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76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采用双铰链结构,包括:焊接在自卸车车厢后顶部的固定铰链、固定在自卸车后门两侧顶端的铰链板、设置在固定铰链和后门铰链板之间的浮动铰链以及连接两固定铰链的防涨杆。它改善了车厢后部的刚度和横向稳定性,也保证了车厢两侧两铰链安装时的同轴度,避免了后门在翻转时出现卡滞现象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自卸车后门很灵活的完成开启和关闭。
【专利说明】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卸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
【背景技术】
[0002]在实际应用中,自卸车后门铰链一般分为单铰链和双铰链两种。因单铰链结构在使用中存在严重弊端,容易破坏后门,故现阶段单铰链结构仅限于少数车型使用;双铰链结构相比单铰链而言,最大的特点是后门翻转时不再只围绕一个点运动,而是可围绕两个点翻转,增大了后门的开启范围,解决了单铰链存在的弊端,故双铰链结构在大多数车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但是,无论是单铰链结构还是双铰链结构,都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0004]第一、车厢两侧两铰链之间没有连接,当车厢后部受到货物的横向挤压时,容易发生局部变形而导致涨厢,使得车厢的使用寿命变短。有些车厢会在后部安装一根防涨杆来解决此问题,但却存在卸载货物时防涨杆卡住货物的风险,特别是大块物料,被防涨杆卡住后很容易翻车,给使用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0005]第二、自卸车后门都是围绕车厢两侧两铰链翻转,而两铰链之间没有连接,无法互相定位,当两侧两铰链安装形位公差较大时,则造成后门两侧翻转点不同心,后门在翻转时会出现卡滞现象,特别是在卸载完货物,后门回位过程中,若出现卡滞,则可能自卸车后门锁紧装置已回位,而后门因卡滞而还未回位的现象,这样就导致自卸车后门无法锁紧,给使用人员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为双铰链结构,它包含固定铰链、铰链板和浮动铰链;
[0008]自卸车车厢两侧后顶部面上均对称设有固定铰链和浮动铰链;固定铰链位于浮动铰链前侧;
[0009]固定铰链包含两块对称梯形立板,两梯形立板的一侧棱通过钢板焊接将两梯形立板相连接,两梯形立板上均设有圆孔I和圆孔II,防涨杆穿过圆孔II将自卸车车厢两侧的固定铰链相连接,所述防涨杆的一端通过六角开槽螺母固定在两梯形立板上;
[0010]浮动铰链呈L状,浮动铰链的链杆拐角处设有圆孔I,副板的一侧焊接在浮动铰链的上部腔里,另一侧设有圆孔I并置于两梯形立板腔内,圆孔I与两梯形立板拐角处上的圆孔I相对应,通过销轴将副板的另一侧固定在两梯形立板腔内;
[0011]铰链板为L状,底部设置在自卸车后门顶部面上,上部端设有圆孔I,圆孔I置于浮动铰链上部的腔内并与腔内的圆孔I相对应,通过销轴将铰链上部固定在浮动铰链上部腔内,所述铰链板对称设置在自卸车后门顶部两端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圆孔I为4个且高度和直径均相同。[0013]进一步地,所述圆孔II直径与防涨杆直径一致。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车厢两侧两铰链之间连接有防涨杆,改善了车厢后部的刚度和横向稳定性;
[0015]2.防涨杆的安装位置高于自卸车车厢的上平面,避免了因防涨杆安装位置过低而卡住货物的风险;
[0016]3.由于防涨杆穿过固定铰链上的圆孔而将车厢两侧两铰链连接,也保证了车厢两侧两铰链安装时的同轴度,避免了后门在翻转时出现卡滞现象的可能性,从而实现自卸车后丨]很灵活的完成开启和关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9]其中1.两梯形立板(或固定铰链),2.防涨杆,3.浮动铰链,4.铰链板,5.圆孔II,
6.钢板,7.圆孔I,8.副板,9.自卸车后门,10.自卸车车厢两侧,21.六角开槽螺母,22.开销口。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2所示,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为双铰链结构,它包含固定铰链1、铰链板4和浮动铰链3 ;
[0023]自卸车车厢两侧10后顶部面上均对称设有固定铰链I和浮动铰链3;固定铰链I位于浮动铰链3前侧;
[0024]固定铰链I包含两块对称梯形立板1,两梯形立板I的一侧棱通过钢板6焊接将两梯形立板I相连接,两梯形立板I上均设有圆孔17和圆孔115,防涨杆2穿过圆孔115将自卸车车厢两侧10的固定铰链I相连接,保证了 4个圆孔17同心同径,所述防涨杆2的一端通过六角开槽螺母21固定在两梯形立板I上,开口销22安装在防涨杆2上达到锁紧限位目的;
[0025]浮动铰链3呈L状,浮动铰链3的链杆拐角处设有圆孔17,副板8的一侧焊接在浮动铰链3的上部腔里,另一侧设有圆孔17并置于两梯形立板I腔内,圆孔17与两梯形立板I拐角处上的圆孔17相对应,通过销轴将副板8的另一侧固定在两梯形立板I腔内;
[0026]铰链板4为L状,底部设置在自卸车后门9顶部面上,上部端设有圆孔17,圆孔17置于浮动铰链3上部的腔内并与腔内的圆孔17相对应,通过销轴将铰链上部固定在浮动铰链3上部腔内,所述铰链板4对称设置在自卸车后门9顶部两端上。圆孔17为4个且高度和直径均相同。圆孔115直径与防涨杆2直径一致。
[0027]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为双铰链结构,其特征是:它包含固定铰链、铰链板和浮动铰链; 自卸车车厢两侧后顶部面上均对称设有固定铰链和浮动铰链;固定铰链位于浮动铰链前侧; 固定铰链包含两块对称梯形立板,两梯形立板的一侧棱通过钢板焊接将两梯形立板相连接,两梯形立板上均设有圆孔I和圆孔II,防涨杆穿过圆孔II将自卸车车厢两侧的固定铰链相连接,所述防涨杆的一端通过六角开槽螺母固定在两梯形立板上; 浮动铰链呈L状,浮动铰链的链杆拐角处设有圆孔I,副板的一侧焊接在浮动铰链的上部腔里,另一侧设有圆孔I并置于两梯形立板腔内,圆孔I与两梯形立板拐角处上的圆孔I相对应,通过销轴将副板的另一侧固定在两梯形立板腔内; 铰链板为L状,底部设置在自卸车后门顶部面上,上部端设有圆孔I,圆孔I置于浮动铰链上部的腔内并与腔内的圆孔I相对应,通过销轴将铰链上部固定在浮动铰链上部腔内,所述铰链板对称设置在自卸车后门顶部两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其特征是,所述圆孔I为4个且高度和直径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卸车后门铰链,其特征是,所述圆孔II直径与防涨杆直径一致。
【文档编号】E05D3/06GK203626460SQ20132085819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梁尔松, 刘守科, 吴瑞宪, 董彦来, 赵娜, 马春晖, 唐绍丰, 王俊辉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