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6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婴儿睡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睡垫,包括片状具有支撑作用的睡垫本体,睡垫本体正面具有第一支撑表面,第一支撑面上排布有数个弹性凸柱,部分凸柱或全部凸柱之间具有间隙。较佳的,睡垫本体一体延伸形成的坐垫部、背垫部和两腿垫部,并设有枕头,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透气、散热和支撑性能,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比如童车中,背垫部相对坐垫部能够自由折弯,可适应比如童车等平躺和坐起等多种使用角度的需要,可提供柔软舒适透气的使用体验,背垫部相对座垫部能够自由弯折,可适应童车等平躺和坐起的多种角度使用的需要。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睡垫,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婴幼儿推车、婴幼儿床以及 婴幼儿座椅等的具有透气功能的睡垫。 婴儿睡垫

【背景技术】
[0002] 婴儿睡垫是宝宝最贴身和较长时间接触的地方,通常设置在婴幼儿推车、婴幼儿 床、婴幼儿提篮和婴幼儿座椅等用于婴幼儿躺座的工具上,使婴幼儿的躺座时更加舒适,婴 儿睡垫通常由硬质板包覆柔软布垫构成,这种结构的睡垫一直以来存在透气性差的问题, 常常无法在夏季等需要较好透气的时节使用。比如,在婴幼儿童车里的睡垫,通常具有透气 性差的问题,婴幼儿在夏季使用童车时,往往感觉不舒适,特别是后背或头部等容易出汗的 地方,如果透气性不好的话,很容易引起婴幼儿皮肤不适。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婴儿睡垫,具有很好的透气、散热和 支撑性能,可提供柔软舒适透气的使用体验,背垫相对座垫能够自由弯折,可适应童车等平 躺和坐起的多种角度使用的需要。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种婴儿睡垫,包括片状具有支撑作用的睡垫本体,所述睡垫本体正面具有第一 支撑表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排布有数个弹性凸柱,部分凸柱或全部凸柱之间具有间隙。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数个所述凸柱规则排布,且尺寸大小相同,相邻两 个凸柱间具有间隙,相邻间隙间连通。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呈符合人体曲线的弧面状,所 述凸柱呈顶端封闭的中空圆柱体状,所述睡垫本体的背面与所述凸柱对应的部位设有凹 孔。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睡垫本体的背面靠近边缘的区域形成有具有 支撑作用的蜂巢状的加强筋。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睡垫本体包括坐垫部、自所述坐垫部向一侧 延伸形成的背垫部和自所述坐垫部向另一侧延伸形成的两腿垫部,所述背垫部能够相对所 述坐垫部自由折弯。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垫部能够相对所述坐垫部自由折弯的结构 是:所述背垫部和所述坐垫部交界处的加强筋被截断,形成一缺口。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另设有枕头,所述枕头可拆卸固接于所述背垫部 背向所述腿垫部的一侧,所述枕头包括具有支撑作用的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的正面中 部根据人体曲线形成一弧形第二支撑表面。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枕头本体的背面排布有数个呈网格状的方形 盲孔,部分所述盲孔的封闭端为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上设有与该部分盲 孔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应的通孔;数个所述盲孔的孔壁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呈网格状的 支撑筋,任两条相交的所述支撑筋交叉的部分背向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延伸设定长度形成凸 起,相邻两条不相交的所述支撑筋间形成气流通道。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部分与通孔相通的盲孔中,每个盲孔均与至少 一个通孔相通。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垫部朝向所述枕头的一侧形成有定位孔, 所述枕头本体朝向所述背垫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 置于所述定位孔内。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婴儿睡垫,通过在具有支撑作用的睡垫本体的第 一支撑表面上排布弹性凸柱,可以达到有效支撑婴幼儿的身体的目的,由于凸柱具有弹性, 可提供柔软舒适的使用体验,由于部分或全部凸柱间具有间隙,可使空气自由流通,达到有 效透气和散热的目的,部分凸柱间具有间隙,即不限每个凸柱间都有间隙,可部分凸柱间没 有间隙。较佳的,可以设计成规则排布凸柱,任何凸柱间均具有间隙,且间隙间互相连通, 从而达到更好的透气和散热的效果,具体实施时,数个凸柱可以设计成横排、纵排或斜角排 的条状等。较佳的,第一支撑表面呈符合人体曲线的弧面状,凸柱呈顶端封闭的中空圆柱 体状,睡垫本体的背面与凸柱对应的部位设有凹孔。这样,依据人体曲线设计的凹形弧面状 的第一支撑表面,能够给婴幼儿提供更好的舒适体验,凸柱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中空的圆柱 体状,但不限于圆柱。具体实施时,可以垂直第一支撑面冲压形成中空圆柱体状的凸柱,即 正面形成凸柱,背面形成凹孔。该凹孔可以起到吸盘作用,使睡垫更牢固的摆放在放置面 上;凹孔还起到增加弹性的作用,由于凹孔中有空气,人坐下去时存在于凹孔中的空气可以 起到支撑作用,配合正面的曲面状凸柱可以减轻臀部的压力。较佳的,通过具有支撑作用的 蜂巢状的加强筋,可使睡垫具有更加稳固的支撑,比如可使睡垫稳固的支撑在车子内,从而 达到更好的舒适体验。且通过蜂巢状排布的加强筋,能够有效减轻睡垫本体的整体重量,且 不影响支撑效果。较佳的,睡垫本体根据需要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状,睡垫本体一体延伸形 成的坐垫部、背垫部和两腿垫部,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比如童车中,背垫部相对坐垫部能够自 由折弯,可适应比如童车等平躺和坐起等多种使用角度的需要。较佳的,可以通过将背垫部 和坐垫部交界处的加强筋局部截断,从而达到自由折弯的目的。较佳的,可以设置枕头以形 成对婴幼儿的头部支撑,通过设置复合人体曲线的弧形第二支撑表面,可以给婴幼儿头部 提供较好舒适体验。较佳的,枕头本体的背面排布有数个呈网格状的方形盲孔,部分盲孔 的封闭端为第二支撑表面,第二支撑表面上设有与该部分盲孔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应的 通孔;数个盲孔的孔壁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呈网格状的支撑筋,任两条相交的支撑筋交叉 的部分背向第二支撑表面延伸设定长度形成凸起,相邻两条不相交的支撑筋间形成气流通 道。这样,通过数个凸起的支撑作用,可以保证枕头本体与放置面间的空气流通,空气先经 气流通道、然后再经过枕头本体上的盲孔和第二支撑表面上的通孔后,可传导到体表,达成 透气和散热功效。较佳的,该部分与通孔相通的盲孔中,每个盲孔均与至少一个通孔相通。 具体该部分与通孔相通的盲孔中,每个盲孔均与四个通孔相通。较佳的,枕头与睡垫本体的 背垫部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可以为枕头与睡垫本体的连接提供准确的位置参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4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图7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图7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6] 1--睡垫本体 11--第一支撑表面
[0027] 12--凸柱 13--间隙
[0028] 14--凹孔 15--加强筋
[0029] 16-坐垫部 17-背垫部
[0030] 18-腿垫部 19-缺口
[0031] 2--枕头 21--枕头本体
[0032] 22--第二支撑表面 23--盲孔
[0033] 24--通孔 2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婴儿睡垫,包括片状具 有支撑作用的睡垫本体1,所述睡垫本体正面具有第一支撑表面11,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排 布有数个弹性凸柱12,部分凸柱或全部凸柱之间具有间隙13。这样,通过设置具有支撑作 用的睡垫本体的第一支撑表面上排布弹性凸柱,可以达到有效支撑婴幼儿的身体的目的, 由于凸柱具有弹性,可提供柔软舒适的使用体验,由于部分凸柱间具有间隙,可使空气自由 流通,达到有效透气和散热的目的,部分凸柱间具有间隙,即不限每个凸柱间都有间隙,可 部分凸柱间没有间隙。
[0035] 优选的,数个所述凸柱规则排布,且尺寸大小相同,相邻两个凸柱间具有间隙,相 邻间隙间连通。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设计成规则排布凸柱,任何凸柱间均具有间 隙,且间隙间互相连通,从而达到更好的透气和散热的效果,具体实施时,数个凸柱可以设 计成横排、纵排或斜角排的条状等。
[0036]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呈符合人体曲线的弧面状,所述凸柱呈顶端封闭的中 空圆柱体状,所述睡垫本体的背面与所述凸柱对应的部位设有凹孔14。这样,依据人体曲线 设计的凹形弧面状的第一支撑表面,能够给婴幼儿提供更好的舒适体验,凸柱可根据需要 设计成中空的圆柱体状,但不限于圆柱。具体实施时,可以垂直第一支撑面冲压形成中空圆 柱体状的凸柱,即正面形成凸柱,背面形成凹孔。该凹孔可以起到吸盘作用,使睡垫更牢固 的摆放在放置面上;凹孔还起到增加弹性的作用,由于凹孔中有空气,人坐下去时存在于凹 孔中的空气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配合正面的曲面状凸柱可以减轻臀部的压力;
[0037] 优选的,所述睡垫本体的背面靠近边缘的区域形成有具有支撑作用的蜂巢状的加 强筋15。这样,通过具有支撑作用的蜂巢状的加强筋,可使睡垫具有更加稳固的支撑,比如 可使睡垫稳固的支撑在车子内,从而达到更好的舒适体验。且通过蜂巢状排布的加强筋,能 够有效减轻睡垫本体的整体重量,且不影响支撑效果。
[0038] 优选的,所述睡垫本体包括坐垫部16、自所述坐垫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背垫部17 和自所述坐垫部向另一侧延伸形成的两腿垫部18,所述背垫部能够相对所述坐垫部自由折 弯。睡垫本体根据需要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状,睡垫本体一体延伸形成的坐垫部、背垫部和 两腿垫部,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比如童车中,背垫部相对坐垫部能够自由折弯,可适应比如童 车等平躺和坐起等多种使用角度的需要。
[0039] 优选的,所述背垫部能够相对所述坐垫部自由折弯的结构是:所述背垫部和所述 坐垫部交界处的加强筋被截断,形成一缺口 19。作为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将背垫 部和坐垫部交界处的加强筋局部截断,从而达到自由折弯的目的。
[0040] 优选的,另设有枕头2,所述枕头可拆卸固接于所述背垫部背向所述腿垫部的一 侦牝所述枕头包括具有支撑作用的枕头本体21,所述枕头本体的正面中部根据人体曲线形 成一弧形第二支撑表面22。更好的,可以设置枕头以形成对婴幼儿的头部支撑,通过设置复 合人体曲线的弧形第二支撑表面,可以给婴幼儿头部提供较好舒适体验。
[0041] 优选的,所述枕头本体的背面排布有数个呈网格状的方形盲孔23,部分所述盲孔 的封闭端为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表面上设有与该部分盲孔中的一部分或全部 相对应的通孔24 ;数个所述盲孔的孔壁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呈网格状的支撑筋,任两条相 交的所述支撑筋交叉的部分背向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延伸设定长度形成凸起25,相邻两条不 相交的所述支撑筋间形成气流通道。这样,通过数个凸起的支撑作用,可以保证枕头本体与 放置面间的空气流通,空气先经气流通道、然后再经过枕头本体上的盲孔和第二支撑表面 上的通孔后,可传导到体表,达成透气和散热功效。
[0042] 优选的,该部分与通孔相通的盲孔中,每个盲孔均与至少一个通孔相通。较佳的, 该部分与通孔相通的盲孔中,每个盲孔均与四个通孔相通。
[0043] 优选的,所述背垫部朝向所述枕头的一侧形成有定位孔,所述枕头本体朝向所述 背垫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定位孔内。这 样,枕头与睡垫本体的背垫部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的配合,可以为枕头与睡垫本体的连接 提供准确的位置参考。
[0044]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 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具有支撑作用的睡垫本体(1),所述睡垫本体 正面具有第一支撑表面(11),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排布有数个弹性凸柱(12),部分凸柱或全 部凸柱之间具有间隙(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凸柱规则排布,且尺寸大小 相同,相邻两个凸柱间具有间隙,相邻间隙间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呈符合人体曲线 的弧面状,所述凸柱呈顶端封闭的中空圆柱体状,所述睡垫本体的背面与所述凸柱对应的 部位设有凹孔(1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垫本体的背面靠近边缘的区 域形成有具有支撑作用的蜂巢状的加强筋(15 )。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睡垫本体包括坐垫部(16)、自 所述坐垫部向一侧延伸形成的背垫部(17)和自所述坐垫部向另一侧延伸形成的两腿垫部 (18),所述背垫部能够相对所述坐垫部自由折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部能够相对所述坐垫部自 由折弯的结构是:所述背垫部和所述坐垫部交界处的加强筋被截断,形成一缺口(19)。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另设有枕头(2),所述枕头可拆卸固 接于所述背垫部背向所述腿垫部的一侧,所述枕头包括具有支撑作用的枕头本体(21),所 述枕头本体的正面中部根据人体曲线形成一弧形第二支撑表面(22)。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本体的背面排布有数个呈 网格状的方形盲孔(23),部分所述盲孔的封闭端为所述第二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表面 上设有与该部分盲孔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相对应的通孔(24);数个所述盲孔的孔壁形成具有 支撑作用的呈网格状的支撑筋,任两条相交的所述支撑筋交叉的部分背向所述第二支撑表 面延伸设定长度形成凸起(25),相邻两条不相交的所述支撑筋间形成气流通道。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该部分与通孔相通的盲孔中,每个盲 孔均与至少一个通孔相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部朝向所述枕头的一侧形 成有定位孔,所述枕头本体朝向所述背垫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 所述定位柱插置于所述定位孔内。
【文档编号】A47D15/00GK203897856SQ201420191010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蒋敏弟 申请人:昆山市铁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