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0828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乘坐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支撑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供使用者乘坐于和室地面时支撑用户的乘坐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的一般大众在做室内装潢时,大多总喜欢将房间或室内部分区域设置为和室样式。另外,许多餐厅、旅馆也偏好将包厢做成和室样式。

用户在和室样式乘坐时并不易,从而大多利用和室椅来进行乘坐,然而现有的和室椅的结构配置并不佳。也就是说,现有的和室椅在乘坐时,其支撑点的配置并不佳,而容易产生使用者乘坐在和室椅时发生倾倒或身体滑移的情形。另外,使用者在经长时间乘坐现有的和室椅后,往往会产生腰酸背痛等不舒适之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经多年潜心研究,设计了一种乘坐支撑装置,以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关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乘坐支撑装置,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乘坐支撑装置,包含一坐垫件及一靠背件。坐垫件为倒u字型结构或ㄩ字型结构,以供用户乘坐于坐垫件所围绕的区域中的地面上,且坐垫件前缘的一支撑杆位于邻近使用者的膝窝下。靠背件连接于倒u字型结构的坐垫件的两端,且与坐垫件呈一角度。其中,在使用状态时,使用者向靠背件承靠时,而可仅通过坐垫件的两端支撑地面,而坐垫件前缘的支撑杆未接触于地面,以顶抵邻近大腿的膝窝处,由此来防止使用者倾倒或身体滑移。

优选地,坐垫件所围绕的区域中更可设有一软垫、一气垫或利用多个弹力绳、片体连接于坐垫件的内侧周边。

优选地,可包含一坐垫片,坐垫片设置于坐垫件所围绕的区域中,且仅部分连接坐垫件。

优选地,坐垫件的两端邻近于地面处可分别设有一止滑件。

优选地,靠背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件。

优选地,靠背件可包含一头靠件,其邻近地位于靠背件未连接坐垫件的一侧。

优选地,靠件可包含一延伸片,其供使用者承靠。

优选地,延伸片可延伸至坐垫件所围绕的区域中。

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利用人体工学的方式供用户在乘坐时,使用者承靠在靠背件的第一点,坐垫件的两端支撑于地面的第二点,以及坐垫的支撑杆支撑于使用者的膝窝的第三点,三点支撑的方式让使用者可舒适的活动并乘坐于地面上,特别是和室的地面上,且不易发生倾倒或身体滑移的情形。

以下将以具体的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以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易于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运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乘坐支撑装置;

10:坐垫件;

11:坐垫件所围绕的区域;

12:支撑杆;

13:坐垫件的两端;

20:靠背件;

21:延伸片;

22:头靠件;

30:止滑件;

40:软垫;

41:坐垫片;

50:转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标记标示来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主要供用户乘坐于地面时支撑使用者,而所述的地面特别指和室地面。

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100包含一坐垫件10及一靠背件20。坐垫件10可由塑料、金属或天然材质所制成,而天然材料例如木质。其中,坐垫件10为类似倒u字型结构或ㄩ字型结构,以供用户乘坐于坐垫件10所围绕的区域11中的地面上。由于坐垫件10为类似倒u字型结构或ㄩ字型结构,因此坐垫件10包含两支杆及一支撑杆12,其中两支杆用于与靠背件20连接,而坐垫件10前缘的支撑杆12则位于邻近于使用者的膝窝下。靠背件20可由塑料、金属或例如木质等天然材质所制成。靠背件20连接于两支杆未与支撑杆12连接的两端;即,连接于倒u字型结构或ㄩ字型结构的坐垫件10的两端13,且与坐垫件10呈一角度。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运用示意图。图2为所述的图1的乘坐支撑装置100在实际乘坐时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100在使用状态时,即使用者向靠背件20承靠,而此时可仅通过坐垫件10的两端13(两支杆未与支撑杆12连接的两端)支撑地面,而坐垫件10前缘的支撑杆12则会脱离于地面,以顶抵使用者邻近大腿的膝窝处,由此来防止使用者倾倒或滑移。也就是说,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100通过三点支撑平衡使用者的方式,而可供使用者舒适的乘坐于地面上,且不易发生倾倒或身体滑移的情形。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坐垫件10的两端13邻近于地面处分别设有一止滑件30。通过止滑件30的设置可使坐垫件10的两端13支撑地面时不易滑动,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加其稳定性而不易有倾倒等情形发生。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100包含软垫、气垫或多个弹力绳、片体。其中,软垫、气垫、冷垫、暖垫、水垫设置于坐垫件10所围绕的区域11中,其可与坐垫件10连接或未连接,其旨在于可让使用者乘坐于地面即可。而弹力绳、片体可连接于坐垫件10的内侧周边,例如两侧或四侧,同样地其旨在于可让使用者乘坐于地面即可。而本实施例中仅以软垫40作为示例,但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100包含一坐垫片41,其可为塑料、金属或天然材质、人造材质所制成,其中天然材质例如木质,人造材质例如布料、人造纤维。坐垫片41设置于坐垫件10所围绕的区域11中,且坐垫片41其部分可连接于坐垫件10邻近于止滑件30处。值得一提的是,坐垫片41可与坐垫件10为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为另外加装于坐垫件10的组件。

同样地,本实例中虽设置有坐垫片41,但其仍不脱离于可让使用者乘坐于地面的概念。因此,同样地可通过三点支撑使用者的方式,而可供使用者舒适的乘坐于地面上,且不易发生倾倒或滑移的情形。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类似,其主要差别在于坐垫片41其部分连接于坐垫件10的两端13,故于此便不再加以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靠背件20具有一延伸片21,其由靠背件20未与坐垫件10连接的一端往坐垫件10方向弧状地延伸,以提供使用者舒适的躺靠感。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靠背件20具有一延伸片21,其由靠背件20未与坐垫件10连接的一端往坐垫件10方向弧状地延伸,以提供使用者舒适的躺靠感,且更进一步地延伸片21延伸至坐垫件10所围绕的区域中以供用户承坐。虽然使用者设置有延伸片21供使用者承坐,然而使用者的整体重量仍为落于地面,故其仍不脱离于可让使用者乘坐于地面的概念。因此,同样地可通过三点支撑使用者的方式,而可供使用者舒适的乘坐于地面上,且不易发生倾倒或滑移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靠背件20可包含一头靠件22,其邻近地位于所述靠背件未连接所述坐垫件的一侧,以供承置使用者的头部。当然的,头靠件22可运用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故应不仅以本实施例作为局限。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坐垫件10与靠背件20的连接处可设置有一转动模块50。由此可使坐垫件10与靠背件20相对地转动。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在不使用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100时,可将靠背件20往坐垫件10靠合或靠拢收折,或将坐垫件10往靠背件20靠合或靠拢收折,从而增加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100收纳时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乘坐支撑装置基于外观或乘坐的舒适性考虑可以多种实施例,但其仍不脱离于可让使用者乘坐于地面的概念。因此,通过三点支撑使用者的方式,而可供使用者舒适的乘坐于地面上,且不易发生倾倒或滑移的情形。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