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8801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车门把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锁旋钮摆动时发出的声音的车门把手装置。安装在车门(10)的车室内侧的车门把手装置(20)构成为,切换车门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的锁旋钮(50)在使车门(10)为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车门(10)为开锁状态的开锁位置之间,能够摆动地设在底座部件(30)上。在底座部件(30)上设有将锁旋钮(50)的摆动限制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止挡机构(60)。止挡机构(60)具有带有弹性的弹性部。在锁旋钮(50)上形成有在处于锁定位置时与弹性部(62)抵接的锁定面部(53)、和在处于开锁位置时与弹性部(62)抵接的开锁面部(54)。
【专利说明】车门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门的车室内侧的车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多数车辆中,在车门的车室内侧安装有车门把手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图1))。
[0003]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是由安装在车门上的作为主体的底座部件、能够摆动地安装在该底座部件上且切换车门的锁定/开锁的锁旋钮、和安装在该锁旋钮的下方且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的操作把手构成的。
[0004]近年的车门把手装置在保持锁定状态下使操作把手向车门的打开方向摆动的情况下,能够使锁旋钮自动地摆动至开锁状态。另外,当乘员以带着钥匙的状态下车且从车辆只要离开规定距离时,能够使锁旋钮自动地摆动至锁定状态。若能够抑制在锁旋钮摆动时发出的声音的话,则能够期望提高车辆的高级感。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84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锁旋钮摆动时发出的声音的技术。
[0009]技术方案I的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安装在车门的车室内侧,其特征在于,
[0010]切换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的锁旋钮以能够在使所述车门为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车门为开锁状态的开锁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设在底座部件上,
[0011]在所述底座部件上设有将所述锁旋钮的摆动限制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开锁位置之间的止挡机构,
[0012]所述止挡机构具有带有弹性的弹性部,
[0013]在所述锁旋钮上形成有在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的锁定面部、和在处于开锁位置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的开锁面部。
[0014]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具有以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开锁位置之间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止挡基部,
[0015]所述弹性部通过与所述止挡基部为分体的环状的橡胶而形成,并嵌入至所述止挡基部的外周部中。
[0016]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呈大致矩形截面,使所述锁定面部与一条短边抵接,并使所述开锁面部与另一条短边抵接。
[0017]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安装有在开放所述车门时摆动的操作把手,
[0018]所述止挡机构设在所述操作把手的摆动轴的附近。[0019]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部与所述开锁面部相对于所述止挡机构的抵接高度彼此不同。
[0020]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部与所述开锁面部之间的部位呈与所述止挡机构相适的形状。
[0021]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件上,沿着所述止挡基部的突出方向形成有肋。
[0022]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止挡基部的前端,形成有比所述橡胶的内径大的防脱部。发明的效果
[0023]在技术方案I的发明中,限制锁旋钮的摆动的止挡机构具有带有弹性的弹性部。锁旋钮通过与弹性部接触而被限制摆动。通过由富有弹性的弹性部构成接触锁旋钮的部分,从而能够抑制在锁旋钮接触时发出的接触音。即,能够抑制因锁旋钮的摆动而发出的声音,能够提高车辆的高级感。
[0024]而且,设有将锁旋钮的摆动限制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止挡机构。S卩,通过一个止挡机构限制锁旋钮的向锁定方向的摆动,并且,也限制向开锁方向的摆动。能够通过一个部件限制向锁定方向以及开锁方向的摆动量,从而能够使车门把手装置的构造简洁化。
[0025]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止挡机构构成为,使环状的橡胶嵌入至止挡基部中。能够对可拆装的橡胶进行变更。通过变更为厚度不同的橡胶,而能够进行锁定位置以及开锁位置的微调整。另外,能够通过将环状的橡胶嵌入至止挡基部中来形成止挡机构,从而使结构简洁。
[0026]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止挡机构呈大致矩形截面,使锁定面部与一条短边抵接,并使开锁面部与另一条短边抵接。使锁定面部与开锁面部与短边的部位抵接。即,使止挡机构的长边相对于锁旋钮的摆动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由此,能够防止止挡机构的倾倒,从而能够确保高强度。
[0027]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止挡机构设在操作把手的摆动轴的附近。即,止挡机构形成在由摆动轴提高了刚性的部位上。能够提高止挡机构的强度。
[0028]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锁定面部与开锁面部相对于止挡机构的抵接高度彼此不同。因锁定面部或开锁面部接触,而会对止挡机构施加冲击。通过改变抵接高度,能够使止挡部件的施加有冲击的部位分散,能够谋求止挡机构的长寿命。
[0029]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锁定面部与开锁面部之间的部位呈与止挡机构相适的形状。使锁定面部以及开锁面部周边的部位的形状与止挡部件相适。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增大锁定面部以及开锁面部周边的部位,从而能够提高锁定面部以及开锁面部的强度。
[0030]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沿着止挡基部的突出方向形成有肋。通过肋能够提高止挡基部的刚性。能够确保止挡基部的高强度。
[0031]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在止挡基部的前端,形成有与橡胶的内径相比较大的防脱部。防止橡胶的脱落,而确实地使锁定面部以及开锁面部与弹性部接触。从而能够更确实地抑制接触音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32]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把手装置的车门的主视图。
[0033]图2是图1所示的车门把手装置的主视图。
[0034]图3是从背面观察到的图2所示的车门把手装置的立体图。
[0035]图4是图3所示的锁旋钮以及止挡机构的立体图。
[0036]图5是图4所示的锁旋钮以及止挡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7]图6是图2的6-6线剖视图。
[0038]图7是说明图6所示的锁旋钮位于开锁位置上的状态的图。
[0039]图8是图6的8-8线剖视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0 车门
[0042]20车门把 手装置
[0043]30底座部件
[0044]38 肋
[0045]40操作把手
[0046]41摆动轴
[0047]50锁旋钮
[0048]53锁定面部
[0049]54开锁面部
[0050]60止挡机构
[0051]61止挡基部
[0052]62橡胶(弹性部)
[0053]63防脱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说明中,左右是指以车辆的乘员为基准的左右,前后是指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另外,图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Ce表示车宽中央,Ou表示车外侧,Up表示上,Dw表示下。
[0055]【实施例】
[0056]以将本发明的车门把手装置搭载在右侧前部的车门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以下说明。
[0057]图1表示从车室侧观察到的状态的车门10。如图1所示,车门10中,车门面板11的车室侧(图中近前侧)的面由衬里12覆盖,车门把手装置20由这些车门面板11以及衬里12支承。
[0058]车门把手装置20是用于切换车门10的锁定及开锁,并且用于进行车门10的开闭操作的部件。在后续附图中具体说明车门把手装置20。
[0059]如图2以及图3所示,车门把手装置20由正视下为大致矩形的以容器状形成的底座部件30、能够摆动地安装在该底座部件30上且用于进行车门10的开闭操作的操作把手40、能够摆动地安装在该操作把手40的上方且用于切换车门10的锁定及开锁的锁旋钮50、和限制该锁旋钮50的摆动的止挡机构60构成。底座部件30是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树脂制品。
[0060]操作把手40构成为,使摆动轴41安装在底座部件30上,并在该摆动轴41上一体地安装有供乘员握持的把手部42。
[0061]摆动轴41的周缘被弹簧43包围。把手部42通过该弹簧43而向着底座部件30被弹压。在打开车门10时,乘员抵抗弹簧43的弹压力,使把手部42向着车室侧(图2的图中近前侧)摆动。
[0062]在底座部件30的周缘上,形成有三个用于将车门把手装置20安装在车门面板11上的面板安装部31?33,并且,形成有三个用于将车门把手装置20安装在衬里上的衬里安装部34?36。
[0063]三个面板安装部31?33中,将形成在底座部件30的下缘30a上且与摆动轴41的轴线CL相比形成在后方的面板安装部,适当地称为“第一面板安装部31”。将形成在底座部件30的上缘30b上且与摆动轴41的轴线CL相比形成在前方的面板安装部,适当地称为“第二面板安装部32”。将形成在底座部件30的前缘30c上的面板安装部,适当地称为“第三面板安装部33”。
[0064]在面板安装部31?33上分别形成有供带层差的螺栓71穿插的为圆孔状的面板安装孔31a?33a。车门把手装置20通过带层差的螺栓71而相对于车门面板11安装。
[0065]三个衬里安装部34?36中,将形成在底座部件30的下缘30a上且与摆动轴41的轴线CL相比形成在前方的衬里安装部,适当地称为“第一衬里安装部34”。将形成在底座部件30的上缘30b上且与摆动轴41的轴线CL相比形成在后方的衬里安装部,适当地称为“第二衬里安装部35”。将形成在底座部件30的前缘30c上且形成在上缘30b上的衬里安装部,适当地称为“第三衬里安装部36”。
[0066]在衬里安装部34?36上,分别形成有供夹子74嵌合的为方孔状的衬里安装孔34a?36a。夹子74 —体地安装在衬里上,车门把手装置20经由夹子74安装在衬里上。在图2中,在将衬里透视的状态下仅表示了夹子74。在之后的附图中具体说明锁旋钮50。
[0067]如图4所示,锁旋钮50是能够摆动地安装在底座部件30上的注塑成型部件。止挡机构60设在底座部件30上,并且,形成在锁旋钮50的摆动的轨迹上。
[0068]如图5所示,在锁旋钮50上形成有圆孔51、51。另一方面,在底座部件30上,从一般面突出有圆柱状的突出部37、37。这些突起部37、37通过注塑成型而与底座部件30 —体形成。在这些突出部37、37上嵌合锁旋钮50的圆孔51、51。突出部37、37发挥摆动轴的作用,以使锁旋钮50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锁旋钮50。由于在底座部件30上一体地形成有作为摆动轴的突出部37、37,所以能够削减部件的数量,并且,能够使车门把手装置20紧凑。
[0069]返回至图3,止挡机构60设在摆动轴41的上方。即,止挡机构60设在操作把手40的摆动轴41的附近。止挡机构60形成在通过摆动轴41提高了刚性的部位上。由此,能够提高止挡机构60的强度。
[0070]如图5所示,止挡机构60由与底座部件30 —体形成的棱柱状的止挡基部61、嵌入至该止挡基部61中的环状的橡胶62 (弹性部62)、和在止挡基部61的上端上一体形成且周长比橡胶62的内径长的防脱部63构成。止挡基部61以及防脱部63与底座部件30 —同,通过注塑成型而一体形成。
[0071]从止挡基部61的下端沿着止挡基部61的各表面,延伸有肋38。肋38与底座部件30 一同通过注塑成型而一体形成,并且,各肋38分别延伸至相同的高度。嵌入至止挡基部61中的橡胶62载置在肋30的上端(也参照图4)。即,橡胶62通过肋38的上端而进行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0072]另外,沿着止挡基部61的突出方向形成有肋38。通过肋38能够提高止挡基部61的刚性。从而能够确保止挡基部61的高强度。
[0073]在图6中表示处于锁定位置上的锁旋钮50。如图6所示,在锁旋钮50上形成有在锁定状态下与橡胶62抵接的锁定面部53。此外,锁定状态是指,使车门10锁定以使得在该状态下即使将操作把手40摆动操作也不会使车门10打开的状态。
[0074]在图7中表示处于开锁位置上的锁旋钮50。如图7所示,在锁旋钮50上形成有在开锁状态下与橡胶62抵接的开锁面部54。此外,开锁状态是指,使车门10的锁定解除以使得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操作把手40摆动操作而使车门10打开的状态。
[0075]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锁旋钮50上,形成有将锁定面部53和开锁面部54连接的为大致V字状的连接部55 (锁定面部53和开锁面部54之间的部位55)。连接部55的一条边55a从锁定面部53的端部在俯视下以大致直角延伸,连接部55的另一条边55b,从开锁面部54的端部在俯视下以大致直角延伸。
[0076]在锁定状态下,锁定面部53抵接在与截面大致为矩形的止挡基部61的一条短边61a对应的部位上。此时,连接部55的一条边55a沿着止挡基部61延伸。即,与止挡机构60相适。
[0077]另一方面,在开锁状态下,开锁面部54抵接在与截面大致为矩形的止挡基部61的另一条短边61b对应的部位上。此时,连接部55的另一条边55b沿着止挡基部61延伸。即,与止挡机构60相适。
[0078]在锁旋钮50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导线安装部件81的导线安装孔57。若使锁旋钮50摆动,则安装在锁旋钮50上的导线安装部件81也与锁旋钮50 —同位移。前端安装在导线安装部件81上的导线82也会位移,从而切换车门10的锁定以及开锁。
[0079]限制锁旋钮50的摆动的止挡机构60具有带有弹性的橡胶62 (弹性部62)。锁旋钮50通过与弹性部62接触而被限制摆动。通过由富有弹性的弹性部62构成接触锁旋钮50的部分,从而能够抑制在锁旋钮50接触时可能发出的接触音。即,能够抑制因锁旋钮50的摆动而发出的声音,能够提高车辆的高级感。关于该问题,例如在不设置橡胶62而仅通过止挡基部61构成止挡机构的情况下,基于锁旋钮50与止挡基部61接触而会发出接触
曰?
[0080]而且,在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设有止挡机构60。即,通过一个止挡机构60限制锁旋钮50的向锁定方向的摆动,并且,也限制向开锁方向的摆动。能够通过一个部件限制向锁定方向以及开锁方向的摆动量,从而能够使车门把手装置20的构造简洁化。
[0081]而且,止挡机构60中,止挡基部61呈大致矩形截面,使锁定面部53与一条短边61a抵接,并使 开锁面部54与另一条短边61b抵接。使锁定面部53与开锁面部54与短边61a、61b的部位抵接。即,使止挡机构60的长边相对于锁旋钮50的摆动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由此,能够防止止挡机构60的倾倒,从而能够确保高强度。
[0082]而且,锁定面部53与开锁面部54之间的连接部55呈与止挡机构60相适的形状。使锁定面部53以及开锁面部54周边的部位的形状与止挡部件60相适。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增大锁定面部53以及开锁面部54周边的部位,从而能够提高锁定面部53以及开锁面部54的强度。
[0083]如图8所示,通过使连接部(图4,附图标记55)沿上下方向倾斜,而使锁定面部53以及开锁面部54相对于止挡机构60的抵接高度彼此不同。因锁定面部53或开锁面部54接触,而会对止挡机构60施加冲击。通过改变抵接高度,能够使止挡部件60的施加有冲击的部位分散,能够谋求止挡机构60的长寿命化。
[0084]此外,本发明的车门把手装置以搭载在右侧前部的车门上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适用在左侧或后部的车门上,且并不限于这些形式。
[008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机构的止挡基部61的截面呈大致矩形,但截面形状也能够为圆形、三角形、除此之外的多边形等。
[0086]在将嵌入在止挡基部上的环状的橡胶62挪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变更其与锁旋钮50的抵接状态。
[0087]工业实用性
[0088]本发明的车门把手装置适用于在乘用车中使用的车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安装在车门的车室内侧,其特征在于, 切换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的锁旋钮以能够在使所述车门为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车门为开锁状态的开锁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设在底座部件上, 在所述底座部件上设有将所述锁旋钮的摆动限制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开锁位置之间的止挡机构, 所述止挡机构具有带有弹性的弹性部, 在所述锁旋钮上形成有在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的锁定面部、和在处于所述开锁位置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的开锁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具有以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开锁位置之间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止挡基部, 所述弹性部通过与所述止挡基部为分体的环状的橡胶而形成,并嵌入至所述止挡基部的外周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呈大致矩形截面,使所述锁定面部与一条短边抵接,并使所述开锁面部与另一条短边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安装有在开放所述车门时摆动的操作把手, 所述止挡机构设在所述操作把手的摆动轴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部与所述开锁面部相对于所述止挡机构的抵接高度彼此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部与所述开锁面部之间的部位呈与所述止挡机构相适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件上,沿着所述止挡基部的突出方向形成有肋。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挡基部的前端,形成有比所述橡胶的内径大的防脱部。
【文档编号】E05B77/38GK103967359SQ201410043622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田野口健一, 冈本大地, 芦泽胜也, 齐藤裕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阿尔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