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针在皮肤清洁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91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清洁
技术领域
,具体地是涉及微型针在皮肤清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型针,也叫纳米微针、纳米晶片,是根据人体皮肤结构开发的纳米促渗专用工具,它是由单晶硅(或其它材料)经过纳米技术工艺雕刻而成。纳米晶片的表面是一系列微针阵列,它们可以打开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同时不会伤及真皮层,大大提高养分的渗透能力。单晶硅的生物兼容性又保证了纳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目前在透皮给药
技术领域
,微型针正被广泛应用。维护皮肤清洁是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皮肤污垢是指附着在皮肤表面的垢着物,能影响毛孔通畅,妨碍皮肤和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皮肤污垢包括下列几种类型。1.生理性污垢:由人体产生、分泌或排泄的代谢产物,包括老化脱落的细胞、皮脂、汗液、黏膜和腔道的排泄物。2.病理性污垢:皮肤病患者的鳞屑、脓液、痂等;高热增加的汗液;腹泻、呕吐等排泄物。3.外源性污垢:包括微生物、环境污物、各类化妆品和外用药物的残留。以颗粒状物沉积在皮肤表面的尘土、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通过清水可以除掉。成膜状粘贴于皮肤的油脂、脓液或污垢中的分子以静电引力或分子间的化学结合力与皮肤紧密结合,则需要使用清洁剂才能清除。现有技术中,常常会使用各类皮肤清洁剂,利用清洁剂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等多种作用使污垢脱离皮肤进入水中,经充分的乳化增溶后,稳定分散于水中,再经清水反复漂洗而去除。无论是清水漂洗还是使用清洁剂,往往只能清除皮肤表面附着的污垢,而无法实现深层清洁。面部的t型区,指的是额头和鼻子。黑头为开放型粉刺,里面有黑点,白头是闭合型粉刺,没有开口,是黑头的初期,大多由皮肤污垢,要及时清理。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微型针在皮肤清洁中的应用方法,实现深层清洁,提高清洁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微型针穿孔皮肤角质层,而后拔出。优选的,微型针拔出后,对皮肤进行擦拭和/或清洗。优选的,所述微型针的长度为4微米至2000微米。优选的,所述微型针的长度为20微米至200微米。优选的,所述的微型针以每平方厘米20个至每平方厘米20000个的密度构成微针阵列。优选的,所述微针阵列由单晶硅、金属、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微型针为实心针或空心针。优选的,所述的皮肤为生有黑头和/或白头的面部皮肤。优选的,所述的皮肤为眼周皮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常规应用于美容和医疗
技术领域
的微型针引入到清洁领域,可以实现对皮层的深层清洁,提高清洁效果。尤其是,通过对患有黑头和/或白头的面部皮肤,尤其是t型区皮肤(比如草莓鼻)的清洁,可以清除皮肤深部的污垢,改善面部外观。通过对眼周皮肤的清洁,可以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黑眼圈和减少眼周皱纹。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的披露,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面部皮肤清洁(针刺)方法:取微型针垂直刺入面颊皮肤,拔出。效果实验1:面部皮肤针刺清洁效果实验方法随机挑选6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实验组志愿者面部先行微型针(单晶硅微针阵列,微针长度20微米,阵列密度:每平方厘米单晶硅上有10000个微型针)角质层穿孔,随后用干燥无菌纱布擦拭面部1次。对照组志愿者除不行微型针处理外,其余实验条件与方法同实验组。清洁结束后立即对皮肤进行微生物采样。方法是将5cm×5cm无菌规格板平放于志愿者皮肤上,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涂擦往返皮肤各5次,剪去手接触部分,投于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震荡1min,取1ml做培养,置37℃恒温箱内培养48h,用活菌计数法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实验结果以mean±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1:实验组的平均皮肤菌落数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型针处理皮肤可以明显提高面部皮肤的清洁效果。表1两组志愿者皮肤采样菌落数(cfu/cm2)组别例数菌落数对照组3033.74±19.28实验组3019.65±11.37*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料p≤0.01,下同。实施例2面部皮肤清洁(清水)方法:取微型针垂直刺入面颊皮肤,拔出,随后采用清水清洁。效果实验2:面部皮肤针刺+清水清洁效果实验方法随机挑选6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实验组志愿者面部先行微型针(钢制微针阵列,微针长度4微米,阵列密度:每平方厘米有20个微型针)角质层穿孔,随后用毛巾吸取30-40℃的清水对面部擦洗5次。对照组志愿者除不行微型针处理外,其余实验条件与方法同实验组。清洁结束后立即对皮肤进行微生物采样。方法是将5cm×5cm无菌规格板平放于志愿者皮肤上,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涂擦往返皮肤各5次,剪去手接触部分,投于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震荡1min,取1ml做培养,置37℃恒温箱内培养48h,用活菌计数法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实验结果以mean±s表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2:实验组的平均皮肤菌落数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型针处理皮肤可以明显提高面部皮肤的清洁效果。表2两组志愿者皮肤采样菌落数(cfu/cm2)组别例数菌落数对照组3014.66±5.67实验组309.25±4.37*实施例3面部皮肤清洁(洗面奶)方法:取微型针垂直刺入面颊皮肤,拔出,随后采用洗面奶清洁。效果实验3:面部皮肤针刺+洗面奶清洁效果实验方法随机挑选6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实验组志愿者面部先行微型针(单晶硅微针阵列,微针长度200微米,阵列密度:每平方厘米单晶硅上有20000个微型针)角质层穿孔,随后取1-2g洗面奶,用手指轻轻画圈涂抹面部皮肤后,用毛巾吸取30-40℃的清水对面部擦洗。对照组志愿者除不行微型针处理外,其余实验条件与方法同实验组。清洁结束后立即对皮肤进行微生物采样。采样及细菌培养方法同效果实验1。实验结果以mean±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3:实验组的平均皮肤菌落数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型针处理皮肤可以明显提高面部皮肤的清洁效果。表3两组志愿者皮肤采样菌落数(cfu/cm2)组别例数菌落数对照组3010.32±4.76实验组307.94±2.79*实施例4面部皮肤清洁(洗面奶后针刺)方法:取洗面奶涂抹面部皮肤,而后用微型针垂直刺入面颊,拔出,随后采用清水清洁。效果实验4:面部皮肤洗面奶+针刺清洁效果实验方法随机挑选6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实验组志愿者取1-2g洗面奶,用手指轻轻画圈涂抹面部皮肤后,用微型针(高分子微针阵列,微针长度100微米,阵列密度:每平方厘米有1000个微型针)对面部皮肤进行角质层穿孔,随后,用毛巾吸取30-40℃的清水对面部擦洗。对照组志愿者除不行微型针处理外,其余实验条件与方法同实验组。清洁结束后立即对皮肤进行微生物采样。采样及细菌培养方法同效果实验1。实验结果以mean±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4:实验组的平均皮肤菌落数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型针处理皮肤可以明显提高面部皮肤的清洁效果。表4两组志愿者皮肤采样菌落数(cfu/cm2)组别例数菌落数对照组3011.07±5.35实验组308.12±3.28*实施例5手部皮肤清洁(清水)方法:取微型针垂直刺入手部皮肤,拔出,随后采用清水清洁。效果实验5:手部皮肤针刺+清水清洁效果实验方法随机挑选6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实验组志愿者手部先行微型针(单晶硅微针阵列,微针长度20微米,阵列密度:每平方厘米单晶硅上有10000个微型针)角质层穿孔,随后用流水对手部进行冲洗1min。对照组志愿者除不行微型针处理外,其余实验条件与方法同实验组。清洁结束后立即对皮肤进行微生物采样。采样及细菌培养方法同效果实验1。实验结果以mean±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5:实验组的平均皮肤菌落数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型针处理皮肤可以明显提高手部皮肤的清洁效果。表5两组志愿者皮肤采样菌落数(cfu/cm2)组别例数菌落数对照组3022.36±10.24实验组3015.72±9.74*实施例6手部皮肤清洁(肥皂)方法:取微型针垂直刺入手部皮肤,拔出,随后采用肥皂清洁。效果实验6:手部皮肤针刺+肥皂清洁效果实验方法随机挑选6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时,实验组志愿者手部先行微型针(单晶硅微针阵列,微针长度30微米,阵列密度:每平方厘米单晶硅上有10000个微型针)角质层穿孔,随后用肥皂对手部进行清洗。对照组志愿者除不行微型针处理外,其余实验条件与方法同实验组。清洁结束后立即对皮肤进行微生物采样。采样及细菌培养方法同效果实验1。实验结果以mean±s表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6:实验组的平均皮肤菌落数低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型针处理皮肤可以明显提高手部皮肤的清洁效果。表6两组志愿者皮肤采样菌落数(cfu/cm2)组别例数菌落数对照组3018.41±10.16实验组3013.32±7.83*本发明中的微型针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微针阵列,也可以优选为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微针阵列,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相应的专利申请,如一种通道型纳米美容仪等。众所周知,微针阵列诞生之初就被用于美容和医疗
技术领域
,主要的研发和创新方向在于透皮给液,但是在清洁领域则从未有过应用,也很难意识到其可以在清洁领域产生效果。本案申请人意外的发现通过微晶阵列可以实现对皮肤进行深度清洁,清洁效果优于现有的清洁方法。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