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锅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91170阅读:996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锅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食品的锅以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炒菜机,主要有滚筒式翻炒、搅拌式翻炒、和模仿颠锅等三种模式。上述炒菜机内均在发热源上置有一个锅,锅口朝上或斜向上,锅的上面可以设置锅盖。这些锅体积大,且均固定在发热源上,属于耐用品,可以反复使用。这些炒菜机一次可以加工很多人分量的食物,属于大锅。由于锅固定在发热源上,其清洗不方便。需要对锅进行清洗的时候,要么将锅从设备上拆卸下来;要么不拆卸锅体,而是将清洗液倒入锅内直接清洗。前者非常不方便,由于菜品繁多,所以该清洗方式无法实施;后者锅不容易洗干净,而且会残留洗涤液,为了洗的更干净,反复清洗工作量也很大。

此外上述几种炒菜方式,由于炒菜的时候,锅口都是敞开的,油烟会进入工作环境,给环境造成污染。在炒制食物前,需要先将食物置于保鲜容器中,锅内食物炒好后,需要将食物从锅内倒出,分装到小份的碗盘中。由此可见,整个食物加工,需要用到三种容器:保鲜容器、锅、碗盘。整个食物加工工序较多,人工参与较多,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搅拌式翻炒和颠簸式炒会打碎某些食材,例如豆腐,所以其使用范围有限。

发明创造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锅,用以解决现有的食物加工过程中,需要洗锅、且会产生油烟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锅的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食物加工过程中,需要洗锅、且会产生油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体式锅,其包括:

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所述两容器锅至少一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能进行热交换;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

两个容器锅的敞口处均有外翻的边,即第一容器锅边和第二容器锅边;两容器锅边可闭合在一起使两容器锅内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中至少一项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击打食物的凸起物。食物在翻转过程中,会撞击凸起物,有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黏在一起,该凸起物可以碰撞食物,使其分散,有利于食物均匀加热。凸起物可以是点柱状凸起物,也可以是线状筋条凸起物。该凸起物可以从容器锅的底部伸出,也可以从侧壁上伸出。凸起物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加工的食物种类、形状来进行个案设计。

优选地:所述凸起物为从容器锅内壁凸起的筋条,筋条将容器锅空间隔断。优选地,筋条与容器锅的壁围成一个独立的、用于放调料的空间。炒菜前调料与食品分开,可以避免调料对食品的“腌制”的效应,从而影响食物的新鲜程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容器锅为四边形的方形盒子,筋条由容器锅底部凸出,筋条两端设在四边形的两个相邻的角处,呈“v”形状,这种v形设计,在容器锅内隔出一个v形小空间,在该空间内可以用于放调料。可以在每个容器锅的底部设两个这样的v形筋条,呈对称分布。在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平行于相对的第一侧壁的贯穿筋条,即筋条的两端设在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在第三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贯穿筋条可以相对于侧壁倾斜,即筋条的走向与侧壁有夹角。贯穿型筋条对食物的分割作用较强,但是筋条与筋条之间的空间较大,食物与储存调料会更多的接触,对于蔬菜类食物,容易造成明显的腌制效应。在第四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筋条在容器锅底部呈y形,这种形状,既可以设计出小的空间(y形上端v范围内的空间),其可以用于放置调料,又可以有y形下部的条状长筋,用于分割食物;这种结构炒制效果效果理想,且可以最大程度使炒菜前的食物不受调料影响(例如,腌制、串味、油浸等)。

该筋条除了用于隔断容器锅的空间外,还可以加强容器锅的强度。筋条还可以使食物在炒制前,对食物进行分类,避免食物在炒制前的存放阶段互相串味、渗透,影响新鲜度和口感。

优选地:所述凸起物为空心凸起物,在凸起物所依附的容器锅外壁上有槽,槽的腔体为凸起物的空心腔。该空心腔可用于设置发热物体或导热物体,从而实现对食物内部进行加热,而不仅仅限于食物四周的加热。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锅边长于第二容器锅边;所述两容器锅边闭合在一起的结构为:所述第一容器锅边回折且压紧在第二容器锅边背面,使两容器锅内的腔体形成密封空间。这种结构两容器锅的结合处的凸出边口平滑,不坚韧伤人。由于边有一定的宽度,在两容器锅加热炒制食物的工作过程中,锅内形成微高压,该边可以使容器锅具有微量的膨胀空间,以减小锅的压力。此外,该边还用于固定锅,锅的外部为加热源体,加热源体可以夹住该边,带动锅转动。所以两容器锅的边包括供发热源体夹住的夹紧部。上述折叠的边有三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带动锅体转动。

优选地:所述两容器锅中至少一容器锅为金属箔。所述金属箔优选为铝箔。也可以是铝合金箔、铁箔或铁合金箔材质,或者为含铝或铁的复合层。铝具有导热性好的特点,是作为锅的优质材料。其做成本发明的容器锅,成本较低,可以作为一次性材料。铝箔表面可以进行氧化处理,其表面可以有氧化铝薄膜层。金属箔为冲压一次形成的金属箔片。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可以选用耐受温度高于250摄氏度的无机导热材料或高温的有机导热材料,其在250摄氏度时,无软化和溶解变化。采用上述无机导热材料或有机导热材料时,为了增强导热,可以在其表面镀上金属薄膜,例如在其表面喷上锡,形成锡箔层。

优选地:所述两容器锅为方形体、圆柱体、纺锤体或球体。优选方式:两容器锅形状相同。两容器锅相同,转动炒菜可以不分上下,设定时间到即可完成炒制。两容器锅也可以形状不同,转动停止时,需要调整锅的上下方向(例如计算锅的转动次数来调整)。该锅的容量可以设定为一个人的饭菜量,例如可以在0.5升~5升之间,优选在1升~2.5升。

优选地:在第一容器锅、第二容器锅中至少一项中的内壁上涂有不粘涂层。不粘涂层可以设在内壁底部,也可以设在内壁侧壁上,或者两者均有设置。不粘涂层可以减小油的用量,使锅内食物转动过程中减小对壁的依附力,食物在锅内运动更频繁,所有的食物受热也更均匀,增加口感,且不容易糊锅。

优选地:所述容器锅的材质软化的温度超过300℃。炒菜温度一般在250℃以下。一般为了保证容器锅材质的硬度,不允许在炒制食物的过程中,容器锅发生软化。因为炒制过程中产生可能产生的微压会使软化的容器锅发生破裂。所以容器锅的材质在300℃的环境下,要求其硬度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优选地: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锅体处于水平加热的时候,蜂巢式锅底可以是食物受热更均匀。两个容器锅的底部均为蜂巢式锅底,也可以是只有一个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

优选地: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体式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

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闭合,使其成为上下分体式锅;

闭合处密封处理;

将分体式锅置于转动装置上;

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对锅内进行加热,同时转动锅,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锅内的物品的翻炒。

优选地: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后,使锅处于100℃~300℃的环境中。

优选地: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后,使锅处于160℃~240℃的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锅边长于第二容器锅边;所述闭合处密封处理的方法为:密封时,使第一容器锅边向第二容器锅边回折,且覆盖且紧压在第二容器锅边的背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锅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在其使用过程中,两部分对合且密封处理,通过上下转动的过程使上下两部分均作为锅体对锅内食物进行加热或炒制。锅在转动的过程中,锅内食物经过充分翻动,整体受热更均匀。本发明的锅为薄片,在食材炒制前,可以作为食材保鲜容器,用于分装调制好的食材;炒制时,可以直接置于发热源上进行加热炒制;食材加热完成后,可以直接作为饭盒,无需二次分装。本发明的锅结构简单,成本低,结合了传统的保鲜容器、炒锅、饭盒的功能,可以作为一次性厨具,干净卫生。由于其是密封炒制,整个过程无油烟,大大降低了油烟的污染。该厨具使用完后可以作为一次性餐具,不用清洗,无现有的炒锅存在的洗涤剂危害的情况,这样既有利于食客的健康,又可以减小工作量。本发明的锅作为一个可以模块化的组件,具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的中餐,以及个性化的口味定制。特别是实现中餐小炒的标准化,解决现有中餐对于小炒只能人工用小铁锅炒制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大锅无法实现订制小炒的问题。本发明的锅为两个锅扣合组成,在转动过程中,两个锅均能对锅内食物进行加热,同时实现食物的翻动,特别适用于炒菜,炒出来的菜口感好,方便不同种类的菜进行定制,效率高,还可以人的饭量进行定制,能够实现适用于智能炒菜设备,也可以用来炒饭或炒粉,不容易结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容器锅的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合体的结构图。

图3是容器锅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容器锅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是容器锅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是容器锅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合体时的密封结构折边前的剖面结构图。

图8是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合体时的密封结构折边后的剖面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锅体;2、第一容器锅;3、第二容器锅;4、容器锅边;5、第一容器锅边;6、第二容器锅边;7、弯折部;8、圆角部;9、v形筋条;10、v形小空间;11、槽;12、贯穿筋条;13、侧壁;14、斜筋条;16、y形筋条;17、小空间;18、长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分体式锅,其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两容器锅中至少有一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能进行热交换;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两个容器锅的敞口处均有外翻的边,即第一容器锅边和第二容器锅边;两容器锅边可闭合在一起使两容器锅内密封。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只有一个能够有效导热,另外一个可以不需要导热,如果能够导热的容器锅为铝箔的话,另外一个可以是食用级别的高温树脂。

本发明的分体式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

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闭合,使其成为上下分体式锅;

闭合处密封处理;

将分体式锅置于转动装置上;

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对锅内进行加热,同时转动锅,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锅内的物品的翻炒。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锅体1主要由第一容器锅2和第二容器锅3对合组成。两个容器锅结构一样,除了容器锅边长短有区别外。

在本实施例中,两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均能进行热交换,它们为压制成型的铝箔。第一容器锅2和第二容器锅3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两个容器锅的敞口处均有外翻的边,即容器锅边4。第一容器锅的为第一容器锅边,第二容器锅的为第二容器锅边,两容器锅边可闭合在一起使两容器锅内密封。

该容器锅为方形体,其与一次性饭盒方形体的外形相似。两容器锅折边密封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锅为平底锅,这种锅比较适用于不容易结团的食物。在锅底涂覆有不粘涂层,其可以减少油的使用量,且食物不粘锅,不会糊锅。

参见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第一容器锅边5的宽度比第二容器锅边7宽出一段,该宽出的部分为弯折部7。该弯折部7主要用于密封两容器锅,弯折部7弯折在第二容器锅边6的背面,弯折部的弯折处形成圆角部8,该圆角部8使容器锅边缘圆滑,不会划伤人。弯折部7宽度优选与第二容器锅边7等宽,这样,弯折部7可以正好覆盖在第二容器锅边6的背面。两容器锅边同时作为锅体的固定部,即锅体通过容器锅边固定在发热源体上或支架上。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3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在于:在容器锅的底部的凸起物为从容器锅内壁凸起的v形筋条9,v形筋条9将容器锅空间隔断。v形筋条9两端设在四边形的两个相邻的角处,呈“v”形状,这种v形设计,在容器锅内隔出一个v形小空间10,在该空间内可以用于放调料。可以在每个容器锅的底部设两个这样的v形筋条,呈对称分布。

v形筋条9为空心凸起物,在凸起物所依附的容器锅外壁上有槽11,槽11的腔体为凸起物的空心腔。该空心腔可用于设置发热物体或导热物体,从而实现对食物内部进行加热,而不仅仅限于食物四周的加热。由于v形筋条9本身就是铝箔,其导热性良好,其处于食物内部时,可以从食物团内部给它们加热,使食物受热更均匀,熟的更快。

实施例三

参见图4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4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二不同的在于:在容器锅的底部的凸起物为从容器锅内壁凸起的贯穿筋条12,贯穿筋条为一条或多条平行于相对的第一侧壁的贯穿筋条,即筋条的两端设在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在贯穿筋条所依附的容器锅外壁上有槽,槽的腔体为贯穿筋条12的空心腔。

实施例四

参见图5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5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的在于:贯穿筋条为斜筋条14,斜筋条14相对于侧壁13倾斜,即筋条的走向与侧壁有夹角。斜筋条可以设两条或多条。

实施例五

参见图6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6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的在于:筋条在容器锅底部呈y形,即y形筋条。这种形状,既可以设计出小空间17(y形上端v范围内的空间),其可以用于放置调料,又可以有y形下部的条状长筋18,用于分割食物;这种结构炒制效果效果理想,且可以最大程度使炒菜前的食物不受调料影响(例如,腌制、串味、油浸等)。

本发明的锅的两容器锅优选为铝箔,但是不限于铝箔,其还可以为其他金属箔。例如可以是铝合金箔、铁箔或铁合金箔材质,或者为含铝或铁的复合层。铝具有导热性好的特点,是作为锅的优质材料。其做成本发明的容器锅,成本较低,可以作为一次性材料。铝箔表面可以进行氧化处理,其表面可以有氧化铝薄膜层。金属箔为冲压一次形成的金属箔片。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可以选用耐受温度高于250摄氏度的无机导热材料或的高温有机导热材料,其在250摄氏度时,无软化和溶解变化。采用上述无机导热材料或有机导热材料时,为了增强导热,可以在其表面镀上金属薄膜,例如在其表面喷上锡,形成锡箔层。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可以为圆柱体、纺锤体或球体。

在其他实施中,两容器锅也可以形状不同,转动停止时,需要调整锅的上下方向(例如计算锅的转动次数来调整)。该锅的容量可以设定为一个人的饭菜量,例如可以在0.5升~5升之间,在优选实施例中,锅的容积在1升~2.5升的范围,这个范围符合多数人的个人的饭量范围。

铝箔的软化温度很高,完全符合要求,但是选用其他材质时,则需要材质满足以下要求:容器锅的材质软化的温度超过300℃。炒菜温度一般在250℃以下。一般为了保证容器锅材质的硬度,不允许在炒制食物的过程中,容器锅发生软化。因为炒制过程中产生可能产生的微压会使软化的容器锅发生破裂。所以容器锅的材质在300℃的环境下,要求其硬度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在炒菜环境温度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模式的食物加工:

1、将炒菜温度控制在150~160℃,进行无烟热炒或煎炸;

2、将锅内温度控制在100~110℃,进行低温蒸炒;

3、将锅内温度控制在220~240℃,进行高温爆炒。

180~200℃也是高温炒菜的理想范围,这个温度范围可以保留很多菜品的营养,同时兼顾了炒菜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锅体处于水平加热的时候,蜂巢式锅底可以是食物受热更均匀。两个容器锅的底部均为蜂巢式锅底,也可以是只有一个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向其中一个容器锅内装入菜。

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闭合,使其成为上下分体式锅;装入菜后如果不进行立即炒制,可以先放入冷藏待用。待客人点菜后及时加工。此时锅就是一个装鲜菜的容器锅。

可以在需要炒菜时,也可以在放入冷藏前,将两容器锅的闭合处进行密封处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容器锅边长于第二容器锅边。闭合处密封处理的方法为:密封时,使第一容器锅边向第二容器锅边回折,且覆盖且紧压在第二容器锅边的背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的方法还可以是:第一容器锅边与第二容器锅边的长度(也可以认为它们伸出的宽度)相等,使用机器将两个容器锅边重叠卷起,然后将卷起的边压扁,使容器锅内的空间密闭。

密封后,然后将分体式锅置于发热源体上,发热源体给锅加热。发热源体置于转动装置上。发热源体由转动装置带动转动,发热源体再带动锅转动。

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对锅内进行加热,同时转动锅,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锅内的物品的翻炒。

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后,控制锅内温度,使锅处于100℃~300℃的环境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后,使锅处于160℃~240℃的环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