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10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儿童秋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秋千。它包括支架、摆动杆、摆动机构、设置于摆动杆的座兜,摆动机构包括:支架接头,其固定连接于支架;前后摇摆接头,其绕一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接头;左右摇摆接头,其固定连接于摆动杆并绕一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前后摇摆接头;摇摆扇叶,其可由电机驱动摆动;顶杆,顶杆固定连接于左右摇摆接头并依次穿过前后摇摆接头、支架接头;压杆,压杆固定连接于前后摇摆接头上并穿过支架接头;摆动机构在左右摇摆状态时,顶杆与摇摆扇叶抵紧接触;在前后摇摆状态时,压杆与摇摆扇叶抵紧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摇摆的儿童秋千。
【专利说明】儿童秋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秋千。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儿童秋千通常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的支撑架、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的摆动杆以及安装在摆动杆上的座兜。通过摆动杆的摆动实现座兜的摆动,然而现有的摆动方式较单一,舒适型差。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秋千,其可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摇摆。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儿童秋千,包括支架、摆动杆、连接于所述支架和摆动杆之间的摆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杆上的座兜,所述摆动机构包括:
[0006]支架接头,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
[0007]前后摇摆接头,其通过一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接头,所述第一枢轴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0008]左右摇摆接头,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杆并通过一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后摇摆接头,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与第一枢轴的轴心线之间构成一大于O小于180度的夹角;
[0009]摇摆扇叶,其由电机驱动摆动;
[0010]顶杆,所述前后摇摆接头、支架接头上分别开设有供顶杆穿过的通孔、弧形的第一滑槽,所述顶杆固定连接于左右摇摆接头并依次穿过通孔和第一滑槽;
[0011]压杆,所述支架接头上开设有供压杆穿过的弧形的第二滑槽,所述压杆固定连接于前后摇摆接头上并穿过第二滑槽;
[0012]所述摆动机构具有左右摇摆状态和前后摇摆状态,在左右摇摆状态时,所述顶杆与摇摆扇叶抵紧接触,所述左右摇摆接头左右摆动;在前后摇摆状态时,所述压杆与摇摆扇叶抵紧接触,所述左右摇摆接头和前后摇摆接头前后摆动。
[0013]优选地,所述摆动机构在左右摇摆状态时,所述摇摆扇叶的两个摆动端点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0014]优选地,所述摆动机构在前后摇摆状态时,所述摇摆扇叶的两个摆动端点的连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0015]优选地,所述摇摆扇叶为两个,所述摇摆扇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摇摆扇叶呈中心对称。
[0016]更优选地,所述摆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摇摆扇叶的初始位置的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枢轴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形成的弧形的圆心均位于第一枢轴上。
[0018]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相转动连接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基本构成一个十字形,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的摆动机构与摆动杆相连接。
[0019]更优选地,该儿童秋千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所述支架还包括一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左支架/右支架、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右支架/左支架,当儿童秋千在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支架和右支架并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当儿童秋千在折叠位置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右支架/左支架相脱离,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相靠拢。
[0020]进一步地,所述右支架/左支架上具有一凸起,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锁槽,当儿童秋千在展开位置时,所述锁槽卡于凸起上;当儿童秋千在折叠位置时,所述锁槽与凸起相脱离。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位于右支架和左支架的上部。
[002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摆动机构使摆杆既可沿前后方向摆动,也可沿左右方向摆动,摆杆可沿多个方向摆动,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左右摇摆状态和前后摇摆状态可切换,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折叠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机构的第一分解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机构沿竖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此时摆动机构在左右摇摆状态;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机构的第二分解图;
[00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机构沿竖直方向的局部剖视图,此时摆动机构在前后摇摆状态。
[0030]其中,1、左支架;2、右支架;21、凸起;3、连杆;31、锁槽;4、摆动杆;5、座兜;6、摆动机构;61、左右摇摆接头;62、前后摇摆接头;621、通孔;63、支架接头;631、第一滑槽;632、第二滑槽;64、顶杆;65、压杆;66、摇摆扇叶;67、调节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2]结合图1所示,一种儿童秋千,包括支架、摆动杆4、连接于所述支架和摆动杆4之间的摆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摆动杆4上的座兜5。所述支架包括相转动连接的左支架I和右支架2,所述左支架I和右支架2基本构成一个十字形,所述左支架I通过一个所述的摆动机构6与左侧的摆动杆4相连接,所述右支架2通过另一个所述的摆动机构6与右侧的摆动杆4相连接。
[0033]结合图4和图6所示,所述摆动机构6包括:支架接头63、前后摇摆接头62、左右摇摆接头61、摇摆扇叶66、顶杆64、压杆65。
[0034]支架接头63,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具体为左支架I或右支架2的上端,支架接头63的内部具有一空腔。
[0035]前后摇摆接头62,其通过一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接头63,所述第一枢轴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0036]左右摇摆接头61,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杆4并通过一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后摇摆接头62,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
[0037]摇摆扇叶66,其由电机驱动摆动。所述摇摆扇叶66为两个。所述摇摆扇叶66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电机输出轴沿前后方向延伸地插设于支架接头63的空腔内。两个所述摇摆扇叶66呈中心对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每间隔一定时间即发生改变,使得摇摆扇叶66往复摆动。具体地,摇摆扇叶66的最大摆角小于90度,优选小于等于45度。两个摇摆扇叶66可连接于电机输出轴的同一位置,也可一前一后地设置于电机输出轴上。
[0038]顶杆64,所述前后摇摆接头62、支架接头63上分别开设有供顶杆64穿过的通孔621、弧形的第一滑槽631,所述顶杆64固定连接于左右摇摆接头61并依次穿过通孔621和第一滑槽631。其中顶杆64的一端部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左右摇摆接头61、另一端部伸入支架接头63的空腔内。
[0039]压杆65,所述支架接头63上开设有供压杆65穿过的弧形的第二滑槽632,所述压杆6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前后摇摆接头62上且另一端穿过第二滑槽632并伸入支架接头63的空腔内。
[0040]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摆动机构6具有左右摇摆状态和前后摇摆状态。所述摆动机构6还包括用于调节摇摆扇叶66的初始位置的调节开关67,调节开关67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此处,摇摆扇叶66的初始位置是指电机在停转状态下摇摆扇叶66的位置,也是摇摆扇叶66往复摆动所形成的摆动轨迹的中间位置。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调节开关67逆时针旋转90度,摇摆扇叶66的初始位置转换为水平延伸设置,当电机运行时,摇摆扇叶66相对电机输出轴的轴心线所在的水平面上下往复摆动,摆动机构6由左右摇摆状态切换为前后摇摆状态。两个摇摆扇叶66的形状分别根据与其相接触的顶杆64或压杆65的运动轨迹而设定,保证在摇摆过程中,每个摇摆扇叶66只与顶杆64和压杆65中的一个部件始终相抵紧接触。
[0041 ] 摆动机构6在左右摇摆状态时,所述摇摆扇叶66的两个摆动端点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即摇摆扇叶66相对电机输出轴的轴心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左右往复摆动,所述顶杆
64与其中一个摇摆扇叶66抵紧接触,所述左右摇摆接头61左右摆动。摆动机构6在前后摇摆状态时,所述摇摆扇叶66的两个摆动端点的连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即摇摆扇叶66上下摆动,所述压杆65与另一个摇摆扇叶66抵紧接触,所述左右摇摆接头61和前后摇摆接头
62前后摆动。摆动端点是指摇摆扇叶66往复摆动所形成的轨迹的两个端点,当摇摆扇叶66摆动至一个摆动端点处后改变方向向另一个摆动端点摆动。
[0042]当所述摆动机构6静止时,所述顶杆64穿入支架接头63空腔内的长度大于压杆65穿入支架接头63空腔内的长度。摆动机构6在左右摇摆状态时,相比压杆65,顶杆64的端部更靠近其中一个摇摆扇叶66,当摇摆扇叶66由电机驱动左右摆动时,顶杆64始终与摇摆扇叶66抵紧接触并随之左右移动而压杆65与摇摆扇叶66不干涉,推动左右摇摆接头61绕第二枢轴左右摆动,进而带动摆动杆4左右摆动。摆动机构6在前后摇摆状态时,相比顶杆64,压杆65的端部更靠近另一个摇摆扇叶66,压杆65始终与摇摆扇叶66抵紧接触而顶杆64与摇摆扇叶66不接触,当摇摆扇叶66由电机驱动上下摆动时,压杆65在第二滑槽632内往复滑动,顶杆64也在第一滑槽631内往复滑动,所述第一滑槽631和第二滑槽632的圆心均位于第一枢轴上,前后摇摆接头62和左右摇摆接头61随之相对支架接头
63前后转动,进而带动摆动杆4前后摆动。
[0043]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该儿童秋千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所述支架还包括一具有连杆3,所述连杆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支架1、可拆卸地连接于右支架2,当儿童秋千在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支架I和右支架2并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当儿童秋千在折叠位置时,所述连杆3的一端与右支架2/左支架I相脱离,所述连杆3、左支架I和右支架2相靠拢。
[0044]所述右支架2上具有一凸起21,所述连杆3的一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21相配合的锁槽31,当儿童秋千在展开位置时,所述锁槽31卡于凸起21上;当儿童秋千在折叠位置时,所述锁槽31与凸起21相脱离。所述连杆3的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支架I的上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右支架2/的上部,左支架1、右支架2的上部和下部以左支架I和右支架2的连接点划分,位于连接点上方的部分称为上部。
[0045]本实用新型中述及的前后、左右、上下均是根据儿童秋千在使用状态时所处的具体方位定义的。具体地,前后方向对应于图2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左右对应于图2中纸面的“左” “右”,上下对应于图2中纸面的“上” “下”。
[004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摆动杆(4)、连接于所述支架和摆动杆(4)之间的摆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摆动杆(4)上的座兜(5),所述摆动机构(6)包括: 支架接头(63),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 前后摇摆接头(62),其通过第一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接头(63); 左右摇摆接头(61),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杆(4)并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后摇摆接头(62),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与第一枢轴的轴心线之间构成一大于O小于180度的夹角; 摇摆扇叶(66),其由电机驱动摆动; 顶杆(64),所述前后摇摆接头(62)、支架接头¢3)上分别开设有供顶杆¢4)穿过的通孔¢21)、弧形的第一滑槽¢31),所述顶杆¢4)固定连接于左右摇摆接头¢1)并依次穿过通孔(621)和第一滑槽(631); 压杆(65),所述支架接头¢3)上开设有供压杆¢5)穿过的弧形的第二滑槽¢32),所述压杆¢5)固定连接于前后摇摆接头¢2)上并穿过第二滑槽¢32); 所述摆动机构(6)具有左右摇摆状态和前后摇摆状态,在左右摇摆状态时,所述顶杆(64)与摇摆扇叶¢6)抵紧接触,所述左右摇摆接头¢1)左右摆动;在前后摇摆状态时,所述压杆¢5)与摇摆扇叶¢6)抵紧接触,所述左右摇摆接头¢1)和前后摇摆接头¢2)前后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在左右摇摆状态时,所述摇摆扇叶的两个摆动端点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在前后摇摆状态时,所述摇摆扇叶的两个摆动端点的连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摆扇叶为两个,所述摇摆扇叶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两个所述摇摆扇叶呈中心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摇摆扇叶的初始位置的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枢轴的轴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形成的弧形的圆心均位于第一枢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转动连接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基本构成一个十字形,所述左支架、右支架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的摆动机构与摆动杆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该儿童秋千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所述支架还包括一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左支架/右支架、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右支架/左支架,当儿童秋千在展开位置时,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支架和右支架并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当儿童秋千在折叠位置时,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右支架/左支架相脱离,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相靠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架/左支架上具有一凸起,所述连杆的一端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锁槽,当儿童秋千在展开位置时,所述锁槽卡于凸起上;当儿童秋千在折叠位置时,所述锁槽与凸起相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位于右支架和左支架的上 部。
【文档编号】A47D13/10GK204048916SQ20142048753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张兴荣, 张立风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