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马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230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变形马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变形马扎,包括构成马扎的框架和坐带,马扎的框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上下横梁的支承,上横梁和下横梁为中空管体,其两端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内套装有U形挡套;支承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两个支承组,每组包括一内支承和一外支承,每个支承分别包括两节杆体和连接法兰,杆体与连接法兰铰接;两个支承组之间通过套轴连接,套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承组上的连接法兰铰接,端部还分别套装有一限位片;所述套轴为可伸缩的内外套管结构;支承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组合合页,组合合页分别与上下横梁滑动配合。这种变形马扎能够将马扎在多个方向上实现折叠,致使其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和储存。
【专利说明】变形马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休闲工具,特别是一种变形马扎。

【背景技术】
[0002]马扎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座椅,马扎的特点就是可以水平展开和合拢,方便携带。常见马扎的坐带大多为尼龙布,而其骨架以木质和金属为主,木质骨架的马扎易损坏,而金属马扎重量大。传统马扎虽然也能折叠,但是其折叠方式进存在与水平展开和合拢,其高度没有变化,在携带和储存时仍然占很大的空间,尤其是金属马扎,其边角容易发生磕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传统马扎折叠方向单一、体积大等缺点,提供能够将传统马扎折叠成更小体积,便于携带的变形马扎。
[0004]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形马扎,包括构成马扎的框架和坐带,马扎的框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上下横梁的支承,
[0005]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为中空管体,其两端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内套装有U形挡套;
[0006]所述支承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两个支承组,每组包括一内支承和一外支承,每个支承分别包括两节杆体和连接法兰,杆体与连接法兰铰接;两个支承组之间通过套轴连接,套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承组上的连接法兰铰接,端部还分别套装有一限位片;所述套轴为可伸缩的内外套管结构;
[0007]所述支承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组合合页,组合合页分别与上下横梁滑动配合。
[0008]支承和横梁分别为薄壁方管,横梁的口径大于支承的口径。
[0009]组合合页包括合页座和合页片,两个组合合页连接在一起;合页座分别与横梁或支承连接,两个组合合页中的合页片交替插装在一起,并通过连接件铰接。
[0010]组合合页的合页座两侧分别设置碰珠,碰珠与合页座内的压簧触接;横梁中部方管与槽型结构交界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碰珠相匹配的凹槽;合页座与横梁之间为滑动配口 O
[0011]护角为三角形框体结构,该护角通过连接件与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护角与支承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插轴,支承的侧面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插孔。
[0012]支承与连接法兰连接段的内部设置有内衬。
[0013]套轴内轴的一端为插装式分体结构,二者通过连接件铰接在一起。
[0014]与传统马扎相比,本申请所公开的这种变形马扎能够将马扎在多个方向上实现折叠,致使其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和储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连接法兰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组合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的右视图。
[0020]图6为两组合合页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外支承端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内支承端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护角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套轴内轴分体结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5]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外支承的法兰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图12的侧视图。
[00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内支承的法兰结构示意图。
[0029]图15为图14的侧视图。
[0030]图中:上横梁1,坐带2,外支承3,套轴4,内支承5,护角6,下横梁7,挡套8,限位片9,连接法兰10,挡板11,合页座12,合页片13,碰珠14,压簧15,插轴16,套轴内轴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32]参见附图1-9,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变形马扎,包括构成马扎的框架和坐带2,马扎的框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1、下横梁7和连接上下横梁的支承,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中部为中空管体,其两端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内套装有U形的挡套8。支承和横梁分别为薄壁方管,横梁的口径大于支承的口径。横梁两端分别焊栽丝,用于固定凳带。
[0033]支承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两个支承组,每组包括一内支承5和一外支承3,每个支承分别包括两节杆体和一个连接法兰10,杆体的端部分别与连接法兰10铰接。内支承的连接法兰比外支承的连接法兰小,见附图12-15。两个支承组之间通过套轴4连接,套轴为可伸缩的内外套管结构。套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承组上的连接法兰铰接,端部还分别套装有一限位片9,该限位片与套轴端部活动连接,可转动,且该限位片中部的矩形片体与法兰中部缝隙等宽,其两端的半圆形片体的宽度大于法兰中部缝隙。为了保证该限位片的限位作用,也可以在限位片和连接法兰上设置连接锁销,就是在连接法兰中央两侧分别设置销孔,限位片上设置与其相匹配的销孔,当限位片转动到指定位置后,用限位销将限位片固定在连接法兰上。连接法兰的内侧面设置一挡板11,支承的端部为台阶状结构,挡板抵住支承端部的突出头,保证支承只能向内侧翻转。作为优选方案,法兰中部与套轴连接部分设置有轴套,保证套轴与法兰的活动连接。与套轴连接的法兰中央设置有轴套,与套轴外轴连接的轴套的内径大于与套轴内轴17连接的轴套的内径。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套轴的内轴的一端为插装在一起的分体是结构,二者通过沉头螺丝铰接在一起能够实现该部分的90°折弯,马扎展开后,套轴被拉伸至指定长度,在内轴与外部法兰交界处用限位销限位,而内轴该侧的外端为插装在一起的两体结构,将其向下折弯成近似90度的垂直结构。两个分体的交界处为相契合的斜坡结构。
[0034]支承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组合合页,组合合页分别与上下横梁滑动配合。组合合页包括合页座12和合页片13,两个组合合页连接在一起;合页座分别与横梁或支承固定连接,两个组合合页中的合页片交替插装在一起,并通过连接件铰接。
[0035]由于横梁中部为大口径的中空方管,支承为小口径的方管,需要折叠时,将组合合页滑进横梁的方管内,然后将支承嵌装在横梁方管两端的U形槽内。在下横梁的中部方管与U型槽交界处还设置一个三角形的护角6,用于限制内支承展开后的位置。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中部分别设置有限位钉,避免折叠后单侧支承插入过多造成折叠不理想的缺陷。
[0036]组合合页的合页座12两侧分别设置碰珠14,碰珠14与合页座内的压簧15触。横梁中部方管与槽型结构交界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碰珠相匹配的凹槽,碰珠露出部分与该凹槽嵌合,碰珠与凹槽嵌合后,组合合页不再滑动,对支承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合页座与支承之间为固定连接。
[0037]护角6为三角形框体结构,该护角通过铆钉等连接件与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护角与支承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插轴16,支承的侧面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插孔,与该插轴同方向的护角的两侧边延长为护片15,护片贴靠在支承的两侧面,插轴和设置保证护角与支承定位的稳定性,而且增加支承的受力。支承与连接法兰连接段的内部设置有内衬,增加了该段支承的强度。
[003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以展开时为初始位置,此时套轴为缩进式,支承与连接法兰平行且端部用限位片的两圆形片挡住,支承的上下端分别通过组合合页与上下横梁呈90° ;需要折叠时,先将限位片转动90°,然后将内外支承向内翻转,同时拉伸套轴,支承两端向横梁方管内滑动,当支承分别与连接法兰呈垂直位置时,支承也嵌装在了槽型结构内,如附图2所示,再在两端向中间推,致使套轴锁紧,而支承插进横梁的方管内,完成折叠。
【权利要求】
1.一种变形马扎,包括构成马扎的框架和坐带,马扎的框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下横梁和连接上下横梁的支承,其特征是: 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为中空管体,其两端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内套装有U形挡套; 所述支承包括设置在横梁两端的两个支承组,每组包括一内支承和一外支承,每个支承分别包括两节杆体和连接法兰,杆体与连接法兰铰接;两个支承组之间通过套轴连接,套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承组上的连接法兰铰接,端部还分别套装有一限位片;所述套轴为可伸缩的内外套管结构; 所述支承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组合合页,组合合页分别与上下横梁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马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和横梁分别为薄壁方管,横梁的口径大于支承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马扎,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合页包括合页座和合页片,两个组合合页连接在一起;合页座分别与横梁或支承连接,两个组合合页中的合页片交替插装在一起,并通过连接件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马扎,其特征在于,组合合页的合页座两侧分别设置碰珠,碰珠与合页座内的压簧触接;横梁中部方管与槽型结构交界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碰珠相匹配的凹槽;合页座与横梁之间为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马扎,其特征在于,护角为三角形框体结构,该护角通过连接件与横梁固定连接在一起;护角与支承相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插轴,支承的侧面设置有与其相对应的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马扎,其特征在于,支承与连接法兰连接段的内部设置有内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马扎,其特征在于,套轴内轴的一端为插装式分体结构,二者通过连接件铰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A47C4/30GK204071261SQ20142053255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金锁 申请人:张金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