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杯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285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搅拌杯和料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料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杯和料理机。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对健康饮食的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动料理设备,例如破壁料理机来加工处理食物。而目前常见的电动料理设备的搅拌杯内常常设有用以加热食物的加热装置,这就容易导致在电动料理设备的加热工作过程中或刚工作完后,盖合搅拌杯的杯体开口的杯盖会因杯体及上升蒸汽的热传导而温度非常高,而目前常见的搅拌杯的杯盖通常呈单层设置,不能有效隔热,这就容易造成用户使用时出现烫伤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料理机的搅拌杯,旨在提高搅拌杯的杯盖的隔热性能,以防用户使用时出现烫伤事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搅拌杯包括搅拌杯主体以及与所述搅拌杯主体的底部连接的杯座,以及部分位于所述搅拌杯主体内的搅拌刀组,所述搅拌杯主体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搅拌刀组穿过的轴孔,所述搅拌杯主体包括筒状的且上端呈开口设置的杯体,以及可拆式盖合于所述杯体的上开口的杯盖;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所述杯座的顶部连接;所述杯盖包括与所述杯体的上开口边沿可拆式盖合的下杯盖、以及与所述下杯盖的上表面盖合连接的上杯盖,且所述下杯盖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杯盖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隔热层。

优选地,所述上杯盖与所述下杯盖均为塑胶材料。

优选地,所述上杯盖与所述下杯盖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或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杯盖包括呈下开口筒状设置的下杯盖主体,于所述下杯盖主体的下开口边沿凸出、并向背离所述下杯盖主体外侧壁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环台、以及自所述下杯盖主体的顶壁向上凸出延伸形成的环形凸缘;所述上杯盖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的一侧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呈环形设置,所述顶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环形凸缘抵接,所述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环台抵接,以与所述下杯盖共同围合形成一环形隔热空腔;所述隔热层包括所述隔热空腔。

优选地,所述搅拌杯主体还包括设于杯盖顶部的量杯;所述下杯盖主体的顶壁上于所述环形凸缘内设有一容置槽,所述量杯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还包括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填充于所述隔热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上杯盖为金属材料,所述下杯盖为塑胶材料,所述上杯盖与所述下杯盖之间通过二次注塑连接或通过粘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杯盖还包括环状接板,所述环状接板自所述环台的下表面凸出延伸形成,并与所述杯体上开口的边沿内侧相适配插接;所述搅拌杯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环状接板外侧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以密封所述环状接板与所述杯体的上开口边沿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料理机,包括主机、上述搅拌杯和用于加热所述搅拌杯的加热组件,所述主机内设有驱动所述搅拌刀组的电机;所述主机的顶部与所述杯座的底部连接。该搅拌杯包括搅拌杯主体以及与所述搅拌杯主体的底部连接的杯座,所述搅拌杯主体包括筒状的且上端呈开口设置的杯体,以及可拆式盖合于所述杯体的上开口的杯盖;所述杯体的底部与所述杯座的顶部连接;所述杯盖包括与所述杯体的上开口边沿可拆式盖合的下杯盖、以及与所述下杯盖的上表面盖合连接的上杯盖,且所述下杯盖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杯盖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隔热层。

优选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主体底部的导磁盘和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的线圈盘;或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主体底部的导热盘和设置在所述导热盘底部的电热管或者电热膜。

当搅拌杯在加热工作时,其热量可通过杯体及上升的蒸汽传导到杯盖,这将会导致杯盖表面的温度较高。而相较于目前常见的单层杯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杯盖设置成上下两层相互连接的上杯盖及下杯盖,如此,则可在上杯盖与下杯盖之间形成一隔热层,该隔热层可将大部分热量有效隔绝,换言之,即可提高杯盖的隔热性能,从而可大大降低上杯盖的表面温度,避免用户使用时出现被杯盖烫伤的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杯一实施例于装配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搅拌杯与主机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搅拌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杯另一实施例的杯盖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杯盖于装配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杯又一实施例的杯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搅拌杯以及具有该搅拌杯的料理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搅拌杯主要应用于破壁料理机中。该破壁料理机是指以超高转速的搅拌刀瞬间击破蔬果等的细胞壁,从而有效萃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料理机。经过破壁料理机加工后的食物会更细腻、口感更好。当然,该搅拌杯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隔热防烫保护的料理机产品中,例如豆浆机、搅拌机、榨汁机等。

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该破壁料理机包括主机1、搅拌杯2以及用于加热搅拌杯2内食物的加热组件。搅拌杯2包括搅拌杯主体21以及与搅拌杯主体21的底部连接的杯座22,而主机1的顶部则与杯座22的底部可分离式连接。其中,主机1包括筒状的外壳11、容置固定于外壳11内腔的部件(例如电机12、与电机12连接的下离合器13、及电控板14等)、与外壳11底部连接的底座15、位于外壳11外周面的操作面板16、以及伸出外壳11的电源线(未图示)等。另外,搅拌杯2还包括部分位于搅拌杯主体21内的搅拌刀组23(搅拌杯主体21的底部设有供搅拌刀组23穿过的轴孔),位于杯座22内与下离合器13相适配插入使用的上离合器25、设于搅拌杯主体21外周面的以供手握的手柄26、设于手柄26上部的磁控型微动开关27等部件。其中,搅拌刀组23包括刀轴231,刀轴231的从搅拌杯主体21的底部中心穿设过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搅拌和粉碎食物的刀片232,下端则与上离合器25连接。

加热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搅拌杯主体21底部的导热盘和设置在所述导热盘底部的电热管24或者电热膜,即通过电阻加热的方式对搅拌杯主体21进行加热。导热盘一般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比如不锈钢。电热管24一般通过压铸方式固定至导热盘上。

此外,为避免因搅拌杯主体21的底部与电热管24直接接触而造成热熔性损坏以及防止食物流入杯座22内腔,在搅拌杯主体21的底部与电热管24的周沿之间的间隙还填充有一电热管密封圈241。

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杯主体21底部的导磁盘和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线圈盘,线圈盘设置在主机1内,并位于搅拌杯主体的下方。即加热组件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加热搅拌杯主体21。线圈盘可以呈圆盘状,位于导磁盘的下方,与导磁盘轴向相对设置,即与导磁盘之间具有轴向间隙。线圈盘还可以呈碗状,同时与导磁盘轴向和径向相对设置,即与导磁盘之间同时具有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导磁盘可以由导磁金属一体制成,比如由430不锈钢或者铸铁一体制成。导磁盘还可以在陶瓷等非导磁材料制成的盘体上附着导磁膜形成。

当该破壁料理机工作时,由主机1提供电源及动力,再由连接电机12的下离合器13带动与搅拌刀组23连接的上离合器25,而实现搅拌工作。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主机1的顶部端面凸设有下耦合器17,杯座22的底部对应该下耦合器17设有上耦合器28,而该上耦合器28则与电热管24电连接;当杯座22与主机1连接并打开开关通电后,上耦合器28也与下耦合器17连接,由下耦合器17可提供电源到上耦合器28,上耦合器28再将电源传导至电热管24而实现对搅拌杯主体21内的食物的加热工作。

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搅拌杯2的搅拌杯主体21包括筒状的且上端呈开口设置的杯体211,以及可拆式盖合于杯体211上开口的杯盖212。其中,杯体211的底部与杯座22的顶部连接;杯盖212包括与杯体211的上开口边沿内侧可拆式盖合的下杯盖2122、以及与下杯盖2122的上表面盖合连接的上杯盖2121,且下杯盖2122的上表面与上杯盖212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隔热层。

当搅拌杯2在加热工作时,其热量可通过杯体211及上升的蒸汽传导到杯盖212,这将会导致杯盖212表面的温度较高。而相较于目前常见的单层杯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杯盖212设置成上下两层相互连接的上杯盖2121及下杯盖2122,如此,则可在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之间形成一隔热层,该隔热层可将大部分热量有效隔绝,换言之,即可提高杯盖212的隔热性能,从而可大大降低上杯盖2121的表面温度,避免用户使用时出现被杯盖212烫伤的事故发生。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杯盖212为圆形,下杯盖2122包括呈下开口筒状设置的下杯盖主体2122a、环台2122b、以及环形凸缘2122c。其中,环台2122b自下杯盖主体2122a的下开口边沿凸出,并向背离下杯盖主体2122a外侧壁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环形凸缘2122c自下杯盖主体2122a的顶壁向上凸出延伸形成。而上杯盖2121则包括顶板2121c和与顶板2121c的一侧连接的侧板2121d,且侧板2121d呈环形设置。顶板2121c远离侧板2121d的一侧与环形凸缘2122c抵接,侧板2121d远离顶板2121c的一侧与环台2122b抵接,从而可以与下杯盖2122共同围合形成一环形隔热空腔2123。此外,为了进一步方便将杯盖212从杯体211上开口取出,在侧板2121d的外周面还凸设有可用于提拉杯盖212的扣手块2121a。

另外,搅拌杯主体21还包括设于杯盖212顶部的,一个可用于测量食物或液体体积的量杯214。具体地,下杯盖主体2122a的顶壁上于环形凸缘2122c内设有一容置槽(未标示),该容置槽内容置有该量杯214,且该量杯214呈杯口朝向容置槽的槽底放置。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下杯盖2122还包括环状接板2122d。具体地,环状接板2122d自环台2122b的下表面凸出延伸形成,并与杯体211上开口的边沿内侧相适配插接。同时,搅拌杯主体21还包括设于环状接板2122d外侧面的密封圈213,密封圈213用以密封环状接板2122d与杯体211的上开口边沿之间的间隙,以防止在杯体211内加工的食物从该间隙溢出,且该密封圈213的材质优选为硅胶或者食品级的耐热橡胶,以此可保证料理机内食物的安全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均为采用塑胶材料制成,且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会优选塑胶材料制成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这是因为,一方面,相较于金属等其他材料,塑胶材料导热系数较小,能更好的隔热;另一方面,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均可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方式制成,从而有利于大批量生产进而降低产品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为下杯盖2122与上杯盖2121共同围合成的环形隔热空腔2123,且该隔热空腔2123优选呈真空设置的。可以理解,该真空式隔热空腔2123能有效的将经下杯盖2122传导过来的大部分热量阻隔,从而使得上杯盖2121的温度较低。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隔热层还可以包括填充于隔热空腔2123内的隔热材料,其中,隔热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云母片、隔热棉等。这些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通常较低,故而能有效阻隔经下杯盖2122传导过来的大部分热量。

参照图5至图7,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其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具体地,卡扣包括于环台2122b的上表面凸出形成的扣板2122e、以及于侧板2121d的内壁面上相对扣板2122e设置的扣钩2121b;其中,扣板2122e上设有扣槽(未标示),以供扣钩2121b相适配扣入连接。

参照图8,于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其与上面两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上杯盖2121为金属材料,下杯盖2122为塑胶材料,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之间通过二次注塑连接,且上杯盖2121贴覆于下杯盖主体2122a的外周面。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即为由上杯盖2121贴覆于杯盖主体2122a后组成的双层隔热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杯盖2122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塑胶材料制成,且贴覆于下杯盖2122本体的上杯盖2121能加快下杯盖2122的热量散发,故该杯盖212的表面温度也会较低。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上杯盖2121与下杯盖2122之间还可通过粘胶(例如但不限于双面胶或胶水等)连接,同时下杯盖2122还可以为其他的耐温材料(例如但不限于陶瓷、玻璃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