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霾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216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窗,尤其涉及一种防雾霾纱窗。属于建筑材料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在一年中占有100-200天左右,所谓雾霾天气,就是雾和霾组成,它们两者有区别,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是由空气中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等粒子组成。

雾霾天气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空气中悬浮的大量细颗粒物,会刺激并破坏人体的呼吸道黏膜,致使大量细菌侵入呼吸道,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为了防止过多的接触污染物,人们会减少室外活动,但是长时间的逗留室内,也需要开窗透气。

现有技术的纱窗由纱网和边框组成,起到透风防蚊虫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尾气不断增多,以及各行业排出的烟气使环境越来越差,近几年全国各地更是出现连续雾霾天气,这让市民全部门窗紧闭,尤其像医院这种地方,需要通风却又不敢开窗,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且现有技术的纱网无法过滤灰尘、花粉等细小的物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阻挡雾霾中的细颗粒物,提高室内外空气对流的纱窗。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雾霾纱窗,它包括窗框和窗纱,窗框与窗纱之间通过磁条固定在一起,磁条安装于窗纱的四边上,所述窗纱包括室外侧纱网、空气过滤膜和室内侧纱网,所述空气过滤膜与室内侧纱网之间留有安装间隙,在所述安装间隙内设置有两排小型风扇,所述小型风扇通过电线与安装在室内侧窗框上的电源相接,电线埋于窗框内,位于上排小型风扇将室外新风经过滤后吸入室内,位于下排的小型风扇将室内空气排出。

优选地,所述室外侧纱网和室内侧纱网的孔径为10000-15000nm,所述空气过滤膜位于两侧纱网之间,其上设置有孔径为0.2-0.5μm的小孔,所述小孔在空气过滤膜的整个面积上所占用的面积比率即孔隙率为90%-9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利用了纳米纤维膜,形成的孔径将细颗粒物阻挡在纱窗之外,同时实现开窗通风的目的;通过在窗纱内设置抽排风扇来提高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窗框1

窗纱2

室外侧纱网2.1

空气过滤膜2.2

室内侧纱网2.3

磁条3

小型风扇4

电源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雾霾纱窗,包括窗框1和窗纱2,窗框1与窗纱2之间通过磁条3固定在一起,磁条3安装于窗纱2的四边上,所述窗纱2包括室外侧纱网2.1、空气过滤膜2.2和室内侧纱网2.3,所述室外侧纱网2.1和室内侧纱网2.3的孔径为10000-15000nm,所述空气过滤膜2.2位于两侧纱网之间,其上设置有孔径为0.2-0.5μm的小孔,所述小孔在空气过滤膜的整个面积上所占用的面积比率即孔隙率为90%-97%,灰尘、花粉等杂物的直径大于纱网的孔径无法通过室外侧纱网和室内侧纱网,细微颗粒物的直径也大于空气过滤膜的孔径,无法进入室内,所述空气过滤膜2.2与室内侧纱网2.3之间留有安装间隙,在所述安装间隙内设置有两排小型风扇4,所述小型风扇4通过电线与安装在室内侧窗框1上的电源5相接,电线埋于窗框内,位于上排小型风扇4将室外新风经过滤后吸入室内,位于下排的小型风扇4将室内空气排出,从而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现方案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原则范围内所做的非根本性修改、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雾霾纱窗,它包括窗框和窗纱,窗框与窗纱之间通过磁条固定在一起,磁条安装于窗纱的四边上,所述窗纱包括室外侧纱网、空气过滤膜和室内侧纱网,所述空气过滤膜与室内侧纱网之间留有安装间隙,在所述安装间隙内设置有两排小型风扇,所述小型风扇通过电线与安装在室内侧窗框上的电源相接,电线埋于窗框内,位于上排小型风扇将室外新风经过滤后吸入室内,位于下排的小型风扇将室内空气排出。本发明利用了纳米纤维膜,形成的孔径将细颗粒物阻挡在纱窗之外,同时实现开窗通风的目的;通过在窗纱内设置抽排风扇来提高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技术研发人员:焦佳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聚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7.09.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