上拨片由下至上依次连接; 所述单方舌拨桃通过单方舌逃生拉片与单方舌逃生拨片相连接,所述单方舌逃生拨片卡扣在拉板一端,拉板另一端与逃生拉片相连接,所述逃生拉片与下拨桃相扣,所述上拨片与斜舌拨片配合连接,所述上提逃生联动片上端与下拨片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包括底壳、面壳和衬板,所述底壳和面壳相连,所述衬板设置在底壳和面壳相连的一侧之间,所述底壳内面上设置有下天地钩,所述面壳内面上设置有上天地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天地钩与三方舌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地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三方舌和单方舌活动后延伸至衬板外部。
【文档编号】E05B15/10GK203684803SQ20132078229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顾安顺 申请人:顾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