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79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净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11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5-0169406的优先权,通过援引将该专利申请结合在此,如同该专利申请在此被全部公开一样。

本发明涉及净水器以及净水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净水器是用于过滤水以去除杂质的装置,其较多地使用在家庭中。

在家庭用净水器的情况下,与自来水相连接并利用过滤器去除自来水中含有的浮游物或有害成分等,能够根据用户的操作对所需的量的水进行净化并取出。

对于这样的家庭用净水器而言,市面上推出有除了净水以外还可实现热水和冷水的取出的多种产品。此外,最近开发有尺寸小且可设置在多种安装环境的净水器。

韩国授权专利第1381803号中揭示有一种净水器,其在本体单元的上端部设置有供取出水的出水部,所述出水部被设置为从所述本体单元分离后,可在旋转设定角度后再进行结合。在这样的结构的净水器中,在保持本体的位置的状态下,用户可将出水部进行分离及再结合,从而将出水部的位置变更为设定的位置。由此,能够不受到净水器的安装空间的制约而进行设置。

但是,现有技术的净水器存在有如下的问题。

第一、为了变更所述出水部的位置,需要将所述出水部从所述本体单元分离以变更位置后再进行结合,因此在操作上存在不便。此外,在所述出水部的反复的分离结合过程中,在结合部位可能会发生损伤。

第二、所述出水部处于连接有出水管的状态,因此,在所述出水部的分离结合过程中在出水管发生损伤时,将会引起漏水。并且,在所述出水部的反复的旋转操作时,用于连接所述出水管或出水管的装配部将可能发生损伤,从而会引起漏水。

第三、所述出水部的位置由所述本体单元上形成的结合孔的凹槽来决定。因此,所述出水部仅能位于形成有凹槽的设定的位置,而不能位于任意的地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其以尺寸小且紧凑的方式构成,从而较少地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通过有效地实现配置在净水器的内部的用于供给净水和冷水以及热水的结构的布置,使所述净水器的整体上的大小和形状变得紧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将用于控制净水器的驱动的pcb按不同功能进行模块化,并安装在控制底座上的指定位置,从而在不变更部件和结构的情况下具有多种选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通过使用变频式压缩机在冷却冷水时能够改善消耗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能够对设置在具有紧凑结构的净水器的内部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有效地进行冷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使取出水的出水部通过用户的简单的旋转操作来进行旋转,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能够与多种安装环境对应地旋转操作出水部的位置以进行变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即使出水部反复进行旋转,也能够防止配管被扭转或装配受到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通过向下方照射光线,能够使通过出水喷嘴取出的水的状态或用于接收水的容器的状态可视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能够通过基于取出按钮的颜色可视化来显示净水器的动作信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将led配置为与和按动操作的取出按钮相接触的开关不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利用一个取出按钮实现基于按动操作的水取出动作的输入和净水器的状态显示。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能够实现快速立即的热水的加热,用户能够调节出水的热水的温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通过排出在加热热水时产生的蒸汽,防止热水箱内部的压力过度地上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使通过热水箱内部的水均匀地扩散并使其流速变慢,从而能够实现有效的加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设置有在具有紧凑结构的净水器的内部能够加热热水的感应加热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使冷却箱的内部结构变得紧凑,并使内部的冷却水顺畅地进行循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防止在冷却箱内部的蒸发器产生的冰块流动,从而减少噪音并防止冷却箱内部结构被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容易实现冷却箱内部填充的冷却水的排水和再供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能够使托盘随着取出部的旋转进行旋转操作并配置在所述取出部的下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能够在取出部的下方实现残水的集水以及容易的残水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能够将托盘中集水的残水的水位容易地传达给用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在不分解冷却箱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操作能够填充所需的量的冷却水。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中,包括:外壳,用于形成外形;过滤器支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过滤器和阀;冷凝器支架,设置在与所述过滤器支架相间隔的外壳内部,冷凝器容纳在所述冷凝器支架;冷却箱,安置在所述冷凝器支架的上端,用于冷却被所述过滤器净化的水;支撑板,将所述过滤器支架和所述冷却箱之间相连接,将所述过滤器支架和所述冷却箱之间的空间以上下方式划分;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以及控制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面。

所述过滤器支架包括:冷凝器安装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净水器的底部,所述冷凝器容纳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箱体安装部,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的上面延伸形成,所述冷却箱的下端容纳在所述箱体安装部。

所述冷凝器由多次弯折的制冷剂管连续地配置以形成为六面体形状,从而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的内部空间对应。

在所述过滤器支架的前面凹陷有供安装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器容纳部,在所述过滤器支架的后面固定安装有多个所述阀。

在所述过滤器支架设置有前盖,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以开闭所述过滤器容纳部,所述前盖形成所述净水器的前面外观。

在所述冷凝器支架延伸形成有支撑所述支撑板的板支撑部。

在所述支撑板还设置有感应加热组件,其以感应加热方式加热净水并供给。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相结合,以模块状态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底座;感应加热pcb,安装在与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相面对的控制底座的一面,用于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组件;主pcb,安装在与安装有所述感应加热pcb的面相反的面,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阀;供电pcb,安装在所述控制底座的另一面,向所述感应加热pcb和所述主pcb供电。

在所述控制底座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实现近距离通信的nfcpcb,所述nfcpcb与所述外壳的上面相接。

在所述控制底座设置有分别遮蔽所述主pcb、所述感应加热pcb以及所述供电pcb的多个盖。

所述压缩机是变频压缩机。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中,包括:底座,用于形成净水器的底面,形成有吸入口;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底座;冷凝器支架,在所述底座以与所述压缩机相间隔的方式安装,冷凝器容纳在所述冷凝器支架;冷却箱,安置在所述冷凝器支架的上面,在其内部设置有蒸发器以制作冷水;后盖,用于形成所述净水器的外观,在与所述冷凝器支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吐出口;以及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其使向所述吸入口流动的空气经过所述冷凝器并向所述吐出口排出。

在所述底座设置有柱腿,其向下方延伸以使所述底座的底面与设置有所述净水器的地面相间隔,所述吸入口形成在所述底座的底面。

所述压缩机以与所述吸入口的至少一部分相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底座凸出形成有安装部,从而使所述压缩机以从所述底座相间隔的方式安装。

在所述安装部以插入注塑方式配置有螺母,用于固定所述压缩机的螺钉结合在所述螺母。

在所述冷凝器支架形成有容纳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安装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的入口朝向所述压缩机呈开口状态,其出口朝向所述吐出口呈开口状态,从而引导冷却空气的流动。

所述吐出口具有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的出口对应的大小,其紧贴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的出口。

所述冷却风扇被安装为遮蔽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的入口。

本发明还设置有固定构件,其贯通所述冷凝器安装部上形成的固定孔并固定在所述冷却风扇上,所述固定构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所述冷凝器的外观形状形成为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对应的立方体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中,包括:外壳,用于形成外观;圆形状的旋转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出水部,在所述旋转器向所述外壳外侧凸出,设置有用于取出水的出水喷嘴;以及操作部,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上面并设置有用于进行出水的取出按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旋转器相连接,使在所述旋转器旋转时一同进行旋转。

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形成净水器的前面外观的前盖,所述前盖包括彼此间设置有所述旋转器以上下方式相间隔地配置的上盖和下盖。

本发明中设置有过滤器支架,其在所述外壳内部以上下方向延伸以安装过滤器,在下方支撑所述旋转器,在所述过滤器支架的上面设置有旋转导轨,其与所述旋转器的一侧面保持接触状态,具有曲率以能够引导所述旋转器的旋转。

在所述旋转器设置有在其转轴安装有小齿轮的油减震器,在所述过滤器支架形成有沿着曲率延伸的内齿轮,在所述旋转器旋转时,所述小齿轮沿着所述内齿轮移动。

在所述操作部的下面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旋转连接部,在所述旋转器设置有供所述旋转连接部插入并相互结合的结合环。

在所述旋转器的旋转中心形成有中心环,在所述中心环配置有旋转管,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与连接于所述取出喷嘴的出水管相连接的连接器。

所述旋转管由金属材料形成,形成有供连接器的夹头插入的装配槽。

所述操作部形成为圆形,所述出水部的上面具有越向与出水部靠近侧其变得越低的倾斜面。

在所述出水喷嘴分别形成有与供给冷水和净水的出水管相连接的冷净水连接部以及与供给热水的热水管相连接的热水连接部。

所述出水部包括:出水部壳体,其上面呈开口状态,在所述旋转器延伸,安装有所述出水喷嘴;出水部盖,用于开闭所述出水部壳体的呈开口状态的上面。

在所述出水部壳体的底部面形成有照明孔,在所述出水部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通过所述照明孔向下方照射光的照明单元。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中,包括:外壳,用于形成净水器的外形;取出按钮,设置在所述外壳,用户为了取出水而对其进行操作;操作部pcb,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侧;开关,设置在所述操作部pcb,利用所述取出按钮的操作来接触并进行开启或关闭操作;led,设置在所述操作部pcb上,朝向所述取出按钮照射光;所述取出按钮的至少一部分以能够透光的方式形成,所述led根据净水器的动作状态照射不同的颜色的光。

所述操作按钮包括:按动部,根据用户的按动操作而移动;弹性部,沿着所述按动部的外围被切开,提供弹性以使所述按动部返回;接触部,在所述按动部的一端凸出,根据所述按动部的移动而与所述开关相接触;旋转支撑部,在与所述接触部相面对的所述按动部的另一端凸出,构成所述按动部的旋转中心。

在所述按动部形成有透射光的透光部,所述接触部比所述透光部形成在更外侧的位置。

本发明还形成有导光件,其沿着所述透光部向所述led侧延伸,从而引导所述led的光朝向所述透光部。

在所述按动部还设置有遮蔽所述透光部的按钮板,所述按钮板以能够透光的方式形成。

所述led位于所述透光部的内侧。

所述led按照所述过滤器的更换周期照射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光。

所述led设置有多个,并照射相互不同的颜色的光。

在所述操作部pcb设置有以声音方式示出与所述净水器的状态对应的信息的蜂鸣器。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中,包括:外壳,用于形成外观;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感应加热组件,对通过所述过滤器的净水进行加热;所述感应加热组件包括:热水箱,净水通过所述热水箱;工作线圈,在与所述热水箱相面对的位置多次缠绕,释放电磁力以感应加热所述热水箱;铁氧体芯,以所述工作线圈的中心为基准呈放射状配置有多个,防止所述工作线圈中产生的电磁力的损失;以及加热支架,安装在所述热水箱和工作线圈相互面对的面。

在所述热水箱的下端形成有供净水流入的输入管,在热水箱的上端形成有供热水排出的输出管。

在所述输入管连接有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的一侧连接有单向阀和用于供给水的配管,在所述连接器的另一侧安装有为了排出所述热水箱的水而开闭的端盖。

在所述输出管连接有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的一侧连接有供热水出水的配管,在所述连接器的另一侧设置有安全阀,在所述热水箱的压力为一定压力以上时,所述安全阀被开放以排出所述热水箱内部的蒸汽。

在所述安全阀的出口连接有用于排出蒸汽的蒸汽配管,所述蒸汽配管向所述净水器的外侧延伸以能够向净水器的外部排水。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与控制所述净水器的驱动的控制组件以模块方式相结合。

在所述加热支架设置有结合凸柱,所述结合凸柱延伸为能够以与所述控制组件相间隔的状态进行结合。

在所述加热支架设置有:热水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热水箱相接并检测所述热水箱的温度;保险丝,在所述热水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上时,切断向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供电。

所述热水箱包括:第一盖,用于形成与所述工作线圈相面对的面,呈平面形状;第二盖,其外围面与所述第一盖相接合,形成有凹凸形状,以形成供水流动的空间。

在所述第二盖形成有在水流入的入口朝出口方向延伸,向所述第一盖侧凸出的多个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包括:纵向凸出部,沿着纵向延伸;横向凸出部,在所述纵向凸出部的两端沿着横向延伸。

所述凸出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盖相接,通过熔接方式相互接合。

在所述线圈的两面中的至少一面设置有云母片,其用于保持与所述热水箱或所述铁氧体芯之间的距离。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中,包括:外壳,用于形成外观;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冷凝器支架,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冷凝器容纳在所述冷凝器支架;以及冷却箱,安置在所述冷凝器支架的上面,用于冷却被净化的水;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主体,用于容纳冷却水;箱体盖,用于遮蔽所述箱体主体的呈开口状态的上面;冷却线圈,在所述箱体主体的内侧以线圈形状缠绕,引导被净化的水通过所述箱体主体的内侧;蒸发器,在所述箱体主体的内侧以线圈形状缠绕,在所述冷却线圈的上方冷却所述冷却水;以及搅拌器,在所述冷却线圈和蒸发器缠绕的中央的空间旋转,使所述箱体主体的冷却水强制进行循环。

在所述箱体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网筛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冷却线圈和蒸发器之间以划分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形成有能够使冷却水进出的多个孔。

所述网筛构件包括:划分部,以上下方式划分所述箱体主体的内部,形成有供所述搅拌器贯通的搅拌器孔;延长部,沿着所述搅拌器孔的外围向上方延伸形成,将所述搅拌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进行划分。

在所述网筛构件形成有下部支撑部,其向下方延伸并安置在所述冷却线圈的上端。

在所述网筛构件凸出形成有能够安置所述蒸发器的上部支撑部。

在所述网筛构件延伸形成有能够按压固定所述蒸发器的上端的固定卡钩。

在所述箱体主体的底面形成有线圈支撑部,其向上方凸出并支撑所述冷却线圈的下端,将所述冷却线圈的下端和箱体主体的底面相间隔。

所述搅拌器经过所述蒸发器并延伸至所述冷却线圈的一侧。

所述箱体主体和所述箱体盖的外侧面被隔热件围绕。

在所述冷凝器支架的上面形成有向上方呈开口状态的箱体安装部,以能够插入安装所述冷却箱的下部。

在所述冷却箱设置有排水阀,其进行开闭以能够向外部排出所述冷却箱的内部的水。

在所述冷却箱的底面形成有倾斜或凹陷的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与所述排水阀相连通。

所述排水阀在连接有用于注入冷却水的的配管的状态下能够被开放。

用于注入所述冷却水的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净水器的取出喷嘴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净水器的动作的控制部使出水预设定的量的水,从而能够填充所述冷却箱。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中,包括:外壳,包括形成底部面的底座,用于形成外观;取出部,设置有用于取出被净化的水的取出喷嘴,向所述外壳外侧凸出并且以所述外壳内侧为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旋转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底座;以及托盘,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旋转环,向所述外壳的外侧延伸。

所述托盘包括:托盘主体,其上面呈开口状态,用于容纳从所述取出喷嘴掉落的水;托盘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托盘主体的上面,其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格栅形状以能够使水通过。

在所述托盘内侧容纳有浮子,在所述托盘主体形成有以能够容纳浮子的下部的大小凹陷的凹陷部,在所述托盘盖形成有呈开口状态的指示孔,以使所述浮子的上端能够露出。

所述浮子包括:漂浮部,容纳在所述凹陷部,由能够漂浮于水的材料形成;帽,结合在所述漂浮部,位于所述指示孔的内侧;指示器,设置在所述帽的下方,由与所述帽以及托盘盖不同的颜色形成;在所述托盘达到设定水位以上时,利用所述漂浮部上升的操作,使所述指示器向所述指示孔的上方露出。

所述凹陷部与设置有所述净水器的地面相接。

在与所述出水喷嘴的垂直下方对应的所述托盘盖形成有呈开口状态的集水孔。

在所述托盘形成有凸出形成的托盘结合部,在所述旋转环形成有供所述托盘结合部插入的托盘安装部,所述托盘安装部在所述外壳的下端向外侧露出。

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形成具有弧度的前面的外观的前盖,所述底座的后端沿着与所述前盖对应的曲率凹陷。

在所述底座以具有台阶的方式形成有止动件,在所述托盘旋转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底座的侧面相接以限制其旋转。

在所述止动件的两侧向前方延伸形成有防游动部,在所述托盘旋转时,所述托盘的下端部两侧插入所述防游动部。

在所述底座形成有以具有与所述旋转环的曲率对应的曲率的方式延伸的旋转导向部,所述旋转导向部与所述旋转环的内侧面相接并引导所述旋转环的旋转。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在利用额外提供的维修配管连接所述排水阀和出水喷嘴的状态下,通过用户输入转换为冷却水更换模式的步骤;利用流量传感器检测基于用户的取出操作而供给的水的量,并将其传送给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开放净水阀以供给预设定的流量大小的净水的步骤;在向所述冷却箱供给完毕设定量的净水时,关闭所述净水阀并转换为正常运转模式的步骤。

所述排水阀在连接所述维修配管时被开放。

在所述冷却水更换模式以及正常运转模式时,所述控制部显示通过操作部选择的模式。

所述控制部使向所述操作部的出水开关照射光的led照射不同的颜色的光,从而显示所述冷却水更换模式和正常运转模式。

所述设定流量被设定为能够使所述冷却箱内部的冷却线圈和蒸发器被浸泡的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具有如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净水器的内部除了设置有用于制作冷水的压缩机和蒸发器、冷凝器等以外,在具有设置有冷却箱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紧凑的结构。特别是,通过在冷凝器的上方配置冷却箱,在压缩机和冷却箱之间的空间配置控制组件,有效地使用内部的空间,从而使所述净水器的形状变得紧凑。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按不同的模块构成用于控制净水器的驱动的pcb,并具有将其安装在控制底座的指定位置的结构。由此,根据安装在一个控制底座的pcb的种类而能够实现多种选项,在不变更净水器内部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制作多种型号。

并且,这样的控制底座配置在过滤器支架和冷却箱之间的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上的效率性,能够与用于制作热水的热水加热单元以模块形态相结合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和空间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其包括变频压缩机和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来实现冷冻循环,通过这样的结构来制作冷水。为了有效地冷却所述变频压缩机和冷凝器,将冷凝器配置在吸入口上并将冷凝器容纳在冷凝器支架内侧,基于冷却风扇而流动的空气在经过整个冷凝器的过程中被均匀地冷却,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所述压缩机和冷凝器。

并且,通过将吸入口形成在底座并使底座与地面相分离,防止吸入口向外部露出,从而使外观变得更加美观的同时,外气的吸入变得容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设置有出水喷嘴的出水部具有凸出的结构,具有基于旋转器的旋转而能够自由地旋转的结构。由此,能够自由地变更到用户可容易地操作的位置,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利用所述出水部的旋转,能够将所述出水部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并使用,而不受到多种安装环境的制约,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在所述出水部旋转时,所述操作部一同进行旋转,使得能够容易地实现出水的位置上的操作,并能够容易地实现状态的确认,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在所述出水部设置有照明,能够容易地识别基于所述出水喷嘴的水取出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在所述旋转器的旋转中心设置有旋转环,在所述旋转环设置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与出水管相连接的连接器的旋转管。此外,所述旋转管由不锈钢材料形成,因此,即使所述出水部反复进行旋转操作,也能够防止配管被扭转或装配受到损伤,从而提高耐久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利用取出按钮的按动操作能够实现出水,并且能够通过取出按钮透射多种颜色的光来显示净水器的状态信息。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显示器也能够实现过滤器的更换状态或显示诸如取出的水是否为热水、冷水或净水的信息。

并且,在一个取出按钮中同时实现开关的按动操作和led的光透射,并设计为开关和led位于相互不发生干涉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一个结构实现操作和信息显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具有以感应加热方式加热通过板状的热水箱的水的结构,在通过热水箱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热水加热,因此能够实现立即的热水取出。

并且,在感应加热方式的特性上,能够通过调节工作线圈的输出来调节加热性能,由此,能够取出用户设定的多种温度的热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在所述热水箱的输出管的分流的一侧设置有安全阀,在所述热水加热中因发生蒸汽而压力上升时,能够通过所述安全阀排出蒸汽。由此,能够防止因蒸汽导致的过度的压力上升,不仅能够提高热水加热性能,还能够提高所述热水箱的耐久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在所述热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凸出部,利用所述凸出部分流所述热水箱的内部流动的水的流动路径,从而使水均匀地流动到整个所述热水箱,并且因其与凸出部相碰撞而流速变慢。由此,能够对分布在整个所述热水箱的水均匀地进行加热,随着因流速减小而在所述热水箱内部的滞留时间变长,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热水的加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在冷却箱的内部以缠绕的方式配置供用于冷却的净水流动的冷却线圈,在所述冷却线圈的上方以缠绕的方式配置蒸发器,在内部填充冷却水以对通过所述冷却线圈的水进行冷却。由此,不仅能够以紧凑的方式构成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还能够实现有效的净水的冷却。

并且,在所述冷却线圈和蒸发器的被缠绕的内侧区域配置搅拌器,从而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冷却水的循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所述冷却线圈的净水的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在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划分配置蒸发器和冷却线圈以及搅拌器的区域的网筛构件。利用所述网筛构件能够使冷却水进行流动,但防止所述蒸发器中结冰的冰块向搅拌器或冷却箱侧流动,从而防止冰块的碰撞引起的噪音或内部结构被损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能够利用设置在冷却箱的排水阀排出冷却水。由此,能够使所述冷却箱的内部保持清洁的状态,为了向所述冷却箱内部再供给冷却水,可将维修阀连接到排水阀和取出喷嘴,并控制供给预设定的量的冷却水。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冷却水的排水和再供水作业。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设置有能够与旋转操作的取出部的旋转对应地进行旋转操作的托盘。由此,即使将所述取出部旋转特定角度,也能够在其垂直下方配置托盘,使得能够安置容器且能够接收残水,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并且,所述托盘盖形成为格栅形状,或者形成有集水孔以容易实现集水。此外,所述托盘具有可装卸的结构,从而能够容易地实现残水的处理。

并且,在所述托盘内侧形成有浮子,所述浮子随着水位而上升并向所述托盘盖露出,从而向用户提示所述托盘的水位。特别是,在所述浮子的指示器露出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提示因达到设定水位以上而需要清空托盘的残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控制方法,在组装有冷却箱的状态下,通过排水阀排出冷却水,在利用维修配管连接排水阀和出水喷嘴后,将设定变更为冷却水更换模式,然后进行出水操作。在这样的操作时,所述控制部使供给能够填充所述冷却箱的设定的流量的水,在设定流量的水供给完毕后,返回到正常运转模式。由此,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更换所述冷却箱的内部的冷却水,从而能够使冷却箱内部保持清洁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净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顶盖和过滤器支架以及底座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顶盖以及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看去所述操作部和顶盖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3的6-6'线剖面图。

图7是从上方看去所述净水器的取出按钮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看去所述取出按钮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开关led的点亮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所述取出按钮的动作状态的图。

图11是从上方看去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立体图。

图12是从下方看去所述旋转器的立体图。

图13是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所述旋转器和出水部内部的流路结构的图。

图15是所述净水器的过滤器支架的部分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所述旋转器的结合结构的剖面图。

图17是从后方看去所述过滤器支架上安装的阀的布置的图。

图18是所述净水器的出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所述出水部的剖开立体图。

图20是所述净水器的加热及控制模块的立体图。

图21是从前方看去所述净水器的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2是从后方看去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3是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热水箱的主视图。

图25是图24的25-25'线剖面图。

图26是所述净水器的控制组件的立体图。

图27是所述控制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所述净水器的冷却箱的立体图。

图29是所述冷却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图28的30-30'线剖面图。

图31是所述网筛构件的立体图。

图32是图28的32-32'线剖面图。

图33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排水阀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4是示出所述排水阀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5是示出所述排水阀的结合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36是示出在所述净水器的底座安装压缩机支架的情形的图。

图37是示出所述底座和托盘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托盘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9是示出所述托盘的满水位状态的图。

图40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冷凝器支架和送风扇以及冷凝器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1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冷却空气流动的剖开立体图。

图42是概略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水的流动路径的回路图。

图43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控制信号的流动的框图。

图44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冷却水更换作业状态的立体图。

图45是依次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6是依次示出所述净水器的组装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提示出本发明的思想的实施例,而是可以通过结构元件的添加、变更、删除等来容易地提示出退步性的其他发明或落入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所述净水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1沿着前后方向其长度较长地形成,并且其左右方向的宽度较窄地形成。由此,所述净水器1在整体上具有外观轻薄且紧凑的形状。

所述净水器1的外形可由外壳10(case)来形成。所述外壳10包括:前盖11,用于形成前面的外观;后盖12,用于形成后面的外观;底座13,用于形成下面;顶盖14,用于形成上面;以及,侧板15,用于形成左右两侧面。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底座13和顶盖14以及一对侧板15可相互组装,从而形成所述净水器1的外观。

在所述净水器1的前面配置有出水部20。所述出水部20向所述前盖11的前方凸出形成,通过向下方凸出的出水喷嘴25取出被净化的水。

所述前盖11可包括上盖111和下盖112。此外,在所述上盖111和下盖112之间可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有旋转器21(rotator)。

所述出水部20以能够与所述旋转器21旋转的方式构成。因此,用户可根据所述净水器1的设置状态或安装环境,按照所需的角度旋转所述出水部20。此时,设置在所述顶盖14的操作部40也具有能够一同旋转的结构。

设置在所述底座13的托盘90(tray)向所述前盖11的前方凸出,可位于所述出水部20的垂直下方。此外,所述托盘90可通过用户的操作进行旋转,并可与所述底座13相分离。所述托盘90的上面可形成为格栅形状,以能够储存从所述出水部20掉落的水。

在所述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支架30(filterbracket),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安装有用于净水的过滤器34和多个阀366、367、369(参照图17),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旋转器21。此外,在所述旋转器21的上方可设置有所述操作部40,所述操作部40与所述旋转器21相连接,在所述旋转器21的旋转操作时可一同进行旋转。

在所述底座13设置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底座13的前面一侧的旋转环91(参照图3),在所述旋转环91以可装卸的方式设置所述托盘90。由此,所述托盘90在安装于所述旋转环91的状态下,可与所述旋转环91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旋转,并可位于与所述出水部20对应的下方。此外,根据需要,所述托盘90可从所述旋转环91分离以及结合。

参照图2、图40以及图41,在所述底座13设置有压缩机51和冷凝器52。此外,在所述压缩机51和冷凝器52之间设置有冷却风扇53,以可实现所述压缩机51和冷凝器52的冷却。所述压缩机51可使用通过改变压缩单元(未图示)的驱动频率来可调节冷却能力的变频式压缩机。由此,能够有效地实施对被净化的水的冷却,据此能够减少消耗功率。

此外,所述冷凝器52位于所述底座13的后方,其可位于与形成在所述后盖12的吐出口121对应的位置。所述吐出口121以贯通所述后盖12的方式形成,以使将净水器1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的同时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冷凝器52可由扁平管型的制冷剂管弯折多次来形成,并被构成为可容纳在冷凝器支架54。

在所述冷凝器支架54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冷凝器52的冷凝器安装部541和可安装用于制造冷水的冷却箱60(coolingtank)的箱体安装部542。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形成与所述冷凝器52的整体形状对应的六面体的空间,以能够容纳所述冷凝器52。此外,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与所述冷却风扇53和吐出口121相面对的部分分别呈开口状态,以能够实现所述冷凝器52的有效的冷却。

此外,所述箱体安装部542形成在所述冷凝器支架54的上部,即形成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上方。所述箱体安装部542供插入所述冷却箱60的下端部以固定所述冷却箱60。

参照图28至图30,所述冷却箱60用于对通过过滤器34的净水进行冷却以制造冷水,其中填充有与流入的净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此外,在所述冷却箱60内部可容纳有用于冷却所述冷却水的蒸发器63。此外,通过使净水能够经由所述冷却箱内部来对其进行冷却。

参照图2,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一侧还设置有向所述冷却箱60侧延伸的支撑板35。所述支撑板35设置在所述压缩机51的上侧位置,其从所述过滤器支架30延伸至所述冷凝器支架54,从而提供安装加热及控制模块50的空间。

参照图20至图22,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可包括用于制造热水的感应加热组件70和用于控制所述净水器1的驱动的控制组件80。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和控制组件80可相互结合而构成一个模块状态,并以结合的状态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5。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用于对被净化的水进行加热,其可以感应加热(ih:inductionheating)方式进行加热。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在热水取出操作时能够立即且快速地加热水,通过控制磁场的输出,能够以所需的温度加热净水并提供给用户。因此,可根据用户的操作取出所需的温度的热水。

所述控制组件80用于控制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其被构成为可控制所述压缩机51和冷却风扇53以及各种阀和传感器、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等。所述控制组件80可通过按不同功能划分为多个部分的pcb的组合来构成模块化。即,在所述净水器1仅取出冷水和净水的结构中,可省略用于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pcb,通过这样的方式可省略一个以上的pcb。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净水器的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3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顶盖和过滤器支架以及底座的组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在所述底座13的前面一侧安装有旋转环91,在所述旋转环91以可装卸的方式结合有托盘90。所述托盘90在结合于所述旋转环91的状态下,向所述底座13的前方凸出。

所述过滤器支架30可包括:底面部31,与所述底座13相结合;过滤器容纳部32,用于容纳所述过滤器34;以及旋转器安装部33,用于安装所述旋转器21。

详细而言,所述底面部31与所述底座13的前端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并与所述底座13相结合。通过所述底面部31的结合,能够固定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安装位置,并可形成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2的底部面形状。

所述过滤器支架30可以卡钩方式结合在所述底座13,并可通过在所述底座13的下面结合的螺钉来进行固定。所述底面部31可在所述旋转环91的内侧区域与所述底座13相结合,其被构成为避免与所述旋转环91发生干涉,从而使所述旋转环91和所述托盘90顺畅地进行旋转。

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2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形成,从前方看去时(图3中为左侧)形成凹陷的空间,从而能够供容纳所述过滤器34。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2可安装有多个过滤器34。所述过滤器34用于对供给的原水进行净化,其可由具有多种功能的过滤器相组合而构成。

此外,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2可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过滤器34的过滤器插槽341(filtersocket),在所述过滤器插槽341提供有供被净化的水流动的配管,所述配管可与多个阀366、367、369相连接。由此,原水可在依次通过所述过滤器34后,朝向用于供水的阀366、367、369流动。

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2的背面(安装有过滤器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可设置有多个阀366、367、369(参照图17),所述阀366、367、369除了所述过滤器34以外,还向所述冷却箱60和感应加热组件70以及所述出水部选择性地供给净水和冷水以及热水。

在所述过滤器容纳部32的上端形成有旋转器安装部33。所述旋转器安装部33具有以规定的曲率向前方凸出的半圆形状,在其上端具有可安置所述旋转器21的结构。此时,所述旋转器安装部33可具有与所述旋转器21的外侧面对应的曲率。由此,所述旋转器21可在安置于所述旋转器安装部33的状态下进行旋转。

此外,在所述旋转器安装部33的上端可形成有内齿轮331。所述内齿轮331具有与所述旋转器安装部33对应的曲率,通过与以下要说明的小齿轮271以齿轮方式相结合,能够使所述旋转器21柔和地进行旋转。

所述旋转器21形成为圆形,在所述旋转器21还形成有向前方凸出的出水部20。所述出水部20可与所述旋转器21构成一体,并在所述旋转器21旋转时一同进行旋转。

在所述旋转器21的上方可设置有上盖111。所述上盖111与在前方遮蔽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下盖112一同形成净水器1的前面外观。由此,所述上盖111在所述旋转器21和顶盖14之间形成所述净水器的前面外观一部分,并以带有弧度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上盖111的上端可设置有顶盖14。所述顶盖14形成所述净水器1的上面。此外,在所述顶盖14安装有所述操作部40。所述操作部40形成为圆形,其与所述旋转器21相结合,从而在所述旋转器21旋转时可一同进行旋转。此外,在所述操作部40设置有取出按钮41。

所述取出按钮41被形成为,所述取出按钮41的中心位于将所述旋转器21的旋转中心轴和出水喷嘴25的中心相连接的虚拟的线上或位于其附近。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顶盖以及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5是从下方看去所述操作部和顶盖相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6是图3的6-6'线剖面图。

如图所示,所述顶盖14形成所述净水器1的上面。所述顶盖14的前端和后端以带有弧度的方式形成,其与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相结合,可分别具有与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的上端对应的曲率。

此外,在所述顶盖14形成有盖孔141。所述盖孔141以与所述操作部40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呈开口状态,从而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所述操作部40。

在所述盖孔141的内侧可形成有用于固定形成所述操作部40的下部的操作部底座42的底座安装部142和底座支撑部143。

所述底座安装部142可在所述盖孔141朝向所述盖孔141的中央侧延伸,其有多个按等间距相间隔地配置。此外,所述底座安装部142形成为其端部向内侧弯折的形状,从而施压固定所述操作部底座42的外围面。

此外,所述底座支撑部143在所述盖孔141的后半部朝向内侧延伸。此外,所述底座支撑部143朝向所述盖孔141的中央以具有向下倾斜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在下方支撑所述操作部底座42。此外,在所述操作部底座42的外围面还形成有凸出的凸起425,所述凸起425具有与所述底座支撑部143对应的倾斜面。由此,所述底座支撑部143和所述凸起425可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在所述操作部40旋转时也将保持稳定的支撑状态。

此外,在所述盖孔141的外围形成有台阶部144,从而安置所述操作部40的外围。由此,能够追加地支撑所述操作部40,并且稳定地实现所述操作部40的旋转。

所述操作部40可包括所述操作部底座42和操作部pcb43以及操作部盖44。所述操作部底座42形成所述操作部40的下部外观,安装在所述盖孔141以支撑所述操作部40可在所述顶盖14进行旋转。

所述操作部底座42可具有与所述盖孔141相同的直径。此外,所述操作部底座42的外围可向上方延伸,与所述操作部盖44相结合以在内部形成空间。

在所述操作部底座42的下面两侧可还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旋转连接部421。所述旋转连接部421可与所述旋转器21相结合,他们可以相互连接以使所述旋转器21和操作部40能够一同进行旋转。

在所述操作部底座42内侧可凸出形成有安装用凸柱422、423,其以螺钉方式结合所述操作部pcb43以进行固定安装。此外,在所述操作部底座42的底面可还形成有电线孔424,与所述操作部pcb43相连接的电线进出所述电线孔424。

在用于支撑所述操作部pcb43的安装用凸柱422、423中,位于后方的安装用凸柱422比位于前方的安装用凸柱423更高地形成。由此,所述操作部pcb43可以倾斜的方式配置,从而使所述后端比前端更高。此时,所述操作部pcb43的倾斜可与所述操作部上面441的倾斜对应地形成。并且,用于安置所述操作部pcb43的所述安装用凸柱422、423的上面可以倾斜的方式形成。

所述操作部pcb43安装有用于操作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的多个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可由开关或传感器构成,可使用可基于用户操作来输入信号的多种形态的输入装置。

例如,在所述操作部pcb43可设置有多个触摸传感器431。所述触摸传感器431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其可使用电阻膜方式、电容方式、超声波方式、红外线方式等多种方式的触摸传感器。

所述多个触摸传感器431可通过用户的触摸输入对净水和冷水或热水的选择功能、热水的温度调节功能、调节取出的水的量的功能等多种功能进行选择操作。

此外,在操作部pcb43的一侧可设置有开关432。所述开关432为利用按动操作进行动作的通常的开关,其利用所述取出按钮41的操作被按动。通过所述开关432的开启、关闭能够选择性地驱动用于所述出水的阀366、367、369,并可取出净水和冷水或热水中被选择的水。

此外,在所述操作部pcb43可设置有多个led433、434。所述多个led433、434用于显示信息,其可显示所述多个触摸传感器和开关的位置或动作状态。

详细而言,多个led433、434可包括:传感器led433,配置在所述触摸传感器431的邻近位置,以显示所述触摸传感器431的位置或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状态;开关led434,配置在与所述开关432邻近的位置,用于显示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信息。

在所述操作部pcb43可还设置有额外的显示装置,通过所述显示装置可向外部输出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状态。

此外,在所述操作部pcb43可设置有蜂鸣器435。所述蜂鸣器435可将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状态以语音方式输出。例如,在所述净水器1的异常动作状况时,可将其以声音方式输出并提示,此时输出的声音以具有特定模式(pattern)的音或嘟嘟声(beepsound)的方式输出语音,从而能够向用户传送信息。当然,在不是异常动作状况的一般动作状况下,也可以通过所述蜂鸣器435传达动作状态。

所述操作部底座42通过操作部盖44进行结合。所述操作部盖44形成所述操作部40的上部形状,在所述操作部40安装于所述顶盖14的状态下,将形成向外部露出的所述操作部40的外观。

所述操作部盖44的下面形成为与所述操作部底座42的上面对应的圆形状,所述操作部盖44的上面可以倾斜的方式形成。即,所述操作部盖44可形成为其前端低、后端高的形状,上面441以具有倾斜的方式形成。所述操作部盖44上面441的斜率与所述操作部pcb43的斜率对应地形成,从而提高所述触摸传感器431以及开关432的操作性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和可读性。

在所述操作部盖44的上面形成有多个传感器孔442。所述传感器孔442在与所述触摸传感器431对应的位置呈开口状态。由此,用户可通过触摸与所述传感器孔442对应的位置的操作部板46来实现所述触摸传感器431的操作。

此外,在所述操作部盖44形成有按钮孔443。所述按钮孔443呈开口状态,以使所述取出按钮41的一部分能够进出所述按钮孔443,所述按钮孔443可位于所述开关432的上方。此外,在所述按钮孔443的外侧还形成有供所述取出按钮41固定安装的按钮卡钩部444。所述按钮卡钩部444可形成为可插入所述取出按钮41的卡钩孔414(hookhole)的卡钩形状。所述按钮卡钩部444以贯通所述卡钩孔414的方式延伸,其端部形成为卡钩形状以可被卡位限制。由此,所述取出按钮41可安装在所述操作部盖44上的准确的位置,并固定保持安装位置。

所述取出按钮41配置在所述按钮孔443的下面。此外,在所述取出按钮41的上面可设置有遮蔽所述取出按钮41的开口并向外部露出的按钮板411。所述按钮板411可以透明或半透明的方式形成,并使从与所述按钮孔443对应的位置的所述操作部pcb43上设置的所述开关led434照射的光透射。此外,在按钮板411的外围设置有按钮环412。所述按钮环412被构成为遮蔽按钮板411和所述按钮孔443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所述操作部盖44的上面441设置有粘结片45,在所述粘结片45的上面设置有操作部板46,从而形成所述操作部40的上面。所述粘结片45的两面具有粘结力,从而将所述操作部板46贴附在所述操作部盖上面441。在所述粘结片45中,在与所述传感器孔442和按钮孔443对应的部分形成有贯通孔。

由于所述操作部板46形成外观,其可由玻璃或高光泽材料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形成。此外,所述操作部板46可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通过使与所述触摸传感器431邻近的位置的传感器led433照射的光透射,能够使用户更加容易地识别操作位置。根据需要,在所述操作部板46可通过表面加工或印刷来显示所述触摸传感器的位置或用户的触摸操作位置。

在所述操作部板46可形成有与按钮板411对应的孔461,所述按钮板411可位于所述孔461并实现独立的游动。此外,所述操作部板46和所述按钮板411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从而具有外观上的一体感。

图7是从上方看去所述净水器的取出按钮的立体图。此外,图8是从下方看去所述取出按钮的立体图。此外,图9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开关led的点亮状态的图。此外,图10是示出所述取出按钮的动作状态的图。

如图所示,所述取出按钮41安装在所述操作部盖44的下面,在四处的边角可形成有卡钩孔414。所述卡钩孔414的边框可向上方延伸形成,从而供所述按钮卡钩部444插入并相互结合。

在所述取出按钮41的中央可形成有按动部413,所述按动部413供用户进行按动操作,并通过用户的操作来游动。所述按动部413可由与所述按钮孔443的大小对应的大小形成,以能够位于所述按钮孔443的内侧。此外,所述按动部413向上方凸出,以使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按钮孔443的内部并供用户进行按动操作。

在所述按动部413的中央形成有透光部4131,所述透光部4131可被所述按钮板411遮蔽。在所述透光部4131的外侧可凸出形成有板筋4132,所述板筋4132供所述按钮板411可被压入。

此外,在所述按钮板411的外围凸出形成有安置在所述板筋4132的台阶部4111。并且,在所述按钮板411凸出形成有插入部4112,所述插入部4112形成为与所述透光部4131对应的形状,从而可插入所述透光部4131的内侧。

此外,所述按动部413的下面可还形成有沿着所述透光部4131的外围向下方延伸的导光件4133(lightguide)。所述导光件4133朝向所述操作部pcb43延伸并形成所述透光部4131。此时,所述导光件4133与所述操作部pcb43相间隔规定的间隔,从而在所述按动部413游动时不与所述操作部pcb43发生干涉。

此外,所述开关led434将位于与所述导光件4133的内侧区域对应的所述操作部pcb43。所述开关led434可安装有多个,也可由一个开关led434照射多种颜色的光。

此外,从所述开关led434照射的光沿着所述导光件4133移动,经由所述透光部4131并通过所述按钮板411。由此,用户能够确认出透过所述取出按钮41照射的光,通过利用所述取出按钮41来显示的光的颜色,能够确认出所述过滤器34的寿命或热水、冷水、净水的选择状态。

例如,在所述过滤器34的寿命尚存的状态下,所述取出按钮41呈蓝色的光,在所述过滤器34的寿命将逝而需要更换的状况下,所述取出按钮41呈桔黄色的光,从而能够向用户立即传达所述过滤器34的状态,并提示所述过滤器34的更换周期。

在所述按动部413的外围可形成有沿着所述按动部413的外围被切开而成的弹性部4134。所述弹性部4134可由多个切开部4135构成,在所述按动部413进行按动操作时,其可从所述取出按钮41的上面向下方弹性变形并移动,在移开手时,基于弹性恢复力可使所述按动部413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按动部413的前端(图10中为左侧)凸出形成有旋转支撑部4136,在所述按动部413的后端形成有接触部4137。所述接触部4137位于所述开关432的上侧。所述旋转支撑部4136向下方凸出形成,在安装所述取出按钮41时,将保持与所述操作部底座42的底座支撑部426相接触的状态。

由此,在按动所述按动部413时,由于所述旋转支撑部4136与所述底座支撑部426相接触,无论按动所述按动部413的哪个位置,所述按动部413将以所述旋转支撑部4136为轴朝顺时针方向(图9中看去时)旋转。即,所述接触部4137朝下侧方向旋转移动。特别是,在所述按动部413进行旋转时,位于与所述旋转支撑部4136相反方向的所述接触部4137的旋转距离将变大到可按动所述开关432的程度。

所述接触部4137位于所述开关432的上方,在所述按动部413的按动操作之前,其保持与所述开关432相间隔的状态。此外,在所述按动部413进行按动操作时,所述按动部413以所述旋转支撑部4136为轴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接触部4137按动所述开关。

通过这样的结构,用户无论按动所述按动部413的哪个位置,所述接触部4137也能够准确地按动所述开关432。并且,所述开关432位于比所述透光部4131更外侧的位置,由此,可使所述开关led434位于所述取出按钮41的开口位置,并通过所述取出按钮41透射所述开关led434中照射的光。

图11是从上方看去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立体图。此外,图12是从下方看去所述旋转器的立体图。此外,图13是所述净水器的旋转器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14是示出所述旋转器和出水部内部的流路结构的图。

如图所示,所述旋转器21设置有旋转器壳体22(rotatorhousing)。所述旋转器壳体22在内部具有中空部,并呈其高度比直径短的圆筒形。

所述旋转器21包括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其在所述旋转器壳体22的内侧上部和下部相互分开地配置。此外,在所述旋转器壳体22的内侧面凸出形成有结合部221,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沿着圆周方向分开间隔形成有结合孔231、241。螺栓等可通过所述结合孔231、241插入结合部221的内部,以使所述上部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在旋转器壳体22内侧面以相互分开的方式结合。

并且,在所述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可沿着外围形成有多个结合卡钩237、247,在所述旋转器壳体22的内侧面可形成有结合凸起222。所述结合卡钩237、247和结合凸起222可相互卡位限制,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相结合时,其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

所述旋转器21还包括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或下部导向件支架24沿着圆周方向凹陷地形成的轨道容纳槽232、242。所述轨道容纳槽232、242可包括:下部轨道容纳槽242,用于容纳所述上盖111上形成的第一旋转导轨332;上部轨道容纳槽232,用于容纳所述旋转器安装部33上形成的第二旋转导轨1111。

形成有在所述上部轨道容纳槽232或下部轨道容纳槽242的一侧面朝上方向或下方向凸出,或者在上部轨道容纳槽232以及下部轨道容纳槽242的一侧面朝上方向和下方向凸出的旋转导向凸起233、243。

所述旋转器21包括分别配置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的中心部的圆形的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以及下部导向件支架24的内侧面分别向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以水平方式延伸形成有上部连接部235和下部连接部245,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通过上部连接部235以及下部连接部245连接到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并被支撑。上部和下部连接部245分别构成扇形形状,在其内部设置有多个贯通孔。

所述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用于向作业者提示取出的水流动的出水管的设置位置。所述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形成在所述旋转器21的中央,在所述旋转器21旋转时成为旋转中心。

此外,在所述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可设置有t连接器26。所述t连接器26的一侧向所述出水部20侧延伸,连接有与出水喷嘴25相连接的出水管261,另外两侧分别在上部连接有冷水管262,在下部连接有净水管263。此时,所述净水管263和冷水管262可通过旋转管264连接到所述t连接器26。

此时,所述冷水管262和净水管263分别贯通所述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所述t连接器26位于所述上部中心环234和下部中心环244之间的空间。由此,所述t连接器26可以不变更其位置的状态始终保持恒定的位置。

另外,所述旋转管264可由不锈钢材料形成。此外,可沿着所述旋转管264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围形成有装配槽2641(fittinggroove)。在所述旋转管264的上端和下端与t连接器26相结合时,金属材料的夹头(collet)插入所述装配槽2641。

由此,在所述旋转器21旋转时,t连接器26可以所述旋转管264为轴进行旋转,能够防止形成用于出水的流路的配管被扭转。特别是,所述旋转管264由不锈钢材料形成,使在基于所述旋转器21的旋转的反复旋转和与金属材料的夹头相结合的情况下也不会被破坏及变形,从而能够防止漏水。

另外,与热水箱71相连接并供给热水的热水管265可以不经由所述出水部20,而是直接连接到所述出水喷嘴25。由此,在取出热水时,可立即取出所述热水箱71的水,从而提高热水的品质。即,在使用与冷水或净水共同的流路的情况下取出热水时,由于流路上残留有冷水或净水,初始取出的热水将无法满足温度。但是,在额外的所述热水管265与取出喷嘴相连接的情况下,热水箱71的热水将可以无温度损失的状态直接提供给出水喷嘴25。

在所述上下部导向支架23、24的内侧分别形成有各两个结合环236、246。所述结合环236、246在其内部形成有圆形的结合孔,在左右两侧可设置有一对。配置在两侧的一对所述结合环236、246可以沿着直径方向横穿所述旋转器21的转轴的中心线为基准相互对称地配置。所述结合环236、246可都形成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或者仅形成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

所述结合环236、246可与所述操作部40的底面的所述旋转连接部421相结合。详细而言,一对所述旋转连接部421可以贯通所述结合环236、246的方式插入,由此,在所述旋转器21旋转时,所述操作部40可一同进行旋转。

在通过所述操作部40和旋转器21的结合而使所述操作部40和旋转器21一同旋转时,取出按钮41和出水部20也将一同进行旋转。由此,随着取出按钮41和出水喷嘴25以位于同一线上的方式进行旋转,无需另外地对齐取出按钮41和出水喷嘴25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另外,在所述旋转器21的底面,即所述下部导向件支架24可设置有油减震器27(oildamper)。在所述出水部20旋转时,所述油减震器27使所述旋转器21以感受不到被卡位的方式柔和地进行旋转,只需施加一定的大小的力即能够使所述旋转器21按照恒定的速度进行旋转。

所述油减震器27是为使旋转速度保持恒定而使用的通常的结构,将省去对其详细的说明。此外,在所述油减震器27的转轴结合有小齿轮271,所述小齿轮271可沿着形成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的所述内齿轮331移动。

所述小齿轮271形成为其曲率半径远小于内齿轮331的曲率半径的圆形,其齿牙的数目也少。在所述旋转器21安装于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部时,小齿轮271将位于内齿轮331的内侧面,并以与内齿轮331相啮合的方式结合。

图15是所述净水器的过滤器支架的部分立体图。此外,图16是示出所述旋转器的结合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所示,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形成有内齿轮331。所述内齿轮331可在旋转器安装部33的上端部以恒定的曲率形成。此外,内齿轮331可与第一旋转导轨332在半径方向上相间隔地形成。内齿轮331可与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部外侧边缘部相邻近地设置,与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以同心的方式配置。由此,在安装所述旋转器21时,所述内齿轮331可与所述小齿轮271相啮合。

另外,过滤器支架30的背面向后方开放,在侧板15的前端部结合过滤器支架30的后端部。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旋转器21以可沿着左右侧方向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

为了引导旋转器21的旋转,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可构成为半圆形的曲率。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固定形成在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部内侧。

此外,可还设置有在所述上盖111的内部面凸出的第二旋转导轨1111。所述第二旋转导轨1111位于与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相面对的上方,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相同的形状,从而引导所述旋转器21的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和第二旋转导轨1111在彼此之间隔开所述旋转器21并沿着上下方向相间隔地配置。由此,通过安装所述旋转器21,所述旋转器21的上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导轨332和第二旋转导轨1111相结合,从而引导所述旋转器21的旋转。

所述旋转器21为用于使出水部20向左侧或右侧以水平方式进行旋转的结构元件。旋转器21在其中心部不具有转轴,而是设置有在中心部以恒定的曲率形成的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利用旋转导向凸起233、243沿着旋转导轨332、1111以可滑动的方式进行结合。

他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在于,所述旋转导向凸起233、243设置在旋转器21,旋转导轨332、1111设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和所述上盖111,但是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和旋转导轨332、1111由相同的曲率构成并以相啮合的方式结合,从而能够引导旋转器21的旋转。

详细而言,例如,所述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可包括:下部旋转导向凸起243,其在下部导向件支架24的下部轨道容纳槽242朝下方向凸出形成;上部旋转导向凸起233,其在上部导向件支架23的上部轨道容纳槽232朝上方向凸出形成。

并且,旋转导向凸起233、243的端部由卡钩形状构成。在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和旋转导轨332、1111相结合时,旋转导向凸起233、243的端部的内部面可与旋转导轨332、1111的一部分相互面对,并在厚度方向上相重叠而接触。

所述旋转导向凸起233、243以与旋转导轨332、1111相同的曲率形成,并在旋转导轨332、1111以可沿着旋转方向进行滑动的方式结合。并且,在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和旋转导轨332、1111相结合时,旋转导轨332、1111将容纳在旋转导向凸起233、243的内侧形成的轨道容纳槽232、242,使得轨道容纳槽232、242和旋转导轨332、1111的一面在厚度方向上相重叠,旋转导向凸起233、243的端部构成为卡钩形状,因此与旋转导轨332、1111在厚度方向上以相重叠的方式结合。

根据这样的结合结构,能够使出水部20稳定地进行旋转,在不分离出水部20的状态下,也能够自由地变更出水喷嘴25的位置。在此情况下,无需在旋转器21的中心额外地形成转轴。

例如,在出水部20在旋转器21的一侧面向前方凸出形成的结构中,即使把持出水部20旋转旋转器21,在出水部20的偏心荷重的作用下,能够消除因出水部20向上翘起或向下下垂导致出水部20和旋转器21的旋转变得不稳定的问题。并且,通过旋转导向凸起233、243的卡钩形状,能够防止旋转器21被拆卸。

并且,在旋转器21旋转时,由于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和旋转导轨332、11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宽,在把持出水部20进行旋转时,能够分散偏心荷重,并能够减少基于摩擦的磨损及划痕等损伤。

分别形成在所述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的旋转导向凸起233、243优选地由与所述旋转导轨332、1111不同的材质构成。更优选地,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可由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强韧性、耐磨性等的工程塑料(pom)形成。由此,在旋转导向凸起233、243沿着旋转导轨332、1111旋转时,能够减少旋转导向凸起233、243和旋转导轨332、1111彼此间的摩擦引起的磨损及噪音。

图17是从后方看去所述过滤器支架上安装的阀的布置的图。

如图所示,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背面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支架740、361、流量传感器363、净水出水阀367、冷水出水阀366以及流量调节阀368。这些阀配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背面,更详细而言配置在所述支撑板35上方的区域,以使能够有效地利用所述净水器1内部的空间。

首先,所述供水阀361与连接于所述过滤器34的出口侧的配管相连接,用于决定从所述过滤器34供给的水的流动。此外,在所述供水阀361的出口侧设置有流量传感器363,用于检测经过所述供水阀361的水的流量。

连接于所述流量传感器363出口的配管与分流管364相连接。所述分流管364的出口被分流为冷净水侧3641和热水侧3642。与所述分流管364的冷净水侧3641相连接的配管再被t连接器365分流,从而分流为冷水侧3651和净水侧3652。所述冷水侧3651和净水侧3652分别与冷水出水阀366和净水出水阀367相连接,从而能够决定净水和冷水的供给。

所述净水出水阀367与净水管263相连接,所述净水管263延伸并通过旋转管264连接到t连接器26的一侧。此外,所述冷水出水阀366与冷却箱相连接,从而将净水提供给所述冷却箱60并进行冷却。此外,在所述冷却箱60的出口连接有冷水管262,所述冷水管262延伸并通过所述旋转管264连接到所述t连接器26的另一侧。

另外,连接于所述分流管364的热水侧3642的配管与流量调节阀368相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368能够调节向所述热水箱71供给的水的流量,通过流量的调节,能够将经过所述热水箱71的水的温度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上。

详细而言,在通过所述热水箱71的水的量过多时,无法有效地加热快速经过所述热水箱71的水,在这样的状况下,将可能发生无法满足热水的温度条件的状况。

因此,在需要取出高温的热水时,可通过调节向所述热水箱71供给的水的量来加热水。并且,在供给的水的温度过低时,也可通过减少流入的水的量来提高所述热水箱71中的加热性能。

另外,虽未详细图示,在所述流量调节阀368或所述流量调节阀368的入口、出口中的一侧可设置有进水温度传感器,可通过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调节所述流量调节阀368的开度。

连接于所述流量调节阀368的出口的配管与所述热水箱71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热水箱71的出口与热水出水阀369相连接,通过所述热水出水阀369的开闭来决定热水取出。所述热水出水阀369与热水管262相连接,所述热水管262与所述出水部20的出水喷嘴25相连接,从而能够向外部取出热水。

图18是所述净水器的出水部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19是所述出水部的剖开立体图。

如图所示,所述出水部20可从所述旋转器壳体延伸形成,与所述旋转器壳体22的内侧相连通,从而使出水管261和热水管262可进入所述出水部20。

所述出水部20可包括出水部壳体201和出水部盖202。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上面呈开口状态,在其内部形成可配置所述出水管261和热水管262的空间。此外,所述出水部盖202被形成为遮蔽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呈开口状态的上面。

在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底部面形成有出水孔2011,在所述出水孔2011可安装有所述出水喷嘴25。此外,与所述出水喷嘴25相连接的所述出水管261和热水管262可通过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内侧向所述旋转器壳体22的内侧引导。

所述出水喷嘴25包括冷净水连接部251和热水连接部252,其可分别单独地连接到所述出水管261和热水管262。所述冷净水连接部251以贯通所述出水喷嘴25的侧面一侧的方式延伸形成,并与所述出水管261相连接。此外,所述热水连接部252以贯通所述出水喷嘴25的侧面的另一侧的方式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热水管262相连接。由此,通过一个所述出水喷嘴25可单独地取出冷水和净水以及热水。

在所述出水喷嘴25的另一侧还形成有喷嘴固定部253,其可通过螺钉将所述出水喷嘴25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水部壳体201。此外,所述出水喷嘴25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呈开口状态,从而容易地成型,在所述出水喷嘴25的呈开口状态的上面可安装有喷嘴帽254。

此外,在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底部面可还形成有照明孔2012。所述照明孔2012使从设置在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内侧的照明模块28照射的光可朝向下方照射。并且,在与所述照明孔2012邻近的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底部可还形成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照明模块28的固定凸起2013。

所述照明模块28用于在操作所述取出按钮41时,朝向所述出水部20的下方照射光,以显示出取水状态或能够确认水杯中填充的水的量,其可包括照明壳体281和照明pcb282。

所述照明壳体281的上面呈开口状态,在其内部可安装所述照明pcb282。此外,在所述照明壳体281的后端形成有向外侧延伸的壳体结合部2811,所述壳体结合部2811与所述固定凸起2013以卡位方式相结合,从而能够将所述照明壳体281固定安装在准确的位置。

在所述照明壳体281中,在与所述照明孔201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可透射光的透射部2812。所述透射部2812可由所述照明壳体281的一部分呈开口状态并在呈开口状态的位置安装透明的构件来构成,也可由所述照明壳体281自身以透明的方式形成。所述透射部2812在所述照明壳体281凸出形成,并被形成为可插入到所述照明孔2012。由此,所述透射部2812与所述壳体结合部2811一同使所述照明壳体281能够安装到准确的位置。

沿着所述透射部2812的外围延伸形成有导光件2814,所述导光件2814引导以电气方式连接在所述照明pcb282上的led2821的光能够通过所述照明孔2012向外部照射。

在此外,所述照明壳体281的中央可延伸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照明pcb282的pcb支撑部2813。所述照明pcb282安置在所述pcb支撑部2813,利用螺钉贯通所述照明pcb282并结合到所述pcb支撑部2813来固定所述照明pcb282。

所述照明pcb282形成为可遮蔽所述照明壳体281的呈开口状态的上面的大小和形状,并安装在所述pcb支撑部2813。在所述照明pcb282安装有所述led2821,在安装所述照明pcb282时,所述led2821可位于与所述导光件2814对应的位置。

所述出水部盖202安置在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上端,从而形成所述出水部20的上面。此外,在所述出水部盖202的两侧端可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盖结合部2021。所述盖结合部2021可与在所述照明壳体281的内侧壁面凸出的结合凸起2014相结合,并使所述出水部盖202能够保持结合于所述出水部壳体201的状态。

图20是所述净水器的加热及控制模块的立体图。

如图所示,加热及控制模块50可由感应加热组件70和控制组件80相结合而构成。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和控制组件80可结合为一个模块状态,如图2所示,其可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5。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可配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和所述冷却箱60之间的空间,并位于所述顶盖14和所述支撑板35之间。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能够将被净化的水以感应加热(ih:inductionheating)方式进行加热。此外,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通过与所述控制组件80相结合的热水外壳10来形成外形,在所述热水外壳10的内侧可容纳有包括热水箱71和工作线圈72(workingcoil)在内的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各结构。

所述控制组件80用于控制所述净水器1的整体上的动作,其中分别安装有用于控制压缩机51和各种阀的主pcb82、用于控制感应加热组件70的感应加热pcb84、用于供电的供电pcb86以及所述近场通信(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pcb88。

为此,所述控制组件80可通过控制底座81、用于遮蔽所述控制底座81的前面的第一控制盖83、用于遮蔽后面的第二控制盖85以及用于遮蔽侧面的第三控制盖87来形成外形。

图21是从前方看去所述净水器的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此外,图22是从后方看去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此外,图23是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用于接收通过所述过滤器34的净水并将其加热为热水,其可以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可包括:热水箱71,被净化的水通过所述热水箱71;工作线圈72,用于加热经过所述热水箱71的水;以及,加热支架73,所述工作线圈72和热水箱71安装在所述加热支架73。

所述加热支架73提供所述热水箱71和所述工作线圈72以及铁氧体芯74的安装空间。此外,所述加热支架73可由在高温下也不会变形或损坏的树脂材料形成。

在所述加热支架73的边角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控制组件80相结合的支架结合部731。所述支架结合部731可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架结合部731的延伸的端部其形状可不同地形成,并可以带有方向性的方式形成。由此,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可具有与所述控制组件80分别型合的结构,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将可安装在准确的位置。

此外,沿着所述加热支架73的边缘形成具有规定的宽度的边框732,从而在所述加热支架73的两面形成能够分别容纳所述热水箱71和所述工作线圈72的空间。

此外,在安装有所述热水箱71的所述加热支架73的一面中央可还形成有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支架740的支架凹陷部733。所述支架凹陷部733以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740对应的形状凹陷,从而能够压入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740。此外,在所述支架凹陷部733的中央形成有供连接于箱体温度传感器741和保险丝742的电线进出的开口7331。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740可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热水箱71的温度的箱体温度传感器741。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741通过检测热水箱71中央的温度的方式,无需直接检测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热水温度也能够判断热水的温度。由此,利用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741使取出的热水的温度能够保持适当范围。即,基于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741中检测出的温度来决定追加加热或停止加热与否并进行控制。

此外,在温度传感器支架740可安装有保险丝742。在热水箱71内的水被过多地过热时,所述保险丝742将切断感应加热组件70的电源。

在与所述热水箱71相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740的后面(图23中为右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741安装的传感器安装槽743。由此,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741与所述热水箱71相接,从而能够有效地检测所述热水箱71的表面温度。并且,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740的前面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保险丝742的保险丝安装槽744。在与所述保险丝安装槽744对应的所述支架凹陷部733形成有保险丝安装凸起7332,使得通过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740能够固定所述保险丝742。

在所述加热支架73的前面设置有工作线圈72。所述工作线圈72形成诱发热水箱71的发热的磁力线。当在所述工作线圈72中供给有电流时,在工作线圈72形成磁力线,该磁力线将对所述热水箱71产生影响,所述热水箱71受到磁力线的影响而发热。

所述工作线圈72配置在所述加热支架73的前面,其与所述热水箱71的两面中的形成为平面形状的一侧面相面对地配置。此外,所述工作线圈72由多条铜或其他导线构成,各条呈绝缘状态。工作线圈72通过施加于所述工作线圈72的电流而形成磁场或磁力线。

由此,与所述工作线圈72相面对的所述热水箱71的前面受到基于工作线圈72形成的磁力线的影响而产生热量。图23中未详细示出各条工作线圈72,而是示出各条工作线圈72向所述支架凹陷部733的外侧缠绕而形成的工作线圈72的整体上的轮廓。

在所述工作线圈72的前面和后面设置有云母片75(micasheet)。所述云母片75与所述工作线圈72的前面和后面形状对应,用于遮蔽所述工作线圈72整个前面和后面。

所述云母片75具有规定的厚度。由此,所述热水箱71和铁氧体芯74(ferritecore)与工作线圈72保持一定间隔,从而使所述热水箱71通过基于所述工作线圈72形成的磁力线有效地进行发热。当然,所述云母片75可根据需要而仅设置在所述工作线圈72的前面和后面中的一侧面。

此外,在所述云母片75的前面设置有铁氧体芯74。所述铁氧体芯74用于抑制电流的损失,其起到磁力线的遮蔽膜作用。所述工作线圈72可包括多个铁氧体芯74,多个铁氧体芯74可以所述工作线圈72的中心部分为基准呈放射形进行配置。

为了固定所述铁氧体芯74,在所述加热支架73形成有型芯固定部734、735。所述型芯固定部734、735包括内侧固定部734和外侧固定部735,其在与配置有所述铁氧体芯74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凸出形成。所述内侧固定部734支撑所述铁氧体芯74的外围面中的与所述工作线圈72的旋转中心靠近的面,所述外侧固定部735位于与所述内侧固定部734相面对的面并支撑所述铁氧体芯74的外围面一侧。所述型芯固定部734、735可与所述铁氧体芯74的布置相同地呈放射状形成有多个。

所述热水箱71安装在所述加热支架的后面。所述热水箱71受到基于工作线圈72形成的磁力线的影响而产生热量。由此,净水在通过热水箱71的内部空间的过程中被加热而成为热水。

此外,所述热水箱71的整体上的形状可形成为扁平且紧凑的形状。此外,所述热水箱71与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整体上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以使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能够容纳在所述净水器1内的过滤器支架30和冷却箱60之间的空间。并且,所述热水箱71被形成有具有宽的面积,从而能够确保足够的加热面积并实现瞬间加热。

所述热水箱71由平面形状的第一盖711和具有凹凸形状的第二盖712的外围相接合而成。此外,在所述热水箱71的上端形成有供排出被加热的水的输出管713,在所述热水箱71的下端形成有供给用于加热的水的输入管714。所述输出管713以具有向上倾斜的方式向侧方延伸,所述输入管714以具有向下倾斜的方式向侧方延伸。由此,能够确保与所述热水箱71相连接的配管的连接空间,并使水的流动变得容易。

在所述输出管713连接有t连接器715。此外,在与所述输出管713相面对的所述t连接器715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热水出水阀369相连接的热水管262。此外,在所述t连接器715的另一侧,即与所述输出管713相交叉的方向,即朝所述净水器1的底部面的方向设置有安全阀716。

所述安全阀716用于排出所述热水箱71内加热热水时产生的蒸汽,用于防止所述热水箱71的内部因蒸汽而压力过度地增大。所述安全阀716在设定的压力下被开放,其可具有能够顺畅地实现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蒸汽排出的多种结构。

所述安全阀716的出口朝向所述净水器1的底部面,在所述安全阀716的出口连接有硅胶软管和追加的蒸汽配管7161。与所述安全阀716相连接的蒸汽配管7161沿着所述底座13向所述净水器1的外部延伸。由此,在设置所述净水器1时,可将所述蒸汽配管7161取出到洗涤槽或可排水的额外的桶,并排出蒸汽或因蒸汽而产生的水。

在所述输入管714也连接有t连接器717,在所述t连接器717的一侧设置有端盖7171,以遮蔽所述t连接器717一侧的开口。此外,在向所述t连接器717的下方呈开口状态的一侧可设置有单向阀718(checkvalve)。所述单向阀718用于将净水提供给所述输入管714,其可朝供给方向开放。由此,在所述单向阀718关闭的状态下去除所述端盖7171时,可通过所述输入管714排出所述热水箱内部的水。

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所述净水器1在出厂之前在所述热水箱71中填充水并测试加热性能。在完成这样的测试后,在将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水完全排出的状态下出厂。

因此,所述端盖7171呈开放状态,以使在测试所述热水箱71后出厂时将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水完全清空。此时,所述单向阀718呈关闭状态,所述端盖7171具有遮蔽与所述热水箱71的下端的输入管714相连接的t连接器717开口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特性上,在开放所述端盖7171时,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水可在自重作用下都被排出。

当然,所述端盖7171可由可进行开闭操作的阀构成,而不是由单纯的塞子结构构成,可通过阀的操作来清空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水。

图24是热水箱的主视图。此外,图25是图24的25-25'线剖面图。

如图所示,所述热水箱71由第一盖711和第二盖712的边框彼此相结合而成。第一盖711的边框和第二盖712的边框可以保持气密的状态通过相互熔接等方式结合。

所述第一盖711具有平板的形状,其受到基于工作线圈72形成的磁力线的影响而产生热量。此外,所述第一盖711可由用于发热的适当的材料构成。第一盖711可由不锈钢材料构成,优选地可由4系列的不锈钢材料构成。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盖711可由sts(stainlesssteel,韩国工业规格)439材料构成。

第二盖712以第一盖711为基准配置在工作线圈72的相反侧,并且由于较少受到磁力线的影响,其相比第一盖711与发热的关联性较少。因此,相比于具有发热特性,第二盖712优选地由具有耐腐蚀特性的材料构成。此外,在所述第二盖712的上端和下端的中央设置有输出管713和输入管714。所述输出管713和输入管714可朝相互相反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盖712包括底座面7121和凸出部7122。所述底座面7121、凸出部7122可基于冲压(press)加工形成为一体。通过对具有底座面7121的第二盖712进行部分的冲压加工,可在第二盖712成型凸出部7122。

所述底座面7121在与第一盖711相间隔的位置面对第一盖711,其从第一盖711相间隔以形成所述热水箱71的内部空间。此外,所述凸出部7122从底座面7121朝向第一盖711凸出,在接合所述第一盖711和第二盖712时,所述凸出部7122与第一盖711相接触或位于邻近的位置。此外,所述凸出部7122的外围可以倾斜的方式形成。

所述凸出部7122位于所述输入管714和输出管713之间,其形成有多个,对流入所述输入管714并向所述输出管713排出的水的流动进行分散,从而能够加长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滞留时间。

所述凸出部7122可包括横向凸出部7124和纵向凸出部7123。所述纵向凸出部7123可沿着与所述热水箱71的上下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形成。此外,所述横向凸出部7124形成在所述纵向凸出部7123的两端部,并以具有规定的长度的方式延伸。

所述凸出部7122可有多个按恒定间隔配置,优选地,可在中央形成有一个,在其两侧按相同的数目形成有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形成有三个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数目上没有限制。

由此,流入所述输入管714的水与下方的所述横向凸出部7124相碰撞而被分散,在沿着所述纵向凸出部7123流动后,再与上方的所述横向凸出部7124相碰撞而被分散,然后向所述输出管713排出。此外,在多个凸出部7122中同时发生这样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在所述热水箱71的内部流动的水被分散,以使其在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滞留时间变长,从而能够得到进一步加热。此外,其能够均匀地扩散到所述热水箱71内部全体,从而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水的加热。

另外,在所述多个凸出部7122中的至少一个凸出部7122形成有熔接部7125。所述熔接部7125与所述凸出部7122相同地朝向所述第一盖凸出形成。所述熔接部7125的位置优选地形成在所述热水箱71的中央部分。此外,所述熔接部7125和所述第一盖711可通过熔接方式相互接合。

除了所述熔接部7125以外的其他凸出部7122不与所述第一盖711以熔接方式相结合,而是单纯地处于与所述第一盖711相接触或相邻近的状态,与此相比,所述熔接部7125处于与所述第一盖711相结合的状态。

由此,在加热热水时产生的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所述热水箱71也不会变形及损坏,而是能够使所述第一盖711和第二盖712保持形态并保持稳定的结合状态。

图26是所述净水器的控制组件的立体图。此外,图27是所述控制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所述控制组件80可由控制底座81、用于遮蔽所述控制底座81的前面的第一控制盖83、用于遮蔽后面的第二控制盖85以及用于遮蔽侧面的第三控制盖87来形成外形。

所述控制底座81提供可安装用于构成所述控制组件80的所述主pcb82、感应加热pcb84、供电pcb86以及nfcpcb88的空间。

在所述控制底座81的后面(图27中为右侧面)形成有供安装所述主pcb82的第一安装面。主pcb82控制诸如所述净水器1的供水装置的整体上的工作。例如,所述主pcb82可控制诸如所述压缩机51和冷却风扇53的多个阀等的驱动。

此外,在安装有所述主pcb82的所述控制底座81的第一安装面811设置有第一控制盖83。所述主pcb82可配置在由所述第一安装面811和所述第一控制盖83相结合而成的空间内部。

在所述控制底座81的前面(图27中为左侧面)形成有供安装所述感应加热pcb84的第二安装面812。所述感应加热pcb84控制工作线圈72的感应加热工作。例如,所述感应加热pcb84控制工作线圈72中流动电流,利用所述工作线圈72中供给的电流,热水箱71进行发热并加热热水。

此外,在安装有所述感应加热pcb84的所述控制底座81的第二安装面812设置有第二控制盖85。所述感应加热pcb84可配置在由所述第二安装面812和所述第二控制盖85相结合而成的空间内部。

所述感应加热pcb84的功率消耗较大,由此可产生高温的发热。为了冷却所述感应加热pcb84,在所述感应加热pcb84可设置有散热构件841。此外,在所述第二控制盖85可在与所述散热构件84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散热口851。

此外,在所述第二控制盖85可还形成有与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支架结合部731相结合的结合凸柱852。所述结合凸柱852在与所述支架结合部731对应的位置按规定的长度延伸形成,并与所述支架结合部731相结合。所述结合凸柱852按规定的长度延伸,以使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和所述第二控制盖85保持按恒定的距离大小相间隔的状态。由此,防止所述控制组件80因高温的所述热水箱71或感应加热组件70而发生误动作或被损坏。

所述第二安装面812可形成所述控制底座81的整个前面中的一部分区域。在所述控制底座81的前面中,在所述第二安装面812的上方可还形成有线缆固定部813。所述线缆固定部813由向前方凸出的环形状d的一对凸起而成,与多个pcb相连接的电线可通过所述一对凸起之间并被固定。

在所述第二安装面812的侧方可形成有第三安装面814。所述第三安装面814用于提供安装所述供电pcb86的空间,其可与所述控制底座81的前面相垂直地以交叉的方式延伸形成。

所述供电pcb86用于向感应加热pcb84进行供电。由于用于感应加热的输出电压很高,需要供给足够的电源。因此,可设置有额外的供电pcb86,以向所述感应加热pcb84供给额外的电源,从而满足用于感应加热的输出电压。所述供电pcb86除了向所述感应加热pcb84提供电源以外,还向所述主pcb82提供电源,也可向其他结构提供辅助电源。

此外,在安装有所述供电pcb86的所述控制底座81的第三安装面设置有第三控制盖87。所述供电pcb86可配置在由所述第三安装面814和所述第三控制盖87相结合而成的空间内部。

另外,在所述控制底座81的上端可形成有第四安装面815。所述第四安装面815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可安装nfcpcb88的空间。

所述nfcpcb88用于与诸如便携电话的终端进行数据收发。可通过所述nfcpcb88向用户的终端传送所述净水器1的使用信息、动作或状态信息,利用所述终端可操作所述净水器1的设定。

例如,可通过所述nfcpcb88向所述终端传送净水和冷水以及热水的使用量,并可传送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使用量。此外,可传送所述过滤器34的更换周期或冷水和热水的温度等信息,从而使用户通过终端进行确认。

此外,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定冷水或热水的温度,也可设定一次取出的水的量。将这样的净水器1的其他设定捆绑在一起,并仅通过将所述终端放在与nfcpcb88邻近的所述顶盖14的特定位置的操作,即能够自动地实现以上设定。在所述顶盖14可显示可与所述nfcpcb88进行通信连接的位置,用户可将所述终端放在相应位置,以使其达到可与所述nfcpcb88进行通信的状态。

另外,所述控制组件80可根据所述净水器1的型号而提供多种选项。即,所述控制底座81和主pcb82使用原来的结构,但在仅使用净水和冷水功能时,可省去所述感应加热pcb84和所述供电pcb86。此外,在省去所述nfc功能的型号中,可省去所述nfcpcb88。

如上所述,所述净水器可具有在一个所述控制底座81上按不同的功能模块配置pcb的结构。由此,可根据所述净水器1的选项而将具有相应的功能的pcb安装在所述控制底座81上的指定位置。由此,可共同地使用所述净水器1内部的空间结构,以不进行对已有结构的设计变更的方式选择多种选项。

图28是所述净水器的冷却箱的立体图。此外,图29是所述冷却箱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30是图28的30-30'线剖面图。

如图所示,所述冷却箱60设置在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的后方,其下端插入所述冷凝器支架54并进行安装。所述冷却箱60在整体上由箱体主体61(tankbody)和覆盖所述箱体主体61的呈开口状态的上面的箱体盖62来形成外观。

所述箱体主体61包括:内壳体611(innercase),其在内部形成供填充冷却水的空间;隔热件主体612,形成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外部。所述内壳体611由树脂材料以注塑方式形成,所述隔热件主体612可通过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外侧发泡发泡液来形成。

此外,所述箱体盖62被形成为可在上方遮蔽所述箱体主体61的开口,其可包括:内盖621,由注塑物形成;隔热件盖622,包覆所述内盖621的外侧。

所述箱体盖62的外观可与所述箱体主体61的外观相同地由隔热件612、622形成。此外,可贯通所述箱体盖62而使所述蒸发器63进入,向所述箱体盖外侧连接的蒸发器63的配管由诸如聚乙烯(pe:polyethylene)形状631(form)的隔热材料包覆以进行隔热。此时,作为膨胀装置使用的毛细管55的一部分可与所述蒸发器63的配管一同被包覆以进行固定。

在所述冷却箱60可设置有冷水温度传感器601。利用所述冷水温度传感器601检测出的冷却水的温度成为决定冷冻循环的工作的依据。

例如,在所述冷水温度传感器601检测出的冷却水的温度比第一基准温度更高时,所述净水器1的冷冻循环进行工作以降低冷却水的温度。此外,利用通过所述蒸发器63的制冷剂来冷却所述内壳体611内部储存的冷却水。

此外,在冷水温度传感器601检测出的冷却水的温度为第二基准温度以下时,净水器1的冷冻循环停止工作。第二基准温度低于第一基准温度。第一基准温度和第二基准温度分别成为用于冷冻循环进行工作和停止工作的基准。由此,通过基于冷水温度传感器601的温度检测和冷冻循环的工作,所述内壳体611中储存的冷却水的温度可保持为第一基准温度和第二基准温度之间。

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空间容纳有冷却线圈64。所述冷却线圈64为供净水通过的流路。所述冷却线圈64设置在内壳体611的内部,并呈浸泡在冷却水的状态。通过所述冷却线圈64的净水将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由此,所述冷却线圈64内部的净水带有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净水通过与冷却水的热交换而在短时间内成为冷水。为了促进热交换,所述冷却线圈64可由诸如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形成。此外,所述冷却线圈64的入口部641和出口部642贯通所述箱体盖62并向所述冷却箱60外部露出。

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底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冷却线圈64的线圈支撑部6111。线圈支撑部6111从内壳体611的内部底部面朝向冷却线圈64凸出。线圈支撑部6111具有与冷却线圈64的外周面对应的大小的槽6112。冷却线圈64放置在线圈支撑部6111的槽6112,并被所述线圈支撑部6111支撑。

由此,所述冷却线圈64可与所述内壳体611的底部面相间隔,冷却水可通过所述冷却线圈64的下端和所述内壳体61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流动,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冷却水的循环,提高所述冷却线圈64内部的净水的冷却效率。

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可设置有网筛构件65。所述网筛构件65可位于所述蒸发器63和所述冷却线圈64之间。所述蒸发器63可进入所述内壳体611的内侧并以诸如线圈的形状缠绕,其比所述冷却线圈64位于更上方的位置。此外,所述网筛构件65位于所述蒸发器63和冷却线圈64之间以支撑所述蒸发器63,并具有安置在所述冷却线圈64的上端的结构。

此外,在所述内壳体611的上端可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箱体主体61和所述箱体盖62之间保持气密的密封垫66。

另外,在形成所述箱体盖62的下面的所述内盖621可形成有供安装插头623(plug)的插头安装部6211和供安装用于搅拌器68(agitator)的动作的马达67的马达安装部6212。

所述插头623用于形成所述蒸发器63的配管和电线进出的部分,其防止所述蒸发器63的配管和内盖621的直接接触并能够保持气密。所述插头623可由橡胶或硅胶等柔软材料形成,以防止被弯曲的蒸发器63配管或电线在进出所述箱体盖62的过程中被损坏。

所述马达67安装在内盖621的中央的呈开口状态的马达安装部6212。此外,所述马达67以其转轴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从而可在所述马达67的下方结合所述搅拌器68。

所述搅拌器68可利用所述马达67进行旋转,其朝向下方延伸以可浸泡在冷却水的内侧。所述搅拌器68可被延伸为,其下端比所述冷却线圈64的上端位于更下方的位置。由此,在基于所述搅拌器68的水的强制流动时,能够使所述冷却水与所述冷却线圈64内部的净水顺畅地进行热交换。

此外,在所述搅拌器68形成有多个叶片681(blade),所述多个叶片681越靠近下方其宽度变得越宽,特别是,具有从所述叶片681的下端朝向侧方凸出的形状。此外,所述叶片681的下部可沿着一方向带有方向性地以倾斜的方式形成。由此,在所述搅拌器68旋转时,所述内壳体611的水可向下方被强制流动,并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顺畅地进行循环。

所述叶片681以贯通所述网筛构件65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叶片681进行驱动时,冷却水在通过所述网筛构件65的过程中进行循环。

图31是所述网筛构件的立体图。此外,图32是图28的32-32'线剖面图。

如图所示,所述网筛构件65可由塑料材料以注塑方式形成,其可包括:划分部651,横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延长部652,沿着所述划分部651中央的搅拌器孔6511向上方延伸。此外,所述划分部651和延长部652均可形成为网筛构件形状,并使冷却水能够通过多个孔顺畅地进出。

所述划分部651的形状与所述内壳体611的截面形状对应地形成,使在安装所述网筛构件65时,能够划分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此外,在所述划分部651的外围可向外侧凸出形成有多个划分部凸起6512。

此外,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侧面形成有凸台6113和凸起6114。在安装所述网筛构件65时,所述划分部651或所述划分部凸起6512可安装在所述凸台6113和凸起6114之间,所述网筛构件65可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侧保持被固定的位置。

在所述划分部651的下面可形成有下部支撑部6513。所述下部支撑部6513用于容纳所述冷却线圈64的上端,其可向下方延伸形成并形成有供插入所述冷却线圈64的槽6514。所述下部支撑部6513可形成有多个,位于相互面对的方向或交叉的方向,使在安装所述网筛构件65时,防止所述网筛构件65倾斜,同时防止所述冷却线圈64上部的游动。

此外,在所述划分部651的上面可形成有上部支撑部6521。所述上部支撑部6521用于容纳以线圈形状缠绕的蒸发器63的下端,其可向上方延伸形成并形成有供插入所述蒸发器63的槽6522。

所述上部支撑部6521可在所述延长部652朝外侧方向延伸形成,并在与所述下部支撑部6513相同的位置向上方延伸形成。利用所述上部支撑部6521,所述蒸发器63可安置在正确位置,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侧不进行游动而保持稳定的安装状态。

在所述划分部651的外围一侧可形成有线圈导向部,其向内侧凹陷以设置所述冷却线圈64的入口部6516和出口部6517。此外,在所述线圈导向部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导向凸起6515。由此,以所述导向凸起6515为基准,在一侧可设置有冷却线圈64的入口部6516,在另一侧设置有冷却线圈64的出口部6517。此外,在线圈导向部的一侧形成有导向槽6518。所述导向槽6518可使与所述冷却线圈64的入口部6516相连接的冷却线圈64的被弯折的部分通过。

在所述划分部651的上面一侧可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固定卡钩6519。所述固定卡钩6519被形成为可限制所述蒸发器63。所述固定卡钩6519在所述蒸发器63的缠绕的部分的外侧向上方延伸形成,所述固定卡钩6519的上端按压所述蒸发器63的缠绕的部分的最上端以进行限制。由此,所述蒸发器63可在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被固定,不会发生因其游动引起的噪音或损坏。

所述延长部652沿着所述划分部651中央的搅拌器孔6511形成,并使所述搅拌器68可贯通所述延长部652的内部空间。此外,所述延长部652可从所述划分部651延伸至所述马达67。此外,在所述延长部652中,连续地以相间隔的方式配置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筋6523,使得冷却水可通过所述延长部652,但是杂质则无法通过而被切断。

由此,利用所述延长部652,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空间可被划分为所述蒸发器63所处的区域和所述蒸发器63的下部区域,即所述冷却线圈64所处的区域。此外,呈缠绕的状态的所述蒸发器63位于所述延长部652的外侧,所述叶片681位于所述延长部652的内侧。

另外,在为了冷却所述冷却水而冷冻循环进行驱动的过程中,基于通过所述蒸发器63的制冷剂而在所述蒸发器63周边发生结冰,在基于所述搅拌器68的旋转的冷却水的循环过程中,在蒸发器63结冰的冰块中的一部分可能会掉落出来。但是,利用所述网筛构件65,所述蒸发器63周边的冰块将无法通过所述网筛构件65而被切断。其结果,防止所述蒸发器63周边的冰块与所述搅拌器68相碰撞。由此,能够防止所述搅拌器68被损坏,并能够防止因冰块进行碰撞而产生的噪音。此外,利用所述网筛构件65能够防止冰块流动并与所述冷却线圈64相碰撞,并防止其与冷却水一同循环于所述内壳体611的内部并流动。

在所述冷却箱6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水的排水阀69。所述排水阀69能够使所述内壳体611中储存的冷却水周期性地被更换。此外,所述内壳体611的底面其至少一部分可呈倾斜状态或形成有凹陷形成的排水部6115。此外,所述排水部6115与排水阀69相连通,从而能够顺畅地排出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冷却水。

所述排水阀69与内壳体611相连接。排水阀69从内壳体611凸出,以形成内壳体611的内部填充的冷却水的排出流路。

在所述内壳体611的下部形成有凸出形成的排水流路部6116,所述排水流路部6116与所述排水阀69相连接。排水阀69用于向净水器1的外部排出冷却水,因此,在冷却水排水流路部6116插入排水阀69时,将形成可排出内壳体611中储存的冷却水的流路。此外,所述排水阀被阀固定部6117固定。对于排水阀69以及阀固定部6117的具体说明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所述排水阀69可被所述隔热件主体612埋设固定,所述排水阀69的端部向所述隔热件主体612的外侧露出,从而可在外部进行连接。由此,所述排水阀69可被隔热,防止在所述排水阀69的外周面发生结露。

图33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排水阀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34是示出所述排水阀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35是示出所述排水阀的结合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如图所示,所述内壳体611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排水阀69的位置的阀固定部6117。所述阀固定部6117包覆排水阀69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阀固定部6117与排水阀69的外形对应地形成。

在所述阀固定部6117的内侧设置有密封构件691。所述密封构件691以包覆内壳体611和排水阀69的连接部位的方式形成。所述密封构件691起到连接内壳体611和排水阀69并进行密封的作用。由此,所述密封构件691防止冷却水通过形成在内壳体611和排水阀69的连接部位的间隙泄漏。

另外,排水阀69包括:阀壳体692、阀片694(valvesheet)、弹性构件695、第一o型环693(o-ring)以及第二o型环696。

所述阀壳体692形成排水阀69的外观。此外,所述阀壳体692设置有中空部。中空部相当于排出冷却水的排水流路,并相当于容纳所述阀片694、弹性构件695等的空间。

所述阀壳体692可由第一壳体6921和第二壳体6922相结合而成。此外,所述阀片694配置在阀壳体692的内部。所述阀片694接收来自用户的按动操作。用户的按动操作用于开闭排水阀69的排水流路。

所述排水流路的开放可以是为了所述冷却水的排水而被开放,但也可以是在完全地排出所述冷却水的状态下为了填充所述冷却水而被开放。

所述第一o型环693密封阀片694和第一壳体6921之间。此外,所述第一o型环693与阀片694相结合,并通过弹性构件695提供的弹力来紧贴在壳体。所述弹性构件695提供用于将阀片694紧贴到第一壳体6921的弹力。所述弹性构件695被所述第二壳体6922支撑。

所述第二o型环696密封所述第一壳体6921和第二壳体6922的连接部位。第二o型环696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图36是示出在所述净水器的底座安装压缩机支架的情形的图。此外,图37是示出所述底座和托盘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所述底座13形成所述净水器1的底部面。此外,所述底座13的外围向上方延伸,以使能够与侧板15和前盖11以及后盖12相结合。

在所述底座13可形成有向下方凸出的柱腿131(leg)。所述柱腿131可在所述底座13形成有多个,以使所述底座13的整个下面与地面相间隔。由此,能够容易地通过所述底座13的下面吸入外气。

在所述底座13的前半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旋转环91。所述托盘90以可装卸的方式结合在旋转环91的前方一侧,与所述旋转环91相连接以可朝左右侧方向旋转。

所述底座13的前半部比底座13的后半部更低地以具有台阶的方式形成。此外,在所述底座13的前半部和下盖112的下端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通过开口部使托盘90的侧面部向外部露出,并可以与旋转环91相结合的状态朝左右侧方向旋转。

并且,在托盘90旋转时,所述底座13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之间的具有台阶的部分将成为止动件1301(stopper)。此外,在所述托盘90旋转时,所述托盘90的两侧侧面与所述止动件1301相接,并使所述托盘90的旋转受到限制。

此外,在所述底座13的止动件1301朝前方延伸形成有防游动部1302,其防止所述托盘90沿着上下方向游动。在所述托盘90旋转的状态下,所述防游动部1302可限制所述托盘90的后端部两侧。

在所述底座13的内部设置有旋转导向部132。所述旋转导向部132可包括:第一旋转导向部1321和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以同心方式配置在底座13。第一旋转导向部1321配置在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的外侧。第一旋转导向部1321和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可在底座13的底面以恒定的曲率朝上方向凸出形成,从而引导旋转环91的旋转。所述旋转导向部132可形成为圆形或圆弧形状。

所述旋转环91被旋转导向部132引导,可相对于底座13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安装,并起到支撑托盘90的作用。所述旋转环91可包括:外侧环部911、内侧环部912以及环衔接部913。

所述外侧环部911构成旋转环91的外部架构以及形态。外侧环部911构成为圆形,外侧环部911的一部分与第一旋转导向部1321的外侧面相接触,从而沿着第一旋转导向部1321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安装。

此外,所述内侧环部912在所述外侧环部911的内部以具有同心的方式配置。所述内侧环部912构成为圆形,与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的一部分以及另一部分的外侧面相接触,以限制净水器以及底座13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并被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引导,从而以在原位置可旋转的方式安装。

为了与托盘90相结合,在所述外侧环部911的一侧设置有托盘安装部914。托盘安装部914具有与所述托盘90的托盘结合部96相同的大小以及形状的容纳孔9141。所述容纳孔9141朝与托盘结合部96相面对的方向开放,以使所述托盘结合部96通过所述容纳孔9141插入结合到所述托盘安装部914。

在所述托盘结合部96插入结合到所述托盘安装部914的内部时,所述托盘安装部914包覆所述托盘结合部96并与所述托盘结合部96的外侧面相接触,其支撑所述托盘结合部96以防止托盘结合部96朝上下/左右方向移动。但是,所述托盘结合部96可在托盘安装部914的内部朝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被插入及取出。

另外,在所述托盘安装部914的内侧可形成有凸起9142。此外,在所述托盘结合部96形成有结合槽961,使得在所述托盘结合部96插入所述托盘安装部914的内侧时,所述凸起9142与所述结合槽961相结合,从而支撑所述托盘90安装在所述旋转环91的状态。此外,在安装所述托盘90时,能够容易地认知到所述凸起9142与结合槽961相结合。随着所述托盘结合部96插入结合到托盘安装部914,托盘90可结合到所述旋转环91,并相对于所述底座13朝左右侧方向进行旋转。

另外,在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形成有防脱离凸起1323,以防止旋转环91从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脱离。防脱离凸起1323的上端部构成为卡钩形状,以被内侧环部912的上面卡位。由此,在所述托盘90旋转时,能够防止因旋转环91朝上方向翘起而使得旋转环91从第二旋转导向部1322脱离,能够稳定地保持托盘90的旋转。

在所述底座13的前半部中央可设置有减压阀133。所述减压阀133通过调节从自来水供给的水的压力,能够顺畅地进行净水作业,并调节取出时的水压。在安装所述旋转环91时,所述减压阀133位于所述内侧环部912的内侧区域,从而能够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

在所述底座13的中央部形成有供安装所述压缩机51的安装部134。所述安装部134可朝上方凸出形成,从而能够支撑所述压缩机51。此外,所述安装部134可设置有四个,并可支撑所述压缩机51的底面四个边角。此外,在所述安装部134以插入注塑方式形成有螺母,在安置所述压缩机51后,可通过在下方结合螺钉来固定所述压缩机51。

在所述底座13的中央部还形成有吸入格栅135。所述吸入格栅135的至少一部分可位于所述安装部134之间,并可位于所述压缩机51的下方。由此,向所述净水器1的内侧吸入的空气在经由所述压缩机51的过程中,可对所述压缩机51进行冷却。所述吸入格栅135形成为所述格子形状,其形成有多个吸入口以防止外部的杂质流入。

在所述吸入格栅135的后方形成有供容纳所述冷凝器52的冷凝器支架54。所述冷凝器支架54位于所述底座13的后半部。所述冷凝器支架54可包括:冷凝器安装部541,固定在所述底座13;箱体安装部542,位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上方。

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前面设置有冷却风扇53。利用所述冷却风扇53,通过所述吸入格栅135吸入外气以冷却所述压缩机51以及冷凝器52,并向所述吐出口121吐出。此外,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后面与所述吐出口121相接。由此,容纳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内侧的所述冷凝器52配置在与所述净水器1的吐出口121邻近的位置。

在所述底座13的后端形成有用于固定电源线136的线绳安装部1303(cord)。此外,在所述线绳安装部1303到所述底座13的中间部分为止形成有线绳导向部1304。由此,电源线136可沿着所述线绳导向部1304移动,并与所述控制组件80相连接。

此外,在所述底座13的后端形成有供进水管360进入的进水管进出口1305,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出口1305进入与所述自来水相连接的进水管360。所述进水管360的端部可延伸至所述减压阀133。此外,在所述进水管360的被弯折的一部分区间可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进水管360被折叠的管导向件3601(tubeguide)。所述管导向件3601由塑料材料形成,其引导所述进水管360不被过度地弯折或折叠。这样的管导向件3601可还设置在流动有净水和冷水以及热水的配管上。

图38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托盘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39是示出所述托盘的满水位状态的图。

如图所示,所述托盘90可包括:托盘主体92,在其内部设置有储存空间;托盘盖93,以可装卸的方式结合,以覆盖托盘主体92的上部。

在所述托盘主体92的内部,储存空间朝下方向凹陷形成,从而在内部储存残水。所述托盘主体92的边缘部以包覆托盘盖93的边框侧面的方式构成。此外,在所述托盘主体92的内部可设置有用于支撑托盘盖93的下面的支撑部921。

在所述托盘主体92的底面形成有凹陷部922。所述凹陷部922在所述托盘主体92的底面向下方凸出形成,与设置有所述净水器1的地面相接以支撑所述托盘90的底面。由此,在所述托盘90朝左右侧方向旋转时,支撑所述托盘90在设置有净水器1的地面上,以不发生下垂的状态保持恒定的高度。

另外,所述凹陷部922与所述浮子94的大小相同或比其更大地形成,从而能够容纳浮子94。由此,在所述凹陷部922的内侧,所述浮子94以可随着水位进行升降的方式配置。

所述浮子94可包括:漂浮部941和指示器942以及帽943。所述漂浮部941以可容纳在所述凹陷部922的内侧的大小形成,并可由可利用浮力漂浮于水的材料形成。

此外,在所述漂浮部941的上端可配置有指示器942,利用所述帽943,其可固定安装在所述漂浮部941。所述指示器942形成为环形状,其可与所述漂浮部941和帽943以及所述托盘盖93不同的颜色形成。

此外,所述帽943形成所述浮子94的上端,形成向所述托盘盖93露出的部分。所述帽943可包括:露出部9431,向所述托盘盖93露出;贯通部9432,在所述露出部9431向下方延伸。所述露出部9431可形成为与所述指示器942的直径相同的形状。此外,所述贯通部9432可贯通所述指示器942并插入到所述浮子94的上端。

在所述托盘90中未填充有一定量以上的水的状态下,所述帽943的上面将位于与所述托盘盖93的上面同一平面上或位于更下方。此外,在所述托盘90中填充有一定量以上的水或达到满水位时,所述漂浮部941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所述帽943也可比所述托盘盖93的上面更加凸出。

此时,如图31所示,在所述漂浮部941完全地上升时,所述指示器942比所述托盘盖93的上面更向上方凸出。由此,用户在识别出所述指示器942的颜色时能够认知到满水位,通过分离所述托盘90来清空储存的水。

在所述托盘主体92的后面和托盘盖93的后端以圆弧形状凹陷地形成有凹部923,所述凹部923可以包覆旋转环91的一部分的方式构成,并可使所述托盘的后端紧贴于所述旋转环。

并且,在托盘主体92的后端两侧向后方凸出形成有凸出部95。凸出部95的外侧面在托盘主体92的一侧面向同一平面延伸形成,以遮蔽托盘90和旋转环91的连接部位。

特别是,在所述托盘90旋转时,其也可以与具有弧度的方式形成的所述净水器的前面外观相衔接的形状来形成外观。由此,可与托盘90的旋转与否无关地保持外观上的美感。

此外,为了结合所述托盘90和旋转环91,在托盘主体92的凹部的中央向后方凸出形成有所述托盘结合部96。在安装所述托盘90时,所述托盘结合部96可插入结合于所述托盘安装部914。

另外,在所述托盘盖93形成有多个缝隙931(slit),以使残水可通过缝隙931流入托盘主体92的储存空间,并可防止残水在托盘主体92的内部向外部弹出。

在所述托盘盖93还形成有指示孔932。所述指示孔932形成在与所述浮子94的帽943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并可与所述帽943的大小相同地形成。由此,在所述浮子94升降时,所述帽943可通过所述指示孔93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此外,在所述托盘90达到满水时,所述指示器942向所述指示孔932的外侧露出,从而能够向用户显示满水状况。

在所述托盘盖93可还形成有集水孔933。所述集水孔933在所述出水喷嘴25的垂直下方呈开口状态。由此,在所述托盘90未设置有诸如杯子的容器的状态下水被取出时,掉落的水将通过所述集水孔933并直接集水到所述托盘90。

图40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冷凝器支架和送风扇以及冷凝器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图41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冷却空气流动的剖开立体图。

如图所示,所述冷凝器支架54可在其下部形成有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在上部形成有箱体安装部542。

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下端形成有支架安装部1307。所述支架安装部被所述底座支撑,通过结合螺钉来固定所述冷凝器支架。

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前面和后面呈开口状态,在其内部可容纳所述冷凝器52。此外,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内部底部面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冷凝器支撑部921。所述冷凝器52被所述冷凝器支撑部921支撑,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的底部相间隔,使冷却空气顺畅地进行流动以促进热交换。

所述冷凝器52由板状的管521被弯折多次而成,在所述板状的管之间配置有连续地弯折形成的热交换板522。此外,在所述管521的两端设置有与多个管521相连通的集流管523(header)。在所述集流管523可连接有与所述压缩机51以及蒸发器63侧相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并可使制冷剂在冷冻循环进行循环。由此,所述冷凝器52在整体上形成为六面体形状,形成为所述紧凑的大小并容纳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

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前面可形成有供插入用于安装所述冷却风扇53的固定构件543的固定孔5411。所述固定孔5411形成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前面的四个边角,所述固定构件543固定所述冷却风扇53的四个边角。

所述固定构件543可由诸如橡胶或硅胶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在所述冷却风扇53进行驱动时能够吸收震动。所述固定构件543可沿着所述固定构件543的外围还形成有一对卡位部5431,从而能够插入固定在所述固定孔5411。此外,所述卡位部5431的形状形成为越向前方其直径变窄的形状,以使容易插入安装所述固定构件543,并防止所述冷却风扇53容易被拆卸。此外,所述固定构件543的前端插入于所述冷却风扇53的边角上形成的插入口531,从而使所述冷却风扇53能够固定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前面。

所述箱体安装部542位于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上方,其以与所述冷却箱60的截面对应的大小和形状形成,以能够容纳所述冷却箱60的下端。此外,在所述箱体安装部542中,边框5421沿着所述外围向上方延伸,所述边框5421的内侧形成规定的空间以供所述冷却箱60的下部插入。

此外,在所述边框5421可形成有供所述排水阀69通过的排水孔5422。所述排水孔5422在去除所述后盖12时被露出。由此,通过向外部露出所述排水阀69,能够实现冷却水的排水或填充。

此外,在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前面,即所述冷却风扇53的上方可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35的一端的板支撑部5423。由此,所述支撑板35的两端可固定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和所述冷凝器支架54,并将提供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的安装空间。

以下对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水取出过程进行说明。

图42是概略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水的流动路径的回路图。此外,图43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控制信号的流动的框图。

如图所示,所述净水器1的进水管360与自来水相连接并接收原水。所述进水管360与所述减压阀133相连接,通过所述减压阀133的原水被减压为为了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而设定的压力。

此外,被减压的原水沿着连接所述减压阀133和所述过滤器34的配管向所述过滤器34侧流动。通过所述过滤器34的原水,其杂质被去除而达到净水状态。此外,通过开放所述供水阀361,净水将沿着配管经过所述供水阀361并依次通过流量传感器363。

此时,所述供水阀361和流量传感器363可与所述主pcb82相连接,可根据所述主pcb82传送的信号来调节所述供水阀361的开度。此外,所述流量传感器363中检测出的流量可传送给所述主pcb82,从而作为所述净水器的控制所需的数据加以利用。

通过所述流量传感器363的净水可通过分流管364被分流为冷净水侧3641和热水侧3642。向冷净水侧3641的配管流动的净水被t连接器365再次分流为冷水侧3651和净水侧3652,并与冷水出水阀366和净水出水阀367分别相连接。所述净水出水阀367和冷水出水阀366可与所述主pcb82相连接以决定其开闭。即,可基于用户的设定来选择所述净水出水阀367和冷水出水阀366,可通过所述取出按钮41的操作来开放被选择的阀并取出水。

另外,通过所述冷水出水阀366的水将通过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冷却线圈64。沿着所述冷却线圈64流动的水与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为此,所述冷却水被冷却以能够保持设定温度。

为了冷却所述冷却水,与所述主pcb82相连接的所述压缩机51进行驱动。所述压缩机51的驱动可由设置在所述冷却箱60的内部的冷水温度传感器601来决定。由此,所述冷却水能够始终保持设定的温度,为此,可调节所述压缩机51的驱动。所述压缩机51为变频压缩机,其与所需的负载对应地调节频率,并能够调节冷却能力。即,所述压缩机51可通过变频控制来进行驱动,并能够以最佳的效率冷却所述冷却水。

另外,用户也可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40将所述压缩机51设定为强制关闭(off)状态。在冷水的消费较少的冬季或需要节电的时期或不想使用冷水时,可强制使所述压缩机51保持关闭状态。

并且,所述主pcb82除了控制所述压缩机51的驱动以外,还控制所述冷却风扇53的驱动。此外,所述主pcb82控制所述马达67的驱动。所述马达67为了增大冷却水与通过所述冷却线圈64的冷水的热交换效率而进行驱动,其受到所述主pcb82的控制。利用所述马达67的驱动,所述搅拌器68将进行旋转,所述冷却水可在所述冷却箱60的内部被强制对流,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所述冷却线圈64内部的净水。

经过所述冷却箱60的冷水通过所述t连接器26向所述出水管261流入,通过所述出水管261的冷水可通过所述出水喷嘴25向外部取出。

在开放所述净水出水阀367时,通过了所述净水出水阀367的净水可通过所述t连接器26向所述出水管261流入,经过所述出水管261并通过所述出水喷嘴25向外部被取出。

另外,在用户选择热水的取出时,净水可向所述分流管364的热水侧3642流动。利用所述主pcb82的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368被开放,通过所述流量调节阀368流动的水被调节为适合于热水的加热的流量。即,为了水被加热为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设定的温度,将调节向所述热水箱71侧供给的净水的量。

经过所述流量调节阀368的净水将通过所述热水箱71。此外,在经过所述热水箱71的过程中可被加热为设定的温度。所述热水箱71可以感应加热方式进行加热,为此,可利用所述感应加热pcb84的控制来调节所述工作线圈72的磁力的输出。

为了驱动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将需要比主pcb82更高的电压,为了供给这样的高电压,将接收从与电源线相连接的供电pcb86供给的电源。所述供电pcb86根据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驱动与否而供给适当的功率,并向所述主pcb82也供给适当的功率。

利用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驱动,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水可被加热为设定的温度。在所述热水出水阀369可设置有热水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温度传感器对经过所述热水箱71并出水的热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其传送给所述主pcb82。此外,在所述主pcb82中,可基于输入的热水温度数据来调节所述工作线圈72的输出。

并且,可利用设置在所述热水箱71的外侧的箱体温度传感器741来检测热水箱71自身的温度。在所述箱体温度传感器741的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以上而存在有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时,可向所述主pcb82传送信号以使所述保险丝742被短路。另外,在所述主pcb可连接有过载保护(olp:overloadprotection)511,在所述压缩机51发生过负载时,所述olp511将切断供电以保护所述压缩机51。

在因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异常动作而所述保险丝742被短路时,从所述供电pcb86向所述感应加热pcb84供给的功率将被切断,从而防止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被过热以及损坏。

利用所述热水出水阀369通过所述热水箱71并被加热的所述热水,其可通过所述热水管262向所述出水喷嘴25流动而向外部取出。

另外,在利用所述取出按钮41的操作来取出水时,可利用所述操作部pcb43的控制来点亮所述出水部20的led2821。通过点亮所述led可照亮所述出水部20下方。

此外,所述操作部pcb43可与所述取出按钮41的操作与否无关地可利用透过所述取出按钮41而照射的所述开关led434的点亮颜色来认知所述过滤器34的状态或更换周期。

并且,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状态或动作程度可通过nfcpcb88传送给诸如用户的便携电话的终端并进行显示。此外,可通过所述终端向所述nfcpcb88传送信息以及操作信号,可利用传送的信息来驱动所述净水器1。

例如,用户可通过安装在便携电话的应用(app)来确认所述过滤器34寿命和所述净水器1的使用模式(pattern)等信息,并可通过所述应用来设定净水器1的其他动作,例如设定关闭所述净水器1的冷水模式的节电模式等。

另外,在使用所述净水器1的过程中,可排出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冷却水并填充新的冷却水。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冷却水的更换过程进行说明。

图44是示出所述净水器的冷却水更换作业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45是依次示出所述净水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所示,为了保持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清洁状态,需要按一定周期更换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冷却水。为此,用户首选需要露出所述排水阀69后,将所述排水阀69开放以向外部排出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冷却水。

用户可利用额外提供的维修配管2与所述排水阀69相连接。所述维修配管2的端部可以紧固(coupling)方式与所述排水阀69相连接,通过连接可具有能够开放所述排水阀69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与通常的紧固配管的结构相同,因此将省去对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所述冷却箱60内部的冷却水被完全排出后,将所述维修配管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出水喷嘴25。利用所述维修配管2的连接,所述排水阀69将保持开放的状态,所述出水喷嘴25可与所述冷却箱60的内部相连通。

在此状态下,用户可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40来将所述净水器1的模式设定为冷却水更换模式。在所述冷却水更换模式状态下,所述控制部(主pcb)使在操作取出按钮41时,以可填充冷却水的方式取出净水,其被设定为通过一次的操作能够供给预设定的量的水(步骤s110)。

在这样地设定的状态下,判断所述取出按钮41的操作与否(步骤s120)

在用户选择进入所述冷却水更换模式后以设定时间期间未操作所述取出按钮41时,将不实施用于更换冷却水的作业,所述主pcb82将返回至正常运转模式(步骤s130)。

在用户按动所述取出按钮41时,从所述出水喷嘴25取出的净水通过所述维修配管2向所述冷却箱60内部流入,从而开始进行重新填充所述冷却水的作业(步骤s140)。

在设定为所述冷却水更换模式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流量传感器363检测供给的净水的流量,在所述主pcb82中控制所述净水出水阀367,从而按照设定容量进行供水(步骤s150)。

所述主pcb82判断所述流量传感器363传送的检测值,使所述净水出水阀367保持开放状态直至检测出的流量达到设定的流量。所述主pcb82中设定的容量被预设定为可填充到所述冷却箱60的适当容量。例在如,所述主pcb82中,在所述冷却水更换模式下操作所述取出按钮41时,可开放所述净水出水阀367并向所述冷却箱60供给2.4l大小的净水,以使所述冷却线圈64和蒸发器63被浸泡(步骤s160)。

在所述流量传感器363中检测出的流量达到设定的流量时,在所述主pcb82中判断为冷却水的填充完毕,并将关闭所述净水出水阀367(步骤s170)。

此外,在设定的流量的水全部供给完毕后,将通过所述操作部40显示冷却水更换完毕。此时,冷却水的更换完毕可通过透射所述取出按钮41的光的颜色来显示。当然,冷却水更换完毕可基于蜂鸣器435来进行输出,也可利用额外的显示单元来显示冷却水更换完毕(步骤s180)。

在所述冷却水的更换完毕时,用户将维修配管2从所述排水阀69和出水喷嘴25分离。此外,所述控制部可自动地或根据用户设定来解除冷却水更换模式,并转换为一般的正常运转模式。所述正常运转模式是通过所述取出按钮41的操作来按所需的量出水热水、净水、冷水的状态(步骤s190)。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图46是依次示出所述净水器的组装过程的图。

如图所示,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1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在所述底座13配置电源线136和进水管360。

此外,在成型的所述冷凝器支架54的冷凝器安装部541上配置所述冷凝器52。此外,将所述冷却风扇53结合到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前面。将这样地组装的状态的冷凝器支架54安装在成型的所述底座13。

并且,在所述底座13安装所述旋转环91和所述减压阀133(步骤1)。

接着,将所述冷凝器52安装在所述底座13上。此时,所述压缩机51位于所述底座13上形成的所述吸入格栅135的上方。此外,将所述压缩机51和冷凝器52的配管以及干燥器(dryer)配管进行熔接,从而使其相互连接(步骤2)。

接着,在完成所述冷凝器52的安装后,在所述冷凝器支架54的箱体安装部542安装所述冷却箱60。所述冷却箱60处于在其内部配置完毕冷却线圈64、蒸发器63、马达67、搅拌器68以及网筛构件65等的状态,并以隔热件主体612和隔热件盖622的发泡也彻底完毕的状态进行安装。

在安装所述冷却箱60后,熔接所述干燥器和毛细管55等配管并连接电线。此外,为了驱动冷冻循环,将配管以及压缩机51和冷凝器52内部达到真空状态后,注入制冷剂后进行密封(步骤3)。

接着,将所述过滤器支架30安装在所述底座13。此时,所述过滤器支架30处于多个阀已被安装完毕的状态,在安装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同时,将用于供水的流路配管相互连接。

此外,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和所述冷凝器支架54之间安装支撑板35。利用所述支撑板35将确保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的安装空间(步骤4)。

接着,在所述支撑板35安装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处于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和控制组件80结合为一个模块的状态,其可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5。

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在被安装的状态下,可位于所述过滤器支架30和所述冷却箱60之间的空间。此外,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的上端可延伸至所述顶盖14的位置,从而可相互相接。由此,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能够有效地配置在所述净水器1内提供的空间。在所述加热及控制模块50的安装完毕的状态下,将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和控制组件80的连接器相连接。

当然,如果所述净水器1不是取出热水的型号,而是仅取出净水和冷水的型号时,在所述支撑板35可仅安装所述控制组件80。此外,可根据选项功能而安装其中组装有相应的pcb的所述控制组件80(步骤5)。

接着,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安装所述旋转器21。所述旋转器21处于已组装有所述出水部20的状态,可在所述旋转器壳体22组装上部导向件支架23和下部导向件支架24,在其内部可配置出水管261。

所述旋转器21安置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旋转器安装部33,并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安装。此外,设置在所述旋转器21的所述小齿轮271与所述过滤器支架30上端的内齿轮331以齿轮方式结合,使在所述旋转器20旋转时,所述小齿轮271沿着所述内齿轮331移动,从而使所述旋转器21的旋转速度保持恒定。

此外,在安装所述旋转器21后,将所述出水管261和连接有冷水以及净水配管的t连接器26进行装配结合。此外,将所述出水管261的端部连接到出水喷嘴25。并且,所述热水管262也被连接到所述出水喷嘴25,从而完成配管的连接。

此外,在所述旋转器21的上端结合所述上盖111。由此,所述旋转器21完成上下结合,从而可提供可实现稳定的旋转的结构(步骤6)。

接着,将组装所述顶盖14。所述顶盖14处于以可旋转的方式已安装有所述操作部40的状态,其可安置在所述上盖111和所述冷却箱60的上面。

在安装所述顶盖14时,使在所述操作部40前面延伸的旋转连接部421插入所述旋转器21的结合环236、246,从而构成所述操作部40和所述旋转器21可相互结合并一同旋转的结构。

并且,利用连接器连接所述操作部pcb43和设置在所述控制组件80的主pcb82,并实现电源及信号的传送。

在此状态下,可在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过滤器插槽安装用于测试的过滤器,在连接过滤器后实施测试。在测试完毕后,去除检查用过滤器并去除流路的残水后,将所述过滤器34组装在所述过滤器插槽。

此外,向所述热水箱71注入水并使感应加热组件70进行动作,从而测试热水加热。在测试完毕后,去除所述端盖7171并完全排出所述热水箱71内部的残水后,再次安装所述端盖7171(步骤7)。

接着,将所述后盖12以螺钉方式结合固定在所述底座13,接着将侧板15以螺钉方式结合固定在底座13的两侧。此时,所述侧板15可通过螺钉与所述顶盖14相结合(步骤8)。

此外,将所述下盖112结合在所述侧板15和旋转器21,从而完成所述净水器1的组装。与上述另外地组装的所述托盘90可一同进行包装并出厂,使在安装及使用时,用户可将所述托盘90结合在旋转环91并使用(步骤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