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92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支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房价的不断提高,考虑到购房者的消费能力,现有大多数家庭都选择购买住房面积不是太大的经济用房,对于使用面积原本就不大的住房,购房者就需要合理利用住房面积,桌子、茶几等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家具之一,如果同时购买桌子及茶几,就会占用较多的住房面积,使得原本就不大的住房空间更显拥挤。

因此,桌子与茶几两用的家具就随之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常常在台面的下方安装升降架,利用升降架将台面升高,即可将台面作为桌子使用;利用升降架将台面降低,即可将台面作为茶几使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升降架的使用需要配合专门的遥控器,而遥控器又时常找不到,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支撑架,使用者通过手机即可方便地控制支撑架的升高或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连架、第二连架、电动推杆及控制盒,第一连架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架,第一连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架,第二连架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支架,第二连架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第一连架与第二连架交叉设置,第一连架铰接于第二连架,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架或第二连架,电动推杆与控制盒电连接,所述控制盒包括电源模块、降压模块、转换模块、蓝牙模块及控制器,电源模块经降压模块与转换模块、蓝牙模块及控制器分别电连接,转换模块、蓝牙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电动推杆与转换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换模块包括转换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降压模块与转换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分别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另一端分别与转换单元电连接,电动推杆与转换单元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换单元包括有继电器J1、继电器J2及二极管D1;

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一端与降压模块电连接,继电器J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继电器J1的控制端与电动推杆的电机连接,继电器J1的第一输出端接地,继电器J1的第二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所述继电器J2的线圈的一端与降压模块电连接,继电器J2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继电器J2的控制端与电动推杆的电机连接,继电器J2的第一输出端接地,继电器J2的第二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有三极管Q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9及电阻R3,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降压模块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转换单元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9与蓝牙模块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地。

优选地,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一降压单元及第二降压单元,第一降压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电源模块、转换模块电连接,第二降压单元的一端与第一降压单元连接,第二降压单元的另一端与控制器、蓝牙模块分别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压单元包括有芯片U2、二极管D5、电容C1、电容C7及电容C2,芯片U2的IN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电连接,芯片U2的IN端分别通过电容C1及电容C7接地,芯片U2的OUT端通过电容C2接地,芯片U2的GND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架的另一端铰接有滚轮,第二支架设有用于容设滚轮的滑槽,滑槽与第二连架、第二支架之间的铰接处彼此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设有充电电池。

优选地,所述蓝牙单元包括有芯片U1,芯片U1的AVDD端与芯片U1的DVDD端连接,芯片U1的DVDD端与芯片U1的NC端连接,芯片U1的AVDD端分别通过电容C21、电容C20、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及电容C19接地,芯片U1的AVDD端通过电感L1与降压模块电连接,芯片U1的RF_P端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2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1与芯片U1的RF_N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10与电感L4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蓝牙模块,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手机APP控制电动推杆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当电动推杆的电机正转时,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伸出,进而使得第一连架靠近第二支架的一端、第二连架靠近第二支架的一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支撑架的降低;当电动推杆的电机反转时,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缩回,进而使得第一连架靠近第二支架的一端、第二连架靠近第二支架的一端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支撑架的升高;从而大大方便使用者调整支撑架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单元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开关单元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开关单元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降压单元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降压单元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蓝牙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包括:

11—第一支架 12—第二支架 21—第一连架

22—第二连架 23—滚轮 31—电动推杆

32—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连架21、第二连架22、电动推杆31及控制盒32,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的形状构造大致相同,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连架21及第二连架22均采用金属管焊接而成,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连架21及第二连架22均大致为矩形框,第一连架2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连架2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架12上,第二连架22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架12上,第二连架2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架11上,第一连架21与第二连架22彼此交叉设置,第一连架21铰接在第二连架22上,优选地,第一连架21与第二连接的中部铰接在一起,电动推杆3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架11上或第二支架12上,电动推杆31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架21上或第二连架22上,优选地,电动推杆31的本体铰接在第一支架11上或第二支架12上,电动推杆31的活塞杆铰接在第一连架21上或第二连架22上,电动推杆31与控制盒32电连接,如,电动推杆31的电机通过线缆与控制盒32连接;所述控制盒32包括电源模块、降压模块、转换模块、蓝牙模块及控制器,电源模块经降压模块与转换模块、蓝牙模块及控制器分别电连接,如,电源模块经线缆与降压模块连接,降压模块与转换模块、蓝牙模块及控制器分别通过线缆连接,转换模块、蓝牙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当然,转换模块、蓝牙模块亦可分别经线缆与控制器连接,电动推杆31与转换模块电连接,同样,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可以经线缆与转换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蓝牙模块,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手机APP控制电动推杆31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即使用者利用手机发出无线信号,控制器通过蓝牙模块接收手机发出的无线信号,然后控制器再利用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调控电动推杆31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当电动推杆31的电机正转时,电动推杆31的活塞杆伸出,进而使得第一连架21靠近第二支架12的一端、第二连架22靠近第二支架12的一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支撑架的降低;当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反转时,电动推杆31的活塞杆缩回,进而使得第一连架21靠近第二支架12的一端、第二连架22靠近第二支架12的一端朝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支撑架的升高;大大方便使用者调整支撑架的高度;实际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安装在桌子上、椅子上、茶几上或床上,进而利用手机方便地调整桌面、椅面、茶几面及床面的高度。

所述第一连架21的另一端铰接有滚轮23,第二支架12设有用于容设滚轮23的滑槽,滑槽与第二连架22、第二支架12之间的铰接处彼此间隔设置。如此,当滚轮23在第二支架12的滑槽内滑动时,防止滚轮23碰撞到第二连架22。同理,第二连架22的另一端同样铰接有滚轮23,第一支架11上设有用于容设第二连架22的滚轮23的滑槽。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电动推杆31的电机提供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电源模块设有充电电池,通过设置充电电池,防止停电后支撑架不能正常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充电电池可以为锂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铅酸电池;当然,电源模块亦可设有电源适配器,将电源适配器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接通即可正常使用支撑架。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转换模块包括转换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转换单元用于控制电动推杆31的电机在正转状态与反转状态之间来回切换,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电动推杆31电机正转状态的开启与关闭,第二开关单元用于控制电动推杆31电机的反转状态的开启与关闭;降压模块与转换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分别电连接,如,降压模块分别通过线缆与转换单元、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第二开关单元的另一端分别与转换单元电连接,电动推杆31的电机与转换单元电连接。

具体地,当使用者需要电动推杆31的电机正转时,使用者通过手机APP发出无线信号(即蓝牙信号),控制器经蓝牙模块接收蓝牙信号后,打开第一开关单元并且关闭第二开关单元,使得转换模块转换为正转状态,从而使得电动推杆31的电机正向转动;同理,当使用者需要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反转时,使用者通过手机APP发送蓝牙信号,控制器经蓝牙模块接收蓝牙信号后,关闭第一开关单元并且打开第二开关单元,使得转换模块转换为反转状态,从而使得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反向转动;如此,即可利用手机方便地调控电动推杆31电机的正转或反转。

所述转换单元包括有继电器J1、继电器J2及二极管D1;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一端与降压模块电连接,继电器J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电连接,继电器J1的控制端与电机连接,继电器J1的第一输出端接地,继电器J1的第二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2的线圈的一端与降压模块电连接,继电器J2的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电连接,继电器J2的控制端与电机连接,继电器J2的第一输出端接地,继电器J2的第二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具体地,当需要电动推杆31的电机正转时,继电器J1的控制端与继电器J1的第二输出端闭合,继电器J2的控制端与继电器J2的第一输出端闭合,从而使得电动推杆31的电机正转;同理,当需要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反转时,继电器J1的控制端与继电器J1的第一输出端闭合,继电器J2的控制端与继电器J2的第二输出端闭合,从而使得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反转。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有三极管Q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9及电阻R3,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降压模块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转换单元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9与蓝牙模块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有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降压模块电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转换单元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77与蓝牙模块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接地。

具体地,当使用者需要电动推杆31的电机正转时,控制器经蓝牙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器输出高电压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得三极管Q1闭合,同时,控制器输出低电压至三极管Q2的基极,使得三极管Q2打开,从而使得电动推杆31的电机正转;同理,当使用者需要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反转时,控制器经蓝牙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器输出高电压至三极管Q2的基极,使得三极管Q2闭合,同时,控制器输出低电压至三极管Q1的基极,使得三极管Q1打开,从而使得电动推杆31的电机反转。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降压模块包括第一降压单元及第二降压单元,第一降压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电源模块、转换模块电连接,第一降压单元用于将电源模块的电压降低为转换单元(相当于电机)、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第二降压单元的一端与第一降压单元连接,第二降压单元的另一端与控制器、蓝牙模块分别电连接,第二降压单元用于将第一降压单元的电压降为控制器、蓝牙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压。

所述第一降压单元包括有芯片U2、二极管D5、电容C1、电容C7及电容C2,本实施例中,芯片U2为78L12,芯片U2的IN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电连接,芯片U2的IN端分别通过电容C1及电容C7接地,芯片U2的OUT端通过电容C2接地,芯片U2的GND端接地。

所述第二降压单元包括有芯片U3,本实施例中,芯片U3为78L33,芯片U3的IN端通过电容C3接地,芯片U3的GND端接地,芯片U3的OUT端分别通过电容C4、电容C5、电容C6接地,电容C3与第一降压单元电连接。

请参阅图7,所述蓝牙单元包括有芯片U1,芯片U1的AVDD端与芯片U1的DVDD端连接,本实施例中,芯片U1为CC2541,芯片U1的DVDD端与芯片U1的NC端连接,芯片U1的AVDD端分别通过电容C21、电容C20、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及电容C19接地,芯片U1的AVDD端通过电感L1与降压模块电连接,芯片U1的RF_P端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2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1与芯片U1的RF_N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容C10与电感L4接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