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雨伞收纳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11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雨伞收纳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伞收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式雨伞收纳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雨伞收纳架大多数是不可折叠的,闲置的时候比较占用空间,少数可折叠的雨伞收纳架要么折叠时候不方便,要么折叠之后空间利用率还是很小,比较占地方,同时造型不是很美观,目前来说市面上的雨伞收纳架的便利性和收纳性均不具备方便实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雨伞收纳架。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雨伞收纳架,包括相互配合的折叠装置、放伞装置及集水器。

所述折叠装置包括上下两个外壳、主杆及左右两个副杆,所述主杆两端分别设有主杆轴,上下两个外壳上分别设有与主杆上的主杆轴配合的主杆槽,主杆槽的开口处设有供主杆转动的斜面,所述副杆一端设有大圆柱体结构,另一端设有小圆柱体结构,上下两个外壳上分别设有与副杆的形状配合的收纳槽,所述主杆上包括有可伸缩结构及调节卡尺,所述调节卡尺表面设有调节卡槽。

所述下方外壳上的主杆槽与收纳槽连通。

所述放伞装置由左右两侧的连接块与可伸缩模块组连接构成,所述连接块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可伸缩模块组配合使用的插槽,所述可伸缩模块组包括中间单元模块、“工”字件及两端单元模块,所述中间单元模块和两端单元模块均为一种方形模块,所述中间单元模块和两端单元模块的上表面、下表面靠近上下边的位置均分别开设有与“工”字件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中间单元模块和两端单元模块的中心分别开设有支伞口,所述中间单元模块和两端单元模块的下边部位分别开设有与支伞口连通的入伞口,所述两端单元模块靠近连接块的侧边上设有与插槽配合的接插件。

所述放伞装置的下方设有集水器,所述集水器包括相互连接配合的收纳盒、导流布及蓄水槽,所述收纳盒内部设有转动轴,所述收纳盒的端部设有控制转动轴转动的转动开关,所述导流布一端穿过收纳盒的开口并与转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蓄水槽开口处的侧边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块的形状与外壳的形状配合,所述连接块与外壳之间卡接配合。

所述收纳盒的端部插入外壳的主杆槽内,所述导流布的侧边与蓄水槽的两端分别插入收纳槽内相应的位置。

所述可伸缩结构设置在主杆的中间部位,且所述伸缩结构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伸缩装置构成,所述两个相互独立的伸缩装置以主杆的中心为中心相互对称,所述调节卡尺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可伸缩结构的两侧,靠近上外壳的调节卡尺设置在主杆的下表面,靠近下外壳的调节卡尺设置在主杆的上表面,所述副杆设有大圆柱体结构的一端插入收纳槽内相应的位置,设有小圆柱体结构的一端抵在相应地调节卡尺的调节卡槽上,所述副杆的杆体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扁担状结构。

所述可伸缩模块组设有4组,相邻两组可伸缩模块组与水平地面之间分别具有不同角度的夹角,所述支伞口为一种上宽下窄具有弧面的开口,所述弧面上设有支伞螺纹。

所述导流布为一种高纤维伞布材料,所述导流布的两个侧边位置的厚度大于导流布中间部位的厚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产品不仅具有普通雨伞架的功能,而且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雨伞收纳,使放伞更加简易方便;本发明产品的折叠装置、放伞装置及集水器三个部分均可以进行折叠收纳,节省了室内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主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主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主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折叠装置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放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间单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收纳盒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间单元模块与连接块插接配合局部放大图;

图中:1、折叠装置;2、放伞装置;3、集水器;11、外壳;12、主杆;121、可伸缩结构;122、调节卡尺;123、调节卡槽;13、副杆;14、主杆轴;15、主杆槽;151、斜面;16、收纳槽;21、连接块;211、插槽;22、可伸缩模块组;23、中间单元模块;24、“工”字件;25、两端单元模块;231、滑槽;232、支伞口;233、入伞口;234、支伞螺纹;31、收纳盒;32、导流布;33、蓄水槽;311、转动轴;312、转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然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12所示,一种折叠式雨伞收纳架,包括相互配合的折叠装置1、放伞装置2及集水器3,所述折叠装置1有两个,放伞装置与集水器3设置在两个折叠装置1之间,所述集水器3设置在放伞装置2的下方,所述折叠装置1包括上下两个外壳11、主杆12及左右两个副杆13,所述主杆12两端分别设有主杆轴14,上下两个外壳11上分别设有与主杆12上的主杆轴14配合的主杆槽15,主杆轴14并不能将主杆槽15完全占满,在主杆槽15的侧开口位置还留有空间,主杆槽15的开口处设有供主杆12转动的斜面151,所述副杆13一端设有大圆柱体结构,另一端设有小圆柱体结构,上下两个外壳11上分别设有与副杆13的形状配合的收纳槽16,所述主杆12上包括有可伸缩结构121及调节卡尺122,所述调节卡尺122表面设有调节卡槽123,所述下方外壳11上的主杆槽15与收纳槽16连通,所述可伸缩结构121设置在主杆12的中间部位,且所述伸缩结构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伸缩装置构成,所述两个相互独立的伸缩装置以主杆12的中心为中心相互对称,所述调节卡尺12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可伸缩结构121的两侧,靠近上外壳11的调节卡尺122设置在主杆12的下表面,靠近下外壳11的调节卡尺122设置在主杆12的上表面,所述副杆13设有大圆柱体结构的一端插入收纳槽16内相应的位置,设有小圆柱体结构的一端抵在相应地调节卡尺122的调节卡槽123上,所述副杆13的杆体为具有一定弧度的扁担状结构,所述放伞装置2由左右两侧的连接块21与可伸缩模块组22连接构成,所述连接块21的形状与外壳11的形状配合,所述连接块21与外壳11之间卡接配合,所述连接块21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可伸缩模块组22配合使用的插槽211,所述插槽211设置3-5对,所述可伸缩模块组22包括中间单元模块23、“工”字件24及两端单元模块25,所述中间单元模块23和两端单元模块25均为一种方形模块,中间单元模块23和两端单元模块25的上表面、下表面靠近上下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与“工”字件24配合使用的滑槽231,在一组可伸缩模块组22中,所述“工”字件24的的下半部在嵌设在一个中间单元模块23或一个两端单元模块25的滑槽231内,而“工”字件24的上半部嵌设在与其相邻的中间单元模块23或两端单元模块25的滑槽231内,由此将多个中间单元模块23及两端单元模块25连接起来,“工”字件24可以在滑槽231内自由滑动,可以允许有轻微的晃动,并不影响整体的功能,所述中间单元模块23和两端单元模块25的中心位置分别开设有支伞口232,所述中间单元模块23和两端单元模块25下边部位分别开设有与支伞口232连通的入伞口233,所述两端单元模块25靠近连接块21的侧边上设有与插槽211配合的接插件,所述可伸缩模块组22设有4组,相邻两组可伸缩模块组22与水平地面之间分别具有不同角度的夹角,方便了放伞,所述支伞口232为一种上宽下窄具有弧面的开口,即支伞口232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所述弧面上设有支伞螺纹234,支伞螺纹234增大了伞与支伞口232之间的摩擦力,使伞不会随意滑动,所述放伞装置2的下方设有集水器3,所述集水器3包括相互连接配合的收纳盒31、导流布32及蓄水槽33,所述收纳盒31内部设有转动轴311,所述收纳盒31的端部设有控制转动轴311转动的转动开关312,所述导流布32一端穿过收纳盒31的开口并与转动轴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集水器3开口处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盒31内部设有转动轴311,所述收纳盒31的端部设有控制转动轴311转动的转动开关312,所述导流布32一端穿过收纳盒31的开口并与转动轴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蓄水槽33开口处的侧边固定连接,通过拉动蓄水槽33,可以将导流布32从收纳盒31中拉出,通过旋转转动开关312来控制转动轴311转动,从而将导流布32卷设收纳在转动轴311的外表面,所述收纳盒31的端部插入外壳11的主杆槽15内,用于固定集水器3,同时所述导流布32的侧边与蓄水槽33的两端分别插入收纳槽16内相应的位置,对集水器3进行的进一步的固定,所述导流布32为一种高纤维伞布材料,所述导流布32的两个侧边位置的厚度大于导流布32中间部位的厚度。

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主杆12的伸缩长度来满足实际需要,同时将两个副杆13的小圆柱体的一端抵在调节卡尺122相应地调节卡槽123上,以达到调节整个产品高度及保持产品稳定的效果,雨伞可以通过入伞口233放置到支伞口232内,收纳盒31的水平高度高于蓄水槽33的水平高度,因此雨伞的水顺着导流布32流至蓄水槽33内;需要折叠时,首先将集水器3取下,倒出蓄水槽33内的水,晾干后用手拧转动开关312,从而导流布32随着转动轴311的转动被蜷缩收纳到收纳盒1内,蓄水槽3这时也被带动到收纳盒的开口位置,完成了集水器3的收纳折叠,然后将可伸缩模块组22从连接块21上取下,滑动中间单元模块23、“工”字件24及两端单元模块25,使其逐渐叠加到一起,也可以进一步将“工”字件24取下,拆分成独立的单元模块进行收纳,接着将折叠装置1的两个副杆13取下并收纳到收纳槽16内,然后收缩主杆12,同时转动主杆12,使得上下两个外壳逐渐靠近,直至完成折叠,折叠装置1折叠后的形态如图6所示,折叠后整个发明产品的体积小,节省了空间,且操作便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