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自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081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把手自锁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包括左、右两个手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接于右手柄,另一端插接于左手柄,所述连接杆通过单向锁紧装置固定在左手柄上。所述单向锁紧装置由固定内套、上、下锁紧块构成,所述上锁紧块与下锁紧块接触配合,所述上、下锁紧块设置在固定内套内部。该实用新型在将连接杆固接在左手柄上时,只需直接将连接杆插入单向锁紧装置,利用上、下锁紧块、固定内套与连接杆的相互作用,使得连接杆在反向移动时,将连接杆紧紧锁住,无需借助工具,操作非常方便;同时在需要将连接杆从左手柄上拆下时,只需借助一字螺丝刀插进外套开启孔,拨动上、下锁紧块,即可将连接杆拔出,无需旋转螺丝刀。
【专利说明】一种把手自锁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具体涉及一种把手自锁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门锁就是用来把门锁住的工具。通常使用的门锁都设置有把手,在开门时,需要人手动旋转把手,才能将门打开。而把手是通过连接机构安装在门的两侧,例如,申请号:200920260488.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门把手内外盖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于门内外的两把手柄(Dl),设于两把手柄上的外盖(D2),设于两外盖之间的两内盖(D3),设于两内盖(D3)之间的卡簧(D4)、连接杆(D5)、压片(D6)、扁线弹簧(D7)及两螺杆(D8),其中一侧的内盖(D3)与外盖(D2)之间设有螺钉(D9),所述外盖(D2)的盖沿的内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凸点,所述内盖的盖沿外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与凸点相应的卡槽,所述卡槽内至少设有一个卡位,所述卡槽呈L形。
[0003]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门把手内外盖连接结构,其优点是:门把手的外盖和内盖之间的连接通过凸点及卡槽配合连接,在安装外盖时,将外盖套在内盖上,凸点的位置对准内盖的L形卡槽入口,旋转外盖至第三个卡位,即可将外盖卡死在内盖上,无需借助工具,操作方便;其缺点是:该门把手在安装时,需要先将连接杆纵向插接于手柄上,再通过内六角螺钉,横向插接于手柄,利用内六角螺钉对连接杆产生的横向作用力,从而将连接杆固接于手柄上,而内六角螺钉安装或拆卸时仍需要借助工具,且受空间限制,在借助工具安装或拆卸时,操作非常不方便。
[0004]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在将连接杆固接于手柄时,无需借助工具,安装或拆卸时,操作方便的把手连接机构。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将把手的连接杆固接于手柄上时,需要借助工具,且受空间限制,操作非常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将把手的连接杆固接于手柄上时,无需借助工具,使得安装或拆卸更加方便的连接机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包括左、右两个手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接于右手柄,另一端插接于左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通过单向锁紧装置固定在左手柄上。
[0007]所述单向锁紧装置由固定内套、上、下锁紧块构成,所述上锁紧块与下锁紧块接触配合,所述上、下锁紧块设置在固定内套内部。
[0008]所述上、下锁紧块呈梯形,所述上、下锁紧块分别设有上、下锁紧槽,所述固定内套沿纵向设有梯形孔,用以嵌入上、下锁紧块。
[0009]所述上、下锁紧槽的底部设有锯齿。
[0010]所述上、下锁紧槽呈矩形或梯形设置,所述连接杆为四角棒。
[0011]所述单向锁紧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于上、下锁紧块左端部。
[0012]所述左手柄的端部设有固定外套,所述固定外套套设于单向锁紧装置。
[0013]所述上、下锁紧块侧壁上分别设有上、下开启缺口,所述固定内套侧壁设有内套开启孔,所述固定外套在对应固定内套的内套开启孔处设有外套开启孔。
[0014]所述固定内套侧壁设有内套固定孔,所述固定外套在对应固定内套的内套固定孔处设有外套固定孔。
[0015]所述连接杆在与单向锁紧装置连接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锯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实用新型在将连接杆固接在左手柄上时,只需直接将连接杆插入单向锁紧装置,利用上、下锁紧块、固定内套与连接杆的相互作用,使得连接杆在反向移动时,将连接杆紧紧锁住,无需借助工具,操作非常方便;同时在需要将连接杆从左手柄上拆下时,只需借助一字螺丝刀插进外套开启孔,拨动上、下锁紧块,即可将连接杆拔出,无需旋转螺丝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把手连接机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手自锁连接机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手自锁连接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左手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中固定内套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6为图2中固定内套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23]图7为图2上锁紧块立体示意图;
[0024]图8为图2下锁紧块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包括左手柄1、右手柄
2、连接杆3和单向锁紧装置4。连接杆3 —端固接于右手柄2,另一端通过单向锁紧装置4固定在左手柄I上。其中,如图4所示,左手柄I的端部设有固定外套11,固定外套11套设于单向锁紧装置4。另外,单向锁紧装置4由固定内套41、上锁紧块42、下锁紧块43和弹簧44构成,上锁紧块42与下锁紧块43接触配合,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设置在固定内套41内部,弹簧44设于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左端部。且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呈梯形,如图6和图7所示,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上,分别设有上锁紧槽421和下锁紧槽431,同时,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内套41沿纵向设有梯形孔411,用以嵌入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上锁紧槽421和下锁紧槽431呈矩形或梯形设置,连接杆3为四角棒。
[0027]这样,在将在将连接杆3固接在左手柄I上时,只需直接将连接杆3插入单向锁紧装置4,在连接杆3与上锁紧块42的上锁紧槽421和下锁紧块43的下锁紧槽431的摩擦力作用下,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向左手柄I的方向移动,两者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保证连接杆3顺利插入;而当连接杆3将要反向移动时,同样在连接杆3与上锁紧块42的上锁紧槽421和下锁紧块43的下锁紧槽431的摩擦力作用下,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反向移动,同时又受固定内套41的梯形孔411的结构限制,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之间的间隙减小,直到将连接杆3紧紧锁住,从而保证了连接接杆3插入左手柄I后,不会脱落。
[0028]为了增大连接杆3与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之间的摩擦力,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上锁紧块42的上锁紧槽421和下锁紧块43的下锁紧槽431的底部都设有锯齿。同时,连接杆3在与单向锁紧装置4连接端设有连接部31,连接部31上设有锯齿。
[0029]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侧壁上,分别设有上开启缺口 422,下开启缺口 432,固定内套41侧壁设有内套开启孔412,固定外套11在对应固定内套41的内套开启孔412处设有外套开启孔111。这样,在需要将连接杆3从左手柄I上拆下时,只需借助一字螺丝刀插进外套开启孔111,拨动上锁紧块42和下锁紧块43,即可将连接杆3拔出,无需旋转螺丝刀,操作非常方便。
[0030]另外,该固定内套41侧壁设有内套固定孔413,固定外套11在对应固定内套41的内套固定孔413处设有外套固定孔112。这样,利用销子即可将固定内套41固接于固定外套11。
[0031]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包括左、右两个手柄(1,2),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 —端固接于右手柄(2),另一端插接于左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通过单向锁紧装置(4)固定在左手柄(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锁紧装置(4)由固定内套(41)、上、下锁紧块(42,43)构成,所述上锁紧块(42)与下锁紧块(43)接触配合,所述上、下锁紧块(42,43)设置在固定内套(4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锁紧块(42,43)呈梯形,所述上、下锁紧块(42,43)分别设有上、下锁紧槽(421,431),所述固定内套(41)沿纵向设有梯形孔(411),用以嵌入上、下锁紧块(42,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锁紧槽(421,431)的底部设有锯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锁紧槽(421,431)呈矩形或梯形设置,所述连接杆(3 )为四角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锁紧装置(4)还包括弹簧(44 ),所述弹簧(44 )设于上、下锁紧块(42,43 )左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手柄(I)的端部设有固定外套(11),所述固定外套(11)套设于单向锁紧装置(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锁紧块(42,43)侧壁上分别设有上、下开启缺口(422,432),所述固定内套(41)侧壁设有内套开启孔(412),所述固定外套(11)在对应固定内套(41)的内套开启孔(412)处设有外套开启孔(1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套(41)侧壁设有内套固定孔(413),所述固定外套(11)在对应固定内套(41)的内套固定孔(413)处设有外套固定孔(1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把手自锁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在与单向锁紧装置(4 )连接端设有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上设有锯齿。
【文档编号】E05B1/00GK204002007SQ20142044823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太田益大 申请人:上海洋洋大多利特殊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