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游戏床的配件组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79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婴儿游戏床的配件组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以装设配件于婴儿游戏床的安装结构,包括:一床架,包含两个相对的第一轨道组件,以及一个第二轨道组件,该第二轨道组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组接,各第一轨道组件分别设有一固定的壁面;一支架,其可在该床架的内部中支撑睡篮,该支架包含两个连接件,该两连接件可分别拆卸或固定于各壁面,各连接件分别设有一托座,而各连接件可在邻近其对应的第一轨道组件的中间位置分别固定于壁面;以及数个杆体,为设置于该床架以便支撑一实用配件,使该实用配件与该睡篮呈相互并列,其中该数个杆体中的一个设有至少一端部抵接于其中一个连接件的托座。
【专利说明】婴儿游戏床的配件组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能装设于婴儿游戏床的配件组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婴儿游戏床可搭配各式各样的配件,例如睡篮及平台,来帮助照顾者去照顾婴儿。因为目前的游戏床几乎完全被布料所覆盖,所以这些配件很难与游戏床的床架相互组接。举例来说,游戏床需要一些特定的机构来将睡篮和平台固定于游戏床。然而,目前这些固定配件的机构都过于复杂。
[0003]有鉴于此,需要一种更方便使用的安装组合,可将配件组接于游戏床,以克服上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一目的在于提供能方便装设配件组于婴儿游戏床的安装结构,其操作方便,且易于拆卸。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为提供一种用以装设配件于婴儿游戏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床架,包含两个相对的第一轨道组件,以及一个第二轨道组件,该第二轨道组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组接,各第一轨道组件分别设有一固定的壁面;一支架,其可在该床架的内部中支撑睡篮,该支架包含两个连接件,该两连接件可分别拆卸或固定于各壁面,各连接件分别设有一托座,而各连接件可在邻近其对应的第一轨道组件的中间位置分别固定于壁面;以及数个杆体,为设置于该床架以便支撑一实用配件,使该实用配件与该睡篮呈相互并列,其中该数个杆体中的一个设有至少一端部抵接于其中一个连接件的托座。
[000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带体,该带体设有两个端部,该两个端部分别与该支架以及该床架耦接。
[000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轨道组件分别于该床架的两个角落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连接,该带体在该两个角落之间与该第二轨道组件的中间区域相连接。
[0007]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轨道组件分别透过两个顶角连接件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连接,该带体则于邻近其中一个顶角连接件的位置与该床架连接。
[000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竖端,该竖端的一端部设有一环部,而该带体与该环部组接。
[0009]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抵接于该托座的该杆体为沿着其中一个第一轨道组件延伸。
[0010]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抵接于该托座的该杆体设有一端部,该端部可与该床架的顶角连接件固定。
[001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抵接于该托座的该杆体呈垂直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
[001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床架包含两个顶角连接件,该两个顶角连接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连接,而该数个杆体包含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可分别与该两个连接件的托座相抵接,该第二杆体则可分别与该两个顶角连接件相抵接。
[0013]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连接件包含一夹紧结构,该夹紧结构可与其对应的第一轨道组件的壁面相卡合。
[001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该夹紧结构以及该托座的各连接件为一体成形。
[001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壁面包含有一开槽以及一下缘,该夹紧结构可与该开槽卡合并与该下缘抵触。
[001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架体,该架体可与一水平面平行设置,该架体透过至少一带体而悬挂于其中一个连接件,其中,该带体设有二端部,该二端部分别与该架体以及该连接件相耦接。
[0017]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竖端,而其中一个连接件与该竖端的上末端部相固定。
[001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实用配件为一置物盘。
[0019]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盘包含可相互组接的第一、第二盘体,该第一、第二盘体可相拆开而且单独地固定于该睡篮或该床架的该第二轨道组件。
[0020]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装设于婴儿游戏床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睡篮;一实用配件;一支架,其可于一床架的内部支撑该睡篮,该支架包含至少两个连接件,该两个连接件可拆卸并连接于床架的两个相对的轨道组件,各连接件包含有一托座;以及两个杆体,为可设于该床架以便支撑该实用配件,该支架以及该两个杆体可分别提供该睡篮以及该实用配件并列放置,且各连接件的托座上可容设杆体的一端部。
[0021]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各连接件包含一夹紧结构,该夹紧结构可与床架的一壁面相卡合。
[0022]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包含该托座与该夹紧结构的各连接件为一体形成。
[0023]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架体以及一带体,该带体的两个端部分别与该架体以及该连接件相I禹接。
[0024]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各杆体包含一末端连接件,该末端连接件可与该床架的顶角连接件相卡合。
[0025]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实用配件为置物盘。
[0026]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盘包含相组接的第一、第二盘体,该第一盘体以及该第二盘体可相拆离并单独固定于该睡篮或该床架。
[0027]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盘体中之一包含一框架与数个容器,该些容器与该框架可拆卸地相组接,以便组成该置物盘的数个贮藏区间。
[0028]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睡篮由数个板体相枢接而组成,该些板体可组成该睡篮、一床垫以及一围栏包覆体,婴儿游戏床的床架收折后即可装设于该包覆体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游戏床的立体图。[0030]图2为绘示安装在游戏床上的配件组的示意图。
[0031]图3为绘示用以装设配件组于游戏床上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4与图5为绘示一实施例在安装结构中所使用的连接件,以将婴儿配件组装设于床架的放大图。
[0033]图6与图7为绘示另一实施例在安装结构中所提供的连接件,以将配件组装设于床架的示意图。
[0034]图8为绘示一实施例为装设实用配件所提供的支架的示意图。
[0035]图9为绘示另一实施例为支撑睡篮所提供的支架的示意图。
[0036]图10至图12为绘示另一实施例为支撑睡篮所提供的支架的示意图。
[0037]图13为绘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睡篮结构的示意图。
[0038]图14为绘示图13的睡篮经折迭后成为床垫的示意图。
[0039]图15为绘示图13的睡篮经折迭后成为包覆体的示意图。
[0040]图16为绘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置物盘的示意图。
[0041]图17为绘示图16的置物盘中所使用的盘体的示意图。
[0042]图18为绘示图17的盘体单独装设于睡篮的示意图。
[0043]图19为绘示图17的盘体装设于床架的轨道组件的示意图。
[0044]图20为绘示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盘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图1为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游戏床100的立体图,婴儿游戏床100中可设有安装结构,以便装设多数配件。婴儿游戏床100可包含一床架102及一围栏体104。床架102可由数个管体组接而成,围栏体104与床架102相连接且围绕婴儿游戏床100的内部106。床架102可包含数个脚架110、以及位于床架102上侧的两对轨道组件112、114。轨道组件112沿着第一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轨道组件114则沿着第二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轨道组件114分别透过数个顶角连接件116与轨道组件112相互连接。
[0046]各脚架110可为竖立管,脚架110的下端部可固接有足部118,脚架110的上端部则与顶角连接件116相固接。足部118可分别与一具有十字形的连接组件120的末端部相互枢接(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120可包含一中央枢转件122以及四个管体124,管体124沿着对角线方向与中央枢转件122相连接。连接组件120可在婴儿游戏床100的底部提供支撑。
[0047]各轨道组件112可包含两个管体126 (如图6所示)及一个或多个轨道129。该两个管体126之间透过一铰链128相枢接,轨道129则组接于管体126上。铰链128可包含一内部闩锁件,内部锁定件可将管体126锁定于展开状态,其中,管体126处于展开状态时,为彼此相互对齐。另外,铰链128可包含一释锁钮130,释锁钮130的操作可释锁内部闩锁件,使得该两个管体126得以相互对折。管体126远离铰链128的末端可分别与顶角连接件116相互固接。
[0048]同样地,各轨道组件114可包含两个管体132,且该两个管体132之间枢接有一铰链134。铰链134可包含一内部闩锁件,该内部闩锁件可将二管体132锁定于展开状态,其中,管体132处于展开状态时,为彼此相对齐。铰链134也可包一释锁钮136,释锁钮136的操作可释锁内部闩锁件,使得该两个管体132得以相互对折。管体132远离铰链134的末端分别与顶角连接件116相互固定。藉此,顶角连接件116可分别将轨道组件112、114相互连接而形成床架102的四个侧边。
[0049]围栏体104可包含有数个侧板138,侧板138分别连接于脚架110。侧板138可为柔软材质,例如织布。侧板138可介于脚架110之间延伸并围绕于婴儿游戏床100的内部106的周围,且侧板138的上端部可分别与轨道组件112、114相互固定。
[0050]床架102上可拆卸地装设一平台144,平台144可沿着轨道组件112上的轨道129作滑移。尤其,依据照顾者的需求,平台144可沿着轨道129移动而跨过铰链128,以调整其位置。
[0051]配合图1,图2、3为绘示床架102中组接有一配件组。此配件组可包含一睡篮202、一支架204、一实用配件206、及两个杆体208、209。支架204可拆卸地固接于床架102,以便支撑睡篮202。杆体208、209可组接于床架102,以支撑实用配件206,使得实用配件206与睡篮202呈相互并列置放。依据本实施例,实用配件206例如为置物架。依据其他实施例,实用配件206可为支撑盘、贮藏架等等。为清楚起见,在图2与图3中省略了平台144,且图3中未绘示睡篮202以及实用配件206,以更清楚显示支架204与杆体208、209。
[0052]睡篮202可具有围拦结构,其包含有一底部210以及数个侧壁212,侧壁212分别与底部210相连接且围绕睡篮202的内部,使婴儿可放置于睡篮202的内部中。
[0053]支架204可包含两组管体结构216、数个连接件218、220、以及一个或多个连杆221 (以虚线显示)。管体结构216可透过连接件218、220与床架102固定,且管体结构216可透过连杆221相连接。各管体结构216可具有相似的形状,且由一个或多个管体组接而成。举例来说,管体结构216可包含两个竖端222A、222B、以及一中间端222C,中间端222C介于竖端222A、222B之间延伸并与其相连接。因此,所形成的管体结构216具有类似U字形的外观。
[0054]管体结构216可分别沿床架102的轨道组件112组接。各管体结构216可设有两个上末端部216A、216B(即竖端222A、222B的上末端部),且上末端部216A、216B分别与连接件218、220相组接。靠近轨道组件112的中间处设有一固定的壁面224,而连接件218以可拆卸的方式将管体结构216的上末端部216A固接于壁面224。至于连接件220则可拆卸地将管体结构216的上末端部216B固接于顶角连接件116。
[0055]图4与图5为绘示连接件218组接于壁面224的放大图。连接件218可与管体结构216的上末端部216A相固接。连接件218可包含有一夹紧结构230以及一托座23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18,包括夹紧结构230与托座232,可为一体形成的塑胶体。夹紧结构230可设有一侧壁234以及两个夹部236、238。夹部236、238为沿着垂直方向相互间隔且在侧壁234的同一侧突出。夹部236可具有凸台形状,其包含凸缘240以及凹槽242,其中,凹槽242位于凸缘240与侧壁234之间。夹部238可具有扁形状,且垂直地面对凹槽242。托座232与夹紧结构230分别突出于连接件218的两个相对侧。依据此实施例,托座232可具有曲形且上方形成有开口,以容置杆体208的末端部,使杆体208能支撑实用配件206。
[0056]参阅图4与图5,壁面224由轨道129向下延伸而成,且壁面224可包含有一开槽244。在本实施例中,开槽244的形状可为锥形,其中朝向上缘的宽度较大,而朝向下缘的宽度较窄。要安装连接件218时,夹部236可与开槽244相卡合,使得开槽244的下缘插入凹槽242中并介于凸缘240与侧壁234之间卡合,而夹部238同时与壁面224的下缘224A相抵触,使夹紧结构230夹住开槽244与下缘224A之间的部分壁面224,以便连接件218锁定于床架102的壁面224上。连接件218固接于壁面224后,托座232是从壁面224朝向床架102的内部突出。要移除连接件218时,可扳动壁面224离开夹部238,并向上移动连接件218以脱离开槽244。
[0057]图6与图7为绘示如何将连接件220组接于床架102的顶角连接件116的示意图。连接件220可包含第一耦接部250、第二耦接部252、以及一带体254。带体254的二端分别与第一、第二耦接部250、252相固接。第一耦接部250可与管体结构216的上末端部216B相固接,且第一耦接部250包含一环部250A,以提供带体254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二耦接部252可具有弯曲形状并设有舌部252A,且第二耦接部252包含有环部252B,以提供带体254的第二端部连接。舌部252A可拆卸地卡合于顶角连接件116的开槽256,以便将连接件220组接于顶角连接件116。
[0058]因此,支架204可透过四个连接点与床架102相互固定,其中两个连接点由与轨道组件112固定的连接件218所构成,另两个连接点则由靠近床架102的顶角的连接件220所构成。支架204组接于床架102后,睡篮202便可安装在管体结构216的中间端222C上。由于连接件220的带体254具有弹性,使支架204可绕着连接件220的连接点相对于床架102位移。
[0059]要安装实用配件206时,可将杆体208的两个相对端部分别抵接托座232,使杆体208置放于轨道组件112之间、并与两个轨道组件112呈相垂直。至于杆体209则可平行于杆体208置放,杆体209的两个相对端部分别容置于两个顶角连接件116上所形成的开槽258 (如图2与图3所示)。杆体208、209安装后,即可将实用配件206置放于杆体208、209上,使实用配件206与睡篮202呈相互并列。
[0060]如上所述,用于安装支架204的连接件218,也可容置杆体208的末端部,以便杆体208提供实用配件206的支撑。因此,杆体208的安装不需增加额外的连接件,能降低睡篮202、实用配件206的支撑结构所需要的零件数量。
[0061]图8绘示另一实施例为安装实用配件206(以虚线显示)所使用的支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可利用两个平行的杆体270支撑实用配件206。图8中仅显示一个杆体270,而另一杆体270乃依据相同的方式组接于相对另一侧。各杆体270可具有第一、第二端部270A、270B,第一端部270A呈弯曲形状,第二端部270B则与一末端连接件272相固定,其中,末端连接件272具有一舌部274。杆体270可沿轨道组件112平行设置,杆体270的第一端部270A与托座232相抵接,末端连接件272的舌部274则卡合于顶角连接件116上所形成的开槽276。因此,杆体270可介于连接件218与顶角连接件116之间沿着其对应的轨道组件112延伸。另一杆体270可以相同的方式沿另一轨道组件112组接。接着,实用配件206 (例如置物盘)可安装于杆体270上,使得实用配件206受支撑的位置分别靠近轨道组件112。
[0062]图9绘示另一实施例为支撑睡篮202所提供的支架304的示意图。支架304可包含一管体结构316、两个连接件318,及一带体组件320。管体结构316可透过连接件318固定于轨道组件112,并透过带体组件320与轨道组件114连接。[0063]管体结构316可由数个管体相互组接而成,其包含两个竖端322以及一中间端324。中间端324连接于两个竖端322之间,并具有U字形状。竖端322的下端分别与中间端324相连接,竖端322的上末端则分别与两个连接件318相固接。
[0064]各连接件318可与前述的连接件218具有类似的结构,并包含有托座332。带体组件320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带体,并介于两个顶角连接件116之间拆卸地固定于轨道组件114的中间位置,例如带体组件320可与铰链134相连接。更具体来说,带体组件320的下端与中间端324相连接,带体组件320的上端则与轨道组件114相连接,使得支架304自床架102呈局部地悬挂。
[0065]支架304与两个相对的轨道组件112与其邻近的轨道组件114组接后,可将睡篮202置放于中间端324上。另外,杆体208可置放于两个连接件318的托座332上,使杆体208与轨道组件112呈相垂直。至于杆体209则分别与两个顶角连接件116相组接。接着,可将实用配件206置放于中间端324上,使实用配件206与睡篮202呈相互并列。
[0066]图10至12绘示另一实施例为支撑睡篮202所提供的支架404的示意图。支架404可包含两个架体410、一连接部412、数个带体414、416、以及数个连接件418、420。各架体410可以长条形的管体组成。连接部412例如以织布材料的面板组成,并与两个架体410相连接,使得架体410彼此相连接。两个架体410可分别由带体414、416悬挂。更具体而言,带体414的两个相对端部分别与架体410与一连接件418相连接,带体416的两个相对端部则分别与架体410与一连接件420相连接。
[0067]连接件418可包含一舌部422、一环部424以及一托座426。在本实施例中,包含舌部422、环部424及托座426的连接件418为一体形成的塑胶体。舌部422可设于托座426的上方且具有弯曲形状。轨道组件112设有一个固定的壁面430,壁面430设有一开槽428,而舌部422可与开槽428卡合,以便连接件418与轨道组件112相固接。壁面430例如由轨道129向下延伸,而且位于邻近轨道组件112的中间位置。环部424可设于托座426的下方,而带体414可穿绕环部424,以便带体414与连接件418相连接。
[0068]连接件420可与顶角连接件116相卡合,而且设有为提供带体416穿绕的环部,以便带体416与连接件420相连接。
[0069]支架404可与床架102组接,使支架404呈平行于轨道组件112并自床架102悬吊,且两个架体410均平行地延伸于同一水平面。接着,可将睡篮202置放于两个架体410上。另外,可平行地安装两个杆体432,以提供实用配件206的支撑。各杆体432沿其对应的轨道组件112的方向平行延伸,杆体432的第一端部432A与托座426相抵接,杆体432的第二端部432B则透过末端连接件434与顶角连接件116相固接。接着,可将实用配件206 (例如置物盘)置放于杆体432上,使得实用配件206与睡篮202呈相互并列。
[0070]图13绘示依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睡篮502的示意图,该睡篮502可以如同上述的方式与床架102搭配使用。睡篮502可包含一长方形的底板组件504、两个相对的第一侧壁506、以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508。第一侧壁506与第二侧壁508分别与底板组件504枢接。底板组件504可包含两个板体504A、504B,且板体504A、504B为沿底板组件504的中央轴相互枢接。第一侧壁506可分别与底板组件504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缘相枢接,其中,各第一侧壁506例如为一体形成的板体。第二侧壁508可分别与底板组件504的两个相对的第二侧缘相枢接,其中,各第二侧壁508可包含两个板体508A、508B,板体508A、508B在第二侧部508的中央轴处以一个或多个铰链510相枢接。底板组件504、第一侧壁506、及第二侧壁508上可套接织布。
[0071]第一侧壁506与第二侧壁508在邻近睡篮502的四个角落可藉由数个固定带514彼此相固接。藉此,第一侧壁506与第二侧壁508可相对于底板组件504维持于竖立状态,并围绕睡篮502的内部。
[0072]上述的板体组合可调整为多种状态,以形成不同的结构,例如图13所示的睡篮、图14所示的床垫、以及图15所示适于贮藏收合后的床架的包覆体。
[0073]图14为绘示睡篮502转为第一折迭状态的示意图。固定带514解开后,可枢转两个第一侧壁506至底板组件504上的躺平状态,并将第二侧壁508向底板组件504的下侧折迭。如此一来,折迭后的睡篮502可构成扁平的床垫,其可放置于婴儿游戏床100的底部。
[0074]图15为绘示睡篮502转为第二折迭状态的示意图。第一侧壁506与两个板体504A、504B经折迭后形成管状的包覆体520,其中,两个第一侧壁506为沿着包覆体520的一侧缘彼此相邻,使包覆体520具有长方形。此外,板体508A、508B可绕着铰链510枢转并向包覆体520的外侧折迭。当床架102收合后,即可置放于包覆体520中,以方便照护者携带。
[0075]图16为绘示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置物盘602的示意图,该置物盘602可以如同上述的方式与床架102搭配使用。置物盘602可由两个盘体604相互组接而成。图17为绘示盘体604的示意图。各盘体604可包含数个贮藏区间612、614、616,且盘体604与各贮藏区间612、614、616为一体形成的塑胶体。各盘体604可包含数个开孔622以及数个凸肋624,透过各盘体604的凸肋624与另一盘体604的开孔622相互卡合后,即可组成置物盘602。置物盘602可单独使用或者如同上述实施例与床架102组接。另外,置物盘602还可包含一手把626,以方便携带置物盘602。
[0076]盘体604可拆开并分开使用。举例来说,拆开后的各盘体604可以独立固定于睡篮202的侧边,如图18所示;或者拆开后的盘体604可以独立组接于床架102的轨道组件114,如图19所示。尤其,盘体604可包含数个挂勾630,挂勾630可与床架102的轨道组件114或睡篮202的侧部卡钩,以方便盘体604的安装。
[0077]图20绘示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盘体604的示意图。盘体604可包含一框架640,而贮藏区间612、614、616可分别由数个容器612A、614A、616A组成,该些容器612A、614A、616A可拆卸地组接于框架640。举例来说,框架640可设有数个开孔640A、640B、640C,容器612A、614A、616A的顶缘则可与框架640相卡合并与开孔640A、640B、640C对齐。拆卸后的容器612A、614A、616A可独立于框架640相堆迭,以减少整体的体积。此外,因容器612A、614A、616A可从框架640分别拆除,使置物盘的使用更弹性。
[0078]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儿游戏床,至少具有一优点:婴儿游戏床可与多种配件搭配使用,而这些配件可包含睡篮以及实用配件(例如置物盘)。睡篮与实用配件可透过安装结构装设于床架,其中,安装结构包含一支架以及数个装设于床架的杆体。支架用来支撑睡篮,而杆体用于支撑实用配件。支架可包含数个连接件,连接件可固接于床架并可容置一个或多个杆体的末端。如此一来,用来装设杆体的连接件的数目可以降低,且床架的结构能更简化。
[0079]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的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以装设配件于婴儿游戏床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床架,包含两个相对的第一轨道组件,以及一个第二轨道组件,该第二轨道组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组接,各第一轨道组件分别设有一固定的壁面; 一支架,其可在该床架的内部中支撑睡篮,该支架包含两个连接件,该两连接件可分别拆卸或固定于各壁面,各连接件分别设有一托座,而各连接件可在邻近其对应的第一轨道组件的中间位置分别固定于壁面;以及 数个杆体,为设置于该床架以便支撑一实用配件,使该实用配件与该睡篮呈相互并列,其中该数个杆体中的一个设有至少一端部抵接于其中一个连接件的托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带体,该带体设有两个端部,该两个端部分别与该支架以及该床架耦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轨道组件分别于该床架的两个角落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连接,该带体在该两个角落之间与该第二轨道组件的中间区域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轨道组件分别透过两个顶角连接件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连接,该带体则于邻近其中一个顶角连接件的位置与该床架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竖端,该竖端的一端部设有一环部,而该带体与该环部组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抵接于该托座的该杆体为沿着其中一个第一轨道组件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抵接于该托座的该杆体设有一端部,该端部可与该床架的顶角连接件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抵接于该托座的该杆体呈垂直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床架包含两个顶角连接件,该两个顶角连接件分别与该两个第一轨道组件相连接,而该数个杆体包含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可分别与该两个连接件的托座相抵接,该第二杆体则可分别与该两个顶角连接件相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连接件包含一夹紧结构,该夹紧结构可与其对应的第一轨道组件的壁面相卡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该夹紧结构以及该托座的各连接件为一体成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壁面包含有一开槽以及一下缘,该夹紧结构可与该开槽卡合并与该下缘抵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架体,该架体可与一水平面平行设置,该架体透过至少一带体而悬挂于其中一个连接件,其中,该带体设有二端部,该二端部分别与该架体以及该连接件相耦接。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竖端,而其中一个连接件与该竖端的上末端部相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实用配件为一置物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盘包含可相互组接的第一、第二盘体,该第一、第二盘体可相拆开而且单独地固定于该睡篮或该床架的该第二轨道组件。
17.一种能装设于婴儿游戏床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睡篮; 一实用配件; 一支架,其可于一床架的内部支撑该睡篮,该支架包含至少两个连接件,该两个连接件可拆卸并连接于床架的两个相对的轨道组件,各连接件包含有一托座;以及 两个杆体,为可设于该床架以便支撑该实用配件,该支架以及该两个杆体可分别提供该睡篮以及该实用配件并列放置,且各连接件的托座上可容设杆体的一端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各连接件包含一夹紧结构,该夹紧结构可与床架的一壁面相卡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包含该托座与该夹紧结构的各连接件为一体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含一架体以及一带体,该带体的两个端部分别与该架体以及该连接件相耦接。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各杆体包含一末端连接件,该末端连接件可与该床架的顶角连接件相卡合。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实用配件为置物盘。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盘包含相组接的第一、第二盘体,该第一盘体以及该第二盘体可相拆离并单独固定于该睡篮或该床架。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盘体中之一包含一框架与数个容器,该些容器与该框架可拆卸地相组接,以便组成该置物盘的数个贮藏区间。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配件组,其特征在于:该睡篮由数个板体相枢接而组成,该些板体可组成该睡篮、一床垫以及一围栏包覆体,婴儿游戏床的床架收折后即可装设于该包覆体中。
【文档编号】A47D15/00GK103908116SQ201410006919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8日
【发明者】拿但业·圣, 乔纳森·K·蒙士, 安卓·J·温特霍特, 乔纳森·M·帕塞拉, 威廉·B·贝洛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