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动上排挂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新型电动上排挂门,它涉及电动门【技术领域】,它包含门框架(1)、门板(2)、传动杆(3)、传动机构(4)、电源(5)、蓄电池槽(6)、蓄电池(7)、硅胶条(8)、轨道(9),门框架(1)的两侧设有轨道(9),数个门板(2)铰接在门框架(1)内部,门框架(1)的上部设有传动杆(3),传动杆(3)的左右两侧与传动机构(4)连接,传动杆(3)的右侧下方设有电源(5),传动杆(3)的左侧下方设有蓄电池槽(6),蓄电池(7)设置在蓄电池槽(6)内,数个门板(2)的上边缘设有硅胶条(8)。它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停电的情况下照常进行电动操作,并且具有很好的密封防风降噪作用,还能自动折叠减少了不少的空间,节约了资源。
【专利说明】新型电动上排挂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上排挂门。
【背景技术】
[0002]当我们说到电动门的时候,大家并不陌生,而对于电动上排挂门,也能顺理成章的想到是一种特殊的电动门,电动上排挂门更适用于车间厂房、仓库等地方的大门。目前的电动上排挂门需要一定的动力源提供电能带动传动机构,但是在突然停电的时候,还需要人为手动开启折叠门,很麻烦,且目前的电动上排挂门在开启的状态下,不能够自动折叠,只能整块门板架于钢架上,占用了很大的地方,另设的钢架也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电动上排挂门,它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停电的情况下照常进行电动操作,并且具有很好的密封防风降噪作用,还能自动折叠减少了不少的空间,节约了资源。
[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门框架1、门板2、传动杆3、传动机构4、电源5、蓄电池槽6、蓄电池7、娃胶条8、轨道9,门框架I的两侧设有轨道9,数个门板2铰接在门框架I内部,门框架I的上部设有传动杆3,传动杆3的左右两侧与传动机构4连接,传动杆3的右侧下方设有电源5,传动杆3的左侧下方设有蓄电池槽6,蓄电池7设置在蓄电池槽6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下充电,数个门板2的上边缘设有硅胶条8。
[000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电源5提供电能,驱动传动机构4带动传动杆3,从而开启排挂门,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由充满电的蓄电池7提供电能,驱动传动机构4从而带动传动杆3开启排挂门,在折叠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硅胶条8能够紧密连接数个门板2,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且由于数个门板2之间有硅胶条8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数个门板2之间不会因为相互碰撞而产生噪音。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停电的情况下照常进行电动操作,并且具有很好的密封防风降噪作用,还能自动折叠减少了不少的空间,节约了资源。
[000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门框架1、门板2、传动杆
3、传动机构4、电源5、蓄电池槽6、蓄电池7、娃胶条8、轨道9,门框架I的两侧设有轨道9,数个门板2铰接在门框架I内部,门框架I的上部设有传动杆3,传动杆3的左右两侧与传动机构4连接,传动杆3的右侧下方设有电源5,传动杆3的左侧下方设有蓄电池槽6,蓄电池7设置在蓄电池槽6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下充电,数个门板2的上边缘设有硅胶条8。
[0011]本【具体实施方式】在使用时,由电源5提供电能,驱动传动机构4带动传动杆3,从而开启排挂门,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由充满电的蓄电池7提供电能,驱动传动机构4从而带动传动杆3开启排挂门,在折叠门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硅胶条8能够紧密连接数个门板2,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且由于数个门板2之间有硅胶条8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数个门板2之间不会因为相互碰撞而产生噪音。
[001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它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停电的情况下照常进行电动操作,并且具有很好的密封防风降噪作用,还能自动折叠减少了不少的空间,节约了资源。
【权利要求】
1.新型电动上排挂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门框架(1)、门板(2)、传动杆(3)、传动机构(4)、电源(5)、蓄电池槽(6)、蓄电池(7)、硅胶条⑶、轨道(9),门框架⑴的两侧设有轨道(9),数个门板(2)铰接在门框架(1)内部,门框架(1)的上部设有传动杆(3),传动杆(3)的左右两侧与传动机构(4)连接,传动杆(3)的右侧下方设有电源(5),传动杆(3)的左侧下方设有蓄电池槽(6),蓄电池(7)设置在蓄电池槽(6)内,数个门板(2)的上边缘设有硅胶条⑶。
【文档编号】E05F15/60GK203570125SQ20132079534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6日
【发明者】何愈根 申请人:杭州博大门业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