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093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合页包括两块合页片,平开窗的窗框及外框上分别与两块合页片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形槽,每个凹形槽的槽底,均设有两个短柱状的支点,两个支点分别靠近凹形槽的两侧,两个支点上均斜置有压紧片,两个压紧片的上端,分别紧抵凹形槽槽口处两条短边的内侧,两个压紧片的下端,均紧抵凹形槽的槽底;两个压紧片上从与支点接触处到下端的一段、凹形槽的槽底及所对应的合页片三者之间,均以螺钉连接。上述结构由于设有压紧片及支点,通过利用杠杆原理,使压紧片产生紧抵作用,并同时采用螺钉连接,共同实现合页与平开窗窗框及外框之间的连接,连接紧固,经久耐用。
【专利说明】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开窗,特别是一种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合页与平开窗窗框及外框之间,一般仅通过螺钉连接,受力点集中在螺钉上,这样,经常开闭平开窗时,螺钉会产生松动、脱落,连接部甚至会出现裂开,使平开窗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连接紧固,经久耐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合页包括两块合页片,平开窗的窗框及外框上分别与两块合页片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形槽,每个凹形槽的槽底,均设有两个短柱状的支点,两个支点分别靠近凹形槽的两侧,两个支点上均斜置有压紧片,两个压紧片的上端,分别紧抵凹形槽槽口处两条短边的内侧,两个压紧片的下端,均紧抵凹形槽的槽底;两个压紧片上从与支点接触处到下端的一段、凹形槽的槽底及所对应的合页片三者之间,均以螺钉连接。
[0005]如上所述的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每块合页片与凹形槽相对的一侧,均间隔设有四根压紧柱,四根压紧柱分别两两紧抵两个压紧片,四根压紧柱的长度,分别与所抵压紧片的倾斜度对应。
[0006]上述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由于设有压紧片及支点,通过利用杠杆原理,使压紧片产生紧抵作用,并同时采用螺钉连接,共同实现合页与平开窗窗框及外框之间的连接,连接紧固,经久耐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8]图1为所述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图1,提供一种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合页包括两块合页片1,平开窗的窗框2及外框3上分别与两块合页片I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形槽4,每个凹形槽4的槽底,均设有两个短柱状的支点5,两个支点5分别靠近凹形槽4的两侧,两个支点5上均斜置有压紧片6,两个压紧片6的上端,分别紧抵凹形槽4槽口处两条短边7的内侧,两个压紧片6的下端,均紧抵凹形槽4的槽底。两个压紧片6上从与支点5接触处到下端的一段、凹形槽4的槽底及所对应的合页片I三者之间,均以螺钉连接。
[0010]使用中,每个压紧片6与所对应的支点5之间,实际上形成了杠杆效应,即支点5至压紧片6的下端之间为动力臂,支点5至压紧片6的上端之间为阻力臂,由于上述支点5和压紧片6位置的设置,动力臂长度是阻力臂长度的数倍,因而,根据杠杆原理,两个压紧片6上端紧抵短边7内侧的力,也相应是螺钉对压紧片6所产生力的数倍,使得合页与窗框2及外框3之间的紧固连接,主要通过压紧片6的紧抵作用实现,螺钉连接只是同时起到辅助受力的作用,这样,经常开闭平开窗时,不会出现螺钉松脱或连接部裂开,保证平开窗的正常使用。
[0011]参见图1,每块合页片I与凹形槽4相对的一侧,均间隔设有四根压紧柱8,四根压紧柱8分别两两紧抵两个压紧片6,四根压紧柱8的长度,分别与所抵压紧片6的倾斜度对应。四根压紧柱8在使用中并非必须设置,而如果设置有四根压紧柱8,则能更进一步地紧抵压紧片6,使连接效果更加紧固。
[001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实用新型类似的结构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合页包括两块合页片,平开窗的窗框及外框上分别与两块合页片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凹形槽,其特征在于:每个凹形槽的槽底,均设有两个短柱状的支点,两个支点分别靠近凹形槽的两侧,两个支点上均斜置有压紧片,两个压紧片的上端,分别紧抵凹形槽槽口处两条短边的内侧,两个压紧片的下端,均紧抵凹形槽的槽底;两个压紧片上从与支点接触处到下端的一段、凹形槽的槽底及所对应的合页片三者之间,均以螺钉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开窗的合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合页片与凹形槽相对的一侧,均间隔设有四根压紧柱,四根压紧柱分别两两紧抵两个压紧片,四根压紧柱的长度,分别与所抵压紧片的倾斜度对应。
【文档编号】E05D5/02GK203654951SQ20132081831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吴传安 申请人:吴传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