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通风并防止漏水的升降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4458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通风并防止漏水的升降窗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强通风并防止漏水的升降窗户。



背景技术:

现在的建筑大多使用推拉式或者平开式窗户,推拉式窗户中,有左右推拉式窗户或者上下推拉式窗户,对于上下推拉式窗户,通过上窗户的勾板与下窗户的边框重叠交接并一起运动,在关闭窗户的时候,窗扇之间前后布置并且有重叠的部分,该重叠的部分的台阶露在外面成为了承放雨水的平台,而且窗扇之间经常相对运动会有磨损,时间久了,雨水就经过重叠部分漏进室内;在开启窗户时候,窗扇之间会重叠成一个窗扇的面积,由于一个窗扇的面积占据了许多通风的区域,不利于开窗后的通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在关闭窗户时,窗扇之间没有台阶部分,防止漏水;开启窗户时,所有窗扇能够旋转到水平方向实现最大面积通风的加强通风并防止漏水的升降窗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强通风并防止漏水的升降窗户,包括数个窗扇以及窗扇外的外框,所述窗扇包括上窗框、下窗框、左窗框、右窗框以及所述四个窗框内的玻璃,所述外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以及右边框,所有的窗扇与左边框的内侧、右边框的内侧滑动配合,所述左边框的内侧、右边框的内侧都设有一套与升降结构,该升降结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边框内侧上下的两个滑轮以及滑轮之间的传送带,其中,所述数个窗扇中,最上方的窗扇的左窗框、右窗框与所述传送带一侧相连,数个窗扇中,上方的窗扇与对应的下方窗扇通过两个相互铰接的连接片连接,最下方的窗扇与左边框、右边框都为转动连接,所述外框设有驱动最下方的窗扇翻转的驱动机构;数个窗扇中,上方的窗扇与对应的下方的窗扇之间设有弹性屏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齿轮泵、与液压齿轮泵连通的液压顶杆,所述液压齿轮泵、液压顶杆固定在外框内,液压顶杆的伸出杆与所述最下方的窗扇的下窗框相连。

作为另一中可以替代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固定在左边框或者右边框的电动推杆,对应的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所述最下方窗扇的左窗框或右窗框相连。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弹性屏障由涤纶和耐高温涂层材料组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弹性屏障为成双分布,所述连接片位于成双分布的弹性屏障之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滑轮连接有电动马达。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最上方的窗扇的左窗框、右窗框与传送带都是通过两节相互铰接的连接轴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连接片对应的左窗框背面、右窗框背面设有承放连接片的避让槽;所述上窗框和下窗框设有承放弹性屏障的避让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承放弹性屏障的避让槽设有与左、右窗框转动连接的轮轴和绕在轮轴上的涡旋弹簧,所述涡旋弹簧一端与轮轴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屏障连接。

在本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是:开窗时,首先电动马达带动滑轮转动使最上方的窗扇下降,上方的窗扇通过连接片带动下方的窗扇下降,所有窗扇的下窗框到达下边框时候,驱动机构驱使最下方的窗扇翻转并带动所有其他窗扇转到水平方向位置;关窗时,驱动机构驱使最下方的窗扇翻转并带动所有其他窗扇到垂直方向位置,电动马达带动滑轮使最上方的窗扇上升,窗扇之间的弹性屏障展开,所有的窗扇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由于上方的窗扇通过铰接的连接片与下方的窗扇连接,在开启窗户时候:升降结构使最上方的窗扇下降,通过连接片带动下方的窗扇全部进入下边框中,最下方的窗扇和左、右边框都为转动连接,通过驱动机构使最下方的窗扇转动并使所有其他窗扇转动到水平方向以实现最大面积通风;在关闭窗户时候:升降结构使最上方的窗扇升起从而带动下方窗扇升起,并使窗扇之间的弹性屏障展开,不会形成窗扇之间的台阶,有利与防止漏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强通风并防止漏水的升降窗户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窗扇之间以及窗扇与升降结构连接图。(省去外框)

图3是窗扇之间的相对运动原理图。(省去外框)

图4是弹性屏障收放机构与弹性屏障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的加强通风并防止漏水的升降窗户,包括数个窗扇以及窗扇外的外框2,所述窗扇包括上窗框11、下窗框12、左窗框13、右窗框14以及所述四个窗框围成空间内的玻璃15,所述外框2包括上边框21、下边框22、左边框23以及右边框24,所述所有的窗扇与左边框23的内侧、右边框24的内侧滑动配合,所述左边框23的内侧、右边框24的内侧都设有一套升降结构3,该升降结构3包括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边框内侧上方的上滑轮31和下方的下滑轮31以及上滑轮31、下滑轮31之间的传送带32,其中,所述数个窗扇中,为了让升降结构3带动最上方的窗扇1:最上方的窗扇1的左窗框13、右窗框14与所述传送带32一侧相连。为了方便升降结构3带动最上方的窗扇1时候,传送带32与最上方的窗扇1之间的传动空间更大,有利于最上方的窗扇1带动对应下方的窗扇下降,所述最上方的窗扇1的左窗框13、右窗框14与所述传送带32通过两节相互铰接的连接轴4连接。由于上方的窗扇通过带动下方的窗扇下降的过程中,窗扇之间的连接结构会占据一定空间,所以为了方便上方的窗扇在带动下方窗扇特别是在窗扇下降后,窗扇之间的连接机构收回去不影响窗扇之间的结合,所以数个窗扇中,上方的窗扇与对应的下方窗扇通过两个相互铰接的连接片5连接,与连接片5对应的左窗框13背面、右窗框14背面设有承放连接片5的避让槽(图中未显示)。窗扇下降结束后,所有的窗扇的下窗框12贴合下边框22,故所述下边框22的宽度与数个窗扇中所有下窗框12宽度之和相匹配;为了能够使所有的窗扇翻转到水平面上,有利于开窗时候,争取最大的通风面积,所述最下方的窗扇6与左边框23、右边框24都为转动连接,最下方的窗扇6的左窗框13、右窗框14都设有轴,左边框23、右边框24在对应的轴的地方设有轴承,通过轴与对应的轴承连接。所述外框2设有驱动最下方的窗扇6翻转的驱动机构。

如图1及图2所示,由于在关窗的时候,所有的窗扇都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而窗扇之间通过所述相互铰接的连接片5连在一起,为了防止风或者水进入室内,所述上方的窗扇与对应的下方的窗扇之间设有弹性屏障8,所述上窗框11和下窗框12设有承放弹性屏障8的避让槽7。为了能够方便弹性屏障8收进和拉出,所述避让槽7设有弹性屏障收放结构(如图4所示),弹性屏障收放结构包括与左窗框13、右窗框14都转动连接的轮轴9和绕在轮轴9上的涡旋弹簧10,所述涡旋弹簧10一端与轮轴9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屏障8连接。开窗的时候,上方的窗扇拉动下方的窗扇并使弹性屏障8伸出,同时涡旋弹簧10收紧而储能,关窗的时候,弹性屏障8回收,涡旋弹簧10恢复自由状态而释放能量使轮轴9转动而把弹性屏障8收回。为了增强防水和防风的效果,同时起到美观的作用,所述弹性屏障8为成双分布的两片,所述连接片5位于成双分布的两片弹性屏障8之间。由于窗户经常收到阳光照射,而窗户经常关闭或打开,为了防晒和防皱,所述弹性屏障8由涤纶和耐高温涂层材料组成。

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齿轮泵16、与液压齿轮泵16连通的液压顶杆17,所述液压齿轮泵16、液压顶杆17固定在外框2内,液压顶杆17的伸出杆与所述最下方的窗扇6的下窗框12相连。液压齿轮泵16运转时候,液压顶杆17的伸出杆拉长,从而顶开最下方的窗扇6到水平方向位置,并且使重叠在一起的所有窗扇都转动水平方向。作为另一种可以代替的实施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固定在左边框23或者右边框24的电动推杆(图中未显示),对应的,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所述最下方窗扇6的左窗框13或右窗框14相连。电动推杆通过伸出推杆顶住左窗框13或者右窗框14实现所有窗扇翻转到水平方向位置。

为了能够自动使最上方的窗扇1下降或者上升,从而自动开闭窗口或者关闭窗户,减少人力消耗,所述滑轮31连接有电动马达18。电动马达18转动,滑动31转动,通过传送带32带动最上方的窗扇1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自动关窗或开窗。

所述升降玻璃窗的控制方法,开窗时:首先电动马达18带动滑轮31转动使最上方的窗扇1下降(如图3所示),上方的窗扇通过连接片5带动下方的窗扇下降,所述所有窗扇的下窗框12到达下边框22时候,驱动机构驱使最下方的窗扇6翻转并带动所起其他窗扇转到水平方向位置,从而窗口实现最大面积通风;关窗时,驱动机构驱使最下方的窗扇6翻转并带动所有其他窗扇转到垂直方向位置,电动马达18带动滑轮31使最上方的窗扇1上升,上方的窗扇通过连接片5带动下方的窗扇升起,窗扇之间的弹性屏障8展开,所有的窗扇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实现了窗户关闭。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